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视前沿

《拍客行动》讲述“猴王父女”的替身生活

新浪娱乐

关注

新浪娱乐讯 5月30日晚 22:04河南卫视《拍客行动》精彩巨献:拍客揭开孙悟空武打替身演员的神秘面纱,“猴王”大耍金箍棒,讲述《西游记》拍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猴王”女儿十八般武艺震撼亮相,“父爱如山”感人至深;平凡女孩身患残疾却未放弃学习,家境贫寒、父母离异,她选择了乐观面对和坚强生活;守望明星梦,辛酸“横漂”路,拍客揭秘横店影视城群众演员的真实生活。

一、“猴王父女”

20多年前,凭借深厚的武术功底,徐霆雷在经典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担任“孙悟空”一角的武打替身,并在该剧中“兼职”出演“土地”、“和尚”、“妖怪”等诸多角色,享有“云南猴王”的美誉。如今,20多年过去,他的“替身”身份在全国曝光。《拍客行动》揭秘徐霆雷鲜为人知的“猴王”替身生活。

做六小龄童替身“伤痕累累”

小时候,徐霆雷身体瘦弱,连女同学都敢欺负他。徐爸爸看着体弱多病的儿子,一咬牙把儿子送去武术班“修炼”武功去了。1977年,有了深厚武术功底的徐霆雷报考了云南省艺术学校,开始了他早期的京剧学习生涯。也正是从那时起,徐霆雷开始出演一些跟猴子有关的角色,比如:“美猴王”翻筋斗,耍金箍棒,偷吃仙果等,这些动作被他演绎得活灵活现,成了他的拿手绝技。

1984年初,电视剧《西游记》到石林拍摄,省京剧院的十多名演员被剧组挑中演配角,外型和六小龄童非常相似的徐霆雷做了他的武打替身,一进剧组就是三年。

在《西游记》中当替身的徐霆雷,吃尽酸甜苦辣。不过回忆往事,他却能豁达地付诸一笑:“那时候年轻,什么苦都能吃,除了拍戏外,搬道具、打杂抢着干,每个月就三十五块的工资,照样干得乐呵呵的。”那时候,虽然生活很艰苦,但整个剧组都很齐心,一大盆鸡蛋饭和一大锅汤,再加一小碗咸菜大家伙就吃得津津有味。

当然,武打替身的工作有着突如其来的各种危险,徐霆雷第一天上阵就“光荣负伤”,“第一场戏是在石林拍的,一个扮演小妖怪的群众演员扔过来一支抢,正好击中我的眼睛下方,太险了,差点眼睛就废了。”这次意外只不过是个序幕,在此后走南闯北的拍摄中,受伤、劳累成了家常便饭,“你信不信,我身上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徐霆雷开始数起身上的伤来,鼻子被打伤过,现在都是歪的;左肩被刺伤过,现在都不能侧躺;腿上的伤疤更是密密麻麻。

尽管拍摄艰苦又危险,但徐霆雷却乐在其中,并且渐渐喜欢上了表演艺术,有时候有危险戏份,他还会自告奋勇要求上,“有一次在庐山拍摄,要从一个七米高的悬崖上跳下水,水面只有20厘米,非常危险。”导演都在犹豫,但徐霆雷决心挑战一下,啪的一声跳下来后,大家立刻把他从冰冷的水里捞出来,塞进一件棉大衣里,导演拿了一瓶烧酒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所有演员为他鼓起了掌。

云南的拍摄工作完成后,徐霆雷跟随剧组来到北京。“当时我被安排和六小龄童老师住在一个宿舍。私下里我们关系特别好,拍戏之余他特别喜欢唱歌,我就为他伴舞。”徐霆雷说,六小龄童不仅像他的老师一样,更像他的兄弟——“花果山”的掌门人“猴哥”。当时正是夏天,天气很热,他们的宿舍里没有空调。半晚,徐霆雷被热醒,他坐起来一看旁边床上的“猴哥”也是大汗淋漓,徐霆雷下意识地把放在两个人中间的电风扇往六小龄童那边挪了挪。虽然自己更热了,可想到能让“猴哥”拍好明天的戏,徐霆雷心里却很舒坦。可没有想到徐霆雷的好心却办了坏事。第二天一早,六小龄童就得了重感冒。这让徐霆雷非常自责。“猴哥”并没有责怪他,反倒安慰他,“我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往日因“猴”伤  如今为女忙

《西游记》拍摄结束后,许霆雷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曾经拜师学过四川的变脸艺术,模仿卓别林的表演,并把女儿徐菁遥也拉到了艺术的道路上。

2006年,徐霆雷带着女儿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全国亿万观众都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美猴王”。以“幸福组合”出现的徐霆雷一家最终获得了《星光大道》“年度最受欢迎奖”和“最佳才艺奖”两项大奖。此后,这对“父子兵”成了央视的常客,《全家总动员》《非常6+1》等节目上都可以看见他们诙谐有趣的节目。

