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投名状》三碟导演版再现黑帮英雄梦-音质画质

新浪娱乐

关注

片名:投名状()》(blog)

英文名:The Warlords

导演:陈可辛

主演:李连杰( blog)、刘德华( 听歌)、金城武( 听歌)、徐静蕾( 听歌 blog)

类型:动作、武侠、古装

语言:国语DD5.1EX、国语DTS6.1EX、粤语DD5.1EX、国语导评

字幕:简体、繁体、英文、评论字幕

屏幕比例:1.78:1可变宽银幕

出品商:巨星录像发行公司

发行日期:2008年7月9日

碟片数量:3碟

级别:IIB

特别收录:导演讲评、删减片段、预告片、宣传曲、制作特辑、投名状部落、电视广告、11天电影笔记

推荐指数:

影片:8.5

碟片:8.5

剧情:

姜午阳、赵二虎原本是草莽英雄,而在一次争斗中与战争失败后的庞青云结识,随后三人惺惺相惜,纳投名状结为异姓兄弟。赵二虎的妻子莲生爱上了大哥庞青云,庞青云也对莲生心生爱慕;而庞青云随着一次次的战争的成功,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与赵二虎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赵二虎的草莽心态并不合适于明争暗斗的险恶官场,于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庞青云将赵二虎这个官场上的绊脚石清除,但自己也中在风云突变中遭遇不幸……

 [1] [2] [3] [4] [下一页]

简评:

“一出成功召唤荷里活战争电影魂归的华语大片,表面上重拍《刺马》,却引入‘水浒’元素,把兄弟情义的矛盾推上新的高度,把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之后的成功,诠释为加倍而双向的自欺,用血和泪撰写一阕命运哀歌”,在今年年初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上,其对推荐影片投名状()》(blog)作出了如此的评价。随后在四月份举办的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投名状》也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项大奖成为本届的最大赢家。再加上其票房在香港超越《门徒》及在内地超过2亿元的成绩,可以说是去年票房与口碑双赢的一部大片。

影片虽然开始是说取材于张汶祥刺杀马新贻这宗满清四大奇案之一,甚至在开拍时是说在翻拍张彻的经典版本《刺马》,但本片的最大成功之处,也就在于那只是一个背景故事或者是宣传上的一个噱头,实际上作品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刺马》式的那种简单的武侠故事,而是拍出了在一个混乱的大时代里人性的灰色与是非,如庞青云这个原本是马新贻的角色,在《投名状》中他也成为了一个理想主义者,也许在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时刻他也有过绝望,但更多时候,他是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着,尽管有时候也会为着理想而不择手段。(而郭晓冬( blog)扮演的苏州守将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但与庞青云的实用主义一些的相比则显得更加的浪漫化。)

李连杰( blog)在本片中的演绎,可以说是演活了庞青云这个角色。去年李连杰凭借在霍元甲()》(blog)中的演出而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奖,影评人张伟雄在评论他对角色的演绎时指出其成功之处,“其次,是一种内视的目光,理论上是演员以严格、纪律性的意念调控,去观照演员身体与角色连结的可塑性,从而让影机收录最放射性的一刻。开始时通常要花一点心思的设计,在《霍元甲》的例子是霍元甲见母的一场,家庭传统力量的氛围下,李连杰坐着时身体暗自不安地摇晃,显现出一种存有偏颇的野心;一旦走出大门,其战斗格的身型便没有约束地发展;力量提升至胸膊处,是猛虎的意象。至此,所谓‘身演’,变得有环境及处境意义,看李连杰有点失衡,但又逞能地在缘木椿上走动的镜头,不单是有趣的动作设计,还准确演出了一个性格状态;之后,发展到擂台洋洋得意,与农劲荪不咬弦,及至沽月楼事件,祸及家人的骤变,尽是现场活生生,叫人为之激荡的光芒演出”——如此详细的引用张伟雄现先生的这段话,是想说明李连杰在近几年的演技的进步,而再以他去年主演的一部好莱坞动作片《游侠》来说,他在影片中扮演一位复仇的杀手警察,这部影片对于角色的要求是角色比较非常的冷静、不将喜怒哀乐形容于色,而李连杰则非常到位的演绎出了这种冷酷,在动作之余的几场文戏也做的非常到位,如他最后放那个黑帮女千金的一幕,他的眼神里,是带有复仇与怜爱的双重复杂性。而到了这部《投名状》,他扮演的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但他的理想与现实常常有不小的冲突,不但有与兄弟之间的,也有与官场同事之间的,如何的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则是对他演技的考验,而李连杰在这方面也表现的很好,如他在墙头强硬表示要杀降然后转身流泪的一幕,又如在派人刺杀赵二虎而自己躲在房间里自语的一幕等。(相比之下,刘德华( 听歌)对赵二虎的演绎则显得有些刻意及用力过度了。)

