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视前沿

独家剧评:《生死线》抵京 兰小龙掀战争启示录

新浪娱乐

关注

特别企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文/刘杨 天虹

《生死线》属于热爱编剧兰小龙的剧迷,剧中展现的悲悯情怀和对战争的冷思考值得每一个国人深思。它也属于伴随着《士兵突击》《团长》走过的每一个兵迷,兰小龙的气质搭配导演孔笙的人文主义情怀,康洪雷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能驾驭兰小龙风格的作品。于是,《生死线》在地方台的热播引起了无数人的追捧,惊喜和热议。用气质震撼人,用角色打动人,用情节吸引人,用音乐感染人,四大关键词构成了新版兰式风格战争启示录。12月6日,《生死线》将带着观众的期盼登陆北京,这,也必将掀起又一轮的收视热潮。

气质关键词:诙谐 传奇 凝重

兰式风格的气质,无论放在哪里,从人物到情节,从做派到语言,都有着浓重的个人印记。《士兵》、《零号》、《团长》、到这部《生死线》,他的每个剧本,都直接虐到观众心底最软最痛的地方,每次看完,都会让你对着天花板发呆,心里被他的那些人物那些故事整个掏空。虐,是兰小龙粉丝们对他作品又爱又恨的总结,实际上,这种所谓的“虐”,之所以会深深打动人心,是因为其中总满溢着浓重的人文关怀,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态度。这样的内涵配上精彩的故事情节,兰小龙总是在开篇用诙谐让你捧腹大笑,又在结局用凝重令你泪流满面。

诙谐:兰小龙善于写草根人物,没有英雄,没有口号,有时甚至做为“小民何求,唯有活着”去维持一种生存根本。然而就是这些最卑微的草根,却在大环境中偏偏成就了英雄的壮举,这是兰小龙一贯热衷于去表现的,阐述,一脉相承的。正因为草根,这些人物没有哪个端着捧着,全都活得下里巴人,也就少不了插科打诨、嘲弄别人且自嘲,兰小龙懂得让自己的主人公漫画样的夸张,因夸张而滑稽,因滑稽而有趣,因有趣而为观众喜欢,而特色鲜明到难以忘记。兰式幽默是冷调的,不动声色的恶搞,刻意制造出无处不在的矛盾与不协调,笑料百出,但是到最后,他却把那些喜感碎成齑粉让你哭。

传奇:兰式战争剧迷恋传奇色彩,《生死线》因为取材上比《团长》更少约束,也就更加放得开手脚,传奇色彩也就更为浓厚。战争是兰小龙笔下的另类江湖,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另类人物,即便主人公们成为了“战争版F4”,那也不是花样年华的偶像存在,而是铁血大旗下的四大奇侠,古龙的江湖中,朋友就是敌人,有无常之感,金庸的江湖中,权威便是虚伪,有避世之嫌,兰小龙的战争传奇,邪魅却不失正义,颓唐却不失激情,叛逆却不失良心,残忍却不失宽容,在特殊环境下,演绎着自己心目中的是与非,正与邪。成就自己心目中的亦歌亦狂的豪放悲壮之侠义风。

凝重:没有凝重,那么兰式作品便会流于碎嘴子显得轻狂,但兰小龙总会恰到好处地在笔锋一转中,将轻狂冷酷起来给读者去看。极致环境中的苛刻、残忍,毫无美化地赤裸裸揭示给你,把一点点油腔滑调,随即化作沉重,压抑到读者内心底层。兰式风格,并不是以炫感官刺激来抓住读者,而是让读者直面现实本身,不带任何说教,便把要表明的态度顺其自然流露出来,牵住你的思维和他走。兰小龙在自己的笔下嘲笑任何人,但是却不嘲笑他们的精神,哪怕最卑微的小人物,他尊重他们的内在,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他甚至会自我嘲讽知识分子的尴尬存在),他去讴歌那种卑微心态挣扎出来的能量,他觉得那种自私中压榨出的无私,才是中国式草根生存的根本。兰式战争剧是没有侥幸的,人生如草根,死如蝼蚁,但生与死之间却可以迸发出神圣光彩。流星一样划过的生命,在兰小龙笔下没有超生的希望,只是把绝望换作一种灿烂,兰小龙给读者看每个个体沉甸甸生命的灿烂涅槃。

