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台》:田沁鑫和《四世同堂》 一起扛过去

新浪娱乐
出品:新浪娱乐
制作:戏剧频道
监制:萧牧、张晗
主编:张阿牧
责任编辑:闫平 马春晖
撰稿:崔一佳
设计:稻草人
一、市场《四世同堂》真火了 观众并非假客气
一个内地编、导、演阵容的话剧,将首演放在台北,田沁鑫的《四世同堂》算是开了个先河。台湾站首战告捷,有人说:“这不算什么,台湾的观众向来很客气,好不好看都会热情鼓掌。”然而接下来的内地8个城市的巡演,却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观众还真不是在客气。
京味儿戏在上海浦东的剧场三场爆满。在石家庄站,一个大得像体育馆式的场地,所有能看到舞台的位置都坐满了人。每个人物出场,都会有掌声响起。西安的演出商从黄牛手里买票。到天津更是夸张,人群蜂拥进剧场,不得已动用了警察维持剧场秩序,停演5分钟。更神奇的是,在绵阳这个连二线城市都算不上、也没有看话剧习惯的城市,竟然也能一票难求。而且绵阳站的舞台上没有几个明星,基本是B组在演。北京首演之前,预售票房已经达到了500万,天桥剧场立即联系剧组希望春节能加演。
老舍之子舒乙先生也亲临北京首演现场,看完演出,他激动地说:“该有的都有了!这个戏站住了,没问题!人物没缺、情节没缺,舞台调度好,演员演的好,导演导得好。”
文化态度这事儿很累 引领观众自然是领袖
这样的火爆的巡演现场,让田沁鑫也说不清楚《四世同堂》到底是戏保星,还是星保戏。但有一点让她很欣慰很兴奋,就是观众的热情,让她觉得坚持是对的,不搞笑的东西也能在贺岁档站住脚。“我们很长时间已经不享有文化态度了,因为文化态度这事儿很累。因为老舍的《四世同堂》,只能说是作为一个有文化态度的戏了。主人公的活法是坚持到八年抗战胜利的那一刻,坚持到不能再坚持的一种态度。文化就是活法,文化确实不是知识掌握。”
新浪娱乐:《四世同堂》算是国话、北青、北演、北京儿艺、西城区政府五家出品方共同出品,高投入、上千万大制作下,你有票房压力吗?
田沁鑫:有文化态度戏剧跟减压类戏剧相比,皮儿有点厚。周边的说法都是“这个不行吧”,“那个不行吧”。还没有做,就有很多不行,很多禁区。这个禁区来源于一种恐惧。当遇到一个更大规模的投入和很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的时候,那票房的压力显然就到了。不但是制作人要承担这个压力,那么可能最受夹板气的就是那个导演。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种说法参与,觉得像小针尖一样的在周边浮动着。
新浪娱乐:你真的能做到不看市场只看艺术吗?
田沁鑫:制作人经常说,你不要去谈论市场,你又不懂。我不懂也不想懂,只是保证我自己的艺术品质。但是优秀的导演必然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敏感度、社会敏感度和人情敏感度。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边,苦苦的一种保持。你怕观众,还是你来引领观众?引领观众自然是领袖。但是你屈从,你就要跟风。如果你不敏感,那你将愚昧。
戏剧是最后一片阵地 我们是痛苦挣扎的一代导演
田沁鑫这次做《四世同堂》,感触最大的一点是知道了老舍先生为什么把祁瑞宣作为主角来做。因为祁瑞宣是面貌模糊的,他代表着这个华夏民族主体的一种生命、一种精神。就是他忠孝都在身上,然后两边又都不能割舍。他一直在这个中间段坚持着。做这部戏的时候,我就想了一个,就是坚持,坚持一种文化态度,坚持到不能坚持。就像祁瑞宣,最后跟韵梅说扛过去,只能扛过去。
新浪娱乐:一路巡演,从台北一直到北京,感受怎样?
田沁鑫:我一路上特兴奋,我说怎么会这样,剧场满成这样。我坚持了一种品质,票房居然还这么好。我觉得这社会还是有救的。当代戏剧必须要经历一个很苦难的过程,可能是我们是特别痛苦挣扎的一代导演。但是我们肯定是对中国戏剧有非常突出贡献的一代导演。电影已经做成这样,那戏剧是最后一片阵地。然后它可以完全良性互动起来。我觉得《四世同堂》给了我一点点信心。所以我希望未来的一个戏剧的理想图景就是,每天晚上北京都能看到莎士比亚、契诃夫或者是中国名著。
新浪娱乐:这一路巡演的过程之中,你问过票房具体数字和成本回收情况吗?
田沁鑫:我还真没问过。我跟李东好像是一个人,不是谁管着谁。我负责艺术,他负责这个制作,很搭档。我不问,李东也说你:“太懒了”。对,我好想变得很懒。因为他比我心细,所以我不管。
“全明星”可遇不可求 青春版取决于演出商胆量
新浪娱乐:您觉得这个《四世同堂》算是戏保星,还是星保戏?
