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敏观察]范冰冰做戛纳电影节评委,该不该祝贺?

新浪娱乐

关注
摘要: 标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华语电影人受邀担任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国际电影节的评审,这是荣耀,毋庸置疑。恭喜当事人。

答案是肯定的。标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华语电影人受邀担任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国际电影节的评审,这是荣耀,毋庸置疑。恭喜当事人。

但是好像又没有那么简单。早在官方正式公布前,网上已经有了传言,以及影迷和吃瓜群众们表达的各种惊叹和不理解。主要集中在范冰冰做为演员的成绩,以及历届在戛纳亮相风格的争议上。

讨论范冰冰当评委前,可以先说说戛纳评委的惯例和邀请标准。戛纳的主竞赛评委是一个9人小团队的构成,在以电影和电影人为至上嘉宾的戛纳,可谓风光无限,享受各种最重要官方场合的至高待遇和媒体聚焦。选择导演和演员担任评委是很多年来的戛纳传统,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电影人职业生涯的一个总结和肯定。不过随之衍生的问题:担任戛纳评委的电影人够不够资格?

比如今年4月13日的戛纳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提到影评人、以及编剧等专业电影人士在评委角色上的缺失。弗雷茂用 艺术家(artist)一词来代指受邀做评委的导演和演员们,对于这个传统,他表示做为继承者会一直继续下去。不过又解释制片人、电影音乐人、美术、影评人也并非完全缺失这份名单,尤其是在金摄影机奖、一种关注等单元的评审中,整个电影行业的相关资深人士并不罕见。

作为艺术电影发达、影评人数量不可忽视且拥有重要话语权的东道主法国,演员当评委这个习俗是最经常遭到诟病的。倘若某一届评委中演员的比例过重,媒体们对他们的评审结果往往会有各种不信任。在傲娇的法国专业影评人眼里,对他(她)们中许多的评审能力始终是打问号的。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其实并不只是在中国存在。当然,像卡特琳娜·德纳芙、 伊莎贝尔·于贝儿这样早已影史留名,和无数电影大师有过合作经历的实力派明星演员就不算在其中了。

对演员担任评委的质疑,戛纳组委会不是不知道。今年弗雷茂就主动跟记者提起,他拿妮可·基德曼为例,认为虽然是演员,但是和库布里克这样的大师合作过,对于电影她自然有自己想说的话,“虽然也知道很多人对演员做评委很有意见,不过不应该把这些演员们简单地归类为只知道登上红毯的花瓶,他们是电影人,对电影也有相当了解”。当然,虽然没有明说,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这个评委队伍需要一定的颜值一定的人气,来满足电影节期间大众的好奇心和关注度的。对于媒体也一样,如果是一群资深年迈的影评人和编剧们纵列一排在秀台上,记者报道什么?大众还会有多大兴趣?这是现实,戛纳电影节这样的电影先锋阵地也需要在专业和大众通俗间做出平衡,更何况,有些演员演而优则导,本身也是资深影迷。

负责邀请评委的弗雷茂还说过,每一届都会尽量注意安排同质评委的组合。试想将一个特别通俗类型化的导演和一位特别实验色彩的导演放到一起,争议肯定会超过常归。而今年,70周年大庆,祥和、热闹、人气非常重要,所以看看这个评委名单,大众热捧远远多过小众生冷的电影人评委。

其实对于今年的评委组合,相对还比较陌生的来自东方的范冰冰,法国媒体更觉得吃惊更为关注的选择是威尔·史密斯。做为商业大片成功的代表角色,威尔·史密斯和戛纳从气质到实际交往上都并没有太多历史渊源,不过做为好莱坞大明星,他的星光也许就是他加盟戛纳的最好注脚。

