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Z发家简史(1):发迹

新浪音乐





按:不论作为说唱歌手还是成功商人,美国Hip-Hop乐界泰斗Jay-Z的辉煌成功都无可媲美——也许,Hip-Hop界的奥巴马就是一个最合适的称谓。但人生就这么奇妙,你能想象这个厚嘴唇的男人在10年前还是布鲁克林街头一个小有名气的毒贩,而10年后就能在Hip-Hop圈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么?且看我们为你独家剖析的这位“说唱奥巴马”的发家之路。
Raffaello/文 司炉/编
2001年9月11日,这注定是改变历史的一天。
这一天清早,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航班,分别撞向了纽约世贸双子塔和五角大楼,史称“911事件”,举世震惊。此事后,美利坚的小布什政府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穷兵黩武的反恐战争,导致国家经济衰退。直至2008年,美国在波澜不惊中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而对于由美国黑人创造的Hip-Hop文化而言,2001年9月11日也本应是重要的一天,但由于“911事件”给人们太大的震撼,以至于这个日子的其他意义几乎被人们所遗忘——就是在这一天,Roc-a-Fella唱片总裁、格莱美获奖者、多白金销量说唱歌手Jay-Z发行了自己的转型之作《The Blueprint》。
Jay-Z通过《The Blueprint》的成功开始了自己的迅速腾飞,在全权掌控Roc-a-Fella唱片并担任其顶头公司Def Jam唱片的主席、售出Roca Wear服装品牌股份、购入NBA新泽西网队股份、开创40/40品牌的豪华连锁夜店、同娱乐业巨头Live Nation组建新公司Roc Nation等一连串炫目的商业动作之后,Jay-Z的个人财富和名望在2001年之后蹿升得让人有点应接不暇:到了2006年,他已以30多亿美元的身家稳居Hip-Hop富豪榜前三位,唯一能与其竞争的就只有“吹牛老爹”(P.Diddy)和后起之秀50 Cent。
就像奥巴马在媒体前坦承自己曾经在年轻时吸食大麻一样,Jay-Z对过去也毫不避讳,从其被公认为“混混宝典”的处子作《Reasonable Doubt》到以史上最著名的黑人毒枭Frank Lucas的事迹为主题的《American Gangster》,在Jay-Z的音乐中一直不乏对街头乱景残酷而生动的描述。而多次推迟之后,最终确定在2009年9月11日发行的新专辑《The Blueprint 3》则更像是一次蓄意的预谋,毫无疑问,Jay-Z下定决心要复制8年前的成功。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让我们用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人生为标尺,来讲述这个传奇故事吧。
发家简史(1):发迹
奥巴马:在21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由于生活颠簸和一直缺乏社会认同感,奥巴马的青少年时期一直放浪形骸。但在1988年,也就是27岁时,他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哈佛法学的博士学位。
Jay-Z:1969年12月4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马希贫民区(Marcy Houses)、本名Shawn Carter的Jay-Z的童年同样不太平,母亲给他的生日礼物(录音机)让他爱上了Hip-Hop,生父在他12岁时弃家出走,几经辍学最后也未能高中毕业,街上的伙伴把小Shawn带入了毒品“圈子”。直到25岁之前,生活既堕落却又单纯,除了贩毒而来的绿色美钞和麦克风之外再无其他。
