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吕敬人:让阅读成为美丽的触摸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关注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他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图书装帧设计;他用一生的坚持成为了中国十大设计师、亚洲十大设计师,并被评为对中国书籍装帧50年产生影响的十位设计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图书装帧设计界的翘楚;他现在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不满体制的束缚跳出来单干却从来不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并常年贴钱培养来自全国各大出版社的图书装帧设计人员……他说,他的理想和目的不是挣钱,而是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美丽的触摸。

他叫吕敬人,日前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10月13日,他将把世界顶级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带到成都,举行杉浦康平设计作品展。

传奇家世

家中名画一月一换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父母给了我一辈子都享用不尽的教育财富。”说到自己为什么选择做起图书装帧设计时,60岁、胡须已经花白、和蔼得就像圣诞老人一样的吕敬人语调特别平缓,但却讲述了一个让人不得不惊叹的家庭传奇。

吕家是一个大家族,吕敬人的祖父曾在老家湖州开了一家衣裳铺。全面抗战开始后,全家辗转到了上海。后来,吕敬人的父亲吕叔陶为民族大义参加了抗战,而当时尚未与吕叔陶相识的高宣琴也参加了上海淞沪抗战,并担任了火线救护队的大队长,两个爱国爱家的人后来结为夫妻。

吕敬人回忆说,父亲虽然是大商人,但除了经商之外,几乎把剩余的精力都放在了艺术、体育、戏曲上了,这对他们兄弟5人的耳濡目染非常深刻:父亲赚的钱大部分都用来收藏书画和图书。从小他接触的就是唐寅、文征明、张大千、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由于藏画太多,所以家里挂得画都是轮着挂,一月一换。

吕敬人说,由于从小每天都接触着书画,他从小就喜欢上了画画和看书。从那时候起,每当他拿起一本书时,就会仔细地品味书的包装是否漂亮、触感是否舒服,内文排布是否合理舒适……“这种印象使我从小就喜欢上了图书,并且喜欢为书做设计,画插图。”吕敬人说,后来正是因为对图书的热爱使他走上了与此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直到1998年才离开。

“父母的教育给了我们太多。”吕敬人说,父亲不对他们兄弟5人的发展提任何要求,只要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结果:大哥吕立人现在成了日本东京工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二哥吕吉人现在是美国专业画家,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三哥:吕卓人现在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导;四哥吕达人现在是美国摩根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而排行老五的吕敬人自己则成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亚洲十大设计师……

“以前父亲的账本记录的是他做生意的财富,现在记录的则是我们五兄弟的成就。”吕敬人说,去年父亲就过了百岁生日,而他至今还保持着“记账”的习惯:哪个儿子出书了,哪个儿子获奖了,哪个儿子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他都会一笔笔记录下来。而就在去年老父百岁生日时,吕敬人和4个哥哥送给父亲和来宾的礼物则是他自己设计,由五兄弟写成的关于父亲的一生的一本书《老父百岁》,讲述着父母的经历和对子女的培养。

业界地位

中国图书装帧设计界NO.1

“一本书不应该仅仅是文字的累积。”吕敬人说,在他看来一本好书应该是好的文字好的包装设计的完美统一。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总是如此:有的书很好,但包装设计实在是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以致很多书从印好就一直呆在出版社的仓库里。

“很多人都认为书籍的装帧设计就是设计书皮,这是最大的误解。”吕敬人表示,这种看法太落后了。在他看来,书籍的装帧设计并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吕敬人认为,装帧首先是对书籍的艺术化的包装,对书的最直接的宣传;另外,装帧设计其实还包含着对书籍文本传达的设计……“另外还要跟作者充分沟通。”吕敬人说,现在很多书籍的装帧设计都不注重与作者的沟通,而他认为只要可能,就应该与作者沟通———文本毕竟是作者创造的,书籍设计应该体现作者的特点……“怎样才算得上一本好书?”吕敬人略略思考说,比如牛津、剑桥出的大辞典,这些书让读者查阅起来非常方便表明排布非常合理,而且翻开以后图文并茂,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细节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

“其实中国的图书装帧设计历史悠久,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吕敬人说,“至今我们看那些古籍善本,都忍不住要惊叹前人怎么就把书籍装帧得那么美。”吕敬人表示,古人在这方面是很讲究的,留存下来的线装书从封面的文字和图案,到内文插图,都显得搭配和谐,而且他们对纸张的选择也使翻阅时的触感很舒适———这样的书让你拿起来就不舍得放下,哪怕仅仅是抚摸这些书页,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在这方面中国的近现代也出现了很多大家。”吕敬人表示,从上个世纪早期来说,就出现了很多大家、名家,如鲁迅就为书籍设计了很多插图,而曹行知、丁聪等都为图书做过设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永玉、傅抱石、刘海粟和黄胄等也为图书做过插图、设计,其中黄胄为《红旗谱》做的插图至今仍是珍贵的经典,黄永玉为《阿诗玛》做的版画也是不朽的经典。

