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音乐

迈克尔-杰克逊传奇永生:星座人生(组图)

精品购物指南

关注

撰文/韩莹 王子烨 阿乔 图片/CFP

  2009年6月25日,“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心跳骤停,突然辞世。

迈克尔·杰克逊是这个星球上绝无仅有的天才和巨星。他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却创造了人类史上罕见的流行奇迹。他的去世,结束了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一段故事。

巨星时代结束了。地球上,不再有让人战栗的传奇……

人生轨迹 与流行音乐共沉浮

是偶然也是必然,迈克尔·杰克逊的沉浮史,正好也是整个西方流行音乐产业的兴衰史。回顾迈克尔·杰可逊一生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流行天王的辉煌与衰落与整个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竟然是同步的,以下的五个瞬间足以说明这一切。

70年代Motown盛行

如果生活在70年代的美国,有几件事情是无法逃避的:爆炸头,喇叭裤,还有就是听Motown的音乐。

冷战、越战和人权运动使得美国的70年代有些惴惴不安,而音乐一样由于受到了性解放、女权运动和环保主义影响,显得与众不同。虽然嬉皮士运动方兴未艾,但是占领主流市场的还是黑人主导的灵歌,特别是来自底特律的厂牌Motown,旗下的Marvin Gaye 和 James Brown都是这一流派的开山祖师。

天才少年:在演出中顶着爆炸头打转

在这些大师们引领风骚的时候,有个黑人团体以清新的乐风征服了整个美国——The Jackson 5。五个留着70年代标志性爆炸头的男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用和Ray Charles 、Stevie Wonder 一样成熟的歌喉,顶着硕大的爆炸头在原地像陀螺一般地飞速旋转,虽然是团体中年纪最小的,但却已是乐队的灵魂人物。《滚石》杂志称他为“具有超常天赋的神童”,在他开始用自己的舞姿和歌喉征服观众的时候,就已经被预见到了他不可限量的未来。

他们是第一个年轻黑人偶像团体,年幼的迈克尔凭一己之力让乐队成为了70年代Motown最为成功的乐队,《I Want You Back》《ABC》《The Love You Save》和《I'll Be There》都成了榜首歌曲,虽然还只是跟随潮流,但是辉煌的未来已经依稀可见。

1982-1984年 MTV成为主流

80年代早期的音乐和两样乐器脱离不了关系——合成器和键盘、失真的电吉他,随之而来的装束就是浓妆艳抹的中性和蓬松的摇滚长发。贯穿了整个80年代早期的主流音乐风格的新浪潮电子乐,还有就是装束华丽、表面看起来很摇滚但实质上却十分流行的长发金属——前者的代表是类似DURAN DURAN、Modonna这样具有舞曲风格的艺人,后者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和杰克逊有过合作的VAN HALEN(吉他手曾在BEAT IT中为杰克逊演奏了吉他solo,被称为摇滚史上最为著名的跨界合作)。电视的普及促使MTV频道诞生,早期依靠综艺节目登台的音乐人们有了专门展示自己的渠道,MTV作为重要的促销手段,和巡演一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流行乐坛只有两类人,迈克尔·杰克逊以及其他的。”——《纽约时报》1984年1月

走上巅峰的流行之王:里程碑式的《Thriller》和月球漫步

1983年3月25日,在庆祝Motown公司成立25周年的演出上,杰克逊抛弃了童年时候的“陀螺转”——在“Billie Jean”的音乐伴奏下,杰克逊看起来像是往前迈步,实际上却向后移动!“月球漫步”虽然不是杰克逊首创,但是却永远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纽约时报》将他的这次亮相和“猫王”、甲壳虫乐队当年在The Ed Sullivan Show上的亮相相提并论:“因他而著名的月球漫步是杰克逊舞技的缩影,他的技巧可以和最伟大的幻术师相提并论。”对于中国而言,这也许是最具有直接影响的——中国盛行霹雳舞的八十年代,红人陶金风靡南北,全是因为一个人:迈克尔·杰克逊。

