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红河》动人纯情,无关智商
30位本报读者参加了电影“红河三部曲”最后一部《红河》的观影活动,大家给出的平均分为76.33(满分100)。对于一部中小成本的国产片来说,这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了。观众对两位主角张静初和张家辉的表演都比较满意。
演员 张家辉张静初各撑半边
50%的观众因喜欢张家辉而观看本片,43.3%的观众因喜欢张静初而观看本片,另有两位观众喜欢“红河三部曲”的前两部。几位主要角色中,阿桃(张静初饰)则获得压倒性的支持率,共有73.3%觉得阿桃最出彩。
张家辉作为一名香港老演员,作品多,因此拥有广泛的观众缘。张静初近年来出演了大量文艺片,因此在广大电影青年中也有不错的支持率。影片重点讲述阿夏和阿桃之间的感情,但是因为阿桃有智力障碍这个设定,所以比其他角色更加抢眼,单纯、天真等等性格都是可以额外获取观众好感的因素。阿桃这个角色并未刻意以弱智来博眼球,肢体动作上比较接近正常人,智障主要体现在处事上,因此不会让人产生“讨厌”的感觉。另外两位重要角色李丽珍和李修贤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对推动剧情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人物角色略微有些俗套,李丽珍一味地贪财,李修贤一味地狠毒,他俩的其他性格都是听过旁人之口说出来,缺一些说服力。
故事 完整耐看,结尾引争议
63.3%的观众最喜欢阿桃追着阿夏咬手指的戏;50%的观众认可这是一部“很商业的爱情文艺片”;63.3%的观众觉得影片故事自成体系,不必套用“中国版《情人》”的宣传噱头;56.7%的观众不喜欢现在这个结尾。
《红河》重点讲述阿夏与阿桃的情感经历,但是并没有一味以情说情,而是通过实在的故事主线以及多则动人的小故事来展现,结尾阿桃模仿瑶族婚礼习俗,拉住阿夏的手指狠命咬这一段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段戏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也是双方感情爆发的最高点,阿桃不再把阿夏当成爸爸了。影片加入了大量反映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内容,比如中伊足球赛、瑶族婚礼等等。无论熟悉不熟悉这些内容,都会产生很新奇的感觉。有了这些丰富的“作料”进行铺垫,电影就变得比较耐看,阿夏和阿桃的情感变化也变得很真实。所以不少观众认为,影片自成体系,其实与梁家辉版的《情人》并无太多相似之处,完全可以不用找其作为宣传点。影片的结尾是阿夏在越南民歌声中死去,阿桃也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不少观众觉得这个结局太绝望,也有点模糊不清,与前面的内容难形成呼应,当然也有观众觉得这个结尾很有力。
■ 导演回应
新京报:怎么看待阿夏与阿桃之间的感情,你觉得是爱情吗?
章家瑞:如果被定位为一部爱情片,就不是这部电影了。表现男欢女爱的电影已经太多了,如果找不到新的视角,就等于流于一般。《红河》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主人公阿桃是个智障女,她对张家辉的感情是由恋父情结转为男女之情。她本身就很分裂,因为孩童的智商和女人成熟的身体都同时存在于阿桃身上。我觉得片中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大爱,一种人类消失很久的大爱。
新京报:结尾是在暗示阿夏被击毙了吧?为什么不安排一个团圆的或者给观众希望的结局?
章家瑞:虽然结尾的设置看起来悲剧了一点,但是整部电影看完后还是给人以希望的,阿桃的纯真就像一个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童话世界里的人物,给全片带来一种童话般的美好的感觉。此外结尾的设置也是想与前面呼应,阿桃是受战争影响成了残疾,阿夏则是迷失在物欲的现实世界中,这里面有轮回和宿命的东西。
新京报:最后结尾说大佬沙巴其实是要收阿夏做女儿,有的观众觉得这个变化太突兀,你怎么看?
章家瑞:有看过片子的观众认为李修贤饰演的沙巴是全片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他与阿桃之前的情感铺垫是很有戏剧性和说服力的。像沙巴这样一个所有人都害怕的人,在阿桃的眼里却全无攻击力可言,只有阿桃才敢给他按摩,他也只有在阿桃面前才会假装咽下并不愿意吃的槟榔。我用了大量的铺垫来表现沙巴对阿桃难以言语的感情,比如阿桃在敲他的假腿时,他吸烟的神情。我觉得这段复杂的情感非常可信。
■ 观众评语
故事不错,张静初演得不错,但是她的角色不讨喜。90分
爱情诚挚,细节感人。
87分
风土人情表现得很到位,画面也很好看。
85分
地域性强,风景美幻,故事透出重重的无力感。85分
节奏很好,故事叙述深入,爱情戏感人。
80分
朴实的爱情,深刻的亲情,诚挚的友情。
80分
结尾是什么没太明白。
75分
今年看过的国产片里的中上作品。75分
滇黔风情,如似边城。75分
画面感好,情节很动人。75分
人物性格很出色,剧情有些俗。75分
不太明白阿夏对阿桃的感情是什么,结尾也没看懂。
70分
很南国的画面。
70分
演员表演很出彩,但是情节太拧巴。
70分
虎头蛇尾,后半截平淡。70分
不算很“商业”啊,结尾不太喜欢,也许是导演故事的叙事手法。
70分
结尾不足。65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孙琳琳 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