尽管本片在上映后也有一些争议,但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作品,就如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黄国兆所说,“《投名状》足以证明,香港导演在拍摄中国古装大片的热潮中,明显比大陆导演更强、更能掌控大片的艺术创意和商业元素,以至观众的口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音质画质:

投名状()》(blog)曾经在今年2月5日发行了港三双碟版,收录有国语DTS EX6.1音轨、国语DD5.1音轨、粤语DD5.1音轨。其国语配音是电影院正式上映时的版本,尽管部分镜头口型与语言有些许的“错位”(这与本片是后期配音有关,另外,本片在最初拍摄时还是以《刺马》为片名,人物名字也基本上保持了张彻的版本,但后来改为现在的版本),但整体上却是表现很优秀的,在不少的场景都给人一种很震撼的力量,尤其是攻打舒城的那场戏。

当时“独家收录”的粤语DD5.1音轨则表现的有如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也放映出华语大片的内地化或者大华语化的趋势。(而像《江山美人》《见龙卸甲》赤壁()》等大片,即使在香港,也只是上映国语版)。

本次发行的导演版,是三碟装,其在音质方面比起之前的双碟版多了一条导演陈可辛与美术指导奚仲文之间的评论音轨(但这条评论音轨在一些地方是停顿了几分钟的),以国语讲评——国语水平比一般香港艺人的要好很多,大概也跟他们多次的与内地电影人合作有关吧。

画质方面的表现则是像那条国语配音一般的比较突出,且部分画面比起当时在影院上映的版本亮度要高一些,如李连杰( blog)派人刺杀刘德华( 听歌)而独自在房间里自言自语的那场戏,DVD里非常清晰的看到李连杰的表情(陈可辛还特别就这个场景在导评里谈到,本来在处理这段镜头时,有不少人的建议是将画面调暗,但陈可辛还是坚持采取比较亮的光线,使得庞青云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更加的突出),沙场上战斗的场景也很有层次感,不失为一部古装大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花絮:

比起今年二月初发行的双碟版,本次发行的三碟导演版(陈可辛在导评中谈到这个版本就是他心目中的导演版。另外,据说本片在北美市场上映的版本,只有大约100分钟,删减了不少的文戏,导演陈可辛不是很满意),是在原来基础上添加上一些花絮而成的,包括正片的随片导演讲评、长达半小时的删剪片段(对于部分碟片发行资讯中所说的追加40分钟的加长/删剪片段,其中大约十分钟是在正片里加长的——正片长达127分钟)、宣传曲MV及预告片,这些都是增加的第二张DVD中,而正片是横跨两张碟的,第三张碟则是与当时发行的花絮碟内容基本上一样。而这里想要详谈的也即导演讲评与带讲评的删剪片段这两部分追加花絮。

导评是由导演陈可辛与美术总监奚仲文共同完成的,整体上是讲述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如影片的类型、演员的选择与表现、拍摄的问题、美术的设计、动作的设计等,这些无疑可以让观众更加清晰的认识、探讨这部作品。其中,导演对本片的类型的强调无疑拓展了本片的视野。

