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变迁《半泽直树》为何能爆红

新浪娱乐
说起来,我看电视,很大的原因也是觉得可以从节目内容里看到别人的生活和民族特性。日本的电视剧,在这方面他们始终严守着自己的风格。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的电视剧已经很成功地融入了香港人的生活中。当年台湾还没有《保镖》,内地是更不用说,韩国也远远未开始的时候,到香港人已能每星期看日本电视剧,只不过很多时都只有半小时一集。但从《姿三四郎》到《柔道龙虎榜》;跟着是反映七十年现实生活的《鸾凤和鸣》和《锦前程》,都曾使香港人看得如痴如醉。一时间大家对竹胁无我、中川雅俊的名字和各主题曲,都朗朗上口。《鸾凤和鸣》说的是一对小夫妻胼手胝足开小食店,《锦绣前程》说的是三个穷青年如何艰苦奋斗,内容都是很生活和励志的,但并不狗血,只着重于喜感和人情味,老少咸宜。


跟着,到了八九十年代,日剧已走向年轻人口味居多。以柴门文漫画改编的《东京爱的故事》,捧起了铃木保奈美、江口洋介、织田裕二,《爱情白皮书》捧起了木村拓哉、铃木杏树,编剧是北川悦吏子;《同班同学》仍是年轻人的题材,主角有菊池桃子、山口智子、石由纯一;跟着是在各地都收视爆灯的《同一屋檐下》,这剧除了酒井法子外、还多了新人松隆子、福山雅治。至于后来被九十后视为经典的《悠长假期》及《恋爱年代》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说,今天在日本影视坛响当当的一批偶像,都是那时代冒出来的,个个年轻貌俊又有演技。那是日本电视最生气勃勃的时期。
我觉得全世界的电视剧都免不了会陷入一个境地:渐渐缺乏题材。
日本也避免不了,于是他们开始发掘古装。只是他们的历史并不久远,江户时代诸侯割据的故事都是大同小异,他们把这类剧叫大河剧。在《织田信长》及《大奥》等之类几个大剧之后,收视就再没有吸引力。因此,日剧有一段时期也陷入了低迷,而这时韩剧正好风风火火的抢去了他们的锋头。
如果戏剧可以反映社会现实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这时期也正是日本从经济发达步向衰退。
虽说近年日本的经济努力翻身,但他们在国际上的商品市场已越来越狭窄,汽车少了,电器又受韩国激烈竞争,尽管他们的政客不停地在挑衅和叫嚣,无时无刻想发动战争,可日本人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这是到过日本的人都会看到的。而不断的天灾,更使日本人屋漏更兼连夜雨,甚至痛失家园。


美国百老汇有句谚语,说“演出必须继续”,所以,不管影视业如何凄迷困苦,节目却不能停止。这时,日本人拍了一出十集的时装电视剧:《半泽直树》。立刻收视爆红!不但救了电视台,还扬名海外,香港、内地等电视迷口碑推荐。一位圈内朋友告诉我,香港TVB立刻买下了版权,不但原装播出,还准备把它改编。
这《半泽直树》,为何有这般大的能耐?
半泽直树是神仙?
不是,他是东京一家大银行的中级职员。二十年前他的父亲因为小型工厂得不到银行继续支持,只好倒闭,最后上吊自杀。那时半泽直树年纪小,他目睹这一切惨剧发生,发誓长大了也要成为一个银行职员。他的口头禅是“我必要你他日加倍奉还!”
他做到了,他正好就进了这家银行,并成了当日迫死了他父亲那个职员的手下。自然那职员此时已升为副行长,而且命令半泽直树用同样手法去迫害手上的客户。可是半泽看透了这些,他不服从,而是帮助客户,揭穿银行的黑暗面貌,这当中的过程非常紧张扣人。
不用说,他成功了,他当着所有高层的面前,说出自己的故事,从中揭穿了仇人的阴谋面貌和贪污腐败,并坚决要那个副行长向他下跪道歉。而他也做到了。
这样的事,真不真实?当然不真实!但剧集的编、导、演却大胆地用了超现实的手法来处理这一幕,反正也落幕了,就让剧中人为天下打工一族出一口气。于是人心大快,收视升,成为了近年的神剧。
半泽直树,是剧中主角的名字,饰演者是堺雅人,他现在是炙手可热,但过去曾做了整整五年的路人甲乙,当上主角后又花了十年,仍不走红,直到此剧。
他跟着来的另一个剧用了更卡通化的表演方法,去演一个精明但市狯的律师,剧名是:《胜者即是正义》,是单元式的案件剧集,对白精警,也让人看得开心。而且每集一个名女星担任案中人,包括铃木保奈美、广末凉子、小雪等。
人红了自然有人爱,他最近跟女星菅野美穗结了婚。

最后,我或许该一提当年很轰动的《阿信》,已经拍成电影。这是一个真人真事,阿信是一个很穷的农村小女孩,被母亲卖到城市去做丫头,挨尽了苦,一个匿藏山上的逃兵,教会了她识字。长大后,她跟主人家的少爷结了婚又离了婚。
她走出了那个家,自己学人卖鱼求生,严人中午就收市,她却还是推着孩子和鱼满街叫卖,见者心酸。她后来奋斗成功,成为日本当代一个出名的超市商人。
但《阿信》不是晚间长剧,而是晨间短剧——每集只播十五分钟。本来这类剧只为娱乐一般家庭妇女,但由于剧集动人,当年播出时,所有上班族都要看完了才肯出门,以致每早的列车都挤爆得插针不入。
也许,在今天完全看不到前景的一般日本人心中,只有阿信这样的正能量才能带给他们一丝安慰。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