如果杰克逊死于1984年,一样会被记入史册,因为他有了《Thriller》。杰克逊只用了这一张专辑就改变了整个唱片工业:从艺人的角度,从收益和获利的角度。杰克逊获得的是唱片史上最高的版税:大约每张唱片2美元(如今,每位艺人的版税提成数字约为12美分)。短短几个月内,关于唱片制作的纪录片也销售超过35万——而这正是和初出茅庐的MTV合作的结果。在单曲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环境下,这张唱片让专辑的销售重新获得了重视——因为它证明了一张专辑之内可以有多首成功的单曲。1984年5月,价值12美元的杰克逊玩偶也出现在了商店中,这使《Thriller》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某种程度上说,《Thriller》的销售已经不是作为娱乐产品了,它更像是家用的快速消费品。”传记作家J. Randy Taraborrelli说。

在《Thriller》之前,很多人因为杰克逊的黑人身份而担心他在MTV上的曝光率。但CBS唱片公司老总的压力使得MTV担心片源的供应而开始播放杰克逊的《Billie Jean》和《Beat It》,这使得黑人音乐终于有了接近普通白人观众的机会,而MTV的口味也从此转向黑人擅长的音乐。更重要的是,杰克逊通过具有复杂情节的编排使得MTV成为了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精心编排的舞蹈、特技的运用和特邀嘉宾的出镜……这些都是当代MTV所必须遵循的规则。虽然歌曲《Thriller》的MTV长达14分钟,但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MTV台不得不保持每小时两次的播放频率。

这部“短片”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MTV的大规模生产。著名的乐评人Nelson George2004年写到:“《Thriller》中的歌曲和MTV的视觉形象联系密不可分,用影像来演绎和传达音乐的时代由此开始。”《Thriller》中的舞蹈编排成为了全球的文化现象,从宝莱坞电影到菲律宾监狱都遍布着“群魔乱舞”的“山寨”版本。

1987年健康向上落伍了

虽然80年代后期长发金属依然盛行,但市场已厌倦了这样甜蜜蜜却又假装愤怒的歌曲,真正“愤怒”的乐队越来越多,包括来自西雅图的“非主流”之声以及引领黑人音乐风潮的“匪帮说唱”。杰克逊前期健康向上的形象显然有些“落伍”,想要惹人注意,必须要“坏”一点。

  他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大娱乐家。——英国《卫报》

偶像成了坏小子

《Bad》封面上那个雌雄莫辨、黑白模糊的形象是谁?那个清新的偶像怎么在MTV中搞起了“黑社会”和“古惑仔”的勾当?

1987年发行的《Bad》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张拥有5支《公告牌》冠军单曲的专辑,在这张专辑中,杰克逊的创作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专辑11首歌曲中有9首是杰克逊独立创作和编曲的。当然,美好的背后还隐藏着危险的信号——全新的形象意味着这位往日的流行偶像已经走上了“坏小子”之路。除去商业上的成功(超过3000万的销量,在全球24个国家占据冠军位置)之外,这张专辑还在《滚石》杂志的年度评选中获得了“最差专辑”和“最差单曲”两项殊荣,当然,这和音乐并没有关系,连杂志自己的评论都说:“这和音乐无关,杰克逊形象的转变导致了这一切。”

除了形象上的标新立异,他的私生活也似乎开始变得荒诞——养宠物猩猩,睡水晶棺材,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他变白了!开始时杰克逊似乎对此并不在意,在一次采访中,他说:“为什么不和大家说我是个来自火星的异形?告诉他们我吃活鸡,每天午夜都会跳祭祀的舞蹈。人们会相信这些,因为你们是媒体。不过这些话要是从我口中说出来,人们的反应会是:‘杰克逊是个神经病,他说的都不靠谱。’”不过当“Wacko Jacko(怪人杰克)”的名号开始传开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过晚,有了商业上的炒作,媒体们已经开始编排自己的故事。

当年12月开始的巡演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在日本,57万观众的数量是此前最受欢迎巡演所创纪录的3倍多;在伦敦温布利球场7场演出的50.4万观众打破了吉尼斯纪录,巡演的123场演出一共吸引了440万观众,1250万的收益也打破了吉尼斯纪录。

第二年,杰克逊购买了加州的一个农场,开始建设“梦幻岛”,这项当时耗资1700万美元的工程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梦……

