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音乐

姜育恒洗尽铅华:大哥我也偶像过(组图)

南都周刊

关注

有一种歌手,他们的面容不算英俊,却令人亲近,歌声不算“美丽”,却令人动容。姜育恒就是其中之一。当韩式情歌随着韩剧风靡亚洲的二十年前,姜育恒就已经用韩式唱腔唱红了《再回首》等数十首经典歌曲;在“眼镜王子”裴勇俊还在课堂天天向上的时候,姜育恒已经戴着金丝边眼镜成为那个时代的“忧郁王子”。韩国人喜辛辣,姜育恒的耐辣能力更是胜人一筹,无论生活的麻辣,走红的甜辣,失败的苦辣,他都能将热辣辣的人生照单全收,将个人风格坚持到底。听姜育恒的故事,感受20年前的那场“韩流”。

南都周刊编辑:李瑞强

百家讲坛

第四十期

对话人 邱致理

姜育恒简介

祖籍山东,出生于韩国首尔,走红于宝岛台湾。22年前,姜育恒孤身从首尔赴台湾发展掀起一阵“韩流”,《再回首》、《跟往事干杯》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奠定了他“忧郁王子”的地位,成为上世纪80年代华语乐坛天王级男歌手。

麻辣人生 茅庐初出

“在夜总会里弹吉他,没有歌星时我就是主唱”

22年前,姜育恒自韩国来中国台湾落地生根,与姐姐姜育花合开地道的韩国烤肉店“高丽棒餐厅”,娶了台湾老婆小凤,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汶婷;1984年至今共发行24张个人专辑。然而正像姜育恒唱红的《梅花三弄》:“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姜育恒之所以能唱出独特的姜氏沧桑,多少得益于他在韩国的麻辣生活——母亲早逝,父亲有两个老婆,因为受伤而休学,因为不想回家而外出打工,修鞋铺、建筑工地,什么都干过。这令他年纪轻轻已经饱尝了人生的艰辛。

南都周刊:你在韩国长大,这个背景对你后来做音乐有什么影响?

姜育恒:在我1984年走红之前,我接受了很多磨练,这个对我相当重要。我妈妈在我高三的时候过世了,当时就觉得妈妈要死了,每天都在忧愁里度过。我妈妈过世以后我就特别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别人分享。我高一的时候学了吉他,要发泄自己的时候就弹吉他唱歌,而且是在没有人的时候。

南都周刊: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

姜育恒:没有,我小时候家里开饭店,有很多美军士兵来我们家的饭店吃饭,我在店里唱歌,美国兵就给我小费,我姐姐后来取笑说我从小就开始卖唱。9岁时在韩国参加了一个歌唱比赛,得了最佳人气奖。高二时参加了一个外国人歌唱比赛,得了冠军。大学里也不好好学习,就组乐队,那个时候疯迷西洋音乐,听歌能听到磁带烂掉,养成了对旋律曲调的熟悉,但是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有想过要做歌手。

南都周刊:那为什么会唱歌?

姜育恒:1979年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在韩国一家民歌餐厅试唱,我当时唱了三首歌,其中两首唱得很烂,但是有一首歌唱得蛮好,老板对我说,你每一首歌都能唱这样好的话,我们就用你。于是我回去苦练一个月后,就被录取了。然后在韩国歌星协会考了一个歌星证,有了这个证之后,他们就会安排我参加一些演出,然后我就开始在韩国唱歌。

南都周刊:到台湾发展谁是你的贵人?

姜育恒:去了台湾以后也想找一个和音乐有关的工作,但是很快钱花光了,于是我带着姐姐给我的两万日币去日本打工,第二天口袋里就只有1500块日元了。我住在朋友家,半个月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日本餐馆地下一楼擀饺子皮,我从上班开始到下班就只有一个动作,就是擀饺子皮。然后找到了第二个工作,在一个韩国酒廊里做服务生,里面有韩国的坐台小姐教我怎么做事。做了三个月后,签证快到时间的时候我必须离开日本,当时订不到机位,我只有两个选择:买头等舱走或者做天皇(非法驻留)。我选择了坐头等舱走,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再去台湾很快我找到了工作,在一个夜总会里弹吉他贝司,有歌星唱歌我就是乐师,没有歌星我就是主唱。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光美唱片企划部的经理,公司那个时候正好在找新人,我用韩文和中文混起来唱了两首歌,一个礼拜之后试镜他们就与我签约,他们觉得我的东西一定OK。那个时候我晚上在酒吧唱歌,白天还要帮忙公司送唱片。

