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视前沿

琼瑶50年捧红众女星 赵薇最火李晟最争议

北京头条

关注
摘要: 从1963年琼瑶第一部小说《窗外》发表,50年来,琼瑶笔下的人物、爱情故事成为经典,她所传达的爱情观也影响了几代人。1986年琼瑶的小说《几度夕阳红》第一次被搬上荧屏,“琼女郎”从此产生,并且一代传一代,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可否认,琼瑶笔下的人物每一次被搬上荧屏,演员都会备受瞩目。刘雪华、俞小凡、陈德容[微博]、蒋勤勤[微博]、赵薇[微博]、林心如[微博]、李晟[微博]……一代一代的琼女郎,如今已经星途各异。本报记者数据梳理发现,与张艺谋、成龙[微博]爱换女主角不同,琼瑶阿姨比较长情,合作过的演员往往都会再启用。

<<<点击为《花非花雾非雾》打分

策划:历代琼瑶女星大盘点 琼女郎境况各异

新浪娱乐讯  从1963年琼瑶第一部小说《窗外》发表,50年来,琼瑶笔下的人物、爱情故事成为经典,她所传达的爱情观也影响了几代人。1986年琼瑶的小说《几度夕阳红》第一次被搬上荧屏,“琼女郎”从此产生,并且一代传一代,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不可否认,琼瑶笔下的人物每一次被搬上荧屏,演员都会备受瞩目。刘雪华、俞小凡[微博]、陈德容[微博]、蒋勤勤[微博]、赵薇[微博]、林心如[微博]、李晟[微博]……一代一代的琼女郎,如今已经星途各异。本报记者数据梳理发现,与张艺谋、成龙[微博]爱换女主角不同,琼瑶阿姨比较长情,合作过的演员往往都会再启用。

因此,这些琼女郎,与很多只出现一次的谋女郎(张艺谋电影女主角)、成女郎(成龙电影女主角)不同,也有着一种可贵的“坚持”:还在演艺圈内的生命力都很旺盛,努力尝试各种角色,保持更长久的演艺事业;淡出娱乐圈的,则像琼瑶阿姨构建的纯爱故事那样,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和爱情。

【常青藤】

9次“做主” 刘雪华位高权重演到老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内地播出过的大约25部琼瑶剧当中(包括近几年的翻拍剧),有9部戏的女主角都是刘雪华,可谓是“琼女郎”之首。

她在26岁时出演了第一部琼瑶剧《几度夕阳红》,颇受琼瑶赏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在34岁“高龄”时再次出演《烟锁重楼》,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在琼瑶剧中担纲女主角。

刘雪华的演艺生涯从香港开始,1983年因出演电视剧《少女慈禧》而在香港成名,1985年应琼瑶的邀请出演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在台湾一炮而红,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电视剧的灵魂人物之一。该剧随后在内地播出,大受欢迎,此后一系列她主演的琼瑶剧在内地播出,刘雪华也为内地观众熟悉和喜爱。

之后琼女郎不断更新换代,但刘雪华 “第一琼女郎”的地位从未动摇, 她也一直活跃在演艺圈,并且尝试转型。例如她在《芸娘》、《胭脂雪》、《妈妈为我嫁》中都演起了“恶婆婆”,颠覆了以往忧郁、隐忍的形象,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还算转型成功。

近几年来内地发展,刘雪华拍了不少热播剧,比如《春天后母心》、《宫锁心玉》、《甄嬛传》等,2011年她再次加盟琼瑶剧,在《新还珠格格》中饰演皇太后,近年来她的“皇太后”形象也深入人心。

【多面手】

积极转型 赵薇林心如不吃青春饭

据圈内人士分析,琼女郎中发展最好、目前身价最高的,应数小燕子赵薇。演完小燕子,赵薇的片酬从几千元一集涨到十几万一集。

以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转型后,赵薇没有再接拍琼瑶戏,她花了很长时间抹掉“小燕子”的烙印,转而接拍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电影,之后又在电影学院学习导演,今年推出了导演作品《致青春》,创下票房佳绩。据业内人士透露,赵薇目前的片酬高达450万元,是琼女郎当中身价最高的。