90年代CD带来快餐文化

70年代的黑胶唱片,80年代的卡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一张小小的塑料光盘所取代——CD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影响到了人们的聆听习惯:原本听众想要跳过一支歌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从头到尾听完唱片。CD的到来使音乐消费真正地变成了“快餐”文化,如果没能让听众在几秒种之内“进入状态”的话,就意味着失败。主流的MTV已经成为受众和艺术家的“敌人”,受众厌倦了主流的音乐传播,艺人之间也开始了敌对和相互攻击,“非主流”代表了主流。传统的艺人即使能拿出优秀的作品,也会因为“太中规中矩”而被忽视。

风光不再的第二春

1995年,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杰克逊的巨型雕像正随着河水缓缓走入城区……众多一样的雕像遍布整个欧洲,在为杰克逊的新歌加精选《HIstory》做宣传:雕像使用的就是专辑封面上杰克逊的造型——军事着装,发型夸张。

杰克逊演艺生涯的最高峰也许就终结在这一瞬间,销量超过2000万的《History》是他音乐生涯中收益仅次于《Thriller》的作品。不过,麻烦也随此而来:《You Are Not Alone》的MTV中使用了杰克逊和前妻Lisa Marie Presley几乎全裸的影像,而两个比利时作曲家也状告这首歌曲是他们在1993年所作——为此,这首歌曲在比利时被禁播;《They Don't Care About Us》中的歌词被认为有反犹太之嫌;杰克逊在专辑中开始使用具有冒犯性的词语(脏话);最著名的事件发生在1996年的全英音乐大奖上,获得奖项的杰克逊在表演的时候,Pulp乐队的主唱冲上舞台,向他亮出了屁股……

时过境迁,也许杰克逊还拥有惊人的销量,但是,这已经不是属于他的时代。

迈尔克·杰克逊之死——天才与悲剧。 ——《时代》周刊

21世纪音乐变得更私人

音乐界更可怕的敌人到来了——数字时代的人们不再需要唱片了,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直到最近的不需要网线)就可以连接起整个世界。METALLICA乐队因为状告NAPSTER而臭名昭著,ARCTIC MONKEYS因为利用好了网络而一夜成名,Radiohead可以脱离唱片公司独立发行唱片……这是一个谁都可以宣传自己的年代,这是一个谁都可以选择和拒绝任何事情的年代。2008年,美国的网络音乐销售超过了实体商店,众多的大牌艺人都开始自立门户。音乐变得更私人,“独立”取代了商业化的主流运作,再也没有20世纪那种可以横扫全球的全能巨星。

一代巨星:生存等于毁灭

2006年,喜欢邀请明星客串自己MTV的杰克逊出现在了其他人的MTV中——美国著名Rap歌手Eminem在《Just lose it》MTV里扮成他的样子,然后突然鼻子掉了,趴在地上到处寻找——被无数人当做偶像的昔日巨星,已经成为了被讽刺挖苦的反面教材。

21世纪对于在20世纪末叱咤风云的杰克逊来说,意味的就是麻烦不断:2001年专辑《Invincible》发行,虽然10天内出货440万张,但由于缺少足够的单曲宣传的支持,以及普遍的“缺乏新意、内容老套”的消极舆论评价,这张专辑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2003年精选《Number Ones》发行的当天,他被迫向加州警方自首,接受另一宗猥亵儿童案件的调查……

2009年5月,杰克逊宣布将在伦敦举行系列音乐会,这是他十年来首次宣布将复出。5月20日,迈克尔·杰克逊宣布推迟复出音乐会,组织者称迈克尔·杰克逊的“身体状况极佳”。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因心脏病陷入深度昏迷状态,随后被医生宣布死亡。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年代,生存等于毁灭。

性格决定命运 他是如何成为悲剧的

德国医学博士博尔温·班德洛研究发现,“问题”名人,不是被名望所累,而是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大概没有任何一个明星能像迈克尔·杰克逊这样完全符合边缘型障碍的所有标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种种迹象:极端的自恋行为、缺乏自责的精神、在伴侣关系中用情不专、身体感觉出现障碍、不良的嗜好和习惯、强迫症状。

在班德洛的《隐疾》一书中,“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关键词,人格障碍会让人不自觉地处于边缘,社会边缘,心理边缘等等。自恋是边缘型障碍的基本构件,班德洛把这比做“奔驰车上的空调”,并认为这种现象可以从他们标新立异的风格上看出来。班德洛发现,一般来说,自恋、叛逆、矫揉造作或者自闭等个性,在每一个人的青春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进入社会之后,人们被迫尽可能寻找心理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平衡。但对于名人、明星,或者创作者来说,他们必须时刻响应公众需要与众不同和刺激的号召,因此,他们需要不断释放巨大的精神和肉体能量以支撑内外双方面的索取。“平衡”显然不能提供这种能量,甚至意味着公众人物的天敌“平庸”,而多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却可以剑走偏锋。