渐渐地在邻里之间,小Shawn得到了一个绰号叫Jazzy,这个绰号最终变成了日后鼎鼎大名的“Jay-Z”。但在1996年推出首张专辑之前,Jay-Z虽曾数次在当时的知名说唱歌手的歌曲中客串,却一直未获青睐。临近27岁已经不算年轻的年纪,Jay-Z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响牌,1996年,他和好友Dame Dash、Kareem Biggs一起用自己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叫做Roc-a-Fella的独立唱片公司,并很快和百代旗下的Priority唱片签下了分销合约。这一招大概来自P.Diddy在1994年独自组建公司,并力推Jay-Z的高中同窗Notorious B.I.G。而大获成功的事例吧。此后,在Hip-Hop圈子里已混满六年、人脉充裕的Jay-Z决定自己跃上前台,于是,专辑《Reasonable Doubt》在Notorious B.I.G.、DJ Premier等众多大牌说唱音乐人的保驾护航下在1996年6月横空出世。
发家简史(2):上升
奥巴马:1996年,年满35岁、时任宪法讲师的奥巴马成为伊利诺伊州的州议员,2000年首度参加竞选时惨败给对手博比-拉什,两年后被提名为州卫生与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2005年终于成功当选联邦参议员,并在2007年1月宣布参选美国总统。
Jay-Z:作为一张受到权威Hip-Hop杂志《The Source》满分认可的经典专辑,《Reasonable Doubt》在发行之后却并没有大获轰动,一方面是因为当年Hip-Hop经典专辑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Priority唱片并不懂得如何宣传运作。于是Jay-Z和伙伴们毅然将Roc-a-Fella唱片的分销合同签到了环球旗下的黑人音乐第一厂牌Def Jam。
1997年春天,挚友Notorious B.I.G.在仇杀之中不幸去世。Jay-Z化悲痛为力量,在当年11月发行了第二张专辑《Vol.1,In My Lifetime》,回顾岁月,Jay-Z也坦承这是其职业生涯的最困难时期,“Biggie(Notorious B.I.G.的昵称)是我的好兄弟也是领路人,他的去世让我很迷茫。”不过《Vol.1, In My Lifetime》凭借Def Jam的强大营销策略、传奇音乐人如BlackSTREET和Babyface及老班底DJ Premier等人的倾力襄助,Jay-Z靠自身积攒的名望,取得空前成功,到了1998年,他又以极高的效率发行第三张专辑《Vol.2, Hard Knock Life》时,已经成为了Hip-Hop界翘首以待的大腕。《Vol. 2》完美集成了商业卖点和音乐质量,Jay-Z大胆启用了像Swizz Beatz、Timbaland这样的全新制作班底,新鲜的声音自然大受市场欢迎,《Vol. 2》成功空降Billboard公告牌冠军,全美出货五百万张,并理所当然地获选了98年度格莱美最佳说唱专辑。
然而在成功背后随之而来的是挫折,在1999年的《Vol.3, Life And Times Of S.Carter》中,Jay-Z刻意回到一个更“街头”的状态,并与Dr. Dre、UGK等等东海岸之外的艺人合作,事实证明这种转变并不讨巧,《Vol. 3》不仅遭到评论界冷遇,销量也跌到了三百万张——对于其时已经是超级巨星的Jay-Z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再失败就可能被打入过气行列”的危险信号。纽约说唱歌手Nas此时也向Jay-Z发出了严峻挑战,在《Come Get Me》一曲中,Nas写道“你显得很强硬,但你其实害怕坐牢”、“你不想重新回街上贩毒,过上四处跑路的生活”,毫无疑问,这是在公认的纽约之王Notorious B.I.G。去世后,被公认为纽约最优秀的说唱歌手之一的Nas在对他最大的竞争对手Jay-Z发起攻击。
发家简史(3):对手
奥巴马:恐怕连奥巴马自己也没有信心能在2008年年底竞选成功,早在2006年12月,《新闻周刊》就打出了“我们准备好了吗?”的标题,作为一个黑皮肤在白人当道的政界打拼,奥巴马为此也戒掉了长达20年的烟瘾以表决心,当时他想要当上美国总统,要过先后通过民主党内的竞争对手、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共和党的老牌政客麦卡恩这两关。然而奇迹终究发生。奥巴马入主白宫成功与其两大优势密不可分:一是利用自己的种族特性发动强大舆论攻势,二为高超的应变能力和演讲技巧。
