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里声外

海峡网-厦门晚报
![]() |
张志文 女 26岁 财务人员
配音电视剧《功夫状元》
角色:冒牌师太(被皇上派出微服私访的宫女),年龄20多岁,戏份1集;尼姑庵里的中年师太,年龄40岁左右,戏份10集
■ 戏里戏外对比
宫女年纪轻轻,冰雪聪明,与张志文较接近,可以说是本色出演。中年尼姑老成稳重,总是以“救世主”的姿态示人,和演员本身的差距就很大了。
■ 参演原因
小张从小有一个成为广播主持人的梦想,很喜欢幕后的感觉,很神秘,留给听众一定的想象空间。但她一直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偶尔在家模仿一下某个人物说话,自娱自乐。配音与主持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看到电视台招聘配音演员的消息后,小张激动得立刻就冲到电话机前打电话报名了。
■ 感触体会
面试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小张都没有得到消息。有一天她走在路上,突然接到电视台那边的电话,通知她入选了。当时小张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等了20多年,终于等来了这么好的机会,真是可遇不可求啊!”她掏出手机给男朋友打电话报喜,手抖得厉害,居然连续拨了三次才拨通了电话。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把配音工作做好,小张还放弃了原本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她让男朋友把35集《功夫状元》全部下载到电脑里,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熟悉了剧情。甚至把所有剧中师太的对白都装进mp3,反复收听、学习。
■ 最难的事
为年轻的冒牌尼姑配音对小张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而且只有一集的戏份,轻松过关。可是那位中年师太就不好应付了。年纪大,声音也比较低沉,加上经常语重心长地开导别人,每一句话的语气都很重,这是年轻的小张很难模仿得了的。她原本以为只要把声音压低,语速放慢就行了,真正试音后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听起来就像在朗诵台词,很别扭。后来她把原来的普通话配音听了无数遍,又将台词烂熟于心,仔细揣摩,终于进入了师太的角色,找到了那种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感觉。 (龚小莞)
![]() |
江鹏 男 26岁 广播节目主持人
配音电视剧《徽娘宛心》、《功夫状元》
角色:柳老爷,年龄五六十岁,戏分30集;路生,年龄20多岁,戏分20集;苏保,年龄四五十岁,戏份35集
■ 戏里戏外对比
江鹏为人乐观、随和、活泼,一幅烂好人的样子,但关键时刻又能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与《功夫状元》中的苏保很相似,不过苏保是位上了年纪的慈父,他的爱子之情是江鹏无法体会的。《徽娘宛心》里的柳老爷年纪更大,而且是个大坏蛋,与演员的反差最大。路生年纪轻,有些内向,差别小一些。
■ 参演原因
江鹏原本主持的就是一档有点表演性质的节目,要表现不同的人物和性格。所以许多人都觉得他是个天生的“戏胚子”,不仅直接拍板让他进入配音组,还给他安排了最难把握的角色。而江鹏本人对此也有兴趣,觉得挺好玩,所以就来了。
■ 感触体会
江鹏被安排为吴孟达饰演的苏保配音。他一开始很高兴,充满雄心壮志地打起了算盘,“吴孟达饰演的角色在内地有固定的配音人员,名气挺大。如果我配得好的话,搞不好将来也能成为一张王牌呢。”但他很快就后悔了,因为给吴孟达配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除了两人有很深的代沟外,人物喜剧色彩太浓,感情又很丰富,很难把握。至于另外两个角色,他倒是没有后悔过,演大反派柳老爷特别过瘾,坏得很彻底。演命运大起大落的路生也很刺激。
■ 最难的事
给吴孟达配音,常常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时而疯疯癫癫,时而煽情,时而痛苦,有一天一口气配了8集,都快发疯了。有一场戏是吴孟达大声呼喊他儿子的书童,情绪高涨,音量相当大,声音拉得老长老长。配了两三遍后,导演还是觉得江鹏的情绪没上来。把嗓子都喊哑了还是没有表演出来。后来他嗓子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先休息一阵子,再重新酝酿情绪,折腾得身心俱惫。他“发誓”今后再也不为吴孟达配音了。 (龚小莞)
![]() |
张洵 女 26岁 广播节目主持人
配音电视剧 《徽娘宛心》、《功夫状元》
角色:柳绣屏,年龄20来岁,戏分27集;念慈,年龄20来岁,戏分35集
■ 戏里戏外对比
张洵是个开朗外向,大大咧咧、心地善良的女孩子。与阴险毒辣的柳秀屏和温柔贤惠的念慈都有一定的差距。年龄倒是很接近。
■ 参演原因
张洵表演经验丰富,擅长饰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自然成了配音演员的不二人选。这也正合向来喜欢挑战自我的张洵的心意,双方一拍即合。
■ 感触体会
导演原本在两部戏中都给张洵安排了泼辣的角色,想让她“本色出演”。张洵接受了柳秀屏,但另一个角色她坚决推掉了。据说她那段时间给导演发了无数个短信,强烈要求给《功夫状元》中的女主角念慈配音。念慈是许多男性暗恋的对象,她美丽聪慧,贤良淑德。所以张洵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角色:“我就是想改变以往给人的印象,塑造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
■ 最难的事
最难挑战的还是柳绣屏这个坏女人。她心眼很坏,害了许多人,最后却良心发现,觉得对不起家里人。这是个内心非常复杂的人物,前后性格反差太大。她在每一集中说的话不多,但每一句话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张洵要变换出各种语调和语气,对丈夫表现得很恩爱,对父亲有点撒娇,对其他人又十分尖酸刻薄。到最后又几乎发疯了,哭得歇斯底里。所以整个配音的过程,张洵等于跟着柳绣屏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历程,她必须一次次地调整情绪,迅速转变态度和说话的语气。(龚小莞)
![]() |
蔡方 男 30岁 新闻播音员
配音电视剧 《徽娘宛心》、《功夫状元》
角色:慧俊,年龄30岁左右,戏分30集;聂小龙,年龄30岁左右,戏分34集
■ 戏里戏外对比
两个角色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同事们都难以理解了:“老实忠厚的蔡方,怎么尽演些坏人呢?”
