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视前沿

《知青》质检报告:收视率高但影响力不够

北国网-辽沈晚报

关注

由梁晓声编剧、张新建(微博)执导的大型电视剧《知青》已于6月24日播出完毕。这部剧从开播之日起收视率就稳居第一,但也因其题材的特殊性,质疑声与高收视率如影相随。喜欢它的每日追看,不喜欢它的则总能从剧中找到毛病。据了解,《知青》的收视率甚至与2011年的穿越热剧《宫》差不多,可见其收视火热程度。

该片制片人侯鸿亮介绍,该片平均收视率2.445,第1集收视率为2.108,第2集为2.782。该收视成绩非常突出,以2011年电视剧收视亚军《宫》为例,其当时的收视成绩为2.5,以这个数据看,《知青》的收视火爆程度可算是与穿越热剧《宫》旗鼓相当。虽然,不能与《甄嬛传》平均收视率近8%的成绩相比,但仍是本年度上半年剧集中最抢眼的一部。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收视率,有专业人士分析,一方面,作为集体记忆的再追忆,该剧锁定的收视群体非常明确,当年近2000万的知识青年即使不能全部成为本片的忠实观众,但几乎都会抽时间做些关注。此外,央视一套黄金档的收视效应毋庸置疑,能登陆这个时段播出的剧集,等于给收视率做了高额度保险。

不过,好的收视率引发的社会反响似乎并不及其他热剧。分析来看,该剧因意图再现真实历史,对于时下社会现实的反映有限,很难形成话题。此外,该剧收视群集中在中老年群体,这些观众对于网络评介和讨论的应用还没有年轻人驾轻就熟。而时下网络往往是引发社会话题的原发地!

质检打分

老知青:剧情演技服装都过80分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15名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有知青经历的读者,对于 《知青》这部电视剧,他们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情结,与其说是关注这部剧,不如说他们是在剧中寻找当年痛并美好的回忆。以100分为满分,看看他们为这部剧打了多少分。

回忆是美好的但浪漫得有点假了

质检指标:剧情 质检结果:87分

观看《知青》的观众几乎都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在寻找当初的回忆”。不过,仍然有不少观众表示,剧中人物情感的设置过于浪漫,与现实有偏离,并不能达到之前所说的“全景展现”,并没有揭示出那场上山下乡运动的本质。虽然从一开始编剧梁晓声就说这不是一部知青的苦难大全,但甘愿下乡,友爱互助的剧情仍与以往“知青剧”所表现的“青春无悔”主题差别不大。此外,将8年时间融在45集的故事中展现,人物和线索又如此繁杂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仍有观众提出剧集的最后有些磨叽。

新人表演清新却缺乏生活体验

质检指标:演技 质检结果:80.5分

《知青》全部启用年轻演员出演,清一水的新人为近期只比拼明星大腕的电视屏幕注入了不少新鲜活力。新人们表演都相当卖力,甚至有人借此评价居高不下的明星片酬,或因新人们的卖力表现有所回落。有观众评价:“我看着电视里的这些演员,就想到了当初我们年轻的样子,真想回到年轻的岁月啊! ”不过对于时下的年轻演员来说,光表演割麦子就露出了马脚,有网友评价,“这些演员割麦子太吓人了,都怕它们割到自己的脚趾头,动作太不规范。 ”

知青偶像范儿服装扮相太精致

质检指标:服装 质检结果:82分

剧中人物服饰“齐整如新”是最早受到观众质疑的部分。老知青们对于剧中演员精致的扮相略有微词:“我们当年生活很艰苦,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腰上经常系一根草绳子就下地了,剧中男女主角穿着崭新的衣服,系着光鲜的皮带与真实历史不符。 ”此外,主演们的偶像范儿,也让老知青们有点不敢苟同,毕竟许多知青当时都是没有发育成熟或是正在发育的孩子,要比剧中演员的年龄小得多。

观众评价

黄有成(55岁):这部戏主题明确,我们这些有过下乡经历的人都爱看,但是整个给我的感觉是没有拍到位。没有表现出我们知青当初那种幼稚、潇洒的感觉,演员的表演有点老成,不像我们十六七岁时单纯的感觉。

蒋铁成(60岁):我现在每天行走只能通过轮椅或者拐杖,就是当年下乡时造成的。回忆那段日子,我既不想看又忍不住去看,不想看是因为,一看到知青下乡题材的电视和电影就会想起那段苦日子,想看是因为我的那段年轻岁月也是恰恰与电视剧里的相仿,哪怕是不好的记忆,那也是属于我的一段回忆。

李冬娟(57岁):这部戏最后演得有点太磨叽了,一个事能演一集,要是能演得再紧凑点就好了。而且有的地方演得有点假,就说在边境的那段戏吧,周萍作为一个女孩子怎么能没事就去边境找天亮,而且因为一只小兔子还差点打了起来,这太不现实了。