但有趣的是,赵薇曾被公认为是一个“另类的琼女郎”,因为她的长相、气质都颠覆了琼瑶之前的审美标准。她即便是哭,也是哭得大大咧咧,惊天动地,完全不似其他琼女郎那样娇弱、柔美。

林心如则属于转型最成功的。成名后,林心如逐渐向实力派转变,接拍电视、电影,出唱片,做主持人,演话剧,多栖发展。2009年她成立北京林心如工作室,投资拍摄影视剧,自己做制片人,出品了不少热播剧,如《倾世皇妃》、《姐姐立正向前走》等,可谓名利双收。            

【淡出派】

相夫教子  她们去演真实的琼瑶剧  

除了坚守娱乐圈的人,另外一些琼女郎,在生活里继续“出演”着琼瑶的爱情剧。

在刘雪华之后,俞小凡、岳翎、陈德容并列其后,分别主演过3部琼瑶剧。俞小凡2001年与在《望夫崖》中合作过的演员翁家明奉子成婚。婚后相夫教子,淡出娱乐圈,整整6年没有再出现在荧屏中。最近几年偶尔会见她出现在电视剧中。岳翎则在2006年淡出影坛,定居加拿大温哥华。

蒋勤勤出演过《苍天有泪》以及《还珠格格3》,在前者中也是女一号。拍《苍天有泪》时,蒋勤勤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得到琼瑶钦点出演萧雨凤一角,时年22岁,琼瑶为她取艺名“水灵”。之后她在演艺圈发展也很顺利,2005年与男演员陈建斌[微博]因合作电视剧《乔家大院》结缘,产子后就逐渐淡出演艺圈。

出现次数仅次于刘雪华的“琼女郎”是赵永馨,主演过5部琼瑶剧,不过她演的都是女二号。林心如、王艳[微博]、何音、陈红[微博]、金素梅、金铭[微博]等作为琼瑶剧的女二号,出现的次数也不少。内地演员马伊琍[微博]、秦岚[微博]、海陆[微博],有“台湾第一美女”之称的萧蔷,以及香港演员朱茵[微博]都曾以女二号的身份在琼瑶剧中有精彩表现。

她们当中很多已淡出演艺圈,或以家庭为主,或转做幕后,如王艳专心相夫教子,陈红全力辅佐丈夫陈凯歌[微博],金素梅因病退出演艺圈。

文/记者 寿鹏寰

【对话新秀】

作为新一代“琼女郎”的代表,李晟是发展最快的,同时也是受到争议最多的。和赵薇一样,李晟也是因为演小燕子而成名,之后人气大涨,去年再次跟琼瑶合作拍摄了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该剧目前正在湖南卫视[微博]热播。

非科班出身的李晟,在出演《新还珠格格》之前,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数载,拍了不少影视作品,但一直名不见经传。在出演《新还珠格格》之前,李晟甚至已经打定主意去做幕后,做回老本行——与绘画相关的工作,去设计游戏原画。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所有琼女郎都特别相信爱”

FW: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李晟这个名字,还是琼瑶的《新还珠格格》,其实在那之前,你已经有过不少作品,那时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主演琼瑶剧,还能一夜成名?

李晟:在演《新还珠格格》之前我已经准备去做幕后了,出演这部戏对我来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觉得命运有时候挺奇妙的。

阿姨会选择我,可能是她觉得我跟剧里角色的性格比较像,阿姨看到了我身上喜感的一面,比如有时候我很大大咧咧,偶尔会流露出的男孩子气,跟小燕子比较贴近。

FW:演过小燕子之后,很多观众开始关注你,你也成为媒体以及大众谈论的焦点,是不是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片酬也暴涨吧?