田沁鑫:应当是一个很中立的。由于明星的加入,大家关注了老舍先生的作品。演员本身也都是冲这部名著来的,真不是为田沁鑫来的。他们信任老舍先生,念老舍先生台词高兴。所以他们就能撒着欢儿地把戏演好。同时,由于老舍先生光芒了,使这些明星更亮了。
新浪娱乐:那这样的一个全明星阵容,能够延续多久?
田沁鑫:取决于明星的时间档期。王伟忠在台湾看了说,像这么多大明星来加盟,电影都做不到,除了像《建党大业》这样的。作为话剧业来讲,也是奇迹。尽量做到一晚上的演出里面有几个明星,那全部的明星在,那真是很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明星愿不愿意参加的问题,就是行业之间的这个内部的它竞争力和它需求的问题。我们这些主演都在拍着影视剧,剧组等米下锅,演两三场话剧就得赶紧回去。
新浪娱乐:您之前的作品像《桃花扇》、《明》,都有明星版和青春版。如果《四世同堂》也排青春版没有明星,它票房能够保证几成?
田沁鑫:我觉得不会差,这个戏的口碑已经出去,老舍先生的东西确实好看。像绵阳站,其实台上也没什么明星。没有明星的加盟的时候,是取决于演出商的胆量和勇气了。我觉得它是没什么问题的。
二、回归:孙红雷首演换个人 导演感慨“太神奇”
孙红雷在剧中饰演说书人,由于和其它演员没什么对手戏,所以剧组允许他最后进组。剧组到达台北后,孙红雷才在首演当天下午跟大部队汇合,一起排练。在那个小排练厅里,演员们都安静地盯着孙红雷。而当时孙红雷的表现很糟糕,说台词都是磕磕绊绊的,他自己也紧张地冒汗了,说这跟考试似的。到了晚上首演,孙红雷突然又像变了一个人,让导演和所有观众一样,一边叫好鼓掌,一边心中感慨“太抢戏了”。
台北首演当晚,国父纪念馆的剧场里座无虚席。孙红雷作为打头阵的“说书人”,从观众席里向舞台走来,这一路上观众给他鼓了三次掌,叫了仨“好”。要知道,孙红雷的影视作品在台湾地区播出的并不多,台湾观众并不是人人都认识孙红雷。认识他的是通过看《潜伏》的DVD,不认识他的就完全是因为这次在剧场里亲身感受,才突然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这个出人意料的开场,让导演田沁鑫也是又意外又激动,不停地感慨:“这个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孙红雷之所以是一个好演员,他必然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田沁鑫告诉“说书人”的B角演员:“你不能和红雷哥一样,因为你不是孙红雷。你要是那样的话,就可能会很可笑了。”
孙红雷“明白事儿” 跟观众是亲戚
剧场里,孙红雷收起了霸气,变成了一个穿着蓝布长衫、文绉绉的眼镜男,气质上更像是个教书先生。“大伙儿听懂了吗?听懂了就用掌声告诉我。”“大伙儿看累了吧?老舍先生说了,请大家中场休息15分钟。”孙红雷慢条斯理、温文尔雅的台词,却总是能让全场掌声雷动。
新浪娱乐:孙红雷在排练和正式演出时,完全不一样。
田沁鑫:所以就像我说的,他就是干这个的。我们的演员演戏的时候卖力气,不愧对这个角色,很纯洁的对这个角色,已经会是演的很棒的了。但是孙红雷好象显然是略高一筹。孙红雷不是卖力气,孙红雷是明白事儿,就是非常明白,观众和他的关系,而且明白怎么样跟观众这个亲和。他显然跟观众是一个亲戚的感觉,就更近。
新浪娱乐:台北首演时,“说书人”孙红雷从观众席出场,现场反应非常好,这是谁的主意?
田沁鑫:演员自己的主意。我们最后进剧场合成时,孙红雷自己坐在观众席,问我,他可不可以坐在观众席?我说可以啊。他说我想有一束光,我说OK,没问题。给他一束光,然后他从观众席上就一路上来,然后再到台上去,他要一个这样跟观众很亲和的过程。
导演感慨孙红雷太神奇 B组演员没法学
很多观众抱怨,他们能看到孙红雷的演出。的确,孙红雷仅仅在台北的首演以及北京首演中露过脸,也就成了“限量版”。更多的场次是一位叫吴彼的年轻演员出演“说书人”。而孙红雷打响了头阵,无形之中也给吴彼带来了压力,也没办法“复制”。
新浪娱乐:听说您和“说书人”B角演员吴彼还专门总结、分析过,孙红雷是如何得到三次叫好的。
田沁鑫:孙红雷确实太神奇了。后来我跟吴彼说戏的时候,我说:“红雷哥的有一些好的地方你可以学过来,但是你不能够和红雷哥一样,因为你不是孙红雷。你要是那样的话,就可能会很可笑了。孙红雷的好我一定要告诉你,咱们还是得找到你需要的那一个办法。”最后,我们B组年轻演员呈现的也非常非常棒。
新浪娱乐:吴彼的表演跟孙红雷是完全不一样的吗?
