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星闻资讯

欧阳震华:做人呢 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新京报

关注
摘要: 欧阳震华不认为做到观众心中的“最佳男主角”有多厉害,他无时无刻都感激自己走过这一趟,遇到了那么多的好角色。

如果说,香港回归25年间,港剧是内地观众探知香港文化的窗口,香港演员便是窗边的讲述者。戏中,他们以角色动情演绎香港变迁,向内地娓娓道来香港故事;生活中,他们也亲身感受着国家的日新月异,用心怀抱内地。

沧海浮沉随浪,戏中尽揽;今朝韶华共赏,此情依旧。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新京报独家策划专访14位香港演员,他们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电视业一线,有些人则过上了低调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都是香港回归的重要幕前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动人讲述,我们试图重温香港电视剧最珍贵的黄金年代,唤起两地血脉相通的情感共鸣。

欧阳震华有一句固定的自我介绍:“我拍过很多电视剧,大家可能也看过不少”。每当说这话时,他都有些腼腆,又有一丝自豪。腼腆在于,他不认为做到观众心中的“最佳男主角”有多厉害;自豪出于,表演是他最热爱的事业,他无时无刻都感激自己走过这一趟,遇到了那么多的好角色。

作为港剧巅峰时期多部经典剧集的主演,《壹号皇庭》《洗冤录》《陀枪师姐》《法证先锋》《一屋老友记》……只要有欧阳震华在,观众就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为什么香港人都爱欧阳震华”“这个颜值不高、身材发福的‘胖胖’为何能成为港剧常青树”,聊起表演时,欧阳震华说得最多的是“热爱,坚持,琢磨”:“剧本写的只是角色,演员演的是人物,要融入到人物的生活里,才能创造经典。”

问他如何给自己的演艺道路定性,欧阳震华想了想说:“实力派与偶像派的分别,可能是偶像派通常在比较年轻时就被力捧,但实力派往往都是年过30后才‘出头’,我也是30多岁才有机会当上主角的,应该算是实力派吧。我不是被捧出来的,也算不上是大器晚成,一般大器晚成是形容四五十岁才出来的(人)。但无论如何,在这条路上我能做主角就是幸运,我拥有的福气是能慢慢融入观众的心,让他们喜欢我。”

误打误撞入行

眼前的每件事、每个人都是新鲜的

很多人喜欢将欧阳震华的经历作为励志案例分享。上世纪90年代,港剧的黄金鼎盛时期,他被称为“收视福将”,哪怕演艺圈竞争激烈,帅哥扎堆,他始终拥有大批忠实观众。他出演的作品基本都会获得超高收视率,甚至还会因为剧集太受欢迎追加续集,比如《陀枪师姐》《洗冤录》《法证先锋》,都是经典的港剧IP。

小时候的欧阳震华没发现自己身上有什么演艺天赋,也没想过做演员会成为他的终身职业。

毕业后,欧阳震华找到了一份工作,遇上朋友想去考TVB艺员训练班,叫他一起去。这一去,朋友没考上,他却被录取了。心里想着训练班这么不容易才能进去,欧阳震华干脆辞了工作,进入全日制的TVB第十一期艺员训练班,和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成了同学,开始苦读演员课程。

他自认不是型男,也没什么天分,只有靠努力和实力来印证自己是“可以的”。尽管同窗在不久的将来都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但欧阳震华说当时根本没什么压力,就安安分分做自己该做的事:“刚读训练班时,心态是比较平和的,同学间不会做比较,也不会觉得谁比谁强。每天就是完成老师留的表演练习。那时我每天都很开心,也很兴奋,因为眼前的每件事、每个人对我来说都很新鲜,对白怎么说、表情怎么做,唱歌、跳舞、练武功,当然也会学很多表演技术上的东西,比如怎么走位、如何配合摄影机、了解灯光的角度等等。”他说,那是一个全新的自己,面对样样都很新鲜的世界,“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卧虎藏龙’,那都是毕业多年后回望过去,大家总结的。”