从1978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至今,吕敬人在图书装帧设计这一行已经做了近30年,而30年深厚积淀所产出的是一个个惊人的成果:1995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金奖,1995年《黑与白》获第四届书籍装帧中央展区设计金奖,1995年《三S之行》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书籍装帧金奖,1997年论文《书籍形态学探议》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研究成果金奖,1999年《出版广角》杂志评为对中国书籍装帧50年产生影响的10位设计家之一,2000年北京国际平面设计大赛获优秀CI设计奖,2002年获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奖,2002年《敬人书籍设计2号》获第十四届香港印制大赛书籍设计意念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十五届香港印制大赛冠军奖、全场大奖,《少林寺》获特种装冠军奖,《怀珠雅集》纸类包装冠军奖,2003年《中国书院》获第一届“中国最美的书奖”。

此外,2004年《范曾谈艺录》《对影丛书》获第二届“中国最美的书奖”,2005年《天边的彩虹》获第三届“中国最美的书奖”……他被很多人誉为中国图书装帧设计界NO.1。

“我肯定算不上什么第一。”吕敬人谦虚地说,他承认自己在图书装帧设计上作出了一些贡献,也带来了一些思路,但他不认为这是自己的成绩。他表示,如果说他有所成就,那完全是因为已经有很多前辈在前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另类财富

培养更多接班人

从1978年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吕敬人一干就是20年,但在1998年,吕敬人却突然跳出单位“下海”单干,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我跳出来自己成立工作室主要是觉得体制的束缚太大。”吕敬人解释说,在单位做设计有很多限制,让他觉得无法完全发挥自己对于书的热情。

吕敬人说,在单位工作时,做的书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在他看来,一定要对书有热爱,真的喜欢,才能做得更好。摆脱了单位的束缚,吕敬人的工作室成立起来后,马上成了众多出版社、出版人追捧的对象。估计任何人都可以想当然地以为,以他的资历,这一“下海”肯定发大财了。但谁也没想到,吕敬人的工作室即使到现在都只是在维持平稳运转的水平:能够正常地给数十名员工发工资,账面金额一般就数万元,甚至公司账面金额接近过吕敬人设立的底线———5000元。“我不善于经营。”吕敬人说,在他看来能够做出好书才是他的目标,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人家找到他要求做装帧设计时,如果对方经费紧张,他甚至就贴钱做了。“有的一本书给我4000元,可我可能为了给人家做好,花掉9000元。”就在记者采访时,中国青年出版社方面为参加下个月法兰克福书展的一套13本书又找到了吕敬人,对方表示预算有限,而吕敬人明知接了就肯定会亏,却爽快地答应了:“你说多少就多少,我一定做好!”他表示,这是参加国际书展,是要为中国图书增光的。

吕敬人表示,他的工作室所有的收入除了开销之外都投入到了工作室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上。他现在虽然在北京郊区的山里有草坪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这是他四个哥哥凑钱买来送给他的;虽然他在奥运村的上佳位置有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但房子是贷款两百多万买来,写上儿子的名字让儿子还款……

吕敬人说,现在他看重的不是赚钱,而是如何教更多人做好书。“做书不仅仅是设计,一本书的设计其实反映着设计者的人生阅历、文化积累、品味。”吕敬人说,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设计只是一种技术活,而真正的装帧设计是一种艺术,需要设计者本身就是一个有相当修养、阅历、品味的人,所以他在带年轻人的时候更注重对他们设计之外的培养:每年他都会带上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到山里去赏花,带大家到司马台长城写生,带优秀的员工到韩国、日本考察学习,这些费用全部由他承担。甚至连全国各大出版社的装帧设计人员要来学习,他都不仅不拒绝,而且还包吃包住地照顾好。

“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发财,我也不希望发财。”吕敬人说,他并不以钱财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成就,而是以自己做出了多少好书,培养了多少好的图书装帧设计人为自己最大的财富。而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教更多的人,把国外更好的大师带进来,推动中国图书装帧设计的进步。记者了解到,现在全国十多家知名出版社都有吕敬人的学生,而成都著名设计师、曾入围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家40人之一的何明就是他的学生。他表示,将在10月13日把世界首屈一指的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带到成都来,举行杉浦康平的个人设计作品展,并在10月14日在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杉浦康平的学术讲座,让成都以及重庆乃至全国的设计师都有机会与大师交流。

(图片由吕敬人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