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音乐

策划:“大话金曲奖”之金曲奖的“潜规则”

新浪音乐

关注

:每一个颁奖礼都有自己的潜规则,金曲奖也不例外。当然,有一些颁奖礼的“潜规则”真的就是“潜规则”,而这里所说的“潜规则”其实说的是“规律”,是事后诸葛。本来,音乐欣赏是很主观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是,当音乐变成颁奖,主观评判必然要求形成客观标准。正应了那句名言说的,世上原本没有“潜规则”,奖颁多了自然就有了。今天是新浪音乐“大话金曲奖”系列策划第四天,今天我们要来大话的内容就是“金曲奖的潜规则”。耳东/策划

大话金曲奖之四:金曲奖的“潜规则”

1。新人一定要懂创作

众所周知,金曲奖是一个强调音乐性大于市场性的颁奖,所以在历届得到最佳新人奖杯的新一辈歌手们,会创作一定是比专辑大卖更容易得奖的,不然为什么当年像是蔡依林潘玮柏萧亚轩徐怀钰这样的强势新人都没有出现在新人的提名名单中呢?所以会创作至少能让你赢在起跑线上,从萧贺硕、黄建为、林宇中,到飞儿乐团林俊杰,再到孙燕姿陶喆,你一定要会创作,或者至少会像孔令奇、许慧欣林晓培那样写几首词在专辑中,总之,除了专辑演唱者是你之外,评委还会更希望能从专辑创作名单中看到你的名字。所以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新人依然会在会创作的王若琳、萧闳仁和卢广仲三人之中产生,而不会是人气更具优势的星光三人。

相关证据:

陶喆:第九届金曲奖(1998年)最佳新人

孔令奇:第十三届金曲奖(2002年)最佳新人

林俊杰:第十五届金曲奖(2004年)最佳新人

F.I.R.:飞儿乐团:第十六届金曲奖(2005年)最佳新人

林宇中:第十七届金曲奖(2006年)最佳新人

黄健为:第十八届金曲奖(2007年)最佳新人

萧贺硕:第十九届金曲奖(2008年)最佳新人

2. 歌王成名要“趁早”

在早年金曲奖还会限制参赛歌手的地域和国家的时期,男女歌手的竞争不算激烈,到了政策改变之后,更多台湾省以外的歌手报名金曲奖,使得歌王歌后的争夺格外好看。所以男歌手要称王一定要趁早,很多人都是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入围的时候就成了歌王,张学友、陈建年、王力宏、阿弟仔、黄立行李玖哲他们都是在第一次入围就已经命中的人,而陈奕迅曹格也是在第二次入围就摘冠的代表。当然像伍思凯庾澄庆这样入围N次才被轮奖轮到头上的人是特例,他们比较耐熬,也有比他们更耐熬的周杰伦、陶喆、林志炫,但是这三位今后恐怕想要得奖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他们都不再年轻了。

相关证据:

王力宏:1999年第10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最年轻歌王,23岁

阿弟仔:2001年第12届金曲奖歌王, 25岁

李玖哲:2007年第18届金曲奖歌王,27岁

陈奕迅:2003年第14届金曲奖歌王,29岁

曹格:2008年第19届金曲奖歌王,29岁

黄立行:2005年第16届金曲奖歌王,30岁

3. 歌后的条件是“专辑”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历届得到歌后的各位女歌手总是伴随着还有最佳专辑的入围,否则基本就等于要和最佳国语女歌手的奖项说拜拜了。从早年的张清芳、顺子、杨乃文、到后来的那英王菲张惠妹,再到近些年的孙燕姿、蔡健雅、蔡依林,都是在当届同时入围了最佳专辑奖项的歌后,所以才会比其他同时入围者更多出一分竞争实力,所以最佳女歌手的奖项不仅是考验入围者本身的演唱水准,同时也要考验的是她们背后专辑团队的合作结果。发现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梁静茹总是会铩羽而归了,而且照此情况来看,本届梁静茹依然胜算不大,有且只有陈珊妮具备歌后的条件。

相关证据:

  杨乃文:2000年第11届金曲奖歌后,专辑《Silence》入围当年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 试听

  那英:2001年第12届金曲奖歌后,专辑《心酸的浪漫》入围当年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 试听

  张惠妹:2002年第13届金曲奖歌后,专辑《真实》入围当年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 试听

  王菲:2004年第15届金曲奖歌后,专辑《将爱》入围当年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 试听