李晟:我一直明白在这个圈子里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是经过很多打磨,一步步累积起来的。到现在我也不觉得自己多出名或者多受瞩目。我觉得会受关注其实是琼瑶阿姨的影响力和小燕子的光环。演完之后我的人生确实进入了另外一个高度,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演完小燕子之后才真正出道。至于片酬,现在的确比之前好很多很多了。

FW:你成名以来伴随着高关注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质疑,比如有人说你的外形以及演技不如以前的琼女郎,你怎么看这些声音?

李晟: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以前的娱乐环境跟现在相比比较闭塞,以前可能大家看电视里演什么就会看什么,有想法也只是在心里想一下。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大家可以在网上自由的抒发意见,甚至有一些攻击性的评论。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当然会去采纳,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上升的空间,但如果是纯人身攻击,那就可以不用去理会。

FW:你觉得跟其他琼女郎相比,你跟她们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李晟:我觉得琼瑶剧里的女主角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心特别相信爱,特别坚持美好和纯真,可能有一些东西在现代社会看起来不太实际,但在阿姨的戏里会呈现出完整的相信爱、追求美好的一个环境。我与以往琼女郎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我没有那么的惊艳和梦幻,但我会更像大家身边的一个好朋友或者好姐妹。

市场听“潮声”

琼瑶为读者们创造了无数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更为出版商、电视台,甚至一些非法商人带去了滚滚利润。   琼瑶的最新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琼瑶的小说至今仍在各种书店、网店,甚至地摊上销售;至于琼瑶的电影,虽然已经年代久远,但仍影响着整个华语影坛。

可以说,琼瑶阿姨虽然早已不活跃在大众视野中了,但“琼瑶牌”印钞机却一直在有效运转,而且还会持续很多年。

现状

正版盗版都在卖 “买的人多着呢”

琼瑶小说的生命似乎没有终点,几十年前的作品至今还在热销。

记者走访了北京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京城的大型书店发现,琼瑶的小说不仅处处都有销售,其货架旁还都有读者要么站着、要么坐在地上看得津津有味。

至于销量,几家书店的工作人员都表示,如今琼瑶的书已算不上畅销,但仍不断有人来买。

此外,在京东网、当当网等网络书店以及淘宝网上,琼瑶的小说也都可以买到。如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琼瑶全集》多达63本,淘宝店主“书香斋868”告诉记者:“现在每个月还可以卖出去好几套(打折之后320元每套),买单本的人就更多了。”

据悉,如今在售的琼瑶小说,最新版本是由新星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此外,还有花城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好几年前出版的版本。

除了正版图书外,盗版的琼瑶小说也大量存在。淘宝网一家店主就明确告诉记者,他卖的就是高仿的,“买的人多着呢,和正版的没什么区别”。

影响

出版三十余年 “富了一批人”

几十年来,琼瑶的小说为相关出版商和不法商贩带来了滚滚利润。

琼瑶的小说在内地最早现身据说是在1982年,当时《海峡》杂志曾刊出《我是一片云》,随后内地开始大规模出版。

据花城出版社原社长范汉生回忆,当初国家对港台文学作品的出版是有管制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策才慢慢放宽,特别允许花城等6家出版社出版港台文学作品。

不过,鹭江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等其实并不在国家许可的出版社之列,不过它们早在1985年就开始推出琼瑶作品。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1986年,就有超过20家出版社出版了琼瑶的小说。它们到底印了多少本琼瑶小说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据了解,仅花城出版社1986年推出的《菟丝花》就几经再版,卖了几十万册。

1989年,琼瑶又先后授权作家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出版《琼瑶全集》。记者昨日联系上花城出版社的另一位原社长肖建国时,由于已经退休,他已不愿多说。而作家出版社的副总编刘方谈起这件事时也表示:“都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当年的项目负责人已经移居国外多年。”

