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自由评论

穿越清宫看选秀 有钱人雇人代替参加

精品购物指南

关注

撰文/ 橘玄雅

近几年清宫戏和穿越小说流行当道,更有相关题材登上大荧幕之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清宫选秀充满好奇,看起来清宫选秀就和《非诚勿扰》[微博]般的相亲节目差不多,是一个可以尽情表现自我以获得皇帝青睐的舞台,接下来就可以进宫服侍皇上,在宫廷里进行各种所谓的“努力”与“生活”,无论是“步步惊心”还是“宫锁心玉”,都成了令人期待的恋爱偶像剧戏码。不过,这些“穿越”只是现代人臆造的话题而已,多了解些清宫知识,才是重要的!

STEP 1 “穿”个好户口很必要

如果穿越的时候不幸运,没有穿成正身旗人,甚至连上三旗包衣都没穿成,那么您最好想办法重新穿越。

以清代宫廷选秀来说,天下的女子以其户口进行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参加一般选秀的、可以参加内务府选秀的,以及不允许参加选秀的。

内务府选秀,主要是为了挑选宫女。虽然宫女也有极小可能成为后宫主位,不过大部分宫女都是进宫伺候别人的,天天缝缝补补,被呼来唤去。好不容易能回到清代,还要低三下四的,估计您肯定不乐意。

参加一般选秀的,就是要选进宫内作为皇后乃至于妃嫔的。清代要求,这种选秀,户口是八旗旗人里的“正身旗人”,换句话说,就是有正式独立户口的旗人们,才有权利参加后妃的选秀。

清代旗人分成满洲、蒙古、汉军三种,各自分成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颜色的旗,构成如“正黄旗汉军”、“镶白旗蒙古”、“镶蓝旗满洲”之类的组合,(顺序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汉军正黄旗”)这些户口都属于“正身旗人”,都可以参加一般选秀。如果您穿越过去正好是这种“正身”旗分的旗下姑奶奶,那您至少可以过选秀户口这一关。

如果穿越的时候不幸运,没有穿成正身旗人,甚至连上三旗包衣都没穿成,那么您最好想办法重新穿越,因为其他户口的女性,是基本没有进宫当主位的可能性的。(注:清初的顺治帝和康熙帝都有一些民人——即非旗籍的妃子,不过这是清初的特例。)所以穿一个好户口,是必要的呀亲!

STEP 2 拼爹与禁令

穿越到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爹地,选择健康且不违背的身份,才能进宫选秀。

是的,您没看错,拼爹。就算您穿越成了八旗正身出身的姑奶奶,也只是有了参加选秀的可能,并不代表您一定能参加选秀。为什么呢?清代入关之后,对于选秀的要求就逐渐增加,这个要求就是女性父亲的官职。如果您穿越到了清初还好——清初要求不多,而要是穿到了晚清,则就比较麻烦了。

举个例子,居住在北京的满洲旗分出身的人,从嘉庆十二年开始,父亲的身份必须是八旗护军、领催以上的身份,您才能参加选秀。居住在各省驻防地的旗人,您在乾隆十一年之后想要选秀,父亲的身份就必须是驻防将军或者都统、副都统,才能参加选秀。不同的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要求,正身旗人出身只是您的半张门票,父亲的官职才是另外的半张。所以,要么您努力往清初穿,清初对于选秀的官职要求很低,要么您就尽量找一个官职高一些的爹地吧……

不过您也别一味追求父亲的官儿高,万一穿越成了皇族王爷的女儿,您也选不了妃子——同姓不婚啊!相关的选秀禁令还有一些,比如说,您要是有恶疾,如瘸腿、独眼儿啥的,自然就不能参选。如果您的母亲是公主(皇帝的女儿),也不能参选,因为有可能会造成宫内辈分的混乱,不过如果您的母亲是其他的宗女(皇族贵族的女儿)还是可以参选的。

总之,一定要谨慎小心,穿越到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爹地,选择健康且不违背的身份,才能进宫选秀。