  孙燕姿:2005年第16届金曲奖歌后,专辑《Stefanie》入围当年最佳流行音乐演唱专辑 试听

  蔡健雅:2006年第17届金曲奖歌后,专辑《双栖动物》入围当年最佳国语流行音乐演唱专辑 试听

  蔡依林:2007年第18届金曲奖歌后,专辑《舞娘》入围当年最佳国语专辑 试听

  蔡健雅:2008年第19届金曲奖歌后,专辑《Goodbye & Hello》入围当年最佳国语专辑 试听

4. 最佳专辑制作人求人不如求己

每一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的颁发,其所受关注程度远不及男女歌手和最佳专辑的颁发来的多,但是诸多的创作歌手还是把这个奖项看成是和自己“生命一样重要”(王力宏原话)。而通常最佳专辑制作人的提名都是和最佳专辑提名一一对应的,这就像是电影颁奖礼上最佳导演的提名总是对应被提名的最佳影片。创作歌手其实并不在乎演唱奖项的颁发,他们显然更在乎创作奖和制作奖的结果。于是我们看到王力宏两次拿下制作人奖项都要比他两次得最佳国语男歌手更加情绪高涨;我们也看到陶喆两次拿制作人奖时难以掩饰的开心和激动;不难明白为什么钟成虎得奖陈绮贞会那般泣不成声;第14届周杰伦在制作人方面败给刘劭希的时候当即面对媒体镜头问道:谁是刘劭希?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通常得到最佳制作人的也都是专辑的演唱者自己,从早一些时候的蔡振南,到最近我们很熟悉的周杰伦、陈珊妮、蔡健雅、Tizzy Bac,他们在专辑制作方面遵循原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而结果是,自己操刀制作专辑的他们得到了金曲奖在制作人方面的肯定。

相关证据:

陶喆:1998年第9届金曲奖凭专辑《David Tao》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同年获得最佳新人奖

  王力宏:1999年第10届金曲奖《公转自转》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同年获最佳国语男歌手 试听

陶喆:2000年第11届金曲奖凭《I’m OK》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同年入围最佳国语男歌手

周杰伦:2002年第13届金曲奖《范特西》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并获最佳专辑,同年入围最佳国语男歌手

  王力宏:2004年第15届金曲奖《不可思议》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同年入围最佳国语男歌手;试听

陈珊妮:2005年第16届金曲奖《后来,我们都哭了》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并获最佳专辑,同年入围最佳国语女歌手

  蔡健雅:2008年第19届金曲奖《Goodbye & Hello》获最佳专辑制作人,并获最佳国语女歌手,同年入围最佳国语专辑 试听

5。最佳专辑两手都要硬

最佳演唱专辑的奖项在早年的金曲奖上还是个偏重演唱和创作的奖项设置,到了近些年来,评审显然更注重的是专辑的整体性以及在主流和非主流市场之间的平衡结果。近十年来得到最佳专辑的莫文蔚、MC Hot Dog、陶喆、陈珊妮、陈奕迅、周杰伦、伍佰范晓萱,他们的获奖专辑都是在有着统一音乐概念的基础上,既不失音乐性、有明显的个人音乐标识,又总有一些比较叫的响的主打歌撑场,就连《Wake Up》这样的说唱专辑也有一首全民传唱的《我爱台妹》流传,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调和了主流市场和非主流音乐之间的不协调,专辑的整体性听起来条理格外分明。对比张惠妹、孙燕姿、蔡依林她们数次入围而不得的最佳专辑,显然比这些得奖专辑欠缺了一份整体的协调性。

相关证据:

