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自由评论

《华沙间谍》:一场不算精彩的演出

深圳晚报

关注

严絮

谍战片是我的最爱,我喜欢萦绕其中的悬疑和冷艳的优雅。此前看过美国的谍战片《合伙人》,久久也不能忘,后来又遇见了《剑桥风云》、《柏林谍影》和《17》,分别来自英国和前苏联。在我看来,不同国家的谍战片有不同的气质和气象。相比较而言,制造过《锅盖、裁缝、士兵、间谍》的英国本土间谍片老派、端着、严谨、克制、多线索纠缠的叙事结构,呈现风骨凛冽、简约滞缓、古典优雅的精气神。最近的《华沙间谍》同样属于英国制造。

《华沙间谍》是以Alan Furst的著名小说为蓝本,由获得艾美奖的编剧Dick Clement和Ian La Frenais改编剧本。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的1938年,用宣传语来说,“在即将爆发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段富于张力、充满激情、异常性感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有十几年前间谍片的冷峻调子,色调阴暗,情节紧张,只靠举手投足和片语只言泄露下一步的行踪,神秘到极致。

英国人拍谍战片有自己的方式。比如《剑桥风云》,这部取材自历史真实事件的谍战片拍得不温不火,你会惊讶于谍战片也能拍得如此文艺又颓废,它找准了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度,间谍们的脆弱、压力、痛苦、道德的挣扎、良心的纠结,涉及人性与内心的东西被影片放大,反而令人唏嘘不已。

然而在《华沙间谍》中没有呈现这样的“惊喜”。导演或许太专注于制造情报传递的吊诡与神秘,试图引领观众自动思考前因后果,结果却是像《锅盖、裁缝、士兵、间谍》一样,成为典型的“烧脑剧”。跟不上剧情的节奏,只能越来越迷糊,失去追下去的动力。坦白说,我始终没有看懂。

英国制造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影片的视觉水准,尤其是俊男美女的恋爱,为电影抹上了些许温情又浪漫的色彩。此前我看过的那些间谍们,多半是无疾而终的爱情,间谍更像是狂野里一匹流浪的孤狼,没有归属。比如《合伙人》中男主角Jack在东德和芭蕾舞女演员的爱情无法完满。在《华沙间谍》里,编剧还是很好心地给主角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看上去很美,却缺少了韵味。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拍得平平,既不像《柏林间谍》强调技法与文法的统一,又不像《剑桥风云》性感忧伤,它太让人找不着北,以至于破坏了观影的趣味。不过,有些处理还是可圈可点的,比如,男主角偷拍德军坦克的那段片子,采用了早期黑白无声电影的处理,令人会心一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