到了2004年时,长江文艺出版社还信心满满地推出了再版的《琼瑶全集》,这套书目前在市场上仍然可以买到。

至于琼瑶小说的盗版就更不计其数了。作家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当年之所以能够拿到琼瑶的授权出版《琼瑶全集》,正是因为琼瑶痛心于其小说的盗版猖獗。肖建国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当年琼瑶的书,不管正版还是盗版都能受到哄抢,“确实富了一批人”。

【电视剧】

娱乐多样化时代 仍是收视保证

火爆程度与小说并驾齐驱的还有根据琼瑶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几十年来,这些电视剧不仅影响几代人,还不断地刷新着收视纪录。

本月初,琼瑶最新的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登陆湖南卫视,以首播3.43%的收视率领跑暑期档。

由此追溯到2007年,翻拍自《一帘幽梦》的《又见一帘幽梦》在内地播出。当年7月25日,琼瑶曾在博客中宣布,《又见一帘幽梦》收视率再创新高,突破3%,打破了近年来连续剧的纪录。当《又见一帘幽梦》播出过半时,根据央视索福瑞统计,其收视率为1.99%。这个成绩已经是当年同时段全国卫视节目第一位。

在娱乐已经多样化、各种选秀节目雄霸电视台的年代,琼瑶的电视剧仍然是收视保证。

影响

提起《还珠格格》 每个人都有话说

原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微博]常林曾向记者介绍,1998年《还珠格格》第一部在北京有线电视台播出时的收视率达到44%。

1999年,《还珠格格》第二部在北京、上海及湖南台播出时平均收视率分别是48%、55%和50%,最高点突破65%。《还珠格格》第三部,在演员集体换人、观众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收视率也有两位数。

事实上,更早些时候,在电视机逐渐普及、电视节目无比乏味、收视率还是一个陌生词的时候,琼瑶剧就已“普度九州”了。

而如今的电视节目,收视率能超过3%已算凤毛麟角(央视春晚[微博]除外),当年65%的收视率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收视率并不重要,它们更关心电视剧本身好不好看。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只要提起《还珠格格》,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话要说,可见它留给观众的印象之深。80后导演耿聪回忆称,“当年在老家江苏,整条大街你走过每一家商铺,都能看见里面在放《还珠格格》,太疯狂了”!

在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中,电视台赢得了巨大利润,而这些收益随着琼瑶剧的不断重播仍在扩大。

现状

三十年没拍电影 年轻人很少看过

与小说和电视剧相比,琼瑶的电影在内地产生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

自1983年的收官之作《昨夜之灯》后,琼瑶再也没拍过电影。因此对于内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来说,可能并不了解那些曾捧红林青霞[微博]、胡茵梦的作品。

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琼瑶全集》中收录了《幸运草》、《六个梦》、《雁儿在林梢》、《几度夕阳红》、《月满西楼》等电影的剧照、海报,这些对于影像的记录让内地读者可以领略到林青霞、秦汉、秦祥林、林凤娇、吕琇菱、归亚蕾[微博]等琼瑶“御用”明星们的昔日风采。

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没有在内地公映过的琼瑶电影也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看到。

影响

捧红林青霞等人 华语电影界受益

虽然不曾在内地公映,但琼瑶电影作为台湾文艺片的经典风靡一时,整个华语电影界都受到影响。

从1965年到1983年这18年里,根据琼瑶小说改编或由琼瑶自己编剧、制作的电影多达50部,这在世界电影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琼瑶的每一部电影从改编剧本、选演员、签合同、拍摄到发行和票房,她都亲自过问。1976年,她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电影公司,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我是一片云》未映先轰动。

更重要的是,“琼瑶电影”以独特的唯美风格独树一帜,引领了台湾的文艺片风潮,在两岸三地甚至是东南亚地区都引发了轰动,更捧红了归亚蕾、甄珍、秦汉、林青霞、胡茵梦、张艾嘉等明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至今还活跃在一线。琼瑶对于这些巨星的挖掘和培养,使得整个华语电影界都从中受益。

