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军魂》军旅舞蹈精品专场举行
新浪娱乐讯 11月9日、10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师生在海淀剧院参演2012中关村金秋演出季,为首都观众献上精彩的《舞动军魂—军旅舞蹈精品晚会》。
尽展舞蹈艺术本体魅力
由海淀区委、区政府主办、区文委承办的2012中关村金秋演出季为期两个月,共80多场演出。军艺舞蹈系为了把参演专场《舞动军魂》打造成一台精巧灵动、细腻流畅、恢宏大气、情感丰富、兼具技术难度和美感的舞台精品,系主任刘敏始终要求把质朴作为第一标准,在艺术本体上下功夫。整台晚会,让舞蹈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曾荣获第七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民族民间舞少年甲组表演一等奖、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国民族民间舞组表演金奖、第八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民族民间舞A级青年组表演一等奖、第三届首尔国际舞蹈比赛民族舞青年组表演金奖的军艺优秀毕业学员玉米提,为大家带来了一支表现少数民族独特风情和幸福生活面貌的《盘子舞》。为把最原汁原味、最具原生态的元素展现出来,他一登场,便用激情似火的肢体、英气逼人的眼神、舞动盘子的各式民间技艺,以及那一连20多个低空跪转起落的高难技巧,把维族青年的形象塑造得阳光灿烂。
男子独舞《我欲乘风归去》的巧妙与高明之处,是借助抒情、写意、梦幻般的舞蹈呈现,将舞者寻梦不及、憧憬不得、叹息不舍的惋惜之情跃然眼前。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摘金夺银的研究生学员苏鹏,凭借良好的姿体语言,静静地随风起舞,静穆成景,移动如影,逸如清风,柔若无骨。举手投足间给人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梦幻意境,铺展开一个幽深绵长的享受空间。
刚刚在第十届“桃李杯”是荣获中国民间舞青年女子表演一等奖的王瑶,带来了重新编排的独舞《海上生明月》。舞台上,她用极具爆发力身体,将速度和肢体张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极致地释放着身心情感,透过她的眼神,观众看到了一个观海、听潮、问月、扶浪的妩媚渔娘。
集体舞《前人的足迹》展现了舞蹈本体的升华,作品采用中国现代舞写意的表现方式,不用浮华虚饰的舞美包装与动作设计,将简朴、内敛的力量注入到个性化的形体造型和舞蹈表现上。
舞蹈让观众感受军人的脉动
开场舞蹈《我们从这里出发》,是舞蹈系2010年创作的作品,表现了战士,女孩的柔美与战士的刚毅完美地结合,把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对胜利的渴望和未来的美好憧憬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振奋,令人激动。
男子集体舞《新军靴》,七名刚刚穿上了新军靴的维吾尔骑兵战士,在舞台上骑马追逐,仿佛一抹青春的气息在涌动。他们热情粗犷、英姿飒爽,野性的激情在军装的威严下展现出一份特有的魅力,展现出青年军人誓用青春捍卫祖国边疆的豪情。
舞蹈《我也想当兵》是具有军艺特色的节目,作品曾获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金奖。作品新颖地以孩子的视角关注军人,充满了天真烂漫的意趣。表演者是军艺舞蹈系十三四岁的小学员,个个拥有娴熟高超的本领,那一顶顶承载着孩子们军旅梦想的帽子在空中腾跃旋转,仿佛带着他们火热的心愉快地飞上了云霄。
男子集体舞《红蓝军》通过红、蓝军双方在军事演习中斗智斗勇的展现,揭示了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的变幻莫测。舞台上没有出现一枪一炮,却能让人感受到战场的硝烟弥漫,战士的勇往直前。当舞蹈结尾定格在红蓝军战士目光对视、两手互握的那一刻时,一种由衷的激动在观众心中升腾。作品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手法和全新的艺术语言,在有限的舞台上生动展现出宏阔多变的战场、两军厮杀的激烈场面和红蓝双方面对胜负表现出的军人特有的生命状态。可以说,这部作品的出现为当代军旅舞蹈创作,进行了新的探索。
课堂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
军艺舞蹈系被誉为“军旅舞蹈家的摇篮”,建系52年来,他们为军地培养了1700余名舞蹈表演、编导和师资人才,创作演出了一大批经典剧目,历届学员在国内外舞蹈重要赛事中获得63个金奖、55个银奖和57个铜奖。
本场晚会参演作品包括获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编导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优秀剧目创作奖,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的男子群舞《红蓝军》,获第八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剧目创作金奖、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表演金奖、最佳剧目创作奖的《一片羽毛》,获第八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教学剧目创作一等奖、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编导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剧目创作优秀奖《前人的足迹》以及获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编导一等奖,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一等奖的《酥油飘香》等在内的13个参演剧目。
此次参演的几名独舞演员,玉米提、苏鹏、王瑶、朱磊以及伊力凡等都是优秀学员的代表。
军艺刘敏主任主编舞蹈史获一等奖
另有,由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刘敏主任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在10月上旬的中国第八届文艺评论奖评选中,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委集中评议、投票表决,最终荣获著作类一等奖,这也是本届评奖军队唯一的一等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解放军舞蹈的大型学术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十五”规划项目和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
为完成这部专著,舞蹈系课题组历时5年,行程上万公里,采访400余人,收集文字资料400万余字、音像资料300余份和图片资料2000余幅。于秀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