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对话贾樟柯韩杰王宝强 解构树先生

新浪娱乐
出品:新浪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张晗
主编:魏君子(微博)
责编/对话:瓮欣
撰文:瓮欣、薇可
摄影:夏祺
视频:敖华琨
设计:稻草人
前言
很多人童年时都会有这样的记忆:村子里总有那么一个行事不合常理、又极易被忽略的人,或许有很强的自尊心,而现实中的尊严却又往往被轻易践踏;
很多人身边也都会有这样的朋友:他们似乎是有妄想症,经常会渴望自己很有钱、富甲天下,或者很有权利、一呼百应;
甚至你在大多数的农村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村民们但凡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都会求助于半仙、风水师、算命先生,或者叫神婆子神汉子。这些人给出的很可能不是什么科学的建议,但却能收获村民们的无限敬仰;
……
“树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物,被忽略、没尊严,通过成为半仙的途径获取一呼百应的权力和尊敬。这是导演韩杰创造出来的电影角色,但事实上他也认为,树先生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11月4日,这部由贾樟柯(微博)监制、韩杰导演、王宝强(微博)主演的电影《Hello!树先生》将正式公映,“树先生”这样一个被定义为“游走在城市与农村的黑色幽默符号”,究竟能否在观影中引起观众共鸣?他的命运就是时代的荒诞?他对于权力和金钱的渴望,是否正是当今社会的通病?甚至都市生活中创业的艰辛和婚外情的常见,传统村庄面临搬迁、文化逐渐被工业所吞并的问题,或许也正扣合当下的社会现实。
本期《新青年》,新浪娱乐对话电影《Hello!树先生》三名主创:监制贾樟柯、导演韩杰、主演王宝强,披露影片拍摄意图、讲述MR树诞生过程,探究在艺术市场与商业环境的普遍博弈之中,投资800万的小成本《Hello!树先生》,能否凭借良好口碑,赢得理想票房?
目录
PART 1解构树先生:一部电影的理想主义
这是一个在村子里面很多余的人……
第一部长篇作品《赖小子》完成之后,尽管未通过审查无法上映,但导演韩杰仍旧处在创作的活跃期。他写了很多剧本,脑海中贮存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故事。彼时,著名导演贾樟柯的公司西河星汇通过与外界企业合作,得到将近一亿元的资本,他发起“添翼计划”,用这笔钱陆续投资新电影,扶持新导演。
韩杰成为参与到这一计划中的新导演之一。他将手头的剧本拿给贾樟柯,贾导一眼看中了其中一部反映现代社会夫妻关系的本子,演员都选好了,结果拍摄计划却最终搁浅,理由是当时的市场上同类题材的影片呈现扎堆态势,再拍一部出来并不讨喜。
后来有一天,韩杰突然给贾樟柯讲了一个关于“树先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在村子里很多余的人,常常被忽略,没钱没地位,会受点小气,有点小幽默。树先生其实是个蛮讲求尊严的人,但他的尊严却不断遭到周围人的践踏。突然在一种魔幻般的场景之下,他变成了预言家。这种神奇的转变让他吃香喝辣,地位陡升,也找回了曾经丢失的尊严,而他个人的命运之中,无论是颠沛还是转折,都恰恰折射着彼时的社会现实。
这个故事让贾樟柯特别兴奋。1998年至今,以拍《小武》《三峡好人》等片闻名的贾樟柯,一直保持着对于中国现实题材的关注和探索,令他惊喜的是,韩杰在树先生的剧本中令人意外的采用了黑色幽默的方式,甚至辅以魔幻手段,来展现个人命运和农村现实。“这是一种新的类型化的探索。”贾樟柯说,新兴人类对于现实桎梏的一种焦灼,在韩杰的构思中并没有以一种严肃批判的面孔出现,而是采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甚至幽默搞笑的手段来包装,“我欣赏这种生命态度。”贾樟柯说。
于是《Hello!树先生》成了贾樟柯“添翼计划”打出去的第一枪。作为监制,贾樟柯也为韩杰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比如再度平衡原剧本的结构,将树先生变成预言家之后的段落拉长,而不是原版中的匆匆带过。此外,影片的名字也十足令创作者们焦虑。在剧本中,村子里的人们最初称呼树先生为“树哥”,而成为预言家之后,村民们改口尊称“树先生”。这三个字,十分直接的反映了树先生的地位变化。再结合影片呈现出的黑色幽默风格,影片名称由最初的《你好!树先生》,变成贾樟柯定下的《哈喽!树先生》,后经韩杰修改,最终定为夹杂英文的《Hello!树先生》。
