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灵》:一次完美的失控(图)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鬼店》(The Shining),又名《闪灵》、《幽光》。金在 1977 年完成长篇小说,1980 年被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拍成电影。
斯蒂芬·金不仅是畅销(这点毋庸置疑)且重要(让“严肃”与“通俗”文学阵营继续争执)的小说家,对电影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处女作《魔女嘉莉》(Carrie)1974 年出版,1976 年被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搬上大银幕,不仅饰演嘉莉的西席·斯贝西克(Sissy Spacek)和她母亲派珀·劳里(Piper Laurie)联袂入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女配角(就恐怖片而言实在难得),光是美国戏院和录像带的收益就是拍摄成本的 27 倍,让斯蒂芬·金的小说更加洛阳纸贵,成为影视界争相抢购版权的对象。之后,《午夜行尸》(Salem’sLot)在 1979 年改编为电视迷你影集(2004 年又再重拍)。《鬼店》则是他第二部被改编为电影的小说。
库布里克是影史最具启发性的大师之一。手法出众、技巧卓越,游走于不同类型却有直指人心的能耐,让他成为极少数能让好莱坞片厂甘心掏出银两又尊重其风格的异数。科幻巨片《2001 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至今仍高居影史十大影片之列;《奇爱博士》(Dr. Strange love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and Love the Bomb,1964)被美国电影协会(AFI)选为百大喜剧第三名;《发条橘子》(又名《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则在百大科幻片排名第四;《金甲部队》(又名《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Jacket,1987)被英国电影台第四频道选为影史最佳战争片第五名;就连引发不少情色话题的遗作《大开眼戒》(Eye Wide Shut,1999)都被奥斯卡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选为 90 年代十大影片第四名(插播一下:吴念真的电影处女作《多桑》第三,田壮壮早在 1986 年完成的《盗马贼》则是榜首)。如果电影导演也有全能竞赛的话,大概没人是他的对手。所以《鬼店》怎么可能难得倒他?
然而事实是:不但斯蒂芬·金不满意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诠释,甚至惨遭恶名昭著的金酸莓奖提名年度最“烂”导演!斯蒂芬·金说库布里克“想得太多,感受太少”(thinks too much and feels too little)。更直白一点,就是不忠于原著。
《鬼店》描述潦倒作家杰克·托伦斯好不容易获得一份新工作,负责看管一间在冬季关闭的豪华度假饭店。他带着妻儿前往,希望这份新工作除了解决经济困境,也让他能安心写作,甚至修补一度破裂的家庭关系。他的5岁儿子丹尼具有一种称为“闪灵”的天赋能力,能和同类遥感对话却不必动口,特异的体质则可感应到环境的异常,甚至瞥见过去和未来的部分迹象。当大雪覆盖整个山区,一家三口与世隔绝后,饭店开始作怪。当年管理员杀害全家而后自杀的阴影,以及电梯、房间的异象,让逐步陷入疯狂的杰克,成了追杀妻儿的恶魔。
在斯蒂芬·金的小说里,巨细靡遗地描述了这座饭店神秘而不光彩的转手历史;库布里克反而意有所指强调饭店是盖在原住民的坟场上,并把闹鬼的房间从 217 改为 237 房(还有其他一些蛛丝马迹让影迷开始玩起连连看的游戏)。关于杰克在父亲家暴之下长大的童年、不顺利的教学生涯与先盛后衰的写作志趣,以及让他决心戒酒的一次意外,在库布里克的电影版里都付之阙如,遑论他在地下室发现关于饭店的剪贴簿,勾引起他到图书馆查阅新闻档案,作家的神经被黑暗的内幕勾得亢奋起来,进而被饭店这座更大的恶灵所控制的过程,也不在库布里克的剧情里。他没采纳斯蒂芬·金的改编意见,反而找了另一位小说家黛安·约翰逊(Diane Johnson)来合编剧本,于是杰克的妻子不再是个活在强悍母亲阴影下、嫉妒自己儿子跟丈夫太好的女人,而获得更多的同情。至于那些跳起来会攻击人的植物绿雕,也因特效不能很好表现原著而被舍弃。当然,更极端的是库布里克完全颠覆了原著结局,赶来救援的黑人厨师惨死斧下,主角也没有与邪灵同归于尽。斯蒂芬·金写了部恐怖小说,库布里克则将它打到无间地狱。
其实不难想象斯蒂芬·金的沮丧或不满。许多数据都显示他把自己曾受的酗酒之苦,转为杰克的角色弱点,库布里克却无视于这番挣扎。而无论是创作的折磨、痛苦和自我怀疑,或是一个父亲、丈夫面对责任的压力,就作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遑论最后的自我牺牲所带来的升华和洗涤。偏偏库布里克认为人的错误像推骨牌一样,是无法抑止地一个接一个倒下,直到最后超越个体所能控制的结果出现。人,何其渺小。
斯蒂芬·金还不算最愤怒的。《发条橘子》的作者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就曾大骂:“我的后半生有大量时间都在复印创作意图以及意图落空的声明,而库布里克和纽约出版商却厚颜无耻地享受肆意歪曲所带来的回报。”因为电影《发条橘子》以及纽约版小说都删掉原著最终章。讽刺的是,很多人不但因为电影才回头看小说,还不禁赞叹电影青出于蓝。那么《鬼店》呢?