这似乎从心理学角度印证了杰克逊为什么会成为独一无二的流行天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为何要坚持“洗白”,坚持营造现实中的“彼得·潘”梦幻庄园,天生偏执,行为怪异,让他像是来自火星,也成就了他的巨星事业。

长颈鹿、猩猩。他喜欢请一帮十几岁的男孩子一起玩,在他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他却因此吃了官司。

曾在梦幻庄园担任园林设计师的布莱克·海夫纳,现居中国,他说,“杰克逊就是个孩子,因为那时候,只要杰克逊一来庄园,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有没有客人,他都会要求把所有娱乐设施都打开。”

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12岁的时候,他就比同龄人看上去要成熟很多,他已经为父亲挣了很多钱,但这并不能让他从父母那里获得更多的爱。如果表演得不好,依然会挨骂。他经常哭,很自卑。

在迈克尔·杰克逊谢世之后,曾经指控过他性侵害的乔迪·钱德勒宣称,当年的指控是诬告,目的是钱。这无疑洗清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恋童”之名,只是,这一天来得太晚了。实际上,即使是真正的恋童癖者更多满足的也是心理需求,比如幼年时父母对自己的忽略。杰克逊曾多次说明,他只是想找回失去的童年,这种强烈的愿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甚至成了他一生的分水岭。

恋童疑云:重压下心理退化

杰克逊30岁离开父母的家,在梦幻庄园营造了“彼得·潘”的世界:旋转木马、大型转轮、电影院、爆米花、冰淇淋、大象、狮子、

整容:近乎自残的倾向

杰克逊26岁第一次动鼻子手术,后来却变得面目全非,他究竟用了什么样的化

学剂把黑皮肤变成惨白,成了永远的谜团。专家猜测他用的是酚,但酚有毒,会引起心律不齐和大脑紊乱,且导致癌症。他的姐姐曾说,自己的弟弟想长得像个白人。而杰克逊一直说,自己会变成这样,是白癜风造成的。

杰克逊还是童星时,黑人艺术家受到的种族歧视比今天厉害得多。据说,因为不是白人,曾使他感到无限痛苦,他有个习惯,外出时要打伞免受阳光照射。粉丝普遍倾向于他本人声称的白癜风的说法,而小报媒体却一直在给公众灌输关于“漂白”的概念。只是在他死后,人们才终于开始相信他本人的解释。

后来,史蒂文·富弗林博士又给他动了面部手术,把脸变成了高加索人的面孔,又对鼻子进行了加工。他总是对自己的鼻子不满意,认为它长得滑稽可笑,因为小时候,父亲总是反复嘲笑他,“真不知道你的大鼻子是从哪儿来的。”这种现象,就是边缘型障碍的一种病症。他能忍受手术的痛苦,是因为他存在一种自残的倾向。

班德洛认为,大部分人格障碍的形成,除了遗传原因之外,具有强烈缺陷的童年成长环境是罪魁祸首。杰克逊的整容癖,毫无疑问是由于他的利欲熏心又残暴无情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向他灌输出人头地的观念,并逼迫他为此像成人一般超负荷运转所致。

自恋是一种典型的边缘型障碍行为。它大大限制了杰克逊自我批评的能力。在纪录片《和迈克尔·杰克逊的生活》中,杰克逊所说的欠缺考虑的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这部影片给他的声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他喋喋不休地说了很多不识时务的话,最后给自己惹来了长期的官司,班德洛说:“这表明他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影响知之甚少。” 

公众:被误读的“彼得 ·潘”

杰克逊在自传《太空步》中写道:“我相信,我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

在他声望登峰造极时,曾被问到是否幸福,“我从来没有真正幸福过,只有演出时,才有一种接近满足的感觉。”

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真正了解迈克尔·杰克逊,他身边的人觉得,他的年龄停留在12岁。近十年来,这位流行音乐舞台上有史以来最耀眼的主角却成了明星丑闻的代名词、小报最喜爱的头条以及午夜脱口秀节目取笑的对象。