Jay-Z:自出道以来,虽然不算是顺风顺水但也一直有贵人相助的Jay-Z直到此时才面对真正的挑战,且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应对的。
2000年,Jay-Z发行了第四张专辑《Roc La Familia Da Dynasty》,在这张不论是名字还是制作阵容都极其类似团体专辑的唱片中,Jay-Z将自己的创作份额尽量压缩,将表现机会留给了手下新人如Memphis Bleek、Beanie Sigel和Freeway等,虽然专辑销量比《Vol. 3》还稍有下降,但新人们的出众表现还是让Roc-a-Fella阵营的声威得到了恢复。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制作人The Neptunes、Kanye West和Just Blaze的参与让专辑的音乐制作充满了鲜活气息,在The Neptunes的独特节奏、Kanye West的机智采样和Just Blaze的澎湃大气让乐迷感到啧啧称奇之时,他们的优先制作权已被纳入了Jay-Z的私人宝藏之中。
2001年的Summer Jam音乐节,Jay-Z在未经任何预告的情况下登台表演了一首《The Takeover》,这首由Kanye West制作、采样“大门”乐队(The Doors)的作品锋芒毕露直逼Nas的商业成绩不佳、出片太慢这一死角,充分展现了Jay-Z的霸气,而曾经被认为是Jay-Z无法逾越的坎儿——曾经在作品《Dead President》中采样过Nas名曲《N.Y.State Of Mind》的歌词一事,也被他一句话瓦解掉:“你这句话很棒,但我的歌更棒”。
随后虽然Nas发行了《Ether》回击,甚至还获得了比《The Takeover》微高的支持率(51%对49%),但Jay-Z还是依靠由Kanye West和Just Blaze主力打造的《The Blueprint》的整体音乐质量和舆论优势占优,并由于Nas的母亲不幸去世无暇再度回击而大获全胜。
发家简史(4):成功
奥巴马:在担任美国掌门人之后的一年里,奥巴马的施政记录并没有太出彩之处,看起来他更像是一个中国“黄老学说”的信徒,追求“无为而治”。
Jay-Z:在Nas的严峻挑战下全身而退的Jay-Z几乎同时收获了爱情,在2002年传出了他与当红女歌手Beyonce的恋情,从此之后Jay-Z几乎没有任何绯闻,甚至没有写过任何关于爱情的歌曲,可谓是模范男友。2002年Jay-Z的大手笔再度来临,专辑《The Blueprint 2》的主打单曲就是由由Kanye West制作、Jay-Z与Beyonce合唱的《Bonnie & Clyde 03》,这首单曲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歌曲之一。
2003年,Jay-Z开始全心经商。在这一年传出的关于他的大部分消息都是投资某某行业之类,卷在其中的还有一条“噩耗”:这年冬天的《The Black Album》将是Jay-Z退休前的最后专辑。11月,《Black Album》准时到来,Jay-Z在《The Blueprint》时期的全明星老班底也纷纷到场助威,整张专辑里没有任何说唱客串,此时已34岁的Jay-Z仿佛容光焕发,做出了一张相当高质量的唱片,全球共卖出四百余万张,而且特别发行的纯人声版本也引发全世界的嘻哈制作人都以重新混音的方式向这位天皇巨星致敬。
《The Black Album》之后,Jay-Z如约退休。而就在《The Black Album》发行不久之后的2004年1月,苦熬幕后多年的Kanye West的处子作《The College Dropout》上市,“路易威登小熊”终于一跃成为巨星,当然,最大的获益者还是拥有Kanye唱片合约的Jay-Z。2004年11月,Jay-Z最后一场演唱会的全纪录《Fade To Black》通过影院和DVD双线发行,再次引起购买狂潮。
