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新青年:张国立张默 两代人的1942

新浪娱乐

关注
摘要: 张国立将为人处世的经验传授给张默,希望他学会和人打交道,少走弯路;张默却不喜欢父亲的太极推手那一套,这一代年轻人觉得张扬个性才是真性情流露。好在这一代父母也开始变得开明,虽然心里大概难免有些小委屈,但他们也只能咬牙接受。张国立说他并不强求张默听他的,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新浪娱乐《新青年》第69期,对话《一九四二》主演张国立、张默。

点击查看封面大图

05年,张默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基本上每一个采访完我的记者都会跟我说‘你和我之前想象中的张默好像不大一样’。我明白他们的意思,虽然他们没有这么说——原来以为你就是个混蛋,采访完才觉得你还是个人……”

7年过去,公众对张默本人的认识和了解,似乎并没有变得更深入或者更正面。但好在,通过《让子弹飞》和《一九四二》,作为演员的张默开始更多的被接受了。

在电影《一九四二》里,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和张默饰演的拴住是一起逃荒的灾民中走到最后的两个人——不过拴住后来为了找花枝的儿子而跳下火车,随后在日本军营中惨死,最后剩下老东家一个人逃出了这场旷世饥荒。

1942年的记忆,对戏外的父子俩来说都还算遥远。张国立第一次读到《一九四二》的剧本,发现他之前的世界观完全被颠覆了,作为地主的老东家的遭遇却唤起了他的悲悯之情,“我原来学到的阶级的划界,被泪水给抹掉了。”张默演完《一九四二》后最大的改变是,吃饭的时候再也不会多点一大桌子菜,吃不完的一定打包。心理上的改变则是“变得比较不开心”,至于为什么,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父亲张国立认为,公众对于张默并没有误解,只是,“对他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但他相信公众会如果了解他之后会慢慢喜欢他的,“因为他有一个最基本的——单纯,还有一点,这点遗传了我的基因——善良。”

想要在复杂的娱乐圈中生存,也许不会比在饥荒中求生更难,但所需要的智慧一点也不会少。张国立、张默这两代人用不同的姿态面对,一个温润,一个尖锐。

张国立将为人处世的经验传授给张默,希望他学会和人打交道,少走弯路;张默却不喜欢父亲的太极推手那一套,这一代年轻人觉得张扬个性才是真性情流露。好在这一代父母也开始变得开明,虽然心里大概难免有些小委屈,但他们也只能咬牙接受。张国立说他并不强求张默听他的,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

新浪娱乐《新青年》第69期,对话《一九四二》主演张国立、张默。

出品/新浪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张晗

主编/魏君子[微博]

责编、对话、撰文/陆姝

    摄影/ 孙慧

设计/海海

目录

1.《一九四二》记忆:走到最后的老东家和拴住

2.历史与价值观:两代人眼中的1942

3.父与子:我们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

4.印象-手记:不是乖孩子,但不是坏孩子

1.《一九四二》记忆:走到最后的老东家和拴住

张国立和冯小刚[微博]因戏结缘成为朋友,这电影筹备了2次,冯小刚都没找张国立聊过。“我只知道他们有这个电影,只知道他们有开罗会议的景,事后他们又筹备了几次又下马,都没跟我聊过,所以我认定这件事跟我没什么关系。”

不过19年后,却神奇的有了转机,“可贵的是冯小刚坚持了19年,我觉得给了他更多的机会,这19年他一直在前进,也给了华谊兄弟[微博]一个机会,华谊当年没有今天这个实力,当时号称是投资最大的一部片子——3000万,想拍成现在这样完全是痴心妄想,即使在那个年代也是痴心妄想,也没有那么多手段让视觉的冲击力达到今天的状态。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机会,当这部戏再启动的时候,没想到找我演了,我当时跟着媒体的猜测想会不会让我演蒋介石?因为我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蒋介石还是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吧,觉得演这个应该也可以。一直到他给我剧本让我读老东家,我才知道原来落我这儿了。”

对于在影视圈身经百战的张国立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减肥,开怕前冯小刚就跟张国立说说:“老东家出门应该是圆润的,嘴唇是红色的,走了一个月之后可不能是这样,多了不说,咱得20斤下去吧?”为了在视觉上给观众呈现老东家在逃荒过程中一天天瘦下来的感觉,冯小刚决定顺拍,什么概念?由于1942的场景以实景为主,不同场景分布在不同的省、市、县。顺拍意味着700多人的大摄制组,要在不同地域的场景之间来回迁徙,“就为了我的瘦,多大的压力呀!”张国立感叹。