直到他忽然离世,人们才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些年来对他的恶毒言语。突然间人人都想起来,他的一生原本多么辉煌。《时代》周刊比喻:杰克逊就像一个穿过一条火路还必须再原路返回的受伤孤儿。

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巨星,他太传奇,以至于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应该完美。于是我们苛责于他,他成了众人眼中的“怪物”,而悲剧的根源不过是:他是个缺失童年的人。

虽然他有过迷失,但仍然不足以掩盖他夺目的光芒。《时代》周刊评论道:“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饥饿的孩子因他而受益,不知道有多少濒临死亡的病人因他而重获战胜病魔的希望和勇气,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他而摆脱了贫困,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他而美梦成真……”

潮流标杆 他将时尚玩味到极致

从80年代“战栗”的外太空人造型、90年代的华丽军装风格,到2008年复出时与设计师合作推出Ed Hardy系列……对于世界时尚界,杰克逊开创了一种“杰克逊”形象,诡异、危险、让人着迷。而锥形九分裤、白袜子、黑皮鞋、礼帽——曾经杰克逊最招牌的着装,也因为这个超级偶像,而变成永恒的经典。这就像甲壳虫乐队使冬菇头、圆眼镜成为了英伦范儿永不过时的标志,玛丽莲·梦露使低胸白裙依旧摩登,麦当娜让螺旋金属胸衣有了态度……真正的流行偶像,总能最直接地创造时尚。他们甚至就是时尚本身。

迈克尔·杰克逊在MTV和演唱会中的一些设计对时尚界影响更大,而演出服则会给现在的艺人造型以启发——夹克、铆钉、漆皮亮鞋、手套、垫肩等等风格和细节,已经成为大部分歌手演唱会的必备。

70年代:喇叭裤+雅痞造型

杰克逊最初爆发出他的流行感觉是在70年代初——流苏衬衫、平底鞋,还有宽大的喇叭裤。如果你喜欢的是那个时期的迈克尔·杰克逊,那么不妨试一下苏格兰佩斯利涡纹旋花呢衬衫和绒皮面背心。

到了杰克逊青春期的时候,在专辑《Off the wall》中他又秀出了全新的造型:无尾燕尾服夹克、打钉裤子、黑皮鞋搭配一双纯白袜子。至此,他的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的造型风格初步形成了。在杰克逊事业的不同时期,“黑皮鞋+白袜子”这个造型可以说是最经典,被人模仿最多的。

80年代:太空服

对大多数人来说,“迈克尔·杰克逊”风格是来自那张高高站在美国Billboard排行榜榜首的《战栗》。而这张专辑,对中国乐迷来说意义重大——满大街的霹雳手套与杰克逊舞服也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太空服加上独特的太空步,亦是杰克逊留给这个世界最著名的礼物。

所谓的“太空服”,简单说是一件标志性红色带拉链皮夹克+一条紧贴身体的收脚裤+单手戴一只镶满亮片的白色手套。

90年代:华丽军装+内裤外穿

回想迈克尔90年代的风格,跳进脑海的都是他在表演时穿着的那些刺眼、夸张的舞台服。抛开他穿了多年的演出服和那些手工不赖的经典款西装,杰克逊试图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个巨星。

这个时期,迈克尔·杰克逊对军装更是偏爱有加,而MJ版的军装,“宽肩、双排扣、金属元素”是逃不开的细节。而“华丽”“夸张”是绝对的关键词。

迈克尔·杰克逊能有多华丽?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格莱美博物馆目前将对外展出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一些珍贵私人服装和道具,所有的展品都装饰满了珠宝,而上面最大的一颗珠宝大概重达7.5公斤。

杰克逊对时尚最颠覆的创造则是,把三角裤穿在长裤外面。从Lady Gaga到今年各大欧美街拍照片,如果不是杰克逊这位模范蓝本,就算有胆量如此演绎,那被人苛责的风险会呈几何倍数增加。

山寨杰克逊 它们即将流行

就在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当天,全球陷入了一场统一的悲痛中——看看你的MSN小绿人吧,有多少人的签名和MJ有关!纪念偶像的最佳方式有很多,集会、纪念演出、自发录制视频……总之,是要将自己的悲伤转化为全民的悲伤。在北京后海的杰克逊迷游行中,就有戴一只手套的歌迷走起了太空步。而各大视频网站上,“山寨版”的杰克逊,戴着礼帽,用或潇洒、或笨拙的舞步表达着对偶像的哀悼。

偶像的离去使得他生前最标志性的细节被放大、被复制。它们,即将流行……

太空步

太空步,是杰克逊送给全人类的礼物,也是他最经典、最招牌的业务。

但是,要模仿这个,难度还真挺大的。引用冯小刚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不是光不要脸就成,一抬腿一人多高,您成吗?