退休之后的Jay-Z全心经营自己的商业,设法与Nas和好并将其招致麾下。与Beyonce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被狗仔队追逐,但“何时复出”的话题却一直围绕左右。一切就像是意料之中,2006年底宣布退休不到三年的Jay-Z正式复出,首先与旧仇人Nas合作的《Black Republican》就几乎让整个美国疯狂了一个夏天,然后又宣布以高调的《Kingdom Come》作为新专辑标题。2007年的《American Gangster》则又以优异的音乐水准和完整的构思概念让Jay-Z重新证明了自身作为一个说唱歌手的资信。
发家简史(5):展望
奥巴马:谁也不知道奥巴马能不能在三年后连任,不过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也许这就够了。至少,他的事迹会让人们期待美国将来的政坛上出现第一个女性总统、第一个原住民总统、甚至第一个亚裔总统……
Jay-Z:毫无疑问,《The Blueprint 3》将在这个九月血洗唱片市场,在如今深受经济危机和音乐数码化趋势的双重打击的唱片市场,也只有Jay-Z等寥寥几个名字有此等毋庸置疑的号召力。对于Hip-Hop音乐在吸收诸多风格流派的同时也被同化的大势,从粗粝而又纯粹的90年代一路走过来的Jay-Z自是深有感触,今年发布的那首《Death Of Auto-Tune》(Auto-Tune是近年来Hip-Hop界最流行的一种人声音效制作技术)也许就是他目前心态的写照。
《The Blueprint 3》听起来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因为Jay-Z已经在Hip-Hop的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无论是对于一个艺人、还是一个商人而言,他都已经足够称上伟大:这个在布鲁克林混乱街头成长、练就了无与机智的男人依然将长久影响着Hip-Hop这个流派。
人格瞬间:
身为在美国政坛罕有的“黑色皮肤”,奥巴马的职业生涯自然就与争议分不开,在政坛崭露头角的那一天起,他就像一个娱乐明星一样受到媒体的格外青睐——就像Jay-Z一样;面对种种名誉危机,奥巴马选择了用有保留的坦诚和充分的机智从容应对,漂亮扫除了障碍,就这一点来说,Jay-Z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Nas的挑战
可以说Nas在1999年发起的挑战是Jay-Z在职业生涯中受到的第一次最严峻的考验,而对这起争战追根溯源甚至可以回溯到Jay-Z于1996年出版第一张专辑《Reasonable Doubt》时,Nas拒绝了在该专辑中担任客串。1999年前后,两人的声望均如日中天,没有人能判断鹿死谁手,到了2001年,争斗到达顶峰,两人从嘲讽对方的艺术成就、再到人身攻击最后干脆各找一伙帮手直接骂娘,整个事件也变得越来越像娱乐八卦。经过巧妙的经营和先发制人的战略,外加Nas的母亲不幸离世,Jay-Z最终在2002年的冬天取得了完胜,此后又因为退休而闭口不提Nas的名字。
2005年10月25日,在纽约举行的“我的宣战”演唱会上,Jay-Z和Nas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同时登场,表演一曲《Dead Presidents II》,令那些本以为Jay-Z要借演唱会主题继续挑衅以Nas为首的仇敌们的看客,完全傻了眼。2006年1月,Nas签入了Jay-Z时任主席的Def Jam唱片,随后两人纷纷开始在对方的专辑中合作,这也宣告了像90年代的2Pac和Biggie那样的说唱悲剧不会再重演。
(2)Roc-a-Fella唱片公司分家