这是一部黑帮式的战争片。这是导评中导演所谈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强调了其战争片的性质而不是传统香港电影中的武侠片性质。其实,早在去年十二月初,香港《电影双周刊》的总编陈柏生先生在一起吃饭时谈到他刚观看完的媒体场的投名状()》(blog),他就跟我强调,影片是战争片而不是武侠片——事实上影片也是如此,从影片开场的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画面,其潜台词在于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很残酷的冷兵器战争,后来的攻打舒城、苏州,再度的强化了其战争的性质与残酷性(围攻苏州那场戏的重点不在于战争场面,而是其持久性对人性的考验等,陈可辛在导评中也特别强调了他的这种战争观——战争的残酷性在于两军对垒时的那种折磨,就如苏州城门打开后,城里的老百姓们走了出来,与围城的军士们面面相觑,相对无语,而此前的敌对与仇恨在那一片刻随风飘逝)。而香港文化评论者林杮理先生也在导演座谈交流会上谈到,“我觉得《投名状》的动作场面追求很接近战争的写实,多过武侠的浪漫,而导演又可以驾驭到,这对香港电影来说是甚具代表性”。对于其黑帮片的性质,一方面是来自于庞青云、赵二虎及姜午阳之间的在香港黑帮片中最常见的兄弟情义(林杮理也谈到他在本片中看到与此前的黑帮片之间的很多微妙的对话),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黑帮片中的兄弟结义、家法处置等场景。确实,对比传统香港的武侠电影与内地的武打片,往往香港电影的侠士是“游侠”并离开着直接参与政治等(即使是《黄飞鸿()》系列,黄飞鸿躲不开大时代的政治环境,但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一位侠士的不直接参与政治的侠义行为),而内地的武打片尤其是这几年的“大片”则常常涉及到宫廷政治(如《夜宴》《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等),陈可辛的《投名状》是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平衡,一方面以赵二虎作为游侠的代表,另一方面则将庞青云塑造为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两者之间的融洽或对立,正是不断的在矛盾中预示着时代的趋势。

此外,在随片导评里,导演还谈到了故事原本应该是在赵二虎的被杀就完整、但后来还是增加了姜午阳刺杀庞青云的戏,以及苏州守将的人物形象设计、姜午阳的人物构思等。

五个带导评的删剪片段是这个花絮中的另一个重点,就如导演本人所说,“我觉得这些片段能够给到你们尤其是喜欢电影的观众看到导演本身的意图,原来的意图,这个意图一定有我本来的意识,但是不一定最后放在电影里是最好的。很多电影片段剪掉可能是因为片长的关系,也可能是因为电影节奏的关系”。而五个删剪片段中又以第一个跟最后一个片段为重点。

第一个删剪片段是李连杰( blog)从死人堆里爬起来后,走在满目疮痍的山路上(以军人的眼光展示战争的残酷的一面——而这种残酷又是因为他们的战争造成的),遇到了一群人,甚至在人群所抬的棺木里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随后,他与徐静蕾( 听歌 blog)扮演的角色相遇,两人前前后后的走了一段时间,发生一夜情时还有一段徐静蕾谈自己的扬州瘦马的经历的对话(这对话后来被穿插在影片里)……陈可辛谈到删减这部分场景是因为出于影片整体节奏的考虑——实际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时观众在看电影时对于比较突兀的插入关于徐静蕾扮演的角色的扬州瘦马经历的疑惑。

而记得我在看电影时的另一大迷惑在于金城武( 听歌)所扮演的姜午阳的旁白,因为有些感觉是有所游离的。而第五个删剪片段,就是那段姜午阳被凌迟前的脸部的特写镜头——陈可辛导演介绍本来这些镜头是跟随着姜午阳的旁白出现的,但后来觉得删剪后也可以表现出意图,而剪辑了。此外,陈可辛导演还就这段谈到,一是本来金城武花了很大力气表演这段,且演绎的非常好,但最后因为考虑到故事在庞青云死后已经足够,再加上这段的话是画蛇添足。(至于第三张碟的花絮内容,基本上是来自于此前双碟版的花絮内容,而不再详谈。)

应该说,这个带导评及删剪片段的导演版,是对影片的一次补充说明,毕竟,有时候有的导演在创作时有着很多想法及完整的意图,但因为种种关系难以直接用影像的故事充分的表达出来,而需要影迷借助于DVD花絮或者访谈等加以认识。阿木(blog)/文

[上一页] [1] [2] [3] [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