剧本敲定,便开始组建团队,选定演员。扮演树先生的王宝强说,他刚刚拿到剧本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动难耐,因为他意识到这个角色与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反差极大,却又十分富有魅力。“我跟自己说,考验你演技的时候到了,证明你实力的时候到了!”王宝强说。
幕后团队也很快成型,贾樟柯透露,几乎全部是国内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友情价参与到这部电影之中。“摄影师黎耀辉是《2046》和《头文字D》的摄影师;录音师张杨在国内拍摄了大量的商业电影,经验非常老道;作曲林强是三次金马奖的获得者;包括演员里的王宝强、谭卓(微博)、何洁(微博)等等,都是像在做公益一样加入进来……倘若按照市场上正常的制作成本,那《Hello!树先生》绝对要翻好几倍。”贾樟柯说,《Hello!树先生》一共花费的800万制作费,在如今大片云集的电影市场,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但事实上它却是个高成本电影,因为幕后团队基本上是星光熠熠、大腕云集。
永远不能让你意识清醒,就要不断被拧巴着
开机。《Hello!树先生》选择在冬季的东北去拍摄,是导演韩杰从一开始就提出来的,他很清楚自己的电影要具备幽默成分,东北的语言和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电影整体气质的形成十分关键。
监制贾樟柯最初有些反对,因为选择在冬季的东北地区拍摄会带来很多操作上的困难,比如那里的日照时间非常短,早上8点天还不亮,下午4点多太阳就不见了,白天的工作时长大大缩短,而在剧本中夜戏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比重,这给一个新导演带来的制作压力可想而知。贾樟柯将自己的顾虑告诉韩杰,韩杰于是提前做足各种预案,事先想好了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克服制作上的困难。
演员王宝强也做足了准备。他提前就把戏服穿在了身上,然后胡子不刮、头发不剃,没事儿叼根烟卷在街上溜达。生活中的王宝强烟酒不沾,影片里的树先生却是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他还跑去导演的老家山西农村里体验生活,“每天晃悠,下地干活”,大约持续了一个来月的时间,在手上磨起厚茧子的时候,发现树先生也差不多“附身”了。
开机两周之后,贾樟柯去现场探班,看的第一场戏就是王宝强饰演的树先生去买眼镜,戴好之后习惯性的伸了一下手,走了。贾樟柯觉得这个场景很逗,后来细细观察,发现王宝强给树先生自行设计了很多彰显内心情感的特色小动作,比如一旦树内心焦灼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挥动一只手。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也体现在王宝强的脸上,“常常是他还在笑着,可一回头一种悲哀已经写在脸上,或者是悲哀已经在了,一转脸却开始是一种调笑的喜感。”贾樟柯说。影片今年夏天在上海电影节放映时,曾经有观众撰文评价王宝强在片中是本色演出,可是贾樟柯不这么看,他说王宝强其实倾注了非常多的创造力,有很强的设计感在里面,还有个观众评价说“看宝强的表演处处有设计但是又浑然天成”,贾导说,这个才到位。
王宝强也确实很入戏,他尽全力还原一个原生态的极度真实的树先生,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农村里常见的一个。他坦言自己演过这么多角色,树先生是唯一不想跳出来回到自己的一个。“那一段时间,我一直活在树先生的时空和世界里。在影片中虽然他穿的很犀利,但是内心很轻松,很洒脱。”他提及一场让自己拍的很“游离”的戏,就是树先生和小梅的婚礼。外面唱着热热闹闹的二人转,屋子里的树先生却开始有些魂不守舍,刚刚和弟弟打了一架的他头上还肿着,脑子里陆续出现了各种幻觉,父亲?去世的哥哥?还是要成为自己老婆的小梅呢?他也不知道。于是就在这样一种混沌的状态中,树先生被几个哥们儿强拉出去举行婚礼。拍这场戏的王宝强,竟然也跟树先生一样,思维不知道跑到了哪个时空,被几个演员拖下台阶的一刹那甚至有些心酸,差一点掉了眼泪。
而这一段,也同样是导演韩杰最为欣赏的一场戏。太阳落山了,树先生的婚礼结束之后,亲戚朋友们闹洞房。东北的雪地里,一帮年轻人推着举着把树先生玩得基本上失去了控制。“这场戏我自己每次看都很激动。”韩杰说。或许这本来也是《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的类型风格,如同王宝强所说,永远不可能让你意识清醒,一路顺畅,就要不断的被拧巴着……