估计连Jay-Z和Dame Dash、Kareem‘Biggs’Burke本人也没想到,他们组建的小独立唱片公司Roc-a-Fella会在短短几年内像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约翰-洛克菲勒先生一样家喻户晓(而事实上,Roc-a-Fella这名字却正是来源于此)。就像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因为垄断市场被反托拉斯法案分拆为34家石油公司一样,发展过于庞大的Roc-a-Fella甚至有盖过他的母公司Def Jam之虞,Jay-Z和合作伙伴Dame Dash之间也出现裂痕。终于在Jay-Z宣布退役之后,另两位创始人从Roc-a-Fella出走,成立了新公司Dame Dash Music Group,并分走了原来的部分艺人。其中Cam’Ron更是因为被Jay-Z拒绝了Roc-a-Fella新龙头的地位,在分家之后便出歌攻击前老板,对此Jay-Z以一首明确有力的《Dig A Hole》回敬,迅速结果了这个不够等级的对手。
数年之后,Jay-Z曾坦白:“我当时已退休,甚至只想要到《Reasonable Doubt》的版权,因为它是我的第一张专辑,为了它我甚至可以放弃Def Jam的CEO职位,可以放弃掉整个Roc-a-Fella公司。”
(3)迷人小妞Rihanna
Rihanna是Jay-Z退休后担任Def Jam总裁期间的最大成就,这个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小妞凭她独特的嗓音和气质而被Jay-Z相中,随后受到力捧并猛然窜红,三张专辑累积销量接近五百万张,迷倒万千乐迷。2007年,Jay-Z更是与这位麾下爱将合作了一首《Umbrella》并拍摄极其性感的MV(有趣的是,当时适逢奥巴马和希拉里的激烈选战,便有美国网民将MV移花接木做成了一个奥巴马和希拉里的“亲热”版本),血洗了至少9个国家的单曲排行榜,火遍全球夜店。于是,Jay-Z背着Beyonce与小Rihanna有一“腿”的传闻也在此时达到顶峰。
这起事件最后以Rihanna的公开声明结束,“难道我就不能和名人出去玩了么?能和Jay-Z传上绯闻我也挺无奈,不过好在他长得还挺帅”,“我是我老板的小跟班啊,老板娘(指Beyonce)对我也挺客气,我们不是仇人,但也不算朋友,就这样。”Jay-Z和Beyonce都没有回应声明。2008年春,Rihanna被曝出与当红R&B小生Chris Brown恋爱,这段谣言也就无疾而终。
(4)Glastonbury音乐节上的“战争”
2008年的Glastonbury音乐节邀请到Jay-Z加盟,并以大牌巨星的礼遇推出头条宣传,乐迷倒是挺开心,主办方也因票房不错而很满意,但不少摇滚乐队却不高兴了。老牌摇滚劲旅Oasis乐队的Noel Gallagher就开始了他一贯的大言不惭:“抱歉,Jay-Z不应该出现在这里。Glastonbury是一个属于吉他摇滚的盛会,我觉得Hip-Hop跟这里无关,这是错误的决定。”
对于该恶评,Jay-Z的回复是:“Noel,我们不弹吉他,但Hip-Hop也和其它风格有着平等地位,把我放在头条只是一种商业考虑。我们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形式。”随后在正式演出时,Jay-Z令人吃惊地抱着一把吉他出场,以假唱“表演”了Oasis的名曲《Wonderwall》。被给足了面子的Noel Gallagher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两人最后握手言欢。Jay-Z宽容地表示将寻求与Oasis的合作——事实上,Noel可能忘记了他对Linkin Park已经做过一次同样的事了。
竞选口号:
在25年从政生涯中,奥巴马最出众的就是演讲与写作技巧,不仅他在2004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被公认为当代之经典演讲,而且在竞选总统期间,他及其团队所提出的“Yes We Can”口号更是响彻世界。相比之下,Jay-Z的成绩也毫不逊色,入行20年以来,他已发行了11张正式专辑,这是一个璀璨的目录——对于Hip-Hop音乐仅有30余年的历史而言,至今发行过10张专辑以上的艺术家尚未超过20人。
1.《Reasonable Doubt》(1996)
这是Jay-Z的第一张专辑,在发行之时并未受到太多关注,但后来被追认为成Jay-Z职业生涯中最“街头”的一张专辑。当时尚未功成名就的Jay-Z在歌词中保留着对名望的饥渴——这也与当时Hip-Hop音乐实而不华的整体风气密不可分。Jay-Z得到了好友Notorious B.I.G。与R&B巨星Mary J.Blige的相助,制作端则由DJ Premier、Ski、DJ Clark Kent等一流好手操刀,专辑里一首流畅优美的《Dead Presidents II》可谓是最难忘的桥段,而在《22 Two’s》中Jay-Z采用的22个“Two/To/Too”谐音押韵更是叫人啧啧称奇。