嘉宾:不太一样,但是有相似的地方。虽然孙红雷戏不多,但他的表演能力,给年轻演员做了一个启示。B组这个男演员,非常的好玩儿,非常有舞台缘。他很崇拜孙红雷,他们俩有相同的地方。
孙红雷忐忑重回舞台 感慨落泪
大多数人认识孙红雷是通过影视剧,而实际上十几年前他就已经是个很优秀的舞台剧演员,还拿过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项梅花奖。这次演《四世同堂》对他来说,应该算是回归。在台北排练时,孙红雷和导演田沁鑫并排坐在观众席,看台上其它演员表演。戏快结束的时候,他哭了。
新浪娱乐:排练时,您看到孙红雷在一旁流眼泪了吗?
田沁鑫:他就在我旁边,我看到了,但没搭茬。我觉得他不是被戏感动了,而是有一种感慨在里面,久别了的一种情节,由于他为话剧曾经那么样的努力奉献过,所以他十年的一次回归,对于他自己来讲是一个感情上的触动,所以他很快乐。他虽然跟我说他有点害怕,因为毕竟十年没有演了,他怕他找不到。
会剧场催眠术 带观众进入气场
新浪娱乐:你觉得孙红雷还是十年前舞台上那个人吗?
田沁鑫:有一句话,就是说这个人是不是干这个的,老话说就是“看他是不是这个虫”。那孙红雷显然就是干这个的,就为舞台而生的一个人。你别看他十年没来,他只要往剧场里一坐,他所有的感觉都回来了。你不用讲他十年,你再二十年之后,他要演舞台剧依然是棒的,因为他真的是浑身上下散发着灵气。所以他所有的知觉都在复苏,他就会走到台上去,来跟观众打招呼。
新浪娱乐:从专业的角度,你怎么评价他的首演表现?
田沁鑫:他在剧场里,身上有一种亲和力,非常的棒。而且他没有费太大的劲,他的台词很清楚。他是一个舞台上的角儿。我发现他会催眠。他就能引领观众来进入他的气场。所以说孙红雷他在台北的演出,起到了一个定音和增色的作用,他确实定了个调。因为他,活泼和开明起来了。他的气场和观众是融合的。
三、遣将:戏里“冷门”太多 导演风险就越大
舞台上,代表五六分成色坏人的冠家和代表三四分成色好人的祁家各自占据舞台一边。
冠家几位演员颠覆很大,一向让人感觉老实可靠的辛柏青这次摇身一变成了乱世投机不爱这个国家的“冠晓荷”。秦海璐不光在造型上和肢体上尽量靠近大家心目中的“大赤包”,音色上也变浑厚又带点嘶哑。不少观众感觉她与银幕上的大青衣形象变化很大。尤其是演到“大赤包”教女儿如何去找日本人活动关系时,更是让台下爆发出一片掌声。
而舞台右侧的祁家小院里,雷恪生、黄磊、朱媛媛都算是本色出演,与他们以往作品中的形象很接近。虽然这家人没有让观众意外、吃惊,却成为全剧最感人的地方,那种坚持、隐忍让人动容。
前不久,田沁鑫又负责执导了2011年文化部春晚。录制那天,她碰到了陈建斌,聊到了《四世同堂》。陈建斌问:“导演,为什么大少爷非要长得是黄磊那样儿的,为什么不能长我这样的?”田沁鑫笑着回答:“对,长你这样也不错,这属于冷门儿。”
新浪娱乐:黄磊又在话剧里演祁瑞宣,网友们评价他跟电视剧里差不多。
田沁鑫:我如果让陈建斌来演,他长的小坏样,也是非常棒的想法。但冷门儿太多了之后我风险就大了。给我的时间那么短,各种颠覆中要进行这个戏,最后还要邪压了正,这很难。所以我就顺撇儿让黄磊来演,他演过电视剧版,对角色很熟。而且黄磊又是一个那么适合穿上衫的人,比较接近这个角色。显而易见他就是本色嘛,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我认为他演的非常非常好,因为他熟。
陈明昊也能演现实主义题材
新浪娱乐:很少看陈明昊演现实主义的戏,挺意外你会选他演老舍的戏。
田沁鑫:他很痛苦,好象不太能演现实主义的。我跟他说:“好演员什么都能演。你要做一个特色演员的话,那咱俩就别谈了。如果你想做一个比较优秀的演员,没有这种固定的框框的话,那你可以来演。”我是觉得他必须这样一下,只会一种路线上的东西,那不可惜了吗?
新浪娱乐:陈明昊最终的呈现,你满意吗?
田沁鑫:我没指望他能演好。我就是觉得让他玩玩儿,让他开心,让他知道还有演法是可以这样的。那还,我觉得如果他一旦找到了那个气质的话,他其实很像“钱诗人”。总有一种理想,不知道那个理想是什么,老笼罩着他。所以我觉得他还是气质有些像。后来他也演的不错。
戏剧有一种装扮的乐趣
新浪娱乐:北京排练时,舒乙先生(老舍之子)看了辛柏青的表演,提出他塑造的“冠晓荷”有点年轻化,后来又调整了吗?
