新浪娱乐

老狼帮唱团:对中国摇滚乐的反迷信教育

新浪娱乐

关注
摘要: 所谓的中国摇滚乐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从整体意义上说,它面目可疑、质量低劣,但却总能被当做一个情绪载体而不是审美载体,在某些特殊的、需要表演情怀的场合,一次次地提及。

文/新浪专栏 水煮娱 杨时旸

所谓的中国摇滚乐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从整体意义上说,它面目可疑、质量低劣,但却总能被当做一个情绪载体而不是审美载体,在某些特殊的、需要表演情怀的场合,一次次地提及。这种音乐的存在,最主要的功能好像只能是供一些熟年直男表演假冒伪劣的纯真了。

整整一周,老狼的摇滚帮唱团一直在打情怀和怀旧牌,这个人缘随和的民谣歌手似乎用一场演出重塑了当年的摇滚“黄金时代”,弥合了众多裂缝。但实际上,那个黄金时代基本上算是人们一厢情愿臆想出来的东西。从目前呈现结果来看,不知道这样的技术发挥水平,算是帮唱还是砸场。

可能包括老狼自己在内,都没有想到,这次中国摇滚黄金一代的集体出场却成为了对中国摇滚神话的一次反迷信教育。如果他们不那么大张旗鼓地一起出现,人们或许还不会这么明显地注意到如此尴尬的现实。其实,出现在舞台上的这些人,除了汪峰之外,其他那些音乐人,根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或许,被遗忘和在臆想中被封神,是他们最好的归宿。这一次集体下凡,却让人们见到了他们沉重的肉身。

不清楚还有多少人知道,舞台上的这群人其实关系复杂。老狼演唱的那首《礼物》的作曲者栾树的太太、演员咏梅就是曾经出现在那首著名的《Don't break myheart》MV中的姑娘,当年,她和那一群放浪形骸的年轻人混在一起,远不是如今电视剧中贤妻良母的模样,而栾树的前女友是王菲,王菲后来和窦唯走到一起,这导致了黑豹乐队中的某些动荡;汪峰的前女友,已故的歌手筠子曾是高晓松的前女友,高晓松和老狼是好朋友,也曾以帮唱身份出现在舞台上;汪峰当年得到了华纳公司的签约机会,但前提是只签他自己,所以他无奈也狠心地甩开了乐队其他成员,而乐队最主要的成员、吉他手龙隆,这一次就站在他的身后弹着琴……其实,这群人之间还有很多交缠和故事,都是陈年往事,有些也都是当年娱乐新闻的头条,但那些问题,如今已没人问起。站在舞台上的“黄金一代”,如今已经没有一支乐队还是当年的阵容。说到底,都是因为混得不好。看起来,好像高旗才是人生赢家,娶了名模太太,作为一个60后直男,至今还保持着一张娃娃脸。

如今这群挺着肚子,身材走样的男人们,当年还是小鲜肉的时候,都是以一副反叛商业化的姿态登上舞台的,他们当初最乐于谈论的观点就是,那些流行歌手都是包装出来的偶像,只有自己才是实力的代表。何勇在香港辱没“四大天王”的段子一度传为美谈。但现在看看,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争气,要颜有颜,要心走心。而何勇自己在时而清醒时而混沌之间,一点点走向自毁。

其实,不用做更多的横向比较,只要看看《我是歌手》上的这一场比赛,就能看出高下。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手,那些当年被摇滚乐手莫名鄙视的商业偶像们,至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气息、节奏感和对唱歌这门手艺的敬意,最不济,这一群人的音准大抵还都在调上。而老狼的那个帮唱团呢?那效果和包贝尔的伴郎团一样给自己丢份。这群曾经特别乐于给自己封圣成实力派和思想者的歌手们,从汪峰开始,一点点逐渐偏离曲调的基本面,不知道作曲者栾树站在一旁,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一个个用接力的方式努力阐释着什么叫荒腔走板,最终,以丁武那一声硬弩起又撑不住的谜之高音,让人明白了什么叫做心酸。

