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莉 是妻子、是母亲、是老师、还在歌舞团

南方都市报
退隐号航班
当年的“广州XXX”,现在都不再唱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乐坛的兴旺是从茶座歌手开始的,当时广东本地的歌手还不具备原创根基,所以在那个年代,广东乐坛掀起了一股翻唱港台流行歌的热潮,并出现了一批以模仿港台明星而闻名的歌手,例如“广州梅艳芳”汤莉、“广州刘文正”吕念祖、“广州苏芮”张燕妮等等。而这些“广州XXX”们,在经历了广东乐坛第一次高潮后,就纷纷退了下来,现在他们基本都脱离了歌手这个行业,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做起了生意,有的更抛艺从政,在政府部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科班出身的汤莉,当年以茶座歌手的身份出道,因为一把酷似梅艳芳的独特嗓音,被誉为“广州梅艳芳”而名满珠江。1989年,她代表广东地区在首届粤港歌唱大赛中夺得桂冠,一时风光无限。回首过去的辉煌,已为人母的汤莉一笑置之,“现在的我,是母亲、是妻子、是老师、也是歌舞团一员。生活平淡却让我有归属感。”
当年
淡出后,恋爱、结婚、生子
“从1992年开始,随着本地音乐市场的滑坡,加上自己年龄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这么退了下来。”当年参赛拿奖时已有28岁的汤莉,在逐渐淡出的那段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恋爱、结婚、生子。
1997年,她被大学母校星海音乐学院聘请回去执教,从此踏上教师讲坛。“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不做歌手甘心去当老师。”一下子从无数鲜花掌声的台前,退居默默无闻的幕后,她坦言最初的确有些不适应,“心态上、经济上的巨大落差让我一开始有些难以接受,但很快就适应过来。”提及当歌手时的收入,她笑着回忆说,“刚出来唱的时候,每场演出5块钱,一个月大概150块,我父亲惊讶他工作了一辈子拿的薪水还不及我出道时的一半。”
2005年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赏“特别贡献奖”令她记忆犹新,“没想到过了20多年,还能得到如此大的肯定与认可,我觉得很安慰。”
现在
以家庭为重,教学与音乐同在
“当老师让我有满足感,当我看着自己带的学生一个个成材,那种感觉特别强烈。”汤莉表示,淡出后曾经想过别的发展,但最终发现还是教学最适合自己。“每年的每个节日,总能收到学生们发来的信息。很贴心的问候让我觉得温馨,这是以前当歌手没有的感觉。
这些年来,虽然一直投身教育事业,但汤莉表示由于自己对音乐的热爱,舍不得放弃舞台,“到现在为止,我仍是歌舞团的一员,团里大大小小的演出我都有份参加。”
“我享受如今平淡的生活。作为一个女人,我还是以家庭为重。”汤莉显然很满意现在的一切。问起还在读小学的儿子,她笑着回答,“他对音乐的领悟力不错。我记性不好,每到演出时他就陪我一起背歌词。我要唱的歌词他全会背。”言语之间满是疼爱。
■旅途感受
在你的记忆中,当年广东乐坛最鼎盛时是怎么一个境况?能否用一些事例来描述当时繁盛的程度?
当时广东乐坛影响着整个中国流行乐坛,那时候的情形是“歌红人也红”。我们所在的太平洋艺术团,集中了像那英、毛宁这样一大批精英歌手,去到全国哪个地方演出都很轰动。
后来广东乐坛的衰落,你认为是必然的趋势,还是人为造成的?
我认为都有吧。首先广东流行音乐协会应该想想如何做才能改变现状,我觉得他们还没有尽力,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本点,我们要合心合力发展我们有特色的东西,比如广东的岭南音乐,怎样做有本土特色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
广东乐坛的衰落,对你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除了在经济上、曾经一段时间的心理上有点影响外,基本上我觉得没什么很大影响。只不过在它没落后,我开始把重心从事业转向家庭,这也是必然的,女人嘛,还是要以家庭为重。
你认为现今的广东乐坛最缺乏的是什么?有素质的歌手,有能力的唱片公司,还是政府的支持?
好的歌手还是有的,关键是资金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包装,还有就是大家都一心忙着挣钱,顾不上音乐的发展。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觉得广东乐坛将来还会再次繁荣吗?
一定会的,因为还有一大批的人也在尽力去做。例如这次的“广东制造”活动,也是想带一个头,想再一次推动广东乐坛的发展。
■飞行路线
星海音乐学院毕业
茶座歌手
粤港歌唱大赛冠军
在广州举行个唱
结婚生子
回母校执教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黄锐海 实习生 王甜彬 贾建树 李明利
图:
如今的汤莉生活平淡却很有归属感。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