2.《Vol.1, In My Lifetime》(1997)
可以把这张纪念去世的Notorious B.I.G。的专辑看做更商业化的《Reasonable Doubt》,Puff Daddy担任监制,DJ Premier制作的《Intro/A Million And One Questions/Rhyme No More》让人惊喜,BlackStreet客串的 《The City Is Mine》是专辑中最出名也最有霸气的一首歌。此时的Jay-Z一边在哀悼亡友,一边已经在酝酿接踵而来的纽约制霸了。
3.《Vol.2, Hard Knock Life》(1998)
不论有多少人认为《Vol. 2》相比前两张专辑是一个退步,但它确实是Jay-Z在商业上最成功的一张专辑,前前后后卖出超过五百万张。采样百老汇歌剧《Annie》的同名曲《Hard Knock Life》、被选入《尖峰时刻》原声的《Can I Get A…》里Ja Rule的初试啼声以及《Money Cash Hoes》里DMX的凶猛唱腔是这张专辑取得空前成功的最大助力,专辑末尾与南部顶级制作人Jermaine Dupri合作的隐藏曲目《Money Ain’t A Thang》也流行一时,同时预示着Jay-Z未来的新方向。
4.《Vol.3, Life & Time of S.Carter》(1999)
点击试听《Vol.3, Life & Time of S.Carter》
显然《Vol.2》的商业化并没有让Jay-Z满意,在随后推出的《Vol.3》中,他开始尝试向街头文化回归——但这变化和“回归”结合得可不太好,新制作人和客串歌手大部分来自南部,这样的转变并不能让评论家和乐迷们接受,不过,由Timbaland制作、UGK客串的南部派对曲《Big Pimpin’》倒是火得一塌糊涂。此外,东岸最优秀的制作人DJ Premier最后一次为Jay-Z跨刀制作了《So Ghetto》,此后他与Jay-Z的方向越行越远,不相往来。
5.《The Dynasty:Roc-La-Familia》(2000)
点击试听《The Dynasty:Roc-La-Familia》
Jay-Z有意在《The Dynasty》里重振旗鼓,这次他带来了Roc-a-Fella旗下的新生力量——技术派的Beanie Sigel、激情派的Memphis Bleek和野兽派的Freeway,不过最抢眼的还是三组新制作人:The Neptunes的Pharrell在《I Just Wanna Love U》中带来惊艳的假声;Kanye West精致的采样贴合着Jay-Z与休斯顿老将Scarface的合声,在《This Can’t Be Life》中诉说着人生,Just Blaze则打造出大气澎湃的《1-900-Hustler》,顺带捧红了嗓音奇特的Freeway。《The Dynasty》绝对是一个完美的第二起点。
6.《The Blueprint》(2001)
8年之后,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断定这是Jay-Z职业生涯中最优秀的专辑,比《Reasonable Doubt》更具影响力和商业表现,比其他专辑高出一大截的音乐水准,再加上与Nas的传奇战争作品《The Takeover》也收录其中,无论是处于制作巅峰期的Just Blaze、Kanye West的力挺,还是专辑中唯一的客串歌手Eminem,都确保了这张大碟的经典至尊地位。至于Jay-Z自己呢,《U Don’t Know》中的歌词“I sell ice in the winter/I sell fire in the hell”就已经明确展现了他君临天下的霸气。
7.《MTV Unplugged》(2001)
2001年,Jay-Z成为了第一个在MTV频道进行不插电表演的Hip-Hop艺人。在这张现场唱片中,他表演了13首自己出道以来的名曲。事实上,这也是极其依赖设备的Hip-Hop与不插电的表演形式极为罕见的一次成功结合范例,随后MTV还发行了一张著名DVD。现场乐队是被称作Hip-Hop第一乐队的The Roots,由Mary J.Blige和Pharrell Williams担任了客串。