人物关键词:鲜明 人文 边缘

没有人物的精彩,兰小龙的剧本就少了一半乃至大半的精华,擅长塑造鲜明个性的兰小龙,在自己的作品中,乐此不倦地塑造他心目中的江湖类型,他的人物都是可爱的,夸张的,坚韧的,兰小龙式人物中,总是具备一个坚韧而低调的成熟男子,一个古希腊女预言家般的成熟女子,一个天真却可以改变男人的单纯女孩,一个懵懂却有着强大力量的单纯男子。或者,还要加上,总是有一个瘸子。

鲜明:兰小龙的人物永远是特性鲜明的,即便是一杯温吞水,兰小龙也会写出温吞水的与众不同之处——你可以说这是他的能耐,我们的电视剧中,往往英雄太多了,痞子也不少,却没人敢去写别具特色的温吞水主宰剧情。《生死线》的战争F4中,四个人的性格正如地火水风四大元素,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迥异的行事方式,在共同战斗中,才会纠葛得有趣,合作得可爱。

人文:“偌大的中国 放不下一张书桌”,这是《团长》中,兰小龙借孟烦了父亲的口,说出的战争悲怆。兰小龙对待知识分子态度是复杂的,他常常对这类人的胆小怯懦大加讽刺,对这些人的道貌岸然辛辣嘲弄,但是同时又让他们保持着狂热状态下预言者的清醒,带着对生命的尊重悲悯众生。这是一种如杨绛在《洗澡》中体现出的那种嘲讽,同样也是兰小龙对自己同类人的一种自嘲。人物台词中,对战争,对人生,对命运,随便拿出一句话来,便可以引发无限感慨,这样的台词实在太多太多,炫彩本就是兰小龙风格语言的最华丽特色。

边缘:兰小龙的人物大都是草根,不过这种草根并非碌碌平庸的蚁群,而是亦正亦邪的边缘人。边缘的外部环境,边缘的人物处境,边缘的内心挣扎。边缘没有礼法限制,人可以活得自由,在自由中人们才能学会选择,这是兰小龙热爱的选择题。有意味的是,即便在反面角色中,这种边缘,这种选择也同样存在,每个人的因与果,都在《生死线》中有着明细的发展脉络。兰小龙自嘲不愿意在“反面角色”上纠葛过多,说那将是一场脑筋思辨。可实际上,他给每个人安排的宿命,已经把观众引导了这场思辨之中,每个人,在面临同样命运时,自己会如何选择,这是《生死线》留给观众个人的回味选择。

战争版F4关键词:地,风,水,火

片头四个人的独特亮相,预示了这又是一场打上兰小龙烙印的男人戏。和原著对比,龙文章与何莫修两个人承载了更多的英雄亮相,因此与主人公欧阳和四道风一起,成为观众口中传言的“战争版F4”。四个男人分数不同属性,他们就像地火水风四大元素,代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硬汉形象。

欧阳山川(廖凡 扮演):欧阳山川是沉默的存在,如大地,人们在他那里汲取能量,脚踩到便会安心的稳定根源。

欧阳没有那么“超人”,他只是尽自己一切努力去坚持,他不比别人对未来前景更清晰,但时势造英雄,就是因为那超出别人一点的责任感,于是,他就成了磁石,吸引了有渴望去做些什么的其他人。廖凡扮演欧阳山川,是原著粉丝争议最大的一个。兰小龙的原著中,欧阳山川是个与“零号特工”有几分相似的形象,文弱书生,隐忍低调,但是廖凡过去的角色大多是硬朗形象,和君子如玉的感觉并不太吻合。最终,廖凡没有改变太多,仍然是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了另一种感觉的欧阳山川——硬汉,又不失文雅。也许正因为他坚持了自我的感觉,与整部剧的基调相搭调,结果到最终,反而是观众接纳了硬汉版欧阳,并被廖凡的欧阳风格所吸引。

四道风(杨烁 扮演):四道风,名副其实的风,永远跳跃着,活泼着,不羁着,孩子气地不想被任何人束缚,可内心却装着他爱的每一个人。

“我是四道风,四海为家的四,不讲道理的道,狂风大风的风。”这是个在原著上就近乎偶像存在的青春角色,彼得潘一样没长大的孩子,没有令观众在电视剧中失望。杨烁的加盟虽然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当他演了四道风之后,有无数观众记住了他。那双孩子气的眼睛,明亮,又干净,给他粗犷外表增添了几分漂亮与单纯。比起廖凡的内敛,张译的夸张,杨烁张扬的表演,正是这个人物恰到好处的炫。“可爱”、“有魅力”、“酷”,是网友给他量身打造的词汇。