田沁鑫:选择的本来是年轻演员嘛。他再怎么演,也不会老到那种程度。后来演出还是挺出色的,进步很大,逐渐是被观众认可的。撑死了像40多岁吧,50多岁好象也不是那么像,但起码他是一个人物。戏剧嘛,他有一种装扮的乐趣。观众信了他,就忘了这事儿了。观众要不信他,还会挑点毛病。
新浪娱乐:您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用辛柏青做主演?
田沁鑫:我其实觉得柏青的形象和敬业精神还都是够的。他可能就差一部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差一个这样的机会。但柏青是好演员,毋庸置疑。他坚持演话剧,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孩子不显山不显水然后很用功,而且他亦正亦邪,他身上的可塑性也很强,台上非常出彩。还有,是因为他好用,他比较了解我。
五六分成色的坏人总是很出彩
新浪娱乐:您强调“正要压住邪”,祁瑞宣是《四世同堂》的主角,但无论之前新老两版电视剧,还是您导的话剧,观众都很注意冠家、胖菊子……
田沁鑫:我想过这个问题,没办法,五六分成色的坏人总是很出彩的。我在现场看到,观众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就笑,但看到“韵梅”他们家里老小死了,还在最后坚持的时候,那刹那间他们是感动的,看戏的观众哭了。
我通过这个合作,我突然感受到了一个作家心中的方正的社会。所有的人物都是硬硬朗朗的那种带着金属音儿的那个北京人,他们都有一种坚持。三四分好人肯定斗不过这五六分坏人,那就得有十成的圣人出现,才能震的住这个坏人。因为有钱先生在,他就起到了平衡一下那个方正的社会的作用。
新浪娱乐:“韵梅”跟“大赤包”、“胖菊子”相比,也没有那么抢眼。
田沁鑫:我从头到尾翻了85万字的《四世同堂》,小说里面也没有找到多少“韵梅”的台词。没什么事,没什么话。最后朱媛媛在我们话剧排练场,就说了一句:“我只能凭气质了。” 她就不是那么显山显水,但是她会在观众心里边那么深重。这出戏不是爆破的情感,最后结局的正压着邪,其实就靠一种很温情的力量。新版电视剧里,蒋勤勤演的“韵梅”也没有太多的台词,就是老在厨房干活。
因为那股子劲儿给殷桃加戏
《四世同堂》是小羊圈胡同的风情画,很难用戏份多少给演员们排出个一二三四号。殷桃并不是国家话剧院的演员,这次是剧组的“外援”。她能加入《四世同堂》,因为2010年文化部春晚的戏剧部分,曾经与田沁鑫导演有过合作,给田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四世同堂》建组之初,田沁鑫就想到了让殷桃来演这个“全胡同里最漂亮的姑娘”。
新浪娱乐:那这个戏那么多明星,有没有临时加戏的的情况?
田沁鑫:是有。比如像殷桃演的冠招弟。本身冠招弟戏有多少。只不过后来是由于殷桃来演,我说要照顾一下,不能戏太少。因为那么多明星加入,那肯定是平均到位,但是都不是太多的戏。像秦海璐的“大赤包”戏多吧,她也不过就6场戏而已。我加戏还有理性在。不是由于这个演员一忽悠,我就给她加了。我加戏也是觉得这个角色要加强,同时也要让演员得意。
新浪娱乐:只是为了平衡明星?
田沁鑫:我开始出于平均考虑,给殷桃一个持续的出现的频率。但是后来我没想到的是,她演的真的很出彩。她很像冠招弟,她身上有一股子,重庆女孩身上有劲。然后我觉得她那个劲儿特对,就为这个。我就给她加戏了。
四、改编:对待作品“无性别” 这活儿有技术指标
从《生死场》、《狂飙》、《赵氏孤儿》、《桃花扇》……一直到《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田沁鑫给人留下一个印象——改编名著的高手。但这些作品中,少数才是她自己的主动选择,与张爱玲、老舍的隔空对话都属于“偶然间缘分碰到”。
田沁鑫导《四世同堂》是一次“被选择”。出品方北演集团的副总王颖主动找来。而更巧的是,田沁鑫也“在旗”,和老舍先生一样,都是正红旗。就这样,带着这份缘分,田沁鑫与另外一位编剧安莹一起,开始了将85万字浓缩成3万字的前期剧本改编。
新浪娱乐:改编名著这件事,您觉得有什么技术指标吗?
田沁鑫: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我有这个能力,到后来做着做着,我还是觉得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我这个技巧是后知后觉,改多了慢慢知道的。
就是我从开始改的时候,就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要只看这个作者这一部。各种文集我都瞧一瞧,尽量了解这个作者和语言方式,然后就可以用这些他别的语言补在里面去,让人觉得怎么那么像,但实际上已经不是这个作品里的东西了。
新浪娱乐:《四世同堂》最后的部分原稿丢失,百万字剩下了85万。您怎么把握第三部分?