姜育恒的歌声总给人一种忧郁和孤独的感觉,他说“只要用 麦克风,我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受了伤的感觉,这是我天生的,配合上词和旋律,就组成了沧桑孤独这样的意境”,如果用天分来形容姜育恒,那么他的天分在于他通过自 己的沧桑经历,可以不费力气就把一个“忧郁王子”送到你的心里。

甜辣岁月 当红不让

罗大佑之前是民歌时代,从我们开始才有流行音乐”

1984年,姜育恒的处女大碟《爱我/孤独之旅》一炮而红,斯文的金丝边眼镜加上独特的嗓音唱腔,加上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一股忧郁的气质,台湾流行乐坛很快记住并认可了这位“忧郁王子”,1984年个人专辑《什么时候》出版,创下同张专辑三首冠军歌曲的空前纪录。很快,《驿动的心》、《再回首》、《跟往事干杯》、《梅花三弄》、《有空来坐坐》……姜育恒唱一首红一首,他甚至在1989年首创了台湾歌手来内地拍MTV的先例。因为有太多经历,如今再回首当年突如其来的红到辣,老姜那颗驿动的心,也早已渐渐平息。

南都周刊:台湾流行音乐,70年代是刘家昌,80年代是罗大佑,90年代是李宗盛,你红的时候正好是台湾流行音乐最繁荣的时候?

姜育恒:1984年6月14日,我出了第一张唱片,6月5日我去中原大学表演,台下3000多人,我第一张唱片就红了,因为我的声音。罗大佑比我大两年,罗大佑之前是民歌时代,从我们开始才是流行音乐。所以我正好“诞生”在这个时代的交汇处,有一点幸运。

南都周刊:当时公司给你的包装定位是忧郁王子?

姜育恒:我的唱片主题是“孤独之旅”,拍MV的时候,我们租了部车一路开车去垦丁,我还是司机。刚开始拍的时候导演没有头绪,我喜欢一个人唱歌,于是我就独自坐在悬崖边上唱。导演说,这小子就是这样:孤单的感觉!然后就拍了一些让我趴在沙滩上,让水冲啊冲的画面,没有我的特写,最多只是一个嘴巴,一个侧面,我当时是歌红人不红,都没有什么人知道我长什么样子。后来,张小燕举办了演唱会,我唱第二个,一提到“姜育恒”,台下呼声一片,我才意识到:我红了!所以第二张唱片公司就改变方向,开始推人,《最后的温柔》第三张开始牛了,紧接着第四张,每首都琅琅上口,所以说大哥我也偶像过!(助手在旁边插播说:就是当年的周杰伦哦!)

南都周刊:后来你转做制作人,和很多当时歌坛牛人一样,是不甘心只做一个歌手吗?

姜育恒:是这样都赚不到钱,我就想当制作人,当时和唱片公司的分账很不合理,一张唱片不管卖多少我都是拿3万台币,所以四张唱片我一共赚了12万,跑一场通告1500块,扣掉税就是1350,只能算车马费。后来做拼盘演唱会,做商演才赚了一点点钱。所以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和苗秀丽他们成立了一个开丽(小虎队的经纪公司),然后自己做自己的音乐人,《驿动的心》、《跟往事干杯》、《再回首》等等,一路红,我都觉得自己很走运。

南都周刊:最脍炙人口的《再回首》,据说还是苏芮先唱但没唱红的,你捡了个大便宜?

姜育恒:关于《再回首》是这样的,《驿动的心》红了以后压力就来了,当时“飞碟”老总陈大力和我聊天时说:“成龙一定会受伤,因为他每次的片子一定都要有突破,这有什么意思呢,你只要尽力做到自己能做的就好了。”所以后来我一听到苏芮唱的电视剧片尾曲《再回首》如获至宝,当时还录了两个版本,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再回首》1989年发表后,1990年我在央视春晚上唱了这首歌,六七亿的观众啊,不想红也难!

南都周刊:你觉得你的歌曲在那个时代首首能红,首首都能引起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姜育恒:我觉得所有的艺术都是和情有关的,有些偏重于爱情,有些偏重于亲情。你在20岁面对这些情和40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凄美的东西 最容易打动人心。我红的很多歌和爱情没有关系,而是和人生经历有关系,我的经历从13岁住校到16岁开始赚钱等等到现在。我把我自己的心情在我的歌词旋律里表现出来,我把小时候的经历讲给梁弘志听,梁弘志就给我写了《驿动的心》。我的这个心情和千千万万出门讨生活的人是一样的,所以得到了认同。

无辣心情 洗尽铅华

“只要用麦克风,我的声音就像是受了伤的感觉”

无论如何,姜育恒见证了台湾华语流行乐坛的光辉岁月,当他的名字和李宗盛、苏芮、潘美辰一样成为一个时代不可复制的痕迹,姜育恒却变得淡然了,因为相比他尝过的人生辣味,这些痕迹并未显得有多少浓墨重彩。哪怕谈起他曾经因为私自来内地接活而被前经纪公司告上法庭索赔2000万,姜大哥也是一笑泯恩仇,虽然如今是周杰伦的时代,姜育恒依然笑看大浪淘沙,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份洒脱,不减当年。

南都周刊:当年你和潘美辰、苏芮包括后来的张镐哲,都是深情受伤派的路数,你觉得你们这种音乐,在今天还能引起乐迷的同感么?