何莫修(张译 扮演):何莫修是水,平时给人的印象永远是清到见底的小溪,突然有一天发现他居然可以狂暴到吞没一切的惊涛骇浪。

也许写了太多的张干事,写了太多的孟烦了,所以《生死线》中,知识分子升级成了科学家,何莫修,既可以是个废物到极致的懦夫,也可以是个足以主宰战争的大杀器。这种一技之长也成了何莫修存在于乱世的意义,设定安排固然为了情节,也许同样是兰小龙对知识分子的另一种新演绎。扮演何莫修的张译,已经是兰小龙剧本的三朝元老,从完美男人史今到犬儒颓废孟烦了,本已是180度角色大转弯,却又在《生死线》中再次创新,以一口“鸟语”开场惊人,立时成为F4中最喜感人物。张译在兰小龙剧中永远做那个挑战自我极限的角色,只要有兰小龙在,你就永远不知道张译下一个角色会是什么样。何莫修的角色在开始演绎得颇有些突兀,但是随着剧情发展,那些夸张化的喜感渐渐改变,张译的表演也越来越自然,片断中,宁愿自己伤痛也会去安慰心爱的人,那种温和与绅士,又让观众们重温了些许好人史今的亲切感觉。

龙文章(李晨 扮演):龙文章是火,哪怕只有一颗火种也绝不会让自己熄灭的坚持之火,火是战斗的元素,是战士的象征,是可以燎原的斗士。

四道风的炫,是原著中就有的炫,但龙文章的炫,却完全是李晨个人风格展现出来的。曾有网友说:看着龙文章那种战士的感觉就心花怒放。李晨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军人之风,当然,他也是这些“土八路”中衣着最整齐,个人仪表最讲究的家伙,这种感觉更像《团长》中张立宪的延续,甚至是对“张立宪”这个角色的后续弥补。龙乌鸦这个角色没有给李晨更多发挥空间,他只是良好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军人风度,又酷又帅。于是,那个原著中乌鸦嘴丧气衰人龙文章不见了,龙文章一跃成为《生死线》中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之一。

情节关键词:大气 丰富 残酷

孔笙导演的特色就是大气,《生死线》三部分,前后经历七年,每段却紧凑在极短一段时间内发展故事,加上庞大的战争场面要求,有着相当难度,但是孔导可以做到四十余集大长篇下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文戏武戏搭配恰当,整体掌控能力惊人。《生死线》的节奏并不快,但是内容却非常丰富,绝无“注水猪肉”的嫌疑。

大气:48集的容量,持续的战争,各有故事而聚集在一起的形形色色人物,这样的一部剧非大气不可,与一般剧本不同的是,《生死线》的庞大并非叙事史诗风格的长篇,以俯视角度概括一段大历史,相反,《生死线》是用一小段一小段的情节,像一颗颗珠子,把7年中发生的抗战故事零星点缀在一起。这样既保证了故事性,也同样不失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丰富:《生死线》故事上的紧凑集中,注定了它在内容表现上的丰富。虽然故事漫长,但集中在几个小块事件几天之内,这样每个故事都可以相对独立,集中成一个完整的段落,也就能够更好的表现悬念,展现故事高潮发展。每个小块中表现的故事都是满满的,内容相当充实,气氛上的渲染加重了情节紧张感觉,台词的优美也让文戏不显得拖沓。

残酷:直面残酷历来是兰小龙作品特色,曾经面对“好人死光光”的质问,兰小龙自己的解释是:按照当时真实的死亡比率来的。兰式战争剧对战争的残酷性从来不做掩饰,人的生与死,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都只是一种方式而已,《生死线》中每个人的死都很难用“代价”去做评估,“活下去”和“没能活下去”,就是最简单的阴阳界,在这种阴阳界的悲恸中,胜利都变得黯然失色。孔笙导演通篇用了冷调子的写实风格,让这部剧的残酷意味更浓,悲怆的感觉更深。

音乐关键词:独特

  

《生死线》中的音乐优美而独特,其片尾曲《决定》更是别具一格,特别在全剧终了,48集下来已经熟悉的旋律,伴随着曲终人散跟着哼起,刹那间有泪眼漂浮的冲动。用战争版F4合唱演绎,本来就有几分前苏联卫国战争歌曲的清新,男声小合唱又加深了这种战争感觉的演绎。也许还要怪最后那一场场虐戏,本就伴着一章章配乐煽情到了极致,最终让你从片尾最后重温那些离去的,逝去的,感触油然而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