本版文/记者 喻德术  制图/周建文

窗外有“幽梦”

提起言情小说或者言情剧,没有人能忽略琼瑶这个名字。琼瑶的小说和影视剧影响着几代华人,她的作品中对纯粹美好爱情的描写,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或美丽或感伤的一帘幽梦。

虽然琼瑶的作品并不被所有人接受,甚至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时至今日,她的作品所构建的集体回忆不知不觉已写进了历史。

【创作历程】从感伤到乐观  作品与经历同步

从1963年的《窗外》算起,琼瑶在50年里写了64部言情小说,有50多部改编成了影视剧,影响了几代人。仔细分析会发现,爱情主题贯穿琼瑶作品的始终,但具体到结局走向和风格的变化,是和琼瑶本人的遭遇高度吻合的。

记者仔细查阅了琼瑶的作品,发现早期的琼瑶是偏爱悲剧的。1963年她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就是一部悲剧,此时的琼瑶刚刚经历了一段无果的师生恋,让她对爱情的理解蒙上了诸多阴郁的色彩,书中描写的师生恋就有她自己生活的影子。此后,琼瑶与同样热爱写作的丈夫结婚,又因为写作的爱好而分开,因此这一时期的琼瑶作品都显现出感伤、压抑的特点。《窗外》之后,她接连出版了《烟雨濛濛》、《六个梦》、《幸运草》、《几度夕阳红》、《菟丝花》、《潮声》等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悲剧结局。

琼瑶在自传《我的故事》中详细描述过自己与朝夕相处的出版商兼经纪人平鑫涛的一段长达10年的婚外情,痛苦纠结的婚外恋成为她作品中常常描写的题材,这在《几度夕阳红》、《紫贝壳》、《我是一片云》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到了琼瑶写作中期的70年代,相恋十余年的琼瑶和平鑫涛历尽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苦尽甘来的爱情生活改变了琼瑶的生命走向,也对她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1973年《心有千千结》开始,琼瑶的创作开始走向明朗、乐观的风格,尽管人物也会经历诸多磨难,但琼瑶尽可能地消解悲剧,呈现出皆大欢喜的结局。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还珠格格》将这种喜剧效果发挥到了最大。在琼瑶的后期创作中,则借助于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爱情故事反复说明一个观点——“爱具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很容易就陶醉在琼瑶编织的爱情梦中,也似主人公那般渴望神圣爱情的到来。

之所以有这种梦幻的感觉,是因为琼瑶的作品大多以俊男美女为主角,以纯洁的爱情主线、浪漫的煽情和诗情画意为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爱情童话。

中国现当代文学暨台港澳文学研究专家方忠认为,“与前人相比,琼瑶尽管写的还是爱情,但融进了许多新的时代内容。她写了形形色色的爱情,有不同形态、不同时代的,也有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以至于有人将琼瑶小说称为‘爱情的百科全书’,尽管每部作品的具体爱情内容不同,但其爱情主题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追求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有道德有教养的爱。”即便是现实生活中所批判的婚外恋情节,在琼瑶的笔下都能显现出它的纯洁性,使人物的感情既超越社会道德又能吸引读者。

不少人将琼瑶视为无病呻吟、不食人间烟火的“闺秀派”或“新鸳鸯蝴蝶派”,有些人甚至把琼瑶小说称为“琼瑶公害”。

作家李敖也曾经批判琼瑶这种爱情至上的写法,劝导她“应该走出她的小世界,洗心革面,重新努力去做一个小世界外的写作者”。并主张让她睁开眼睛看世界,“大众的生活与题材,是今日从事文学写作者所应发展的新方向。应该知道,这个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胆怯的爱情以外,还有煤矿中的苦工,有冤狱中的死囚,有整年没有床睡的三轮车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动手术才能接客的小雏妓。”但这并没有影响琼瑶的创作,她还是依然坚持每日关在自己的小屋里编织着自己的也是大众对于爱情的理想。