8.《The Blueprint 2》(2002)
Jay-Z又推出了他的2CD专辑《The Blueprint 2》。这是一张典型的眼高手低之作,首次与女友Beyonce合作的单曲《03 Bonnie & Clyde》、Neptunes制作的《Excuse Me Miss》以及与Dr. Dre、Rakim这两位宗师级人物合作的《The Watcher 2》虽然轰动一时,但专辑的其他歌曲就没人能够记住。此后,Jay-Z推出过一张从2CD精简到1CD的《Blueprint 2.1》,结构明显紧凑了许多。
9.《Best of Both World》(2002)
Jay-Z与好友、R&B巨星R.Kelly推出的合作专辑,在发行前受到了极大期待,可惜又是一次失望之作。很显然,制作团队的Poke & Tone不能胜任“Best Of Both World”这个专辑标题,而Jay-Z和R.Kelly也完全不合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R.Kelly正面对着女童性侵犯案件,无暇他顾。
10.《The Black Album》(2003)
《The Black Album》是Jay-Z艺术生涯中的第三座高峰,同时也可能是中国Hip-Hop乐迷最熟悉的一张Jay-Z专辑。曾被定义为退役之作的《The Black Album》受到了Jay-Z神圣的对待,整张专辑虽然由不同制作人完成,但大气、利落却是统一的基调,无论是老伙伴Just Blaze、Kanye West还是初次合作的Rick Rubin和DJ Quik等老牌制作人都有着极其出色的发挥,Jay-Z在专辑中没有邀请任何客串歌手,自己独立完成了全部说唱,并将人声单独发行,引发了全世界的混音热潮。
11.《Collision Course》(2004)
又一张打着MTV旗号的唱片,有Jay-Z与说唱金属界巨头Linkin Park挂名,使得这张仅共21分钟的6首歌的EP也卖出了近两百万张。其实这张EP只是将Jay-Z的人声和Linkin Park的伴奏混在一起而已,没有任何新鲜玩意,纯粹是靠打明星牌来卖钱。对于这张EP,美国媒体如《Spin》、《Rolling Stones》明显更为有爱,相比之下,英国《卫报》只给出了1分的评价(满分为5),《NME》则给出3/10分。
12.《Kingdom Come》(2006)
刻薄点说,这是一张让人质疑Jay-Z是否“廉颇老矣”的专辑。《Kingdom Come》的班底虽然大牌云集(有Dr. Dre、The Neptunes、Kanye West、Just Blaze、Ne-Yo、Chris Martin等加盟),但唯一被人记住的也就只有歌曲《Show Me What You Got》,此外,与Beyonce合作的《Hollywood》更是夫妻俩最烂的一次尝试。不过Jay-Z的重新回归本身就是最大的卖点,《Kingdom Come》第一个星期就卖了近七十万张,总数逼近三百万张,是Jay-Z的职业生涯中首周销量最高的专辑。
13.《American Gangster》(2007)
虽然《Kingdom Come》雷到不少人,但《American Gangster》还是饱受期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依靠同名电影的预热造势。大家发现Jay-Z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成功方程式,搭配着70年代电影的故事背景,专辑制作极富旧时代的灵魂气味,Jay-Z的说唱一扫《Kingdom Come》的迟钝,再次回到了退役之前的犀利,单曲《Roc Boys》因为悦耳的制作和奢华的MV而火爆,与Beanie Sigel合作的《Ignorant Sh*t》和有Nas参与的《Success》都是本张专辑中的亮点。
14.《The Blueprint 3》(2009)