其实树先生不是预言家,他只是道破了真相
拧巴的树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平头百姓,年近四十,没钱没地位没尊严,有着曾令他受过伤有过阴影的家庭背景……一连串的零星特质,凑在一起构成了关于树先生的一幅素描图。
演员王宝强提及戏中的一个情节:因为自家的地被同村的人给占了,树先生去跟人理论,原本是和颜悦色、满脸笑容,结果本应叫他叔叔的小辈恼羞成怒,非要让树先生在众人面前跪下。“按岁数说你都可以叫我爹了,怎么能让老的下跪,这成何体统。树先生的尊严就这么被践踏了,等到拍后面那场树先生扑通一声给他下跪的戏,其实我已经心酸的直起鸡皮疙瘩。”王宝强说。
在经受了某种刺激之后成为村里的预言家,是树先生改变自身尴尬困境、并且重新拾回尊严的关键节点。他让当初逼他当众下跪的年轻人心甘情愿匍匐在自己面前,也能跟村里招商引资的大老板共同剪彩、畅想未来。韩杰说,树先生的预言家身份事实上或许只是一种唬人的把戏,这很符合当下普通农民的普遍态度——懦弱到极限的时候,会用一种极端强烈的带有动物凶猛特质的意识夺回尊严。“貌似软弱和狡猾,实际上骨子里具有农民特有的强烈的韧性。”其实树先生不是预言家,他只是道破了真相。韩杰说。
在主创看来,树先生不仅仅是电影中那个小村子里的某一个特定角色,而是遍布普通观众的现实生活之中。他是我们在生活里时常会忽略的那一种小人物,他面临着各种荒诞的人际关系,他折射了人们对于金钱和权利的渴望,他内心的那一种寂寞和压抑,同样也是许多人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包括戏中,树先生有一阵子灰心丧气,不想在村庄里呆了,就去城里找他的发小。发小开了一家教育公司,算是事业有成,在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同时,也有婚外情。“(发小)实际上就代表了很早就去到城市里的那么一群人,他们现在活的怎么样呢?”韩杰说。
树先生成为预言家之后,与投资建厂的老板一同剪彩,备受尊重,他跟老板并肩走在红地毯上,然后手指前方侃侃而谈:咱们得抓紧时间登陆月球,要不资源就被别人先开采了……王宝强说,想看到国家强大,想看到村庄富足,想看到人们都有工作,每一个家庭都能和乐,是树先生内心的愿望,而在此之前,这些愿望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无处释放。而韩杰认为,树先生成为成功人士,恰恰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对权利和金钱的渴望。后来出现的红色场景映衬下农村的新楼房、人们的新景象,也恰恰是树先生对于全新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树先生通过他的游走,带出来不同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韩杰说。而这些,又何尝不是真实存在着的人生。
今年6月中旬,电影《Hello!树先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微博)上大放异彩,一举拿下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导演奖,从而进入人们的视线。颁奖嘉宾说:“这个奖是鼓励那些制作精良的电影。”此后,“制作精良的电影”《Hello!树先生》接到将近30个电影节的邀请,其中有1/3是竞赛单元。监制贾樟柯坦言,这片子其实还有很多缺陷,但它本身的价值在于,这是华语电影一个新的转变。“加拿大有位影评人叫谢峰,他看完影片之后说,这是今年华语电影里面没有看到过的一种新类型新方法新感觉。”贾樟柯说。
PART 2 对话三主创:三个男人的现实生活
贾樟柯的公司获得近亿元资金,他发起了“添翼计划”,用这笔钱来扶持新导演,拍摄新电影。韩杰的作品《Hello!树先生》成为该计划打出去的第一枪。树先生的扮演者是王宝强,也叫许三多、傻根、顺溜、板凳,一个被鲜明的刻上了“小人物”印记的演员。他说树先生与以往角色都不同,这个小人物虽同样卑微,却幽默乐观,当然,意识一直游离、仿佛时时刻刻在展开超时空对话,也成为这个人物的一个特殊魅力。
一部电影,将三个男人集结在一起,他们对于树先生有着几乎一致的解读和信心,但电影之外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又各有各的态度和人生。
【监制贾樟柯】:拍电影越是接近现实,越需要想象力
【1】谈树先生:一个卑微小人物的命运史
新浪娱乐:作为电影《Hello!树先生》的监制,首先想知道您对这部影片的评价?