“每天饿着、不睡觉,一个月的时候17斤,小刚问我,我骗他说瘦了20斤,当时实在是瘦不到20斤了。”如此魔鬼的减肥方式,家里人不担心吗?“我没告诉邓婕我要减那么多,她看着我变的,‘你怎么这样了?’我赶紧说‘没事儿没事儿’。”

眩晕的感觉、手抖、出虚汗、心脏有点难受、后背疼……这些都是张国立一边减肥一边体验灾民生活的真实感受。“已经没有力气了,说话都飘,全在嗓子眼这儿,一点底气都没有。”

饰演长工拴住的张默,几乎所有的戏都跟老东家在一起。张默在片场总见到张国立每天在现场拍完一场戏就在那儿念“没有出路啊,没有出路”。起初张默觉得挺奇怪,后来他琢磨明白了:“这里头只有老东家是从头到尾在找出路的人,其他人逃荒可能有别的原因或者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拴住去逃荒是因为他喜欢地主家的女儿星星,他有点被老东家骗去逃荒的感觉。刚开始应该还是挺开心的,后来也慢慢意识到这件事的可怕了。老东家是最聪明最圆滑的,但是都没找着出路,他认命了。”

张国立同意这个观点,“老东家脑子里有希望有明天,所以一直在找出路,老东家往下走是为了明天,所以他说‘我知道怎么样从穷人变成财主,用不了十年,咱还是财主’,这句话说明了两点:1.老东家以前也是穷人,他是从穷人变成财主的。2.说明他勤劳、有希望,他自己会给自己一个明天的设想。”

至于为什么会在片场念叨,张国立有别的解释,“在片场因为寒冷、饥饿,有的时候会有缺氧的感觉,有的时候会有短暂的失忆——‘哟,这是哪儿啊?到哪儿了这是?’有时候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恍恍惚惚的说一些念念叨叨的话,但我并不想去驱赶这种感觉,让这个人物的东西在身上存留着的。”

张默最喜欢的一场戏是拴住从几个溃兵手里把星星救下之后,星星给他包扎,“这是他最开心的一天,他做这些可能就是为了这个。”拴住的结局很惨,令人扼腕,但张默很理解双柱当下的“选择”,“其实这不是他自己选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不是为什么民族精神,只是灾难把他的精神和肉体全都摧垮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能的反应。”

张默说,电影在拍的过程中,他特别开心,因为能和冯小刚这样的大导演以及一个强大的班底合作,拍十年都不嫌久。但拍完之后,他不开心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心里闷得慌。

电影里,逃到最后就只剩下老东家一个人,亲人、朋友全都死去或者失散,无处话凄凉。张国立却觉得我们有出路,“我们会有一个温暖的出路。我看的时候也有一闷棍打在心口的感觉,哭不出来,喊不出来,但看到老东家拉着妮儿的手说,‘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两人拉着手,相依为命往前走的时候,你觉得还是有希望的。在给了一丝暖色的同时,给了我们一个流泪的机会,泪流下来的时候你是感受到这种温暖,起了悲悯之心,所以不是没有希望的。”

2.历史与价值观:两代人眼中的1942

张国立长在北京,后随在铁路上工作的父亲到了陕西渭南。刚上初二,就顶替哥哥的名额当上了铁路工人,干起了力气活,16岁时,张国立报考了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文工团学员班,后来留在了文工团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报幕员。至今,张国立工作室里他自己的办公桌的后面,还挂着一副巨幅的毛泽东画像。

张国立第一次读到《一九四二》的剧本,心情有点复杂:“我们是老一代,我们读这样的剧本很新鲜,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地主,年轻人可能不懂,我们这一代知道地主和农民是两个阶级,要进行阶级斗争——我们要分土地、杀地主,地主要是受了罪、家里人死了、儿媳妇儿死了、地主被人抢了,到最后我们应该是很开心的事儿。看完剧本让我最震惊的是,我没有这个观点了,我突然觉得他也是难民中的一员,也是我们祖先之一。我觉得他的悲惨一样打动我、一样让我落泪。”

张国立感到自己原来的世界观、认识已经完全被颠覆了,“老东家的经历,唤起了我的悲悯之情,我原来学到的这个阶级的划界,被泪水给抹掉了。这个片子最重要的是唤起人的悲悯之心,用人和人之间来看待一个灾难的时候,哪儿还有什么地主和农民之分,大家都一样,你没吃的我也没吃的。在这里,最痛苦的人,看似是老东家,其实是河南300万死去的人、他们的家人、以及整个中华民族。”

