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星闻资讯

卡尔-马尔登“布莱德利将军”走了(图)

东方早报

关注
马尔登(右一)与马龙·白兰度(左二)、费雯丽(左一)在《欲望号街车》中
马尔登(右)在《码头风云》中
在《巴顿将军》中扮演布莱德利将军
与迈克尔·道格拉斯(右)在一起

他有一只造型怪异的鼻子, 他是见证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佳男配角。《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里,他在男一号马龙·白兰度的强大气场下依然气定神闲。他还是“巴顿将军”乔治·斯科特身边那位忠厚的“布拉德利将军”。进入电视时代,他主演的剧集《旧金山的大街》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他还曾担任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主席。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三,卡尔·马尔登因自然原因在他位于加州布伦特伍德的家中去世,享年97岁。

工人阶级出身的舞台剧演员

卡尔·马尔登原名叫做马尔登·乔治·塞库罗维奇,他的父母是东欧的移民。马尔登的母亲是来自捷克的女裁缝和女演员;马尔登的父亲是来自塞尔维亚的一名工人。1912年3月22日,马尔登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在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长大成人。

虽然马尔登的父母都是工人阶级,但他们很喜爱音乐和表演,卡尔登的父亲还曾创建了一个唱诗班。在马尔登十几岁时,就加入了当地的卡拉乔治唱诗班,还在父亲制作的塞尔维亚语戏剧中扮演角色,这可以看作马尔登表演事业的启蒙。除了表演之外,马尔登在运动上也极有天赋,在高中时,马尔登就是校篮球队的明星球员。不幸的是,他的鼻子两次遭到对手手肘的袭击,对他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影响。然而,也正是这两次受伤令马尔登因祸得福,很多年以后,造型怪异的鼻子成为了马尔登的银幕标志,他曾戏称自己是“好莱坞唯一一个凭借鼻子能申请到残疾人停车位的演员”。高中毕业之后,马尔登希望能依靠申请运动方面的奖学金进入大学,但大学只允许他申请篮球奖学金,不想再打破鼻子的马尔登只好放弃。于是,19岁的他步父亲的后尘,成为了一家炼钢厂的工人。在马尔登成名之后,谈起早年的经历,他开玩笑称,他“有一张被平炉炼过的脸”。

1934年,已经在炼钢厂工作了三年的马尔登决定离开加里前往芝加哥学习戏剧表演。由于家庭经济十分拮据,马尔登根本无力偿付求学的费用。然而,他凭借幼年登台表演时锻炼出的口才,说服与芝加哥古德曼剧场有密切联系的古德曼学校的主席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以完成学业。在学习表演的同时,马尔登也开始正式登台表演。他觉得自己冗长拗口的名字——马尔登·乔治·塞库罗维奇登在演员表上十分怪异,于是自己改名为“卡尔·马尔登”。随后,马尔登又入读了芝加哥艺术学院。1937年,他从学校毕业。

1938年,马尔登与在古德曼儿童剧场认识的女演员蒙娜·格林伯格结婚,随后这对年轻的演员夫妇来到大都会纽约寻梦。虽然马尔登的理想是成为百老汇的专业演员,然而事实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他不得不做些广播剧以及在刚进入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中扮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来补贴家用。1940年,马尔登的银幕处女作《他们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上映,同时他也出演了许多舞台剧,更为重要的是,他无意中认识了年轻导演伊利亚·卡赞,当时一心想要在舞台上有所作为的马尔登怎么也想不到,十多年以后,卡赞成为改变他整个命运的人。

伊利亚·卡赞发掘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正当马尔登的舞台生涯蒸蒸日上之际,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不得不告别舞台,加入了美国空军服役。脱下军装后,马尔登继续表演事业。在出演舞台剧《货运站咖啡屋》时,他认识了当时默默无闻的马龙·白兰度。结果白兰度凭借该剧一炮而红,被认为是百老汇最有前途的演员,但卡尔·马尔登则依旧默默无闻。此时,马尔登生命中的贵人伊利亚·卡赞第一次出手相助,他帮马尔登在欧文·里斯执导的根据阿瑟·米勒的剧作《凡我子孙》改编的电影中争取到一个角色。这部影片的成功让马尔登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前途,他决定从舞台转向电影发展。

然而,虽然马尔登有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脸,但他早年的银幕生涯扮演的多是不知名的小角色。倒是出演田纳西·威廉姆斯执笔的百老汇舞台剧《欲望号街车》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声誉,批评家称他为“当今最好的青年演员之一”。1951年,马尔登的老友伊利亚·卡赞将《欲望号街车》从舞台搬上银幕,马尔登仍旧扮演他在舞台上的角色——费雯丽饰演的女主角布兰奇诚挚的追求者哈罗德·米切尔。在1952年的奥斯卡奖评选中,《欲望号街车》获得了12项提名,马龙·白兰度与最佳男主角奖失之交臂,而马尔登却斩获了最佳男配角奖。谈起自己的伯乐,马尔登说卡赞总是愿意和他属意的演员长时间散步,“因此,当他决定用你时,他比你自己更清楚你有多大的发挥空间。”1953年,马尔登再度与导演伊利亚·卡赞以及马龙·白兰度合作,在影片《码头风云》中,他扮演工人阶级的朋友、正直的巴里神父,并凭借这一角色赢得了第二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马尔登的好友、凭借《码头风云》赢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的伊娃·玛丽·桑特曾评价说:“当你和卡尔一起工作,你会觉得他就是他的‘角色’。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员,而且他喜欢表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在马尔登随后的银幕生涯中,他与许多好莱坞知名演员都曾有过合作。比如和巴特·兰卡斯特合演了《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与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合演了希区柯克执导的《我坦白》,与史蒂夫·麦奎恩合演了《西部开拓史》、《辛辛那提小子》,在与乔治·C。斯科特合作的《巴顿将军》中扮演了布莱德利将军。

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导师”

1970年后,马尔登从银幕转向荧屏发展。在他60岁时,和当年28岁的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犯罪剧集《旧金山的大街》在美国大红大紫,马尔登的公众知名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剧内剧外,道格拉斯都将马尔登视为导师,“他有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道德态度。他总是坚持当我们这周开始拍摄工作时,下周的剧本必须已经准备好。可以说,我是卡尔训练出来的。”

1989年至1992年,卡尔·马尔登成为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主席。1999年,马尔登极力主张将当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授予曾多次提携他的导演伊利亚·卡赞。有人认为卡赞在美国1950年代非美运动高涨时期曾充当“告密者”,不配得到终身成就奖,但马尔登坚持认为就“艺术成就”而言,卡赞无愧于这一奖项。2004年,马尔登荣获了美国演员工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除了表演之外,马尔登还在1970至1980年代担任美国运通公司旅行支票的形象代言人。他和妻子蒙娜·格林伯格保持着好莱坞历史上最长久的银幕婚姻之一,去年12月18日是两人结婚70周年的纪念日。

纵观自己的表演生涯,马尔登曾说:“我不仅努力理解角色的特性,而且试着揣摩导演想要什么,这样我才能在银幕上不断变换形象。”马尔登能在97岁高龄不带痛苦地离开人世可谓是上帝的恩赐。谈及马尔登对身后事的安排,老友伊娃·玛丽·桑特说:“他曾说他的希望是‘在我死后,除了开一个大派对,我不想要你们做任何事’。所以,现在让我们为他精彩的一生庆祝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