STEP 3 海选通关必知

选秀理论上是每隔三年进行一次,但是也不是一定就要整三年一次,遇到帝、后的丧事或者其他理由,都可以延后、改期乃至取消选秀。

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选秀的准备工作,现在您有了正身旗人的户口,有了可以给您参加选秀机会的家世,于是和您聊一聊这选秀的流程。

咱正身旗人都有特殊的户口,儿女一生下来就要上“旗档”,俗名儿又叫“花名册”。比如说您,某某年某月出生,算着您今年13岁了,您家里人就要去本旗本佐领里给您“报选”。清代有要求,凡是符合选秀要求的正身旗人女子,若是没有参加过选秀,是不许嫁人的,一旦没经选秀就嫁人,会被视为重罪论处。即使是到了选秀那年,您正好生病,也会被安排在下一次继续选秀,所以参加选秀这是没跑儿的。

凡是“报选”了,就慢慢等着选秀了。这个选秀理论上是每隔三年进行一次的,但是也不是一定就要整三年一次,遇到帝、后的丧事或者其他理由,都可以延后、改期乃至取消选秀,这个决定权呢,当然在皇帝本人了,当皇帝幼小的时候,决定权则在太后等实权者的手里。

比如说您13岁“备选”,等了两年,在15岁的时候朝里面传出来选秀的消息,您就可以准备参选了。参加选秀之前,首先要跟自己旗里去问“日子”,也就是选秀的具体日期。清代选秀人数较多,所以会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和安排。

如果您参加的这次选秀是在嘉庆二十年之前的,那么选秀是按照各旗参加选秀的人数来均衡分配的,一天两个旗。举个例子说,如8月3日要选镶黄和正黄两旗,那么这天的顺序就是镶黄旗满洲、镶黄旗蒙古、镶黄旗汉军、正黄旗满洲、正黄旗蒙古、正黄旗汉军六班儿。第二天选正白旗和正红旗,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而如果您参加的这次选秀是在嘉庆二十年之后呢,第一天是八旗满洲、蒙古的二品大员以上的女儿统一选一天,剩下的再按照旗色从第二天开始选。

清代宫女海选当天流程手册

引入

顺序定好了,就要准备“引入”。比如说8月4日选秀,8月3日就要开始忙碌备车,为了体恤那些家境不好没有车用的人家,乾隆朝开始还赐给每户秀女家一两银子用来雇车。8月3日半夜,就要乘车从地安门进入皇城,到神武门东栅栏之后根据官员们的安排,按照自己的顺序停下车辆。清晨,神武门打开,这些秀女就依次下车,列队由太监带入宫内。

地点

选秀在哪里呢?每次地点都不一样。您说什么?清宫戏里都是在储秀宫?那个应该是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储秀宫”等于“储存秀女”,所以才有这种错误认知。目前有过记录的晚清选秀的地点有御花园、静怡轩(建福宫后寝殿)、体元殿(太极殿的后殿位置)、坤宁门(坤宁宫的北门)等,无论如何,都是在后宫。

选看

到达了选秀地点后,就要列队准备让帝后选看了。乾隆曾经有过一则上谕,说在选看的时候,要六个人一排,不过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档案来讲,比较随意化,有的五、七个人一排,甚至还有双人乃至单人的情况。无论每次多少人,这么一拨儿一拨儿地走到看选的帝后面前就可以了。什么?该说什么?该怎么行礼?对不起,那些都是清宫戏里的情节。清代选秀,特别是这个海选的第一关,讲究“立而不跪”,连请安都不请,更不需要说话。来选秀者身上会挂着一个小牌子,写着“某某旗某某官某人之女某某氏”,帝后面前也有一排小牌子,上面写的跟您身上挂的是一样的。由于人数很多,礼仪简单,所以这个过程其实是很快的。

“留牌子”OR“撂牌子”

帝后如果看着顺眼,就会示意将牌子留下来,而其他没被看上的,牌子就会被撤走,这就是民间所谓的“留牌子”和“撂牌子”。被撂牌子的女性,就可以回家去自由婚配了,而被留牌子的……别激动,不要以为留了牌子就代表您是后宫主位了,“留牌子”的正式称呼是“记名”,说白了,就是通过海选了,等以后再参加复选。

