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谈魔术:生活才是最大的奇迹
撰文/杜晋华
刘谦[微博]的头上被喷满了发胶,长长的刘海儿抓出一个炫酷的发型,微微遮住细长迷离的双眼。他换上当天最后一套服装——洒有不规则泼墨图案的西装,从化妆间走出来时小心翼翼。摄影师的灯光下,他踮了踮脚,试了试脚上闪闪发亮的黑色皮鞋。拍摄道具里,没有礼帽,没有扑克牌,也没有手杖——一切跟传统魔术师想象有关的道具通通没有。对现在的刘谦来说,他已经不用打扮得像个魔术师了,但偶像的光环一直都在。每一次的现场,他都会被追问:“你为什么留胡子?是为了舞台效果吗?”和对媒体严苛的经纪人不同,刘谦个人对任何再无奈的问题都是来者不拒坦然开放的态度,“当然不是。”可是谁都知道,在被包装过的荧屏或者舞台上,之所以是刘谦,吸引了世界上最大数量的魔术观众,他的胡子和他的插科打诨……缺一不可。12月18日~22日保利剧院,2013 DAZZLE 刘谦魔术巡回之旅,缺你不可。
之于世界大奖,掌声更像锦上添花
采访就像是探雷,试探——碰撞——雷区或者HIGH点——引爆,这是最好的效果。但是在一个不善言谈的魔术师身上探雷,目前还是个技术活。因为玩魔术,刘谦懂物理、化学、光学、心理学、工业设计、服装设计、色彩学、舞美……电影、戏剧、音乐都在他大量涉猎的范围之内,但这些都没有打中刘谦的节奏。唯有提到2013年4月获得的欧洲电影及艺术界历史最悠久的奖项——格罗拉魔术金奖时,刘谦一贯迷离的眼睛亮了下,“大多数人不太关注这些,正面的东西应该更多地强调一下。”
格罗拉魔术金奖是刘谦最近的最大奖项,其级别直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不过,每一次刘谦获得国际大奖,都会被国内的媒体贴上“奥斯卡”“终身成就”的标签。
一年前,2012年4月1日,美国好莱坞比佛利山庄。刘谦获得由美国好莱坞魔术学院颁发的魔术界最高荣誉——“年度魔术师”大奖,“据说”是主流魔术圈所能给予一个魔术师的最高荣誉,刘谦个人完全无法相信,以为自己要50岁以后才能得这个奖。当晚,刘谦的粉丝们包下一架私人飞机,在比佛利山庄上空盘旋一个小时。
两年前,2011年12月4日,第八届亚洲魔术联盟大会。刘谦获颁了由国际魔术联盟(FISM)和亚洲魔术协会(AMA)联合颁发的“十年一度的亚洲年度魔术师大奖”(Asia Magician Of Decade Award)。
3年前,2010年5月26日,上海世博会,刘谦接受了由国际魔术师协会颁发的代表魔术界最高荣誉的奖项“梅林奖”,这是刘谦获得的第23个世界级奖项。
与其说刘谦的魔术之路由鲜花和掌声铺就,不如说是世界大奖托起了这个世界魔术大腕。与其说他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数量的魔术观众,不如看看他的其他演出舞台:2011年4月30日~5月1日,刘谦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号称造价最贵的韦恩(Wynn)酒店剧场,举行了两场个人专场表演,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赌城举办个人专场的亚洲魔术师,几乎同时,大卫·科波菲尔的演出海报也贴满了拉斯维加斯城;2011年葡萄牙举行的EMC全球魔术高峰会上,刘谦再次成为唯一受邀的亚洲魔术师,当天的演出,他演绎了“巴格拉斯”版本,他的表演甚至引得台下的大卫·科波菲尔追问。
2012年的那个颁奖礼上,刘谦先用英文致辞后又特意对着镜头用中文补充了一句:“从现在开始我会继续努力的,从现在开始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只有他自己懂这句话的意思:奇迹刚刚开始上演,之前不过是人生辛苦的彩排。
从客厅到舞台
刘谦的世界彩排从1998年开始。22岁的刘谦开始去很多国家比赛,后被国外的经纪人看中,去各国表演。“这对于一个魔术师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积累经验,认识更多的魔术师朋友。”他参加的全部都是舞台魔术,2009年让他在春晚一炮而红的竞技魔术在当时并未涉及。
融入圈子仅仅意味着专业的认可,在刘谦的认识里,魔术,不仅仅是小圈子的事。2000年,他赢得国际魔术比赛大奖。2003年之后,他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比赛。
刘谦合作至今的经纪人何晃杰(晃哥)原来是电视台节目制作人。2001年起,他就和刘谦在各地制作魔术类电视节目,星空卫视《魔星高照》是刘谦在大陆的第一个电视平台。2013年才停播的这档节目,在2009年刘谦在春晚走红后,将宣传语改成“刘谦从这里起步”。