张默也有不解的地方,为什么星星被卖去妓院之后,拴住马上就跟花枝结了婚?后来张默慢慢理解了,“那个年代的男孩,成家立业可能是第一件事,我有一块地、娶个老婆,婚姻是第一大事,所以对花枝也如此接近了。”

张默说他能理解拴住为了亲近星星去逃荒,“换做我,21、2岁,我也会去这么做。”张默正在拍电视剧版的《失恋33天》,里面有句话让他很认同——经典的爱情首先都得是年轻人,第二都得是发生老一点的时代,“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

3.父与子:我们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

冯小刚曾说之所以到选择张国立出演“老东家”这一角色,是看中张国立“有做人最基本的善良,蹉跎中练就了智慧,狡猾但不失厚道”。

面对着一评价,张国立笑言挺准的,“大家看到我是一个谦和的人,其实这种谦和也是一种狡猾。我是从小就懂事儿,学艺不惜力气让老师开心,点点滴滴的进步让领导开心,不做那种让自个儿兜不住的事儿,但同时也保持自己的尊严,不会去昧良心,但对人也是以善良之心待人、诚恳。要说蹉跎中,那也是这样一步一步上来的,从一个工人,到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再到铁路文工团,再从四川调到北京人艺,这一路也挺蹉跎。到了今天,在业内也算是一个人物吧,不敢说有多么不得了,也算是不能轻易不能被别人打倒的一个人吧,你这种智慧来自于哪儿?不就来自于这种蹉跎吗。所以他说的高度概括、基本准确,予以认可(笑)。”张国立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我想老东家一定是个苦出身,跟我一样。”

但“这种智慧”却似乎并没有遗传给张默,在公众的眼中,张默叛逆、不羁、难相处,负面新闻不断。在张国立看来,张默其实是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

“他有两件事儿,是摆在那儿的,在戏剧学院,他打了他的恋人,他的系主任把他劝其退学,学校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谁来主持一个公理,他为什么要打人?现在我们的媒体开始回想去追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了解他的过程。他一定有他的错误,包括后面这样的事儿,你没有任何理由去做这样的事儿,张默自己现在也知道。我相信在公众经过这个了解他的这个过程之后会慢慢喜欢他的。因为他有一个最基本的——单纯。还有一点,这一点遗传了我的基因——善良。只是他不会像我这样(用冯小刚的话说)狡猾,我知道怎么样跟人打交道,他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

十几二十岁时候的张默,可能真的是不懂怎么跟人打交道。如今三十而立的张默,在演艺圈摸爬滚打数十年,走过夜路也撞过鬼,但依旧不善于跟人打交道。他不是不懂,而是从内心里抗拒。

“当演员挺难的,很多事都要去面对,在中国你知道做人是很重要的,比你有一门手艺重要,你做得再好,人不招人喜欢,没用。我尽量有去学,每个人都必须去学的,但我不会去那么积极去学这一方面。(你不擅长取悦别人?)如果这个人他很喜欢我,那我怎么样都是在取悦他,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欢我,觉得你是张国立的儿子你是星二代,你再怎么取悦他都没用,你到他面前跟他说:‘其实我跟你一样,我也是一SB。’他也会说:‘X!你把我当SB!你逗我呢!’所以取悦是没用的,还是看缘分吧。”

张国立也知道张默很抗拒成为一个在为人处世上更为圆滑的人:“他很不喜欢我这样的为人处世,‘我知道你那套,你别拿你那套要求我,我做不到’,他也跟我讲这样的话,我觉得没有关系,我只是把我的人生经验告诉你而已,我并没有要求你这样做,大家都是成年人,只是说我是你的父亲我要告诉你,你听不听是你的事儿,你没必要非要听我的,我也没有权利要求你听我的。”

“比如说在摄制组也是,邓婕也不喜欢我这样的方式,其他演员不好,我跟人说半天:‘咱们再来一遍,总体很好。’其实这是一个方法,但当老婆和儿子需要再来一遍的时候,我会说:‘这什么东西啊?!再来一遍!’他觉得你不是用一个方式待人的,你有你真诚的一面,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真诚的一面来对待所有人?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

张国立有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你想激怒我的时候你激怒不了我,反过来我跟你调侃,让你下不了台。有几次交手下来,一般人就不敢跟我来这套了,你恶心我,我可以恶心得让你都觉得受不了,怎么啦?”但是他内心还是觉得“这个是特别不好的一种形态,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就好了嘛。”张默就是用自己最直接的情绪和反应来面对这个世界,张国立现在也认识到这是他难得的东西。“我会这一套,这他不喜欢,我觉得无所谓,那你就一头一头的碰吧,碰到哪一天,你觉得会了,就会了,永远不会,也可以。”