出宫

不过无论是被留牌子还是被撂牌子,这天选完后都会出宫,出宫的时候还有小礼物,有的说是给一顿“官饭”,有的说是给一匹布,也有的说二者都有,反正大家从大半夜的就开始准备了,忙了小半天,无论帝后中不中意,别空着回去就是。

STEP 4 选秀出路面面观

至于后妃回家省亲,更是没有了,唯一例外,就是瑾妃曾回娘家省亲一次,不过那时已是1923年的民国十二年了。

您好不容易第一次海选被留牌子,于是就慢慢等待吧,啥时候复选,就没准了,一般来说要隔个一两年,主要是让秀女再成长一下,毕竟初选的时候大概都是15岁未满……复选跟选秀的流程差不多,不过相对来说,人数少了很多,但也依然是从神武门进,然后进后宫某处挑选。

复选成功之后

撂牌子,撤去记名。

简单说就是允许自由婚配了。复选被撂牌子,出宫时得到的小礼物比初选的时候丰盛得多。如崇厚的《惕庵年谱》里有一段说:“知四妹撂牌,蒙上赐大红江绸二卷,又皇后赏翠花两对。”这就是十分优厚的赏赐了。

被指婚,即帝后将秀女指婚给近派宗支。

所谓近派宗支,就是指和当时皇帝同祖父的皇族后裔。如乾隆的时候,他就要为康熙的后裔们指婚。道光的时候,就要为乾隆的后裔们指婚。晚清的时候由于皇帝子嗣少,所以一般嘉庆的后裔都是由宫中指婚。如果您被指婚了,也一样谢恩回家,等待婚礼。

被选中为后宫主位,即成为皇帝的后宫。

一般来说,依照各种情况不同,秀女会得到不同的位分,以目前的资料来讲,正常选秀入宫的秀女一开始获得的最低位分是贵人。不过无论位分是高还是低,您也一样谢恩后回家,和父母家人好好相处一段时间,珍惜一下在家的生活,等待安排入宫。

THE END

“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

如何?看了清代选秀的实际情况,您是否还想走一遭呢?清宫戏或者小说里,我们经常看到秀女的父亲积极地谋求女儿在后宫的位子,甚至教女儿如何才能中选。而事实上,在清代中后期的时候,除了一些“新贵”想要通过女儿入宫来稳固自家刚刚提升的势力外,八旗的传统世家反而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入宫成为后妃,主要就是因为宫中生活虽然富贵,但是很难说幸福如意。清代有人这样形容秀女入宫的情况——“去室家,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所以也就有了大量“贺妹撂牌子”“贺女撂牌子”的诗作留下。

TIPS

除了熟悉流程之外,有一些细节也是必须注意的,穿什么?说什么?都有讲究。

服装服饰 与清宫戏里不同,清代选秀时,秀女的衣着虽然可以自己决定,但是总体来说都崇尚朴素,而且禁止新潮的衣饰。所以清代秀女的衣服只穿单色便袍和常服袍,袍子也不滚边,发型也不梳两把头那类“大头”,以梳辫子为多。这是因为清代人认为女性未出嫁前,是不适宜作妇人的装扮的。一直到了民国的时候,才有未婚的女性梳两把头戴大拉翅的情况。

怎么行礼?目前没有记录记载过复选的时候是否有对话、行礼的情况,不过从常理上推测的话,就算复选的时候有对话与行礼,也不会是清宫戏表述给我们的那种情况。一般来讲,见到帝后都要请安,宫中主要是要请跪安,即先将左腿向前迈出半步,然后右膝跪下,进而左腿收回跪下。双膝都下跪之后,稍有停顿,立即起身。这套过程中,口中要念吉祥话儿,如“请皇上圣安”“请太后万安,祝太后安泰祥宁”等。

有省亲一说吗?清代后宫主位和其娘家的关系限制很多,清宫戏里,后宫主位经常和自己的父亲、兄弟来往,甚至传递物品,还有配房丫头等,实际上都是禁止的。后妃入宫,家中的奴仆等均不能随入,而和娘家的联系,只允许在年节或重大情况发生的时候,让自己宫里的太监或者宫女“往外家探慰”。唯一例外就是后宫主位如果怀孕,她的母亲或许可以得到特许,或一年、或数月在宫中陪伴,但也不能住在一起,而要住在故宫[微博]东北角楼附近的一处小院。至于后妃回家省亲,更是没有了,唯一例外,就是瑾妃曾回娘家省亲一次,不过那时已是1923年的民国十二年了。