和杰斯卡·查斯坦在戛纳多次有影片参赛参展不同,范冰冰与戛纳也很难说有很多电影缘分。唯一的一次,是在王小帅进入主竞赛的《日照重庆》中她出演了角色,不过那个戏份并不够重的角色并没有给国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法国《世界报》在介绍她时这样说: “从未到过戛纳的中国演员,一个迅速发展的本土市场上的明星,她的国际电影代表作是《X战警:逆转未来》。在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中主演并参加多伦多和圣巴斯蒂安电影节”,《费加罗报》介绍范冰冰时则这样描述:“中国演员和制片人,尤其以1998年的经典电视系列剧《还珠格格》出名。她还凭借《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出色表演获得圣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坦率说,虽然已经享有一定声誉,范冰冰做为演员的国际声誉还有待提高。如果说在这之前,范冰冰对于大多数欧洲普通人和电影人来说,还是脸盲。70周年戛纳庆典担任评委,她的国际声誉毫无疑问将会飙升,从演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角度,这也将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展示和发展契机。

演员做为电影艺术和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电影发展现状。接连几年在三大欧洲国际影展上的疲软状态,一方面说明可以在国际顶尖艺术水准上一决胜负的华语作品和导演还太少,另一方面缺少佳作,自然难以产出同样优秀的国际表演巨星。好的演员,也需要好的剧本和好的导演,来共同完成一件艺术品的创作。如果中国有人可以拍出《白日美人》、《一次别离》这样的优秀作品,那么其中的演员,自然可以获得更多认可。蕾拉·哈塔米正是因为主演《一次别离》受到国际关注,并受邀担任了2014年的戛纳主竞赛单元评委。

如今,从影响力和艺术创新角度来说,还很难定义中国是电影大国,却绝对已经担当得起电影市场大国的美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多角度,戛纳都很难完全忽略这个力量。如果说考虑男女平等、地域平衡等都是可能存在的因素,它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获得的荣誉。具体到范冰冰,她的个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和李玉导演合作的几部作品中,她都有可圈可点的表演。凭借《观音山》获得东京影后、《我不是潘金莲》获圣巴斯蒂安最佳女演员,都是成绩。再换句话说,就算是戛纳电影节想要做出一个对中国电影友好的姿态,邀请一位既有超高人气,又有国际声誉的精湛演技,同时还对电影艺术有了解和评判能力的演艺界人士担任评委,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余地。西方人叫得出名字的巩俐、张曼玉和章子怡等都已经做过了评委,获得过A类国际电影节大奖的范冰冰,大概是当下离戛纳水准从综合实力(艺术水准和人气)上来说最接近的女演员了。

至于演员个人风格不好妄加评论,对她本人也没有任何私交和了解,我知道她以往的大多数亮相,都是和代言欧莱雅有关。做为戛纳电影节重要的官方赞助商,欧莱雅有着邀请嘉宾的大量请柬席位。所以和另外一些蹭红毯的明星比较,她做为品牌形象代言的出现其实是合理的。

插一句额外话。近年来中国和法国在电影艺术交流和商业互动上已经非常积极,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也取得了成绩。不过,相比在各种中法官方活动上对于彼此的恭维,事实是,中法对于双方电影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做为观众对彼此电影的认知,还是做为电影人对合拍的制作。这也是不久前法国百代集团总裁热拉姆·赛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率承认的现状。

所以说,一味的打击和讽刺是没有建设意义、不会带来真正的进步的,一切的努力都是必要的。中国电影的国际化道路还任重道远,真的没有必要纠结在一个演员范冰冰是否胜任戛纳评委职位上,也许是占大国优势,也许是有明星效应,也许并不是百分之百称职这个星光闪耀同时也肩负重责的职位。不过,能够成为评委其中一员,这本身就是对之前努力和成绩的一个肯定。

不被国际电影节忽略,说明我们已经强大起来。就算还不够戛纳顶级评委的资格,至少已经上路了。 一边参与,一边学习,一边改进,这种建设性的态度,中国电影才会真正有所发展。

更需要谨慎的,其实是事情的另一极端,那种双眼被有意或者无意蒙蔽,关起国门来自嗨的态度。以开放的心态,走出国内来学习和了解,清醒意识到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地位,才能在自省中一点点前行,达到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不仅仅是金钱衡量的成功,更有凭借艺术影响力的大放光彩。而眼前最实际的,就拿今年有5部作品入围戛纳的邻国韩国电影做参照学习对象吧。(刘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