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戏剧

琴书泰斗关学曾葬礼举行 姜昆李金斗前来送行

竞报

关注

本报讯 (记者 丁博) 八宝山的苍松翠柏依旧营造着厚重与肃穆,而弥漫着的京味儿悠扬的琴书唱腔也在敲打着每一个到场人的心。昨天上午,“琴书泰斗”关学曾的葬礼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举行,各界人士纷纷赶来为这位堪称中华曲艺界瑰宝的老人送行。

 关老的家人守护在遗体旁,而小孙女双双已经哭得泣不成声,坐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北京曲艺团的几个青年演员在灵堂外一字排开,举起了字牌:关学曾老先生一路走好。

 姜昆、李金斗、刘兰芳等曲协领导亲自为关老的葬礼张罗着,常宝华、连丽如、李嘉存、丁广全、六小龄童、尹相杰等几十位曲艺名家、演员、歌手,也前来为关老送行。

 关老是在9月27日晚8点50分因肾功能衰竭引发多个器官衰竭而告别人世的。他的离去给曲艺界留下了无数遗憾。

 中国曲协原副秘书长、曲艺评论家常祥霖表示,关老的琴书唱腔独特,将说书和演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虽然弟子众多,但是能学到关老精髓的却没有。而且,像关老这样的老艺术家本身就是民俗方面的活字典,但是对他们的艺术研究却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同时,申请将“琴书”列入全国或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也正在关老的指导下进行,预计年内开始申报,而关老却过早地撒手人寰。而关老的逝世,对琴书这门艺术本身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关学曾和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流行于北京、天津及位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三角地区。

琴书的前身是河北省廊坊及北京东南郊区和通县一带农村传唱的五音大鼓。民国时期开始有专业艺人表演。民国二十四年(1935)左右,翟青山在天津市青年会仁昌广播电台演播时,开始改约魏德祥用扬琴伴奏,称单琴大鼓亦称单琴调琴书。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关学曾在北京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形式是一人站唱以左手敲击铁片右手执鼓楗击扁鼓,伴奏乐器为扬琴与四胡等。1951年定名为北京琴书。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是从电影《有话好好说》中那段“我从小在北京土生土长,没招过谁,没惹过谁,总想要点强……”认识北京琴书的。这段琴书就是由关老亲自演唱的。关学曾的琴书大胆吸收了兄弟艺术的表演手法,形成独特风格。关老在演唱时不仅能唱到高音C,而且能长时间保持在这个音高上。他的唱腔被曲艺界人士形容为:比美声都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