客观地讲,这个帮唱团中的所谓摇滚明星,有很多都不具备成为一个职业艺人的素质。当年的那个时代中,只有这些人开始尝试着做这类音乐,他们只是先行者,时代不得不启用他们,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供筛选,他们凭借的是一时的热情而不是可以长久推动自己的职业化心态和过硬的技术。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胆识远远高于他们的能力。

能否持续地产出有质量的作品,其实是检验一个人是否适合于这一行的基本指标。如果只能写出一张相对精彩的唱片,之后就断崖式地下滑,那只能说明这个人不过是一名发烧友。

而这次帮唱团中的几支乐队,说到底,都是缺乏真正职业化创作能力的发烧友。我们热爱谈论中国摇滚乐当年的火爆,就如同那一切真的曾经发生过一样。红磡的那场演唱会被当做物证,反复地提及。这有点像那些蜗居在胡同里的失败者,乐于聚在一起回忆当年如何叱咤风云。

可基本上,那些英雄主义的画面大半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美化青春和过往,无论当年的生活多么糟糕,在回忆中,也好像都饱蘸着蜜糖,镶嵌着斜阳。现在,我们的见识多了,可以同步了解真正的世界音乐领域到底是怎样的水准,所以,我们打碎那些记忆光环之后,再回头评估一下那些被拔高的摇滚乐队,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地位呢?那不过是当年贫瘠的精神生活中,一抹掺杂着枯黄的惨淡绿地,只不过,我们当年的见识短浅,也没有可选择的余地,我们就轻易信任了包装出来的这另一种偶像。

其实,这些不苟言笑的摇滚乐队不就是青春男团的硬币另一面吗?

他们不过也是一群被有效对接进社会情绪的、被精算出来的商品。有人负责蹦蹦跳跳地歌唱恋爱,就有人皱着眉头假扮愤怒和迷茫的思想者。我们成为了最善良的观众,轻易就陷入了虚妄的剧情,那群摇滚歌手成为了最入戏的演员,迅速混淆了自己现实中的真身和被包装出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一群港台资本看中了这群缺乏市场化历练,莽撞又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资本是逐利的,也是残忍的,那些资本正巧需要这群人表演一种不甜腻的姿态。

他们的不屑甚至趋近于癫狂的行为,被纵容甚至被某种程度地激发。那一代摇滚乐手都没有被当做艺人那样去完整地规训,他们被迅速耗尽,成为一批销量不错的快消品,用后即抛。很快,消费主义的大潮更彻底地席卷了中国,那些更加适合新时代的声音急速地取代了伪摇滚中表演性的愤怒。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很多被奉若至宝的神作,其实都不像想象的那样出产于神圣灵感的恢弘降临。

当年黑豹乐队的成名作歌词,基本上都是窦唯在录音室里录音前临时憋出来的,当时,他们只看重音乐,觉得歌词无关宏旨,直到后来才明白,绝大多数人是从叙事以及情感代入的角度欣赏音乐的,那些在KTV中尽情投射自我的人们觉得这歌词无可代替,其实不过是乐队偶然堆砌的意象,而唐朝乐队那些古风昭彰的词作和大气磅礴的编曲又哪里是全部出自乐队成员,其实有很多都是制作人的功劳。

我们不过是天真地信任了那些宣传文案。那真是一个天真的年代,人们会如此轻易地接受被灌输的一切,并且还认为自己就真的那么桀骜不训,那么品味不俗。那几支乐队不也同样唱着“你到底爱不爱我”,以及“从未想过你我会怎样结束”之类的小情小调吗?难道因为他们的节奏硬朗一些,吉他失真浓重一些,留着长发或者剃个光头,就成了摇滚乐吗?

我们到底要骗自己骗到什么时候呢?看看舞台上那些身材肥硕,嗓音乖张的人们吧,我们从来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摇滚乐黄金时代。这种音乐是建筑于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之后才会有的东西,1990年代的中国怎么会生长出那样的声音呢?

歌手何勇在他还没有真的疯癫之前,在那首《垃圾场》中故作疯癫地唱到,“吃的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我们在大言不惭地诉说着摇滚乐黄金年代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这个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