田沁鑫:第三部其实有点改动。比如李空山的死我们就没有交代,因为我们交代不了了。比如冠招娣是被老三掐死了,但祁家老三在话剧里出现的也不多,所以我们改成了李空山掐死冠招娣。
要把小说第三部浓缩在一幕戏里完成,可见我们扔了多少东西,只是取的一个精华。尽可能用老舍先生的原话。找不到老舍先生语言的时候,我们就找前面的话,尽量补充进来。
“作家有性别,我没有。”
新浪娱乐:之前您改编女作家的作品,这次改弄老舍的作品,感觉不一样吗?
田沁鑫:我觉得是,作家有区别。作家有性别,我没有。
我对待萧红基本上是男性态度,我就能想到她24岁的样子。我跟箫红是很倾慕的那种爱情关系。我印象中和这个小妞儿,我就觉得她傻,特别同情她,她真的傻成这个样子,一直不断上男人的当。我一想就是她24岁梳俩小辫儿的样子。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就会特别安抚她。然后我尽可能就是帮她表达她想要表达的东西。
面对张爱玲的时候,我觉得是朋友,也很仰慕她。我很羞涩,觉得我不如她,我会在她面前自卑,像小男生的一个态度,觉得自己逊了。因为她太有才了,文字太强大了,我跟她在一起,我觉得她总会挑剔我,所以我不敢亲近她。我在做她的作品的时候,我尽可能的就是做的最好。
“老舍是我大爷” 悠闲才能排成胡同戏
《四世同堂》刚启动那会,田沁鑫还在忙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没工夫看原著。她跟另外一个编剧安莹侃第一幕时,说芦沟桥炮响了,就震出三个。一个是齐家老头儿,一个是钱家诗人,一个是冠晓荷,三个人三种对未来北京城的不同的态度。这个时候,胡同的人都开始出来开始议论。说着说着就完全说走了,就不提这个打仗的事儿了。后来田沁鑫才拿老舍先生的书看,一看,都惊着了,老舍先生在书里就是这样说的。所以后来田沁鑫一直感觉这个写作都是有神助的。而且她是北京人,特别清楚北京胡同里那帮人怎么聊闲天儿。
新浪娱乐:您对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你们像是一种什么关系?
田沁鑫:我觉得老舍是我大爷,好象特别关心我,然后在指点着我写作。我的作品,我的视角就是很中性。我就觉得跟老舍是亲戚,我跟他很通。这个写作都是有神助的。所以我在二套排练厅一直在不断修改剧本的时候,对面一直是有一个老舍先生的像。
新浪娱乐:你这部戏让刘天池做副导演,你是怎么想的要跟他来合作?是之前就有合作吗?
田沁鑫:天池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在上中戏的时候,我就很崇拜她。这次促成《四世同堂》有她一半的功劳吧,是她向出品人推荐我做导演。天池主要是执行我的一些策略吧。她的贡献是在于带着更年轻的一些演员来帮助我们做这个事儿,还有帮助我个人。
新浪娱乐:你们会有不同意见或者争执吗?
田沁鑫:也没有什么争执,只是工作方法上的理解问题。天池她觉得我应该更严格一点儿,雷厉一点儿。我比较松散,在排练场大张旗鼓地喝茶,瞎聊闲天儿。我是觉得不显山不显水的,这个戏才能排成。特别火爆的话,这出戏排出来会有烟火气。不像一北京城聊天儿的胡同戏。从开始进组之前,排练场就已经做成胡同那样的,铺排这种氛围。
“房子才是货真价实的产业”说到观众心坎里
新浪娱乐:“这年头钱不值钱了,只有房子才是货真价实的产业”台上说这句台词时,台下的观众反应热烈。这是你们特意设计的台词吗?
田沁鑫:当时老舍先生就是这么写的,真是这么写的。但是观众的反应会这么强烈,是我没有想到的。原来还有词儿呢,就是说到金条去了。由于篇幅太长了,我们就把它就给缩了。这个话其实是和观众是有共鸣的。尤其演到这个深圳、上海,像这样的城市,他会全体鼓掌。
新浪娱乐:舒济和舒乙先生是这个剧组的顾问,他们给您提出了什么建议?
田沁鑫:舒济先生个人很喜欢我。说她父亲在写《四世同堂》的时候,是沿着抗日战争的年表写的,从芦沟桥事变,然后华北政府成立,各大城市陷落……沿着这个方式来写了一个流变中的北京城。她提了一个提醒,我觉得很好。舒乙先生有一天也跟我说:“这事儿(排《四世同堂》)靠谱。”我听着非常振奋。
铁纱网制的四合院 有意手推布景玩间离
对于北京味儿的舞台作品,观众会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要实景。向《茶馆》、《窝头会馆》这样的固定场景,通常都是实景一景到底。《骆驼祥子》、《龙须沟》也为了换景方便,采用了转台。《四世同堂》是三个院子的胡同戏,如果用转台,就会失去胡同狭长的感觉。所以主创们最终借鉴了小时候玩的叠画游戏,演到哪家,那家可以打开的。舞台上的小羊圈胡同,是一个个铁纱网制的四合院,正面打光真正很像泥墙的四合院,背面打光的时候,则有透视效果,可以看到院子里、房子里的事。
新浪娱乐:近些年我们看到的剧目,灯光基本只是在照明,很少有真正耍起来的。你满意《四世同堂》里的灯光吗?