番外篇

内务府选秀

有人经常把内务府选秀和一般的选秀混淆,这是因为清代文献里,两种选秀统称为“选秀女”,属于“选秀” 的两类。前面我们讲过了,一般的选秀是选八旗正身的女儿,选中了即入宫作为后妃主位。而内务府选秀,则只选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三个旗的“包衣”。

清代八旗之下,都各有一个“包衣旗”(注:包衣旗并非实体,事实上依附在各旗满洲旗分下)。包衣,是清代入关前就服务皇室和旗主的特殊旗人,清代文献里把他们称为“旗下包衣”“包衣旗人”,或者“家人”。您可以简单地把包衣理解为是一种奴仆,不过这种奴仆跟我们想象中的有很大差距,启孮先生曾经把它形容为“名为主仆,分同家人”,您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八旗的包衣里,镶黄、正黄、正白三个旗的包衣专门服侍宫廷,内务府选秀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而选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选后宫主位,而是为了挑选宫女。

内务府选秀,或者说选宫女的步骤跟正身旗人的选秀差不多,区别有以下几点:

1.正身旗人的选秀理论上三年一次,内务府选秀理论上一年一次,一样是到了年份询问帝后是否进行。

2.正身旗人的选秀出身要求较多,而内务府选秀只要求女性11岁以上,非残疾、非嬷嬷之女、非回番之女即可。

至于没选过秀不能结婚,以及其他流程,二者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内务府选秀的结果也跟正身旗人的选秀相仿,有以下三种:

1.撂牌子。允许回家自由婚配。

2.指派。这个跟正身旗人选秀里的指婚相似,内务府选秀的秀女有可能被指派给近派宗支的王公府里服务。当然,是作为使女被指派去的,不过也有可能被王府的王爷收作妾室,乃至于称为王府的侧福晋。

3.留牌子。内务府选秀没有初选和复选的分别,只有一次选秀,选中的即留在宫中培训,培训主要是洒扫、针绣、礼仪等等,然后根据表现和需要,被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工作。

如果您被选进宫里当宫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大体来讲是三种:

1.正常出宫。宫女的工作是临时性质的,清初规定,宫女在宫里工作到30岁,便可以申请出宫,然后自行婚嫁。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把这个年龄提前到了25岁。不过从实际档案来看,宫女出宫的年龄不一,有的满5年就出宫,有的满10年出宫,有的则过了25岁还在宫中当差,这个视具体情况决定的。不过如果您是正规途径,工作到时间了之后出宫的,会得到一笔赏钱,一般在10两上下。您算算,清代一品官的年俸是180两,平均一个月才15两,可见这10两不少了。

2.非正常出宫。宫女在没有工作到规定年龄的情况下也可能出宫,不过这属于逐出宫廷的情况,理由大概是三种,即病、笨、罪。病,生了病,比较严重一些的病,可能就被打发出宫;笨,您要是针线什么的都不好,好吃懒做,也不懂礼仪,就很可能被逐出宫廷;罪,这就是犯了错误而被逐出宫廷的。非正常出宫的情况,除了生病外,都是不给赏银的哦。

3.留在宫中。有极少部分的宫女,在宫内偶然得到了皇帝的宠幸,便成为皇帝的低级后宫(常在或答应),然后慢慢在后宫的等级上攀爬。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得到皇帝的安排指婚给某宗室或某大臣。

您看,清代宫女的生活也是很困难的,要努力的伺候主人不说,宫里又是个规矩多礼法多的地方,难免犯错,又要受到斥责或者体罚,所以清代中后期,内务府包衣里比较有钱的人家,一般都是偷偷雇人去参加内务府选秀的,雇用之前跟对方商量好,如果选不上,给多少钱,如果选上了,又给多少钱。这也可见清中后期宫廷风气的一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