贾樟柯:韩杰从最初怎么孕育了这个题材,一直到拍摄完成,整个过程我算是一个亲历者。我看完他写的剧本之后就特别有信心,而且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个人从98年到现在一直在关注中国现实,韩杰的剧本里有新的类型化的探索,这个类型就是他把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用黑色幽默方法以及超现实的方法融合到一起,新兴人类面对现实有一种焦灼,但他处理这个焦灼不像我们是很严禁的面对,他是很举重若轻的很搞笑的很放松的,我很欣赏这种生命态度。这也是《Hello!树先生》的一个特点。
整个《Hello!树先生》的主题还是蛮清晰的,其实整个电影就是讲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怎么样获得尊严的故事,一开始是一个多余的人,在这个变革里面显得很无助,但是他通过非常奇妙的方法获得了自我尊严跟价值。另外一方面,这里面有很多主人公过去80年代的记忆闪回,包括像家庭悲剧。这个我觉得导演处理的也蛮好的,就是每一个人可能都经历过某种创伤,然后在那之后可能我们就需要一个希望的态度,所以我觉得除了整个影片黑色幽默的部分之外,电影的结尾还是非常温暖,也是非常让人有憧憬期待的。
新浪娱乐:这部影片在上海以及国外都曾经放映,您所听到的观众的反馈是怎样的?
贾樟柯:我们在上海有两场放映,从上座率上来说都是满场,我们也挺吃惊,看来大家对王宝强对韩杰的期待还是蛮大的。之后的影评也让我们特别欣慰,大家首先觉得好看、幽默,再一个就是这个电影没有回避中国的现实,它是言之有物的、是活生生的。特别是包括整个电影的制作水平的评价,我记得在上海电影节颁给韩杰这个评审团大奖的时候,颁奖嘉宾说:“这个奖就是鼓励那些制作精良的电影。”的确,整个影片从我的角度来说,作为监制我做的最大工作除了创作上跟导演沟通之外,就是幕后团队的选择,包括摄影师、录音师、作曲等,我们都是选用了亚洲目前最一线最好的工作人员。
国外的反应就更强烈一些,上海电影节结束之后《Hello!树先生》差不多到目前收到将近30个电影节的邀请,其中有1/3是竞赛。加拿大有一个影评人叫谢峰,他看完这个影片之后就说他认为是今年华语电影里没有看过的一种新类型新方法新感觉,他特别喜欢影片里过去的创伤的暗示,然后这种呈现其实是包括超现实的方法,包括这种想象的部分。
新浪娱乐:您作为监制,在这部影片中参与的部分和程度是怎样的?
贾樟柯:其实监制说白了就是资方的代表,代表资方来维护资方的利益,要保证这个摄制团队正常运转,要保证周期能正常完成,要保证导演和创作人员能在比较正确的创作思维里去做,那么他有经济上的职责,同时有艺术上的职责。所以我一直比喻说,监制就是首先是导演的对立面,你要变成他的一个交谈对手,激发导演的创造力,然后同时又必须是导演的一个保姆,去帮他摆平搞定那些分散创作精力的行政方面的事情。那么我自己是导演,同时兼做监制,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说每个导演的个人创作精力是有限的,那通过监制的方法你可以扩展自己的工作,可以参与到很多不同的影片里面,我觉得这是一种成就感。
在《Hello!树先生》的创作中,我跟导演也不是谁要说服谁,而是我要提醒他,比如说他选择在冬季的东北拍,我一开始是反对的,因为有很多操作上的困难,比如说冬季在东北日照时间非常短,早上8点天还不亮,下午4点半太阳就不见了,白天的工作时间非常非常短,那给一个新导演带来的制作压力是很大的,他的剧本里夜戏只是1/3都不到,那么这些我都要提醒给他,告诉他你会面临什么困难,通过这样的提醒交流他知道用什么样的预案,什么的方法来克服这些制作上的困难。要不然他一心在创作上,根本不会多想有多少拍摄时间,这是一个细节了,这样的沟通比比皆是吧。
新浪娱乐:这部影片投资多少钱?算是一个小成本的影片?那么它在如今商业电影的主流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贾樟柯:投资800多万。但是《Hello!树先生》是一个特别好的范例,实际的成本比较低,800万就是制作费,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很高成本的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的幕后团队,比如摄影师黎耀辉是电影《2046》和《头文字D》的摄影,录音师张杨在国内拍摄了大量的商业电影,作曲林强拿过三次金马奖……那么这样的幕后团队基本上是怀着一颗帮助韩杰的心来工作的,要是按他们实际的正常的工作成本,那这个戏的投资马上就翻好几倍。另一方面,宝强、谭卓、何洁等演员都是友情的价格来的,包括里面的王亚彬(微博)、王大治(微博)啊,大家都基本上是做公益来了。我觉得好就好在我们电影工业里面大家比较团结,对韩杰这样一个第二次拍电影、第一次有机会电影能在中国市场放映的导演来说,大家都愿意去帮忙。所以我不太愿意说它是一个低成本电影,因为它成本能够降下来是因为大家的这种友情奉献,那你一份情感值多少钱?是没有办法衡量的。