姜育恒:电子音乐一出来,流行乐坛就开始没落了,加上网络下载,情况更加恶化。原来我的唱片扔出来,随便卖卖20万张,当时在马来西亚有个音乐排行榜,我连任了16周的冠军,这个纪录到现在都没有人打破。原来大部分的人是为了做音乐而做音乐,然后出唱片卖了钱。现在大部分人是为了赚钱而去做唱片。音乐制作人现在处境困难,人才开始流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很多歌手的key到不了那个高度,都是录音棚里用电脑帮他调到那个高度。

南都周刊:也有偶像兼实力派的吧?你怎么评价现在当红的周杰伦、王力宏

姜育恒:偶像和实力派差距太大,又偶像又有实力的不多。陶喆、王力宏算不错的,周杰伦在他们三个人之中只能排最后一名。但现在是他的年代,就和当年人们把张惠妹和苏芮比一样,因为张惠妹年轻啊。年轻人想学唱歌教你们一个方法,你去找20个不同歌星唱的20首歌模仿,如果可以把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你很快就能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南都周刊:2003年你翻唱了刘家昌的24首经典歌曲,刘家昌是华语乐坛的教父级人物,门徒无数,为什么会选择你来翻唱他的成名曲目?

姜育恒:其实不是他选择我来唱,而是我当时的经纪公司拥有刘家昌的歌曲版权。同时他和我有很多共同点,我们都是韩国华侨,我们都会讲韩语、国语、英语,最相似的地方是我们小时候接触音乐熏陶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他的音乐模式我太熟悉了,就是我小时候在韩国培养的那种感觉,他表达的东西我最能抓住。

南都周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你都没有想过改变你的歌路呢?一直如此沧桑……

姜育恒:我不可能去唱迈克·杰克逊的歌,虽然我觉得他很棒。我所想表达的歌路是和我个人所符合的,而不是刻意去寻找的。我的声音不可能变,姜式唱法也不会变,而且其他人也学不来,我不是用喉咙唱,我是用这里(用手指心脏)唱。我只要用麦克风,我的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受了伤的感觉,这是我天生的,配合上词和旋律,就组成了沧桑孤独这样的意境。唱歌真的是很简单的,但是听到旋律、看到歌词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没有切身体会的话是不能表达好的。

南都周刊:你最近两年都没有发唱片,这次来内地用自己的钱做慈善会不会有压力?

姜育恒:我的余生都会从事这个事情。我觉得金钱够用就好,我和我太太在物质上从来没有什么太高的追求,我开很普通的车。我的基金会叫“爱的痕迹”,我之后出专辑也叫这个名字,开演唱会也叫这个名字。当然我还是可以去表演来养活我的家,和这个不冲突,我现在在成立一个班子帮助我做这些事情。我靠表演可以赚到钱,靠这些钱过日子完全没有问题。

南都周刊:你看到明星做慈善的影响力,所以也要加入这个热潮?

姜育恒:曾经有人形容我的歌迷是冰山,只有很小的一角浮现出来。所以昨天我在我的网页上面讲,我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让大家浮现出来,让我看看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要告诉你们我的想法,我要做的事情,我要你们响应我。我想说:“你所付出的每一分,每一份,一定都会留下‘爱的痕迹’。”

记者手记

在光怪陆离的演艺圈,像姜育恒这样拥有跌宕起伏人生的艺人应该不少,但是能像他那样不管遇到什么辛辣处境,都能保持积极心态的,大概也只有这个50后的“老姜”可以做到了。姜育恒走红的时代,正是华语乐坛最好的时光,民谣之后流行登场,这个韩国华侨在不知不觉中带来了一股强劲的韩流。之前的刘家昌是这股韩流的“先锋”、之后的张镐哲是这股韩流的“尾巴”,他亦恰恰达到一个高度,让六七亿人听到他的作品。时过境迁,姜育恒的名字已经不为很多年轻人知道了,但的确在那个时候,吃辣的韩国人把中国歌——唱得响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