田沁鑫:严格意义上讲,我还不是太满意。其实我们这个灯光设计师很棒的,是张继刚的御用灯光嘛。但《四世同堂》直接到台湾首演,不能带很多灯。所以在创作的时候,他有很多的困难。我不是特别满意的时候,他也不满意,所以我们会有一些看法上的交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水准。
新浪娱乐:网友们对剧中演员手动推布景争议较多。
田沁鑫:这是我有意这么做的,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们叫新现实主义嘛,那就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演员可以间离一下。用转台就不像胡同了,肯定不能用转台。有观众说推来推去太闹心了,能不能改成电动的。改电动太容易了,但味道就不一样了。所以我还是坚持人工推着走的。有观众不理解,我觉得这可能是看法不同吧。
五、微访谈:田沁鑫“有点得意” 妙语连珠对答网友
尽管田沁鑫说自己懒,不爱问票房,但微博营销却没停下。从《四世同堂》启动至今,她每天都会通过微博跟大家分享台前幕后的趣闻和感受,元旦前还在“微访谈”上,跟网友们正八经地聊了一回,也聊high了,与平日里面对媒体镜头有些羞涩腼腆的田导很不一样。
事后,田沁鑫说:“微访谈那天是得意了。我们可以在微博上打趣,生活化很多。我可以说是自吹自擂一下,有时候有点小智慧。我自己还是不愿意自吹自擂。我觉得人可以承认自己的优长,但是人不能过多的去宣扬自己的那个优长,只能去客观的评价。”
谈到自己的微博生活,田沁鑫带着兴奋劲说:“我觉得整个现在来看治安都好了。一进饭馆,看到都在发这个,说话的过程中也在发一条。它(微博)居然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新面貌,促进了一种新思维的开放。这都谁想起来的这玩意儿?”
微访谈精彩对话:
网友:现在话剧市场也开始流行电影大片式制作。大作品、大明星、大场面,你的《四世同堂》无疑是话剧大片的代表。请问,这种话剧大片在市场上所向披靡,请问会不会对话剧的艺术品质造成影响?
田沁鑫:减压类恶搞类戏剧满地都是,戏剧大片《四世同堂》为什么只有一部?水平+经典+人脉=品质。
网友:四世同堂舞台设计特别也颇有趣味,演员直接推拉布景,转场速度快也无须动用大幕,但这样做始终对观众在产生影响,情绪进入不断被打断,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矛盾?这种做法有没有其他特殊用意?(说实话,四世这出戏我非常喜欢但最存异议的就是这点)
田沁鑫:表现主义间离手法,增加四世同堂的舞台表现力,我不喜欢习惯势力地看戏,我喜欢被震到,发现惊喜!
网友:怎么一个小时过的这么快。2点我回来等着的,这都到时间了?还追加15分钟,那不是一晃眼的事儿。
田沁鑫:你到我微博上来聊吧,我空时会回的。
网友:导,在小红白里,您有对当下、现今敏锐的洞察,在四世同堂里,您又有跟老舍先生在同一个时代内的对话,请问您是怎样能保持一双穿越时空的敏锐的眼睛呢?
田沁鑫:我是双肩一担挑,保持平衡学会控制,冷静观察,今天的生活,过去的时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洞察偷笑,入木三分。
网友:田导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才华横异的改编了《生死场》。现在看这部作品很是很给力很摇滚,想问问对于新鲜血液开始做文艺工作的女孩你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
田沁鑫:摇滚精神就是不破不立,high向自由。
网友:用几个形容词或一句话总结一下今年您的作品吧:2011版音乐剧《电影之歌》;话剧《四世同堂》;新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文化部晚会;还有作品补充吗?
田沁鑫:《电影之歌》:光影多媒体玩得非常high;《四世同堂》:时代定音鼓,振聋发聩;《红玫瑰与白玫瑰》:白领立场也是立场;文化部春晚:领导高兴,人民高兴;《生死桥》:都是李碧华惹得错。
网友:田导,据了解您跟李东老师已经合作10年了,如果未来有一天他要退休,您打算怎么办?
田沁鑫:两个选择:如果他动不了我能动,我就养着他;如果我动不了他能动,他就养着我
网友:从事戏剧这么多年,曾几何时,您有没有想过改行?哪怕是转瞬即逝的念头。如果改行,您想干什么呢?当然,我们是千万个不愿意您改行的!
田沁鑫:华丽转身的女企业家(笑死自己)。
网友:花哨的不行的半透明布景,是从哪里学来的吗?我之前在迪士尼乐园也见过的,一打灯就透明了,用在舞台上果然很潇洒~~是不是推着这个隔断走来走去的就省掉了拉大幕的事?不过我觉得演员参与推幕我还是很愕然的,又不过不让演员推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田沁鑫:我特横,外国东西不学,他们只配技术使用,我用的是东方美学原理,把木刻版画夸张变形,想想他们能够透明起来,镂空起来就特别开心,我喜欢强悍的视觉冲击力!