看到女儿能唱会跳,是个艺术的好苗子,徐霆雷开始对女儿进行系统培训。2008年,徐霆雷专门带着女儿去北京学习了一年,父女两人在北京的一个小区了租了套房子,每天分别拜访不同的名师学艺,一年的艰辛后,徐菁遥不但掌握了7种乐器,声乐和舞蹈也长进不少,不过这一趟下来,二三十万就打了水漂,“培养孩子真不容易,花钱花时间不说,孩子自己也很辛苦,有时候大人都会心疼。”不过,徐霆雷觉得只要孩子有天赋,愿意学,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拍客行动》的舞台上,父女联袂精彩表演,女儿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父爱如山”感动全场。

二、“横漂一族”

横店是浙江中部山区一个方圆10平方公里、本地人口仅6.8万的小镇,四周环山,交通不便。但这里却以全国最大的影视基地及旺期日均8到10部戏的拍摄规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梦想成名成星的人们。这些人中有专业演员,有中戏或上戏的学生,有为实现“星梦”而奋斗的业余表演者,还有周边地区的农民。他们漂浮在这个小镇上,寻找着机会,寻找着梦想,被人称为“横漂一族”。 “横漂一族”大都靠当群众演员生活,并怀揣“明星梦”,期望着从横店起步,有朝一日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群众演员分三六九等

横店的群众演员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一般的群众演员就是跑龙套,没什么镜头,一天报酬是40元外加两个盒饭,超过八小时是每小时加5块;特约演员是剧组特别邀请的,镜头稍微多一点,有时候还会有台词,一天能拿到100-200元。“特约”又分“小特”、“中特”、“大特”,戏份和报酬依次升高。“大特”的报酬也有可能到几百甚至上千。

群众演员至少每天有戏拍,有40块钱收入;“特约”隔三差五地才有戏拍,收入也不稳定。但即便是这样,做了“特约”演员的,一般也不会再去当群众演员了,这是降格的事情。

拼搏历程:从马队—群众演员—武行

吕珂最初到横店的时候因为要省钱,就先进了马队。跟着马队拍戏管饭,晚上可以免费住在马棚里。在马队拍戏时,有一次,开工时一大卡车拉来一车马,收工时换了辆小点的卡车,结果有一匹马装不上了,群头就让他留下看会儿,再来一趟拉走。结果他从下午五点等到晚上八点,也没再来车接。打电话过去,群头说已经去另一个地方赶夜场戏了,让他把马骑回组里去。他一个人骑了50、60公里,下了马之后,腿一直处于扎马步状态,已经合不上了。

离开马队,吕珂做了一段时间的群众演员,后来发现做武行收入会稍微高且相对稳定。武行在影视剧中担任着被打死、被炸飞的替身角色都是武行做的,很多都是很危险的活儿。从没学过功夫的他,依仗可以拼年轻,拼体力,改做武行了。

横漂男多女少  女演员或遭潜规则

在横店的大街上,外地口音的,十个里有九个都是“横漂”。在横店流行一句话:“铁打的横店,流水的演员”。每年来横店的“横漂”有几千人,每年离开横店的“横漂”也有几千人。其中女演员相对少一些。日子确实特别苦,而且横店拍的大都是古装戏,女的除了丫头,也就没什么好角色了,很多女孩都觉得没意思,待了不久就走了。

谈到潜规则,吕珂说遇到过这种现象。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饭,朋友女朋友晚上11点多被导演电话叫去试戏。

在“横漂一族”中,许多人的梦破灭了,他们考虑是否留在横店时,实则是对另一种生存状态的抉择。而对有些“横漂”来说,他们还有梦想,但他们正值青春年华,他们漂在横店,有孤独、有情感上的苦闷,有许多他们能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不管怎样,这个群体的特质仍是一个“漂”,他们的生存,有如天上的云朵,无根无底。对于绝大多数的“横漂一族”来说,想要真正成为一名影视演员,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需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很多。

三、坚强乐观的残疾女孩赖晓琳

在兰溪第二中学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她13岁上小学,19岁念初中。

她叫赖晓琳,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了右手、右脚行动不便。甚至连说话都很吃力。赖晓琳因为由于父母双双下岗,家境不是很好。到了13岁,她才有机会上小学。19岁的她和13、14岁的孩子们同坐一间教室,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和鼓励她。赖晓琳在英语课堂上的朗读,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热烈掌声,她感动地落泪了。

几年前父母感情出了问题,母亲就去了外地,她和父亲、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一说起妈妈,晓琳眼泪就掉下来了。给妈妈的电话中,她失声痛哭。一遍遍地喊着:“妈妈,我想你,我想你。”这次哭和在课堂上不一样,那次是激动的哭,这次更多的是委屈的哭、辛酸的哭。后来,赖晓琳的妈妈回到了这个城市,但已经找到了新的归宿。拍客买了衣服和东西,以赖晓琳妈妈的名义送给她。那天晓琳笑得很灿烂。得知父母离异的真相后,赖晓琳不但没有怨恨、埋怨妈妈,面对镜头,她反而祝福妈妈,希望妈妈越来越幸福。在面对命运的捉弄时,她的乐观与坚强感动了每个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