十年“龙套”遇转机

陈小生就是我,乐观、专心又专一

在欧阳震华看来,表演的迅速成长期发生在训练班毕业后。那是港剧的鼎盛时期,他开始在大小的电视剧里跑龙套、当配角,这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可这龙套一“跑”就是十年。不过,表演之于欧阳震华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就算拿到的角色再小,哪怕给他人当背景板,他也要经过自己的一番设计,在有限的空间里将表演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才算满足。他记得某部戏中,男女主角坐在他后面聊天,他要给这两个角色做前景,没有一句台词。为了让画面显得自然,他几乎把桌上的所有东西都玩了个遍。

那段时间,他什么角色都演,坏人、劫匪、路人、没名字的小和尚。眼见老同学们一个个成名,自己却仍在片场做着甲乙丙丁。他说,他也不是没有焦虑和怀疑过,一次在街边看到服装店招聘店员,保证月收入过万,差点儿动了心思。但转念一想今天都不知道明天拍什么,不如再给自己两年时间,再“冲不出来”就尽早转行。终于,在1992年,他等来了人生第一次做主角的机会——主演港剧《壹号皇庭》。

欧阳震华说,如果没有《壹号皇庭》他可能早就转了行,变了样,也不会在这里接受采访。

这是他熬了十多年第一次做主角的剧,播出后大受欢迎,不仅获得了认同,他也意识到原来自己可以演一些有喜剧特点的角色。找准定位后,欧阳震华的片约不断,且部部都是男主角。转向古装剧领域后,他和关咏荷搭档拍摄了港剧《醉打金枝》,二人还凭借该剧拿到了当年TVB万千星辉贺台庆最佳惹笑冤家大奖;再之后的《洗冤录》,他又凭借宋慈一角拿下TVB33周年万千星辉贺台庆我最喜爱的男主角。古装剧之外,时装职业剧里,香港警队的所有部门,从重案组到公共关系科,从法证部到罪案调查组,都有欧阳震华的身影,这些角色睿智、博学,风趣幽默。由他主演的《陀枪师姐》播出后,许多男人会“骂”欧阳震华,因为自家的太太和妈妈终日喋喋不休,每天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学学陈小生(其在剧中饰演的角色)”。

“在我看来,这么多角色里其实最像我的就是陈小生(笑),他乐观、做事专心,爱情专一。我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引导人向善向好,不做坏事,比如宋慈、钟馗、高彦博都是教大家做好人、做好事,这就是港剧的意义和魅力,也是我最骄傲的部分。”

掏不空的“货柜”

一天能拍20个小时,只因为喜欢

陶大宇、苏永康喜欢用“货柜”形容这位相识多年的老友。意思是,欧阳震华有太多的戏剧感,遇到角色时能“掏”出很多东西,多得连货柜都装不下。

作为演员,欧阳震华从来不缺努力,他甚至曾一年拍了120集的电视剧,一个星期都没回家,实践着“在TVB做主角,忙起来是没有时间睡觉”的人生信条:“那时确实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能完成工作,我们在公司洗澡、睡睡袋。有一段时间,我还睡过公司洗手间的长凳。天气冷时就把手放在长衫袖里,抱着自己度过了无数个夜晚。拍起戏来,也是不分昼夜,一天大概拍20个小时,但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熬过去’,希望每次出镜都能让观众看到最好的表演。”

“就没有顶不住的时候吗?”记者问。“答案就两个字‘喜欢’,我喜欢表演。不喜欢的话,身心都是难以坚持的。我也有拍得很累很累的时候,也会埋怨、喊苦。我记得前辈波姐(冯素波)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不是想做主角吗?’是啊,我已经很幸运了,就一定要熬过去。这一路上,我得到了很多前辈的鼓励和提点,这也是电视人应该传承的精神。”

这些年,娱乐市场北移,演员北上,欧阳震华也来内地参演过影视剧、综艺节目。他身上依旧保留着香港演员勤奋踏实的烟火气,也越来越觉得拍戏最重要的是开心。而他最珍视的就是他的那些观众,“虽然我是演员,但我也就是个普通人,每天面对的也是普通人,有什么资格高高在上呢?”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我的亲和力不是做出来的,就像我喜欢和人合影,有时看到他们不敢开口,我就会主动问他们‘想不想拍照啊’。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能让我继续坚持下去。”