网友:导演,下一部的新戏想用什么风格出现呢?
田沁鑫:从来没有试过的风格。
网友:您好,请问您对当下有些浮躁的话剧市场如何看待?如何在现代都市喜剧扎堆儿的环境下,更好地诠释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
田沁鑫:你已经回答了,《四世同堂》就像这个时代的定音鼓,而我是个“金手指”,所以我敲哪儿响哪儿,我在文学上的造诣给了我极大的自信,我在话剧导演中属于改编文学名著的高手,哈哈,夸自己也是善待生命。我敲了萧红,敲了张爱玲,敲了老舍,还将继续敲下去,我提出我的口号“文学是基础,经典是票房”!
网友:说起女性导演都会从女性主义、女权主义之类的角度谈,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误解和限制,好像注定女导演的作品角度会倾向女性不会全面阐述问题一样,所以其实我不大喜欢用女导演来称呼您。女生的作品也可以全面看问题,也可以充满暴力动作黑色幽默,导儿怎么看?
田沁鑫:你有水平。美国最好的音乐剧导演朱迪泰莫(女性),舞蹈剧场创始人影响整个欧洲舞台剧的杰出代表人物皮娜鲍什(女性),充满女性主义色彩决不妥协的文化英雄麦当娜(女性),优秀的独树一帜的舞台剧导演影响中国也会影响世界的田沁鑫(女性)。
《四世同堂》四派北京人角色代表及台词
正派北京人
代表人物:祁瑞宣
1、咱们俩一个尽忠,一个尽孝。你出城杀日本人,我留下来,焚书、挂白旗、作亡国奴。
2、无聊,无聊,一切的无聊,无聊的笑意,就是呲出你的牙来,无聊的一问一答,就是互相讨客气,无聊的眨巴你的眼睛,就是配合比你地位高的人去思考,无聊的一见如故,就是表现亲切。今天,你无聊到卖人求荣!投机利己!廉耻不讲!看上去白费的时间都成了你做可耻行径的机会。
3、这时候我只想把自己交代清楚,我知道这不容易,虽然不能扛着枪到前线去杀敌或者到后方去做支援。可是我决定,在这沦陷了的城里边,不能因为做孝子而向敌人屈膝。我未来的苦难不会比人少,可是我很坚持。
4、一个被征服的国家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像桌子上的灰尘那样,一擦就掉的。
5、中日战争会使世界历史与地理有所改观。可是在我面前,却是一家老小的吃穿。
6、是我辞的他们,我不愿意看那洋神父的脸色。这年头没有谁能委屈的了谁,只有我这样不能忍耐的。
7、别别别,冠先生,我实在不敢望您的项背,感谢您的厚爱。告辞了。
代表人物:韵梅
1、他们平白无故的辞人,受了委屈你还替他们着想。咱们上哪儿去找补这四个小时的薪水啊?
2、那老二家知道了会闹哄一阵,你就多忍忍吧。
3、我那点儿“私房钱”是留着等咱俩老了,替儿女们省心给咱俩换棺材使的。我都跟你说了这些天我老数那些钱,为了这一家老小我都动了我那私房钱了。钱越数越少,今天垫两块明天垫两块。越垫越少。我瞅着袁世凯在银元上那么富态,我舍不得。那,我再拿出点来吧!
4、还是妈说的对,日本人长的直眉瞪眼的,就跟那不懂事儿似的。瑞宣,用你的词怎么说来着?不识相!还怎么说来着?不知好歹。瑞宣,用你那词骂他们两句。让我解解气。
新派北京人
代表人物:冠晓荷
1、打起来了!卢沟桥一响炮,八百年土都给震下来了,整条胡同都跟着晃悠,我心里头这个欢喜。活该!我不待见这政府,因为它不给我官儿做,所以,我不爱它!我不爱了政府,也就不爱了国,我不爱了国呢,这国,他亡不亡的,跟我也就没多大关系了!
2、夫人,我虽然腿肚子转筋,但是我精神亢奋。
3、这年头钱不值钱,只有房子才是货真价实的产业。
4、我朝你俊美的一笑,我命大!在全城人惶惑不安的时候,我冠晓荷开始活动。我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美德,勤!
5、夫人,你叫我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这个我敢干。可是你让我挺着胸直截了当的去杀人。这个,我得想想……
代表人物:大赤包
1、你当亡了国,大家伙就都成了奴才?亡了国,人也是要分三六九等,还嗔着我让你爸跑官,嗔着我让你们帮你爸跑官!做了官,你们才是人,做不得官,都他妈是奴才!