李铁(53岁):看着电视里的这些演员,就想到了当初我们年轻的样子,周萍纯净的眼神,真想回到年轻的岁月啊!那时也真的好辛苦,泥里水里的。

主创回应

拍得不够苦是因有温暖可以铭记

面对观众的一些质疑,《知青》的主创们也一一给予了回应。

对有关演员年龄不符,表演不够真实的质疑,演员唐曾回应说,“我们当初拍电视剧之前特意去了甘肃知青博物馆参观,跟当地的农民学了好久农活。毕竟当时的年代离我们有些久远,但是我们是在用心贴近那个年代,去感受当时的纯粹和美好”。

有不少观众表示,这部电视剧“拍得不够苦,美化了当时的岁月”。对于这样的说法,编剧梁晓声回应道,“在那个年代,爱情不能顺利进行,友谊难以维系,哪有半点浪漫与好玩!剧中无非是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们还是希望有人性的温暖,还是渴望纯真的爱情和友谊。一个民族的历史和苦难不应被忘却,但在那个年代,同样有很多温暖值得铭记。这种温暖不是对历史的粉饰,而是特殊年代对善的坚守。 ”

而张新建也表示,从不同的城市下放到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遇到的情况不一样。有些情况一个地方或许没有,但不代表别的地方没有。他同时强调剧中并不存在美化的现象。“电视剧创作就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怎么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融为一体,才是最重要的。美化是肯定没有的,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有的观众没有看完就下结论,而其实有些东西是要品的。 ”张新建说道。另外,他还表示,希望通过他导演的这部作品,让年轻人了解到父辈经历的故事,给他们补上这一课。

专家点评

《知青》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历史

针对有关《知青》的质疑,昨日记者采访了著名评论家叶匡政,他表示,“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播肯定是美化了历史,但是只有真实的苦难才能激励人”。“知青运动”由于其涉及人数较大,可以说得上是人们比较熟知的历史运动。这也是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叶匡政认为,“这部电视剧讲的不是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代人的成长经历。这是一部有关成长的血泪史,当初这些知青们带着热血到农村去,但是遇到的事情却跟想象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人在农村吃了不少苦,有的人为了回城付出了很多,就因为这部电视剧触及了很多观众当初的回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看”。

对于电视的真实度,有不少有过亲身经历的人表示了质疑。有人说它不够艰苦,有人说它拍得不到位。对此叶匡政表示,“这部剧之所以能够播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美化了历史。我看过很多有关知青的小说、回忆录,生活没有那么美好,经历也是很痛苦的”。“为什么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看美剧、韩剧?就因为它真实。我们做电视剧需要的就是这样。真实的苦难、绝望会让人在看过之后,加深认识,知道如何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如果让人们都觉得知青是个非常美好的事情,这样就没有意义了”。

虽然,导演张新建对于本剧的真实度曾经回应道“我们拍的不是苦难片”,但是叶匡政也强调“我们需要的是真实”。“如果我们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苦难回顾得越多,公众的认知就会越多,发生这样事情的可能性就会越少,因为只有真实的苦难才能激励人”。

相关推荐

还有哪些知青剧可以激荡起回忆

《知青》引发了一股“知青热”,除去一些老知青们开始撰文回忆起自己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岁月,各类“知青剧”也被翻出再次重温。近年来,以知青岁月为背景的电视剧屡见不鲜,本报为您选取口碑和共鸣最强的几部作为推荐,以解您在观看《知青》后未尽的回忆之情!

《蹉跎岁月》:首部描写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在1982年开播即引起轰动。该剧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知青到贵州偏远山区插队落户的故事,记录了上一代知识青年离家背井,无比艰苦而又难以忘却的“蹉跎岁月”。

《年轮》: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 《年轮》改编拍摄的,描写的是东北哈尔滨几个知青的聚散离合的故事,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北风那个吹》:闫妮与夏雨主演,侧重讲述上世纪七十年代知青的爱情生活,之后其姊妹篇《雪花那个飘》以表现77届大学生,从入学到1982年毕业为止的生活故事,同样获得超高收视率。

《甜蜜蜜》:高希希(微博)导演,邓超、孙俪主演,该剧2008年全国播放后迅速荣登收视率第一,故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北方某农场,高干子弟雷雷(邓超饰)邂逅美丽女知青叶青(微博)(孙俪饰),邓丽君的《甜蜜蜜》成了两人相思的寄托。

《兵团岁月》:由张译(微博)、沈傲君(微博)主演。讲诉了十多万知识青年告别亲人,满怀激情地奔赴祖国北部边疆(微博),小提琴天才乔海洋(张译饰)也在其中,却因意外受伤双手致残永远不能拉琴,此后他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留在北大荒。

本版稿件由记者 李娜 陈妍妮采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