在台湾唯一有魔术秀单元的综艺节目《综艺大哥大》里,刘谦担任过很长时间的“评审”和“魔术指导”。该节目的魔术单元被东南卫视买来扩大成《全民大魔竞》,成为大陆第一个综艺魔术节目,在2008年还被广电总局列为 20个典型节目形态之一。但此时的魔术并不奇迹,此时的刘谦也不能成为媒体独立的采访对象——尽管,2005年起,他就在湖南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有固定栏目的表演。
晃哥曾经向东方卫视春晚总导演王磊推荐过刘谦,王磊甚至都没有看刘谦的表演,就一口拒绝。他的原话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刘谦在春晚火了的第二年,王磊凭借和刘谦经纪人的私交才请到当时身价已是一线艺人出场费的刘谦。
晃哥说自己和刘谦的关系,2009年之前,“不像艺人和经纪人,更像节目主持人跟制作人,是协商合作的关系。”那年春晚的第二天起,晃哥一天要接14小时电话,谈演出、谈合作、约采访……“半年去了40多个城市。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跑5个地方。现在说起来,大陆很多城市我都去过,但是一点印象都没有。”除了赚到“一辈子要用的钱”,还有没有来头的负面新闻,“花心大少”“假妈妈”“团队嚣张”……完全不知道敌意来自何处时,他们也不知道该向何处做解释。刘谦请教身边的艺人朋友如何应对,人家说,负面新闻密集到他这个程度的,目前还没有。刘谦曾经对媒体说过,奇迹不是登顶问奖,而是那段时间“没有自杀活了下来”。
2010年5月,刘谦公开说,“这一年,太不能静下来了,我觉得没有办法专心在我的工作上,接下来,我希望不要有任何媒体或者节目的邀约。我想好好静一静,好好沉淀一下,思考接下来我的表演。”一个月后,他就以每集5万元的身价把自己卖给了一档和汪涵搭档主持的节目,谈好的广告有方便面、饮料、油烟机,档期也拍满到4个月之后。
2010年的春晚对魔术观众来说毫无悬念,这一年的荧屏关键词只有一次“魔术”,但对刘谦来说,压力山大,不再有被毙掉的担心,但如何找回因为泛滥而丧失的魔术魅力,让被魔术轰炸一年的观众重新眼前一亮,是难上之难。对他来说,“我的对手是去年每一个电视上表演过的魔术师,包括我自己……”
刘谦尊重曾经让自己紧张到手心出汗的电视节目。虽为台湾人,春晚对他的影响“并不强烈”,但演员大兵的一句 “能上春晚表演的演员全都是勇者”,让刘谦听了很有感觉。当自己成为了春晚的表演者,他“每次看到其他演员在台上很认真地表演取悦观众,都会不自觉地掉下眼泪,因为这些人尊重工作,同时也让他们的人生更高贵。”直到今天,回归剧场的刘谦虽说“魔术师应该出现在舞台上,而不是电视上。透过电视就感觉作假,而在现场就很真实”,但他已经在电视上奋斗了12年。有人说笑,“恰是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
无聊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灵感来源
“2013 DAZZLE 刘谦魔术巡回之旅——北京站”的发布会上,刘谦反复强调,“看过我之前剧场演出的观众可以考虑不用来了,内容大同小异,但只是在电视上观摩过魔术的观众,一定要来看,魔术的魅力只有在现场才能感受到。”舞台魔术,正是刘谦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初闯魔术江湖至今最擅长的种类,观众在电视上所见的竞技魔术,才是“因地制宜应景之作”。
对于刘谦,创作最痛快的一刻并非是灵感迸发或者设计完成,而在于舞台上表演时体验台下观众的反应,“魔术师本该像歌手演员一样,只是表演而非创作,不过因为魔术的创作力量太弱,所以多由魔术师本人来创作,也必须当起自己的导演、编剧、灯光、设置、舞台设置。”拉斯维加斯演出之前,刘谦曾对国内媒体说过,“我自己的表演方式、说话方式,我自己一个人去思考、安排,所有的音乐都是我设计、剪接的,所有的灯光都是我亲自去跟灯光设计师协调、彩排的,整个流程都是我自己安排的。我就是我的秀的总导演,然后我自己再来表演。”
刘谦回答过很多次这个问题,“真的有没有创作团队?”刘谦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他的生活也是他创作魔术的主要来源——但现在也有变化。