《鬼店》电影上映时,招来很多负面评价,但票房颇佳,让电影公司赚了不少钱。但就像库布里克其他电影一样,随后评价却越来越好。《鬼店》在 2010 年被“第四频道”推选为影史恐怖片之最,也名列美国电影协会百大恐怖片,男主角杰克·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则是影史排名第 25 的经典坏蛋,就连他一面狂砍浴室门一面嘻皮笑脸说的台词“Here’s Jonny !”,也被选为影史百大金句之一。究竟是什么道理?
就像你很难用传统武侠片的标准去衡量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电影版《鬼店》也是部破格之作。从开场空拍镜头就已经透露些许端倪,在山径疾行的汽车,宛如被上帝之手移动的模型玩具,令人联想到后来,杰克明明望着桌上的迷宫模型,却仿佛亲眼看到妻儿正在里面玩耍。真实与幻觉、主体与客体,成了交错混淆的互补。库布里克所作所为,不正发扬光大故事里男孩写的“REDRUM”终于在镜子里现形为“MURDER”的隐喻吗?
再者,透过卓越精巧的技术,例如灯光,他塑造出冬季高纬度的光线变化,当它照入偌大的旅馆时,让人感觉到宁静中隐匿着不寒而栗的真相。时而亦步亦趋紧跟角色,时而跳换成主观视野的稳定摄影系统(Steadicam,又名“斯坦尼康”),除了提高了空间的神秘与心理的恐惧感,其复杂华丽的运动方式,也早已被视为完美的摄影范本。库布里克不按理出牌的音乐运用,再度一新我们耳目外,小男孩骑着三轮车在走廊晃荡,车轮压过地板到地毯的声音差异,竟能令人毛骨悚然,更是高招。库布里克不过摭拾了原著的梗概与部分情节,却充分发挥出所有的电影元素。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说他第一次看电影《鬼店》时,并不很喜欢,之后却像上瘾一样,看了 25 遍。它也是少数让我看不腻的电影之一。有太多的影像,如绿色的浴室、红色的洗手间,甚至闪着雾光的霭霭白雪,都美得怪异;让人担心它们是否会像片中三点全露的出浴美女突然化为满身疮痍的老妪腐尸。果然,平静的电梯也能涌出怒涛般的血浆;模仿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摄影作品的双胞胎女孩,神出鬼没外,还压抑着恐怖。看不穿与说不破的结局,则让它永远保持谜样魅力。而这些,都跟小说无关。但如果你想看的是好故事,还是读小说吧!
斯蒂芬·金在 1997 年主导了长达 273 分钟的电视迷你影集版《斯蒂芬·金之鬼店》,不仅担任编剧、监制,还充当助导兼剧照师。他知道撼不动库布里克电影版的经典地位了(就连台湾当年“好时年”出版的原著,现在改由“皇冠”取得版权重译印行,中文书名也从《幽光》改为因电影而通用的《鬼店》),但至少得让观众知道他希望的影音诠释是什么模样的。文学/电影的爱恨情愁,本来就无法成为历史定位的依据。一经改编,就是新的创作。忠实与否,“道德”问题终究多过“艺术”问题。至于金酸莓奖简直不识货的亵渎行径,就一笑置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