幕前幕后两不误

有意尝试创作,喜欢人情味浓的作品

生活中,欧阳震华喜欢问别人他的“形象如何”,不等对方给出答案,他会反问,“是不是圆圆的,萌萌的?”他常把笑容挂在脸上,超好的人缘,也让他成了观众、同行心中最喜爱的演员。2007年,他凭借港剧《赌场风云》入围国际艾美奖最佳男主角,师兄周润发特意给他打来电话,大赞他是“中国香港第一人”,但这些荣誉似乎从没让他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他说,要判断自己是否受欢迎,只能看剧集的表现和工作量:“现在有了社交平台可以传播资讯,以前我们就闷头拍戏。只有去做宣传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热情的观众。既然当时不知道自己红,所以我也从来不会飘飘然。”

不过,这几年,欧阳震华决定将工作的步伐放慢,多留时间陪家人,并为自己增值:“这两年,我突然觉得幕前、幕后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因为疫情原因,不少工作受到影响,既然多了时间在家,不如多做尝试,多学习。比如拍摄《壹号皇庭》时,很多对白都需要自己去丰富,这样出来的是第二手的材料。如果自己能写对白,那就是第一手材料了,演起来也会更容易。”他想了想,说自己现在也希望能做些创作:“我喜欢《一屋老友记》这类温馨题材的作品,关注的也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是人情味很浓的电视剧。”

今年是香港回归第25个年头,欧阳震华也不禁感叹,这25年里他是幸运的:“我感恩从事了演艺事业,也很高兴可以在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人生。这25年间因为拍戏的关系,认识了很多台前幕后的同僚。有些人可能是很多年前合作过,之后一直没机会再见;有些人相隔多年后还可以再合作,再有机会见面,那种心情是很奇妙的,也很开心……”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作为香港演员,你心中的港剧是什么样的?

欧阳震华:奋斗、努力上进、同心合力去做一件事,最后都能开心完结。我认为港剧大多是教人上进追求成功的,是有教育意义的。

新京报:在你看来,哪个角色最能代表港人精神?

欧阳震华:《法证先锋》中的高彦博,《陀枪师姐》中的陈小生,以及《一屋老友记》中的宝欢。

新京报;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你个人在生活上和事业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欧阳震华:生活上没太大变化,但作为演员,工作上多了与内地演员合作的机会。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合作交流多了也会丰富我的演艺生涯。

新京报:你觉得在内地生活(或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之间),最深刻的体会是?

欧阳震华:最开始以为到内地拍戏,没有家中的饭菜,没有太太照顾,一定会很辛苦、会瘦(笑),事实是每次拍完戏都会变胖(大笑)。其实,在内地拍摄没有那么紧张,时间也不会那么紧迫,不会不分昼夜地开工,相对来说较为轻松。剧组又对我很好,起居饮食、大小事情都会为我妥善安排。有时在内地不同的城市开工、出席活动,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在内地的工作体验都是非常开心、愉快的。

新京报: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词?

欧阳震华:普通话里有些字的发音对讲广东话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有些音也较相似,很难分辨,例如:式、私、施、丝、四、十、死这组近音字,又如山、善、散、珊、生这类近音字,除了读音咬字困难,使用词汇也很困难。又比如广东话会说“质素”,普通话则用“素质”,但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在学普通话方面我还需下工夫。

新京报:来内地发展后,掌握了哪项新技能?

欧阳震华:以前信息科技没那么发达,不像今天有那么多社交平台,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好事。我们可以用社交平台为自己宣传,分享一些关于自己正能量的消息,也可以通过平台知道更多的事。

新京报:作为很多人的“回忆杀”,最想和当年的剧迷说什么?

欧阳震华:我想向我的剧迷、粉丝说多谢,多谢你们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带给你们美好的回忆,继续拍出好的作品给你们欣赏。

新京报:用一句话形容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欧阳震华:能做的就一定会去做,但现在会稍微放慢脚步,希望能做到精益求精。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