【后世影响】 切合时代需求  成大众文化标志

上世纪60年代由《窗外》引发的“琼瑶热”在台湾和海外不断升温,持续了近20年,80年代中期悄然渡海,一夜间风靡大陆,面对中国当代文坛的这一“琼瑶现象”,人们众说纷纭。

谈及琼瑶热的原因,有学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恰恰是思想解放的时代,感官娱乐和消遣类文学逐渐盛行,这时候琼瑶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时代需求。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多元化东西太多,有很多类似的东西,因此琼瑶有点被淹没了,但进入21世纪之后,琼瑶和现代的“轻审美时代”又达成了共识,拒绝责任,拒绝承担,文学和影视仅仅是为了感官娱乐和情感释放做准备的,琼瑶又变成了轻审美时代的代言人,这一头一尾都是和时代的轨迹暗合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琼瑶作品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对女性婚恋观的影响上,这种影响是全方位。“上世纪60年代,台湾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这个时候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这和80年代中国大陆发生的变化很接近,琼瑶的小说在此时出现,对整个华人社会都有很深的影响。她把对传统价值观的依恋,以及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心态表现得比较充分。”张颐武表示。

除此之外,琼瑶一直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张颐武认为,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将时代的元素加入为作品服务是琼瑶长盛不衰的原因,“琼瑶在《还珠格格》时期把言情改造得幽默风趣,更加适应市场化的需要,甚至对后来的穿越剧都有影响。虽然琼瑶并没有像金庸那样经历了一个经典化的过程,但是不可否认她是华人作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作家。她的作品有稳健的价值观,对女性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中间保持平衡做了巨大的贡献。”

文/记者田婉婷

【专家解析】琼瑶式的爱情太美好

琼瑶作品中的爱情基本是脱离了一切社会属性而孤立存在的,最经典的作品是前期的《婉君》。读初中的时候,琼瑶的书是一本一本的小册子,一本小说大概四五册,通常是一本册子大家轮流在寝室间传阅。那时学生的心智没有特别成熟,所以对爱情的憧憬还很美,把爱情当成神话和传说来看待。

很多人批判琼瑶,说她的作品对社会的反思和历史的批判不够,作为文学家所承载的审美和社会功能基本上全部缺失。但我认为从这个角度上是缘木求鱼,我们不应该问琼瑶索要这些,正如同不应该向茅盾、巴金索要纯粹的情爱一样。

琼瑶的言情小说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变过来的,但有一点不一样,鸳鸯蝴蝶派的很多小说中呈现的爱情都是哀情,这种哀情是和整个社会的压抑、沉重密切相关。琼瑶承接了鸳鸯蝴蝶派的情,却把哀去掉了,别看里面哭哭啼啼的,但不是哀情,却有点滥情,是泛滥的感情,这里的感情不指向任何东西,感情就指向感情本身。她的作品里,爱情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是爱情到底的。正因为琼瑶的爱情去除了很多烟火气,也令其受到几代年轻人的欢迎。

我曾经问过琼瑶的儿媳“琼瑶的生活和想象是否一样?”得到的答案是“她的生活非常简单,她对生活的理解跟她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基本是一体的”。一个作家把人格投射到作品中非常难得,在琼瑶的世界里始终不变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和美好幸福生活,因此她笔下的世界也是如此。

至于琼瑶作品中的三角恋、婚外恋等描写,我倒认为是小说构建戏剧性的需要,试想如果没有多角恋,无法想象两人的恋爱可以从头谈到尾。所以不要从戏剧伦理上去批判,这是小说技巧的问题。琼瑶的作品不是不够美好,而是太美好了,因为这个世界还有更多的不美好,而琼瑶却只选择了去描述感情。

口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剧梁振华  采访、整理/记者 田婉婷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330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