■ 参演原因
蔡方长期主持新闻广播节目,经验老道,对闽南语娴熟驾驭,游刃有余,导演很看重他的播音功底。蔡方则认为,演一部戏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很过瘾,于是欣然接受。
■ 感触体会
“既然要演,不如尝试最具挑战性的角色,看看自己的极限到哪里”,蔡方觉得自己的声线多变,适合性格较复杂的人物,所以专挑大反派的角色。他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观看DVD,跟着剧中人物一起发疯,笑得很放肆,哭得也很彻底,尽情宣泄心中的情绪。他觉得这其实在突破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放松。
■ 最难的事
将普通话翻译成闽南语已经很难了,而且还要对口型,更是难上加难。要用闽南语表达清楚普通话要说明的意思,必须搜肠刮肚。但是如果普通话有20个字,翻译成闽南语可能只有16个字,那样一句话说完了,画面上人物的嘴还在动。或者翻译过来的闽南语句子太长了,同样与画面不同步,那样显得很假。所以蔡方觉得对口型是最难的。正式配音的时候他至少要配上四遍,情绪上不来的时候甚至要五遍六遍,才能保证语音速度与人物嘴巴闭合速度一致。 (龚小莞)
![]() |
周文聪23岁 学生
配音电视剧:《功夫状元》
角色:酱爆,十七八岁 ,戏份35集
■ 戏里戏外对比
周文聪懒懒的声音和酱爆的感觉正好切合,但酱爆平时嘻嘻哈哈却喜欢讲大道理,多元化的性格不好把握。
■ 参演原因
如果经常收看厦视4套的《电影聊聊吧》,你一定对那个嗓音特别的男孩子有所印象,他就是周文聪。说起为《功夫状元》配闽南语,这个当了三个月主持的新人有说不完的话:“我的入选真是一波三折,因为我参加过主持人比赛获过奖,现在又在做主持,所以我很自信,就决定来尝试一下。”
■ 感触体会
周文聪是八月份投的简历,却一直没有音信,当时真有点灰心,到了快11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复印室里被制片姐姐突然看到,然后去试了音,才有了说闽南语的“酱爆”。
文聪试了两次音,间隔不过两三天,心情却有着天壤之别,第一次配得很糟糕,几乎已经没戏了,非常心灰意冷,还好导演组觉得他的声音有特色,很难找,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第二次试音很成功。文聪很珍惜这一得来不易的机会,从11月初第一次进棚试音起,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念台词、背台词,把《功夫状元》看了无数遍,一开始还有些怯生生,会出现诸如咬字错误、感情不到位的情况,后来就越来越顺。
■ 最难的事
文聪录完十集后才慢慢入门,一开始配音就是一场哭戏,因为始终找不到感觉,三分钟的戏份反复多次,硬是录了一个多小时。当天晚上他把这场哭戏看了不下五遍,第二天在导演的不断启发下,终于找到了感觉,热泪盈眶,顺利过关。另一场让文聪感觉辛苦的戏是酱爆准备跳崖的戏,声嘶力竭的喊叫煞是辛苦。第三场印象深刻的戏是酱爆置身一群人当中,激烈争论的快节奏让文聪第一次知道自己说话居然会结巴,咬字不清和嘴形不对更是遭遇导演的一次次批评。 (孙昕)
苏安东 30岁 职业经理人
配音电视剧:《功夫状元》
角色:秃头 年龄:30岁 戏份:16集
■ 戏里戏外对比
“秃头”个性急噪、心直口快,和苏安东原本的个性很像。
■ 参演原因
苏安东十几年前开始学习答嘴鼓,师从群艺馆的老师傅,获过市级奖,对于配音很好奇,八月份一看到“招聘启事”,他就在网上报了名。“之后还挺顺利的,从面试到复试再到试音,我都顺利过了,可能我还算专业吧”,苏安东说自己对闽南语一直很有兴趣,没事的时候会研究专业书籍,找老师请教,练习口语。
■ 感触体会
入选没碰到什么波折,试音却经历了三次角色转换,创造了配音之最。苏安东说,导演和制片看了他本人后,都认为他是“吴孟达”的不二人选,可一开腔发现不对,又让他换角色,9月和10月他都在准备“酱爆”,录像看了无数遍,台词也背得滚瓜烂熟,结果又不行,12月初,当他接到演“秃头”的任务时,离进棚只有短短三天。苏安东不怕折腾,始终很有热情:“不对味当然要换,很正常。”
■ 最难的事
苏安东配音的“秃头”性格急躁,心直口快,所以动作和表情都很丰富,激动时脸涨得通红,手舞足蹈。达到这样的程度免不了一个难过的磨合过程:“刚开始,一天只配半个小时,却一直出错,被导演喊停,只好回家做功课,多看多听,慢慢的,从十几句话一录两个小时,到一天录两三集,后来就很快了,可以一天录三四集。”苏安东觉得只有身心的各个部位都投入了,声音才更能打动人,因为“秃头”的个性容易激动,语速快,所以用嗓过度的他成了录音棚里带咽喉药最多的人。 (孙昕)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