过去,他喜欢看一切故事性的文艺作品来激发自己的灵感——小说、电影、漫画,也有舞台剧和音乐剧,但没有纯音乐,因为“音乐非但没有故事性,还会让人分心。”现在,“好的灵感来自无聊的生活”。他会刻意让自己无聊、放空、发呆、运动、整理房间,“人在做充实有趣的事情,大脑就会被塞满。反复做一些机械化的事情时,脑子就开始胡思乱想。而现在的生活其实没有多少时间去无聊,创作很困难,所以必须固定一段时间会让自己放空。”某年春晚上戒指进鸡蛋的方法是刘谦梦中的一幕灵感。
刘谦的魔术哲学推崇“生活化”,“希望自己说的是一般人说的话,衣服也是一般人的衣服,道具也是大家平时看得到的东西,越贴近生活的魔术越简单越实际。”
但是,灵感变现的比例现在也变低了。曾经,他手边随手记灵感的本子上,有3成的内容可以实施,现在呢?刘谦沉默良久,“真正能实现的只有10%,剩下的灵感继续存放发酵,等待有一天机缘巧合再变在舞台上。”
让他最是耿耿于怀寝食难安希望实现的魔术是,把自己从电视里变出来,为此,他尝试过太多办法,但都告失败。他当然不会放弃,因为不到最后一刻,他自己都不敢想象魔术效果的神奇之处。
刘谦初出道,晃哥就笃信他能红,“一天能用18个小时在精研魔术技巧、现场表现上,这个行当里,像他这样持续用功的,我没见过第二个。”《南方周末》记者黄永明曾跟随刘谦做过几次国外获奖报道,他的笔下,刘谦首先是一个勤奋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和准备他的魔术。去都灵的车上,他抱着笔记本看头天表演的视频。吃晚饭的时候,拿着手机看其他魔术师表演的视频。大会的前两天在会场几乎看不到他,因为他一直躲在房间里准备讲座和演出。”
为什么是刘谦是唯一的?
好莱坞电影《惊天魔盗团》中,“四骑士”在魔术开场前都会说一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有人开玩笑说,字幕组的同学一定是刘谦的粉丝吧。和刘谦这一句经典台词流行的还有他的很多话,被整理成刘谦语录广为点击和转发,而这些伶牙俐齿的插科打诨、有节奏的包袱,看上去都不可能是记者面前这个安静到有些腼腆的台湾男生说出来的。大部分时候,你总觉得他没有睡醒,倾听问题时刻意睁大的眼睛,也不及电视上那么电力强劲。
拒绝过刘谦的东方卫视导演王磊后来在看过2009年刘谦在春晚的表演后改口,“刘谦不只是魔术家,他就是个表演家。”电视人王磊知道,“电视是很功利的。在这个载体上,最好形态的艺术是最具表演性的艺术。刘谦的表演节奏、眼神,还有语言的设计,都是这个载体最适合的艺人。”央视春晚杂技魔术类节目导演金秋说,春晚之所以选择刘谦,主要是因为他在语言、节奏和现场气氛的调动上都做得比较好,这恰是需要语言渲染的近景魔术更看重的。早早便在荧屏训练的刘谦,显然更符合导演的要求。
西班牙魔术师米尔科·卡拉奇曾对《南方周末》记者黄永明这样评价刘谦,“提及才能,刘谦有一种通过摄像机将自己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连接起来的才能。他知道如何去做。他的魔术是原创性的。他总是试图创造新的表达、新的东西,我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总在一起探讨这些。他的思考很深入, 很复杂,会考虑美丽、有用等很多方面。”
刘谦拒绝大家称自己搞笑大师,插科打诨不过是舞台风格,这和自己本人在生活中完全两样,“表情、眼神、台词、笑点、语气、气氛……这全都是可以设计、研究、训练、控制的,我没有专门的老师,但这门功课我做了30年。”刘谦同样不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在于语言的灵活,“我对语言的磨炼都是其次的。我首先在想的,永远是怎么把魔术表现得更神奇,神奇到看的人可能会终身难忘。”
事实上,刘谦的全球巡演5年,“节目内容并无太多更新,但每一场都会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新的调整,这比魔术创作本身更重要。”他提到百老汇经典剧《歌剧魅影》《猫》,“魔术也应该像这些作品一样成为可以反复完善的经典,因为还有那么多人没有看到我现在已有的魔术。”刘谦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的还有,“真正专业的表演者,不能让情绪影响到发挥,调试,只能表现最好的状态,被任何情绪左右都是不专业的行为。”
1988年,12岁的刘谦参加全台湾18岁以下少年魔术比赛获得人生第一个奖项,给他颁奖的是大卫·科波菲尔。在当时的师傅郭俊宏眼里,刘谦手慢脚慢领悟力差,但只要给他几天时间,每一个魔术都会苦练得比自己都好。1988年的那场比赛,郭俊宏为赢得5万元台币的首奖,将秘招教给年龄符合资格的胞妹上台代打,没想到仍被勤能补拙的刘谦打败。这也许是为什么是唯一刘谦的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