张国立希望张默明白,这些都是方法和技巧,并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我想表达我直接情绪的时候一定表达,我想绕弯子的时候一定给你绕弯子,这就是我这一代人。或者说就是我,我就是这样。但是我这样的人,没有价值观吗?我一定有我的价值观,而且绝不是阴暗的,不然我不会做那么多好事。”

“在娱乐圈方法很重要,娱乐圈真的是很一个很怪的,不管是娱乐人物在暴风眼中,衍生的中间的助力,你很难来厘清它,其实如果把娱乐圈形容成肮脏的话,外圈更肮脏,但没必要,我们自己就是干这个的,干嘛要把这圈说那么脏呢?没必要,大家都是过日子,你给我留条路,我给你留条路,没什么不好。当老东家在就快绝望的时候看见了妮儿,你说是他就了妮儿呢还是妮儿救了他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温暖的一条路,大家往前走就好了。现在就是说,整体的环境允许那些人兴风作浪,这是不好的事儿,兴风作浪的人很得意,这很奇怪!这些人不招人待见了,谁还做这种事儿啊?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正好是大家现在应该看的——看看,顿一下,挨它一闷棍,回头想一想,其实也不是什么回事儿,我一直都觉得我自己什么都不是,你算啥?你当然应该老老实实努力干你工作,按你传统的好的价值观去要求自己、好好生活,不然你什么都不是。”

在张国立那一代人的心中,传统的价值观让他们觉得很安全,“我们这代人对传统价值观有认同感,有守护的心态,当然我们也是最痛苦的。但我们得守住一点,守住内心起码的善良,人心不能恶,人心一恶,这个社会就坏了,善良待人挺好的。”

在娱乐圈呆着这么久,张默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变虚伪了”,“越来越装B了,学会了说假话,见到很烂的人你也要跟他说好话,不然你怎么做人?这是被逼的,没办法。”

不过当被问起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是没变的,张默想了半天。

以前张默很爱在媒体面前放炮,说娱乐圈肮脏、各种潜规则什么的,估计张国立就曾用过上面那段话“教导”过他。谈起他当年的这些“英勇事迹”,张默连摆手“现在您听不着了!我不喜欢它,但我不能说我讨厌它,以前我就挺傻的,我老说我讨厌它,人家会说:‘你讨厌它你干别的去?还不是不牛B吗?’我承认我不牛B。”——这也是变化。

那现在学会和它相处了吗?“我可以在它这儿挣钱,去别的地儿花!(笑)”

4.印象-手记:不是个乖孩子,但不是个坏孩子

张默不是一个第一眼见到就让人觉得很亲切的人——这刚好跟他的父亲张国立相反,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看张国立演的电视剧长大的80后来说,见到他的第一感觉首先是一个很亲切的长辈,脸上一直挂着温厚的笑容,再之后,我才会想到他是明星、导演、制片人这些身份。这感觉还挺神奇。

说回张默,他穿一件宽松的格纹厚绒布衬衣,下身穿一条很休闲的牛仔裤,没化妆,头发也没打理过,和身边的同事一起吃盒饭,一副邻家大男孩的样子——和印象中他叛逆、新潮的形象截然不同。我当时就想,如果他以这样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不会让大家觉得原来他还有看上去这么乖乖仔的一面?第二个感受是,他本人的样貌和神态比电视、电影里还要更像他爸爸张国立。

张默对媒体的防御心很重,很善于从问题中解读出他觉得不那么善意的部分,然后立刻反击——这实在是很孩子气。在后来的对话过程中他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如果他感觉到别人对他有恶意(质问或者质疑的态度),他会马上把自己武装成刺猬,但如果他感觉到你是善意的,他会慢慢卸下心防,什么话都敢说,甚至会无所忌惮地跟你开起玩笑来。用这样的心态和媒体过招,张默胜算很小,所以他尽量避免接受访问,久而久之,他和媒体的关系就越来越僵化。

虽然我跟张默的接触不多,但以我看了很多资料以及亲身跟他对谈后对他的了解和认识,如果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他可能不是个乖孩子,但是其实不是个坏孩子。他比较单纯,所以容易冲动,有点理想主义,所以看到真实的世界没有自己想象中美好,会痛苦,会离经畔道。以前他痛骂娱乐圈太肮脏,现在,他说他学乖了,不骂了,但他还是会忍不住直言看不惯有些明星装模作样在微博里给自己脸上贴金——当然,这么说话可能又要被认为“不会做人”了。

在上一代人眼中,只要棱角被磨平才最安全,不会被刺痛;但在我们这代人眼中,棱角被磨平恰恰是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其实两者之间没有对错,只是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面对世界的方式而已。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