《The Blueprint 3》大概是Jay-Z准备时间最长的一张专辑——退役之前,他一直保持着每年一张专辑的速率。在全新的作品中,Jay-Z则明显表露出了向复古风格靠拢的意向,他抛弃了近年来流行的华而不实的技术如Auto-Tune等等。这张专辑虽无法达到《The Blueprint》或者《The Black Album》的地位,但在同年龄段的说唱歌手都雄风不再、后辈还尚欠火候的当下,Jay-Z依然能在Hip-Hop界独执牛耳。
领袖姿态:
奥巴马在参选历程中组建了一支年轻、有冲劲但又不乏老谋深算的团队,独立的个人宣传活动为其化解了不少危机。长期以来,对于一个音乐人而言,宣传自己的最好途径,除了现场表演外就是音乐录影带了,作为Hip-Hop界的王者,Jay-Z自然不会马虎,每张专辑他都会推出2-3个制作精良的MV以增加市场关注度,以下就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有影响力的几个MV。
1.《Dead Presidents》(1996)
“Dead Presidents”指代美钞(因为不同面值的美钞上都有一位已去世的美国总统),此时还非常青涩的Jay-Z并不拥有华服名车,但这首歌完美的制作让那些变得都不重要。镜头不断切换到毒品交易现场和Jay-Z坐在殿堂中的讲述场景,结尾还有Jay-Z和一帮兄弟欢聚一堂畅饮美酒的镜头,其中就有Notorious B.I.G。以及Roc-a-Fella唱片的另两位创始人Dame Dash与Mr.Biggs露脸。
2.《Big Pimpin'》(1999年)
《Vol.3 Life & Times of S.Carter》的主打单曲,鬼才制作人Timbaland在这首歌里勾勒出了夏天的清凉妙感,而MV本身更是选用了豪华游艇、蓝天大海、棕榈树海滩、桑巴舞狂欢、豪宅和火爆的露天演唱会等场景,自然,少不了的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琥珀美酒和比基尼美女,这也是身型其实并不出众的Jay-Z最“暴露”的一次出境。
3.《03 Bonnie & Clyde》(2002)
Jay-Z和Beyonce两口子第一次合作的《03 Bonnie & Clyde》是近10年来最精彩的Hip-Hop MV之一,Bonnie和Clyde这两个名字来源于上世纪初横行美国的雌雄大盗,所以Jay-Z和Beyonce在这支MV里也过了一把逃亡瘾,边境风情在影片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悬崖边的环山公路、老旧的小杂货店与加油站、墨西哥式装潢的小酒店、写着西班牙语的2Pac涂鸦等等。虽然Beyonce在这支MV里的金色泡面头和红唇显得恶俗无比,但搭配剧情却贴切无比。
4.《99 Problems》(2003)
由Def Jam创始人之一、摇滚制作界大拿Rick Rubin打造的《The Black Album》中的单曲,可能是为了配合专辑名,该MV也采用了黑白色调拍摄。这次影像回到了Jay-Z的老家——20世纪80年代的布鲁克林马希街头。在破碎的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位于纽约心脏地带的这块贫民区的风貌,狭窄的楼道、破旧的老建筑,无所事事的街头少年。大胡子Rick Rubin甚至还在影片中客串了一把端坐着受人祭拜的神仙。而影片结尾一边是Jay-Z连中数枪倒在血泊之中,一边是他在夜店里热力四射地表演,不禁令人深思。
5.《Run This Town》(2009)
又是一次气势澎湃的回归,虽然Jay-Z已经遮不住他自己额头上的皱纹,但他身边还有Rihanna和Kanye West,这两位一男一女的新生代巨星。段落开始时,在灰暗的地下空间,精壮汉子们的金属棒敲击声、呼喊声配以蒙着面的Rihanna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引出脖子上挂着一大串机枪子弹的Jay-Z。同样以墨镜造型出场的Kanye West,则明显比Jay-Z更有“活力”一些。看完这个三位主角都身穿黑衣、头戴墨镜、以皮革和金属配饰为点缀的MV,反倒是那些“传统”的Hip-Hop乐迷会觉得有些怪异。不过Jay-Z在曲名里提到的“Town”绝不是在指纽约城,而是泛指当前的Hip-Hop界依然还是他的地盘。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