【2】添翼计划:融资近亿元 扶持新导演
新浪娱乐:韩杰的这部《Hello!树先生》是您的“添翼计划”的第一部作品,请谈谈这个计划。
贾樟柯:“添翼计划”是两年前,我自己的公司西河星汇跟外面的企业合作,融资将近一亿元的资本,然后决定在这几年里面陆续的投资一些年轻导演的作品,那么韩杰的这一部是第一部,接下来也有“语路计划”已经推出,是六个年轻导演拍的纪录短篇变成一部长篇的合集。然后今年还会有两部电影,一部是权聆(微博)导演的《陌生》,这个剧本去年已经在上海电影节的创投拿到了最佳电影创意奖,权聆导演是小说家,她发表了很多短篇小说,这是她的第一部电影,写两夫妻面临七年之痒,越来越陌生,他们怎么样重新激活自己的爱情。另外一部是李京怡的《因,父之名》,是根据他自己的小说改编的,讲一个富二代的孩子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因为父母都去赚钱去了,小孩子没人管很荒芜的青春,等父母积累很多财富回来一看,孩子已经像脱缰野马一样了,于是他们就开始重新塑造这个孩子,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又让孩子去当兵。这两个影片今年会陆续拍摄。
新浪娱乐:您提到的语路计划是关于纪录片的,您怎么看待当今的纪录片创作?
贾樟柯:我非常建议导演们在他们创作的初期一定要多拍纪录片,因为纪录片是带给我们对电影这种媒介想象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拍摄类型,纪录片拍的时候你一定会想两个问题,就是在现场所有东西都是即兴的都是突发的,你要想你能看到什么,就是内容的问题;还有就是看到这些东西之后怎么拍?是方法的问题。那么在欧美,电影的教育都是从纪录片开始的,那是基本功,作为电影工作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前几天我跟徐克导演聊天,才知道他在美国学电影的时候拍了很多纪录片,他也是纪录片导演。所以我这边就会创造很多纪录片机会给年轻导演,让他们在拍正式的剧情长篇之前有很多纪录片的实践,而且甚至想培养年轻导演的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偶尔去拍纪录片。我自己就是这样,到目前为止我有剧情长篇六部,然后六部之外我的纪录片有《公共场所》、《东》、《无用》、《海上传奇》四部,六比四的比例,在我拍电影的十二年里面,这么一个产量基本上就是一半一半了。我经常比喻拍纪录片就像吃糖一样,偷偷吃一块糖,因为它是最自由的形式。
【3】尝试武侠:这个世界缺一部有发展的武侠片
新浪娱乐:除了现实题材之外,您目前也在做自己的武侠电影《在清朝》,目前进展怎样?影片中有什么新鲜元素?在创作中又有哪些突破?
贾樟柯:我自己想拍的东西一直都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蓄谋已久的,比如说下面要拍的《在清朝》,就是06年开始酝酿,然后明年会开始动手,整个策划酝酿过程要五六年的时间。那这个拍完之后会拍《双雄会》,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它怎么产生的我也说不清,就是在生活的过程里突然就想拍了,然后就开始酝酿它;还有另外一种电影,就是即兴的,像《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小武》都是即兴的,生活中突然发现,并且影响到我,一两个月后已经去拍了。
《在清朝》的难度在于两个,一个是古装片,这是我第一次做,之前我都是做时装戏,上街就能拍,衣服都没问题。但是真正的古装戏,因为古代已经不在了,你要再现一个古代,从美术制作方法还有时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挑战。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动作,因为是武侠片,我第一次拍动作戏。影片里会有很多新的创造,关于武侠的创造元素,因为我觉得这个世界不缺武侠片,但是武侠片需要发展,所以是缺一个有发展的武侠片,那这方面从剧本阶段到构思到现在美术设计,我们有很多已经让我们很兴奋的东西,相信会是很耳目一新的武侠电影。
【导演韩杰】:不希望被定义,也不希望被戴高帽子
【1】“我身边就有许多患妄想症的朋友”
新浪娱乐:《Hello!树先生》其实是表现的怎样的主题?这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原型?