80年代,随着《战栗》的引进,太空步着实流行了一阵。多少穿着夹克衫、喇叭裤的青年,在大街上、公园里苦练这种看起来仿佛星际间行走的步伐,但是,能熟练驾驭的,太少。

在未来短时间内,要想“起范儿”,跳街舞就太不合时宜了,也别穿大肥裤子念叨着“yoyoyo”把自己弄得像个大号侏儒。窄脚裤、黑皮鞋、礼帽,再走上一段太空步,保证您镇西单,镇北海,还能镇CBD。

黑人头

还记得天真烂漫的杰克逊五兄弟吗?没错,一头毛茸茸、圆滚滚,好像刚修好的灌木一样的黑色卷发,是杰克逊最初的模样。

太空步难学,但去趟理发馆总还是简单易行吧?

整容

杰克逊的整容癖,是伴随他一生的小爱好。据说他曾接受过十余次面部整容手术,包括6次鼻子、3次下颚、2次嘴唇和1次面颊。而最著名的案例是他的“漂白术”,无论是种族歧视的后果,还是白癜风在作祟,爱偶像,或许也可以从爱偶像的怪癖开始?

星座人生 永远的少年

外星人的智慧和能量来源

杰克逊的星盘真的很神奇。强大的月亮双鱼座赋予了他无穷无尽的智慧和艺术能量,处女座的追求完美,水星在狮子座,表示他追求卓尔不群的知识和事业,火星在金牛座,又让他有着超人的耐心和耐性。表面上看,他的成功根本不是偶然,那么,我们再仔细看看他的星盘中星座的相位。

他的太阳和上升星座呈60度,这个角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做到身心合一。内心和表达非常一致和完善,甚至可以说,他所想的,就是他能做到的。

永远的12岁少年

杰克逊的太阳和月亮星座呈180度,这个完全对立的位置,通常都表示着潜意识和意识中的冲突。有着这个特征的人,总是会不停地忙碌,内心的纠葛和挣扎会令他们一直处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童年或者早年受到精神或心理打击的人,会在潜意识里抑制心理的成长,从而将心理年龄停留在那个阶段。我们并不清楚,迈克尔·杰克逊的12岁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可以从星盘中看出,太阳月亮星座呈180度的人,童年的晚期都会有不太好的经历,这使他们无法忘记过去,放弃成长。也许是这样,迈克尔·杰克逊才会是永远的12岁少年。没有人能够进入他的内心,因为他早已将自己的心灵封闭在那个12岁的少年身上。

同时,月亮在双鱼座也给了迈克尔·杰克逊很多向往真空情感状态的动力。双鱼座的人对于感情的需求如同水和空气,尤其是纯洁的感情。很多双鱼座不论男女,都很容易发生同性甚至其他非伦理的恋情,但事实上,他们所需求的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样——性、纠葛的情绪、淫乱的情景。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互相理解共同分享的一片精神世界。

关于悲剧

事实上,杰克逊的星盘上显示,他并不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他充满智慧的头脑,充沛的精力,无与伦比的艺术才能,甚至光辉闪耀的一生,虽然遭到媒体和舆论的困扰,但他本身在生活当中并没有太多的悲剧色彩。

人们对他的同情,多多少少仅仅和他多次整容的外貌和疾病缠身的身体有关。对于他来说,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目标,完全可以使他承受得起疾病的困扰。但外表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道无法化解的苦难。这是由于,杰克逊的上升星座是巨蟹座,上升星座代表人所戴的面具——而巨蟹座本身的特征就是面具。上升在巨蟹座的人,很容易将自己的感情与本身视为一体,随着情绪的波动和影响,加上处女座的挑剔与任性,杰克逊对外貌的偏执,是他难以解脱的桎梏,外人无法理解,甚至他自己都不能摆脱。他会认为,只要我改变“面具”我便能获得人格、精神上的解脱。这也许便是他最大的悲剧了。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