2、冠晓荷,这样的缺德事儿你要是干不出来,那我送你六个字:兴不了家立不了业。
3、国家已经改朝换代,我必是开国功臣。我,必能把握得住社会的新精神;我,必能把娱乐、生意、权柄捏咕到一起,让他们蜜里调油不分彼此。
4、在这个建功立业的时代,我们得互相团结,互相利用,互相拉扯着踩咕挡在我们前面的人,互相提携照应着,稳妥地,损人利己地打开自己的天下。
5、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要有事情做,有权有钱的去创造一股新势力,叫敢说不敢做的人,敢想不敢干的人,甚至于日本人,都听我们的派遣!
6、你要是想捞人,得装扮整齐了再去见人,见了人你就得笑,还得笑的恰到好处,因为你要央歌人,切记要把事把事儿说明白了,说明白了你就哭,哭完了再使钱。
7、我大赤包,虽然有丈夫,但是,没指望上,我就和个女光棍也差不离儿,光棍我就不怕吃官司。我不能失了自己的身份。
8、小羊圈的老少爷们儿,街坊四邻。你们都给我听好了。我,大赤包遭恶人陷害,但是我绝不会下大狱,因为我是日本人的丈母娘。凭着我的口才、气派、精明和过去的成绩,我会三言两语的把这事儿掰扯清楚。我现在大摇大摆的走出这条胡同,要不了晚半晌,他们还得八台大轿把我送回来。我知道你们不待见我,就都不用出来看我了。呸!一胡同的怂包。
代表人物:胖菊子
1、嘿……行,姓祁的,你给我听好了,出了这门,我马上就销户,你们家就更少了一份口粮,领粮证上明明白白写着呢,六十岁以上六岁以下的没粮,你们根本就不算人!饿死活该!
2、嘿,大姐,我这假装挺尊敬你的,你说话怎么这么损啊?我跟祁瑞丰闹离婚,在小羊圈里那是正大光明的事儿。我看上东阳那也是正大光明的事儿。男盗女娼那是你们家。
3、你敢动我们家东阳一指头,我他妈一屁股坐死你。
代表人物:祁瑞全
1、趁你还没当汉奸,我现在就拿砖头拍你,我以防后患!
2、我这几天做梦都梦见逃亡,梦见高山大川、鲜明的军旗、凄壮的景色、血红的天。醒了我就激动!我想跳到鲜血和炮火里去,把太阳旗一脚踢开,插上咱青天白日旗!让它迎着风飘扬。我要从家庭和社会的压迫中冲出去,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能够挺着胸站在世界上的公民。
3、死的有种!招弟,你愿意跟我一起出城,去找军队,或者去死吗?
旧派北京人
代表人物:祁老人
1、放心,要不了仨月准过去,什么战役在北平城打得起来啊?直宛战争怎么着?直奉战争又怎么着?没本事,他屁股也别想在这城里头坐坐,风水宝地!八国联军本事大吧?八个国一块儿打,怎么着,也没把这城抢走啊。小日本子家住哪儿啊?横是远着呢吧。谁没个思乡之情。他们祸害不了几天。早晚得走!顺儿他妈,粮食够吃仨月么?
2、我就看不惯你给他起得这个受累的名字,韵梅。她里里外外一天忙到晚你还忍心叫她去“运煤”吗?
3、老二家的,不是我说你,往后少去两趟电影院,现在家里头钱紧。再说,男男女女的,在一个大黑屋子里瞎凑合什么呀,不如在家听听话匣子。
4、生日?这就是忌日!我的八十大寿,我的四世同堂……
代表人物:钱默吟
1、亡国喽!这些天我写不得诗、做不得画,就怕丢了这北平城。日本人王道啊!占了东三省,还不见好就收,非要钻进这巍巍然的皇城来跟我做邻居!多么的可憎恶。我就要看见这些个黄蹄子,踏着我热爱的土,几十万只地践踏着我,叫我怎么忍?!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那树上的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2、我二儿子殉难,想必他明白自己死的价值,就像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像庙里的五百罗汉似的,各有各的位置,我的儿子应当去死,正如你应当卖人求荣一样吧。
3、作为中国人,不能抵御外患已是奇耻大辱,难道还要甘于受辱而自乐吗,真是奴颜媚骨的奴才,不知廉耻的走狗!我对这种假平安真妥协的做法,我的内心是无法忍受的。
代表人物:祁天佑
瑞宣,我打小学徒的时候,这头一宗学的就是规矩、客气、本分、诚实。可这年月,这老理儿,都没了。
城市贫民
代表人物:小崔
1、要不是家里杂合面没了,我才不挣您这要命的钱呢!
2、嚯!女双口儿。冠先生,您俩老婆等您呢。
3、这些天儿北平开大会的人多,我跑快点儿准能多挣几个子儿。明儿我给你买好吃的。
代表人物:李四爷
1、还有这领粮证,规定上说六十岁以上六岁以下的没口粮。老哥哥,那像你我这样的就直接饿死完事!
2、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告诉你点北平人的礼数!
3、我憋了八年了,今儿是终于出了口恶气,我这辈子没打过人,第一次打人我就脆生生的扇在日本人脸上。我是脆生生打在那王八羔子脸上的,打的我心里头都敞亮了。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