  范晓萱:2000年第11届金曲奖《我要我们在一起》获最佳专辑,主打歌《我要我们在一起》广为传唱;试听

周杰伦:2002年第13届金曲奖《范特西》获最佳专辑,每首歌都流传至今

  陈奕迅:2003年第14届金曲奖《Special Thanks to…》获最佳专辑,其中收录有大热单曲《你的背包》、《谢谢侬》、《想哭》等等 试听

  陶喆:2006年第17届金曲奖《太平盛世》获最佳专辑,《就是爱你》、《爱我还是他》、《Susan说》至今仍被传唱 试听

  MC Hot Dog:2007年第18届金曲奖《Wake Up》获最佳专辑,《我爱台妹》成为KTV大热曲目 试听

对于金曲奖潜规则,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看法,请点此发表意见

6。红地毯也要寸土必争

除了各大奖项,红地毯往往也是歌手们的兵家必争之地。毕竟,拿奖的偶然性太强了,而红地毯上的一切都由自己把握。好像有这么个说法吧,在红地毯上抢眼,已经算成功一半了。所以,这些年来,女歌手们在红地毯上下的功夫看起来不亚于现场表现。而金曲奖的红地毯也确实为我们留下了不少难忘的瞬间,比如去年四大主持人的惊艳亮相就令人回味无穷,而蔡依林的鱼鳞装(18届)和林志玲的民族风(16届)也十分养眼。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红地毯上抢风头,有时候靠的不一定是品味,而是创意,像去年金曲奖蔡依林的怪异打扮就为自己赚到极高的关注率。

7. 开场嘉宾看人气

每年金曲奖开场后的第一组表演嘉宾必是当年声势最看涨或者最走红的歌手,在第15届表演《Girl Power》的S.H.E,第17届开场演唱《金曲英雄》的王力宏,第18届跳出开场舞《舞娘》的蔡依林,甚至是在当年因为和周杰伦大方公开恋情而名声大噪的侯佩岑也在第16届金曲奖的开场和林志玲饶有风情的串烧了一连串热舞。

8。外来的艺人会念经

每年金曲奖必有国外艺人做表演。去年的第19届金曲奖请来做表演的最大牌国外艺人是来自英国的Daniel Powter;第18届则有日本的手越增田、仓木麻衣和韩国的Super Junior前来表演;第17届有Kang Ta和吴建豪的联手热舞,看得现场和电视机前不少的女性观众都大呼过瘾;还有第15届韩国来的宝儿、Seven,泰国来的Ta Ta Young、Siti Nurhazia等等。都为每一届的金曲奖吸引到了更多的关注目光。

9。颁奖嘉宾组合全球化

金曲组委大老远的请来各国艺人,岂能只是简简单单的表演一段就放人走?所以除了演唱、热舞以外,和中国艺人一同担任颁奖嘉宾是必须且必要的,虽然他们很多人说的并不如唱的好,可是中外跨国组合颁奖总是好看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蔡依林+Daniel Powter、徐若瑄+Kang Ta、罗志祥+仓木麻衣、S.H.E+Seven还有杨丞琳+极道鲜师这样的颁奖组合,出场效果尚算不到惊为天人的地步,但是至少也图个让人意想不到。

10. 永远的主角陶晶莹

主持过金曲近十届的陶子绝对算得上是个有智慧有气场又有技巧的主持人,不管是她独自撑场还是和其他女主持搭档主持的金曲奖,我们总是不会忘记陶子每一年在或者精彩也许枯燥的典礼现场带给观众在音乐之外别样的快乐,即使是小S这样麻辣的女主持,在和陶子搭档主持过两次之后,两人对现场气氛的拿捏水准高下立现。有时候我们看金曲奖不仅仅是为了看谁谁谁又得了奖或者谁谁谁又做出了怎样精彩的表演,每一年陶子的各种Show也是我们期待金曲奖的理由之一。

11. 最好用的桥段:周杰伦+蔡依林+侯佩岑

这三个人是最近几年金曲奖屡用不爽的梗,即使这段三角恋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但是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出席金曲奖,大会主办方就一定拿他们出来说事。从最初蔡依林被吴宗宪开玩笑和“小周”非同寻常的关系,到双J同时入围最佳男女歌手陶子现场让周杰伦给蔡依林“爱的鼓励”;从一众入围女歌手纷纷附和林志玲举手表示对得奖没兴趣只想看周侯二人同台,到周杰伦创作RAP支持侯佩岑和MC Hot Dog、张震岳现场对呛;再到去年大小s、陶子、侯佩岑四人的模仿秀都还不忘再造“周侯蔡”三人同台的画面;而到了今年公布提名名单的时候,主办方依然不忘安排蔡依林来揭晓最佳国语男歌手的提名,只因为名单上有周杰伦。金曲大会组委用各种烂梗让观众明白了一句话:没有最烂,只有更烂。Lay/文

对于金曲奖潜规则,如果你也有自己的看法,请点此发表意见

热门评论

新浪网友0 6
JJ永远是天王,无可替代
新浪网友
回复TA
新浪网友0 4
JJ永远是天王,无可替代
新浪网友
回复TA
新浪网友0 3
看数字和奖杯说话拉 杰伦拿的奖杯的数量 是任何谁谁谁 做梦也想不到的
新浪网友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5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