韩杰:《Hello!树先生》会让观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这个人物是他生活中印象很深的,比如在童年时候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他面临各种荒诞的人际关系,包括到后来那种搞怪的行为,这种都是对一部电影来说欣赏的表层功能。那么再往深处看,这个电影它其实聊到了很多的面,比如说现在都市生活的问题,还有村庄面临消失的一个搬迁的问题,这是很扣合当下的。“树先生”有一阵灰心不想在村庄里呆了,他就去城里找他发小,这个发小实际上就代表了很早就去城市里的那么一群人,那么他们现在活的怎么样呢?“树先生”来到省城,发现省城的生活中也是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树先生”通过他的游走带出来不同的社会和现象,这种现象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到电影后半部分反而是进入他精神世界里面他原来那种心理逻辑,而不是说现实叙事的一个天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那是一种常规的典型叙事,那么我想典型叙事在《Hello!树先生》一定是不适用的,所以我就采取了一种方法,建立一种新的心理逻辑,这种逻辑从人出发。我觉得观众看完电影经常会忘掉一个故事逻辑,往往会记住一个画面或者记住一个情景或者记住人在一瞬间的那个有趣的状况,这个是电影带给人另外的一种新鲜的魅力吧,我们不能局限于一个故事,其实说到底天下的故事都差不多,都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树先生”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这种案例是非常多,我的身边就有非常多的那种患有妄想症的朋友,他们经常会妄想自己很有钱很有权利,那么钱和权利是现在这个时代最被大家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望这两件事。所以在“树先生”身上会投射出来他对权利的渴望,他帮老总剪彩的时候,那种权利得到非常大的满足,他觉得他成了一个成功的人士,披着风衣跟老总可以规划未来指点江山。
树先生后来成为村子里的预言家,这也是来源于生活中一种灵感。我从小在农村有这样的经验,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一种没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尤其是面对生命本身最核心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种迷信的手法,会求助一个半仙或者叫风水师或者叫狐仙或者叫神汉子、神婆子。会借助这种身份找到答案,这里面就是一种荒诞的感觉。我从小就对这个好奇。我觉得这里面有合理性但是也有不合理性。树先生在戏里应该更多是唬人的一种把戏,这也很扣合当下农民身份。他懦弱到一种极限的时候,会用一种极端的强烈的有动物凶猛那样的意识,会夺回自己的尊严,貌似软弱和狡猾,实际上有农民骨子里非常强韧的那种根性。其实他不是预言家,只是道破了真相。
【2】“拿奖会让我有一种被定义的危机感……他爹是干嘛的?”
新浪娱乐:你的第一部长篇作品《赖小子》当初并没有通过审查,因此无法上映,这一部《Hello!树先生》终于能够如期上映,在创作中有面对审查制度或者市场环境妥协的成分吗?
韩杰:创作上丝毫没有妥协。其实我觉得只是自己创作观念的改变吧。创作还是要有些批判性,不论是批判人性还是批判我们的道德还是批判社会问题或者是批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批判的东西我觉得是要一直秉承的东西,那么在具体操作上是要讲究方法的,这几年来我找到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会保护你的创作。在前一部作品中,其实是有一种新导演出炉的时候那种愤怒感,暴露的太严重了,导致这个电影会赤裸裸得让人有道德上那种障碍。所以当时没有通过审查,我觉得它是一个经历,经历过去以后我一定会成长的。我觉得应该建立一种善意的沟通,我们提出一种核心的问题,而不是说在现实中去挣扎,不至于是道德批判和人性的批判。
新浪娱乐:听说您会比较排斥过亿的大制作,更习惯于中小成本的拍摄,是这样吗?
韩杰:对,我觉得花每一分钱都是在花地球上的钱,是所有地球人劳动的成果,花少点好,花多了不好,我是这样的观念,我过不了这个道德的坎,我自己不愿意花那么多的钱。我觉得在中国这样国情里头,让观众去掏那么多钱去买你这个账,比较奢侈。我也不排除中国很多导演拍大片挣大钱,有人愿意看,买你这个单,我觉得从很宽广的意义上来讲,花那么多的钱供观众来消费,你容易成功,但是我觉得中国现在老百姓生活的落差这么大,你花那么多钱给一部分有能力的人看,你忽略了更有意思的事情,更应该去关注的东西。
新浪娱乐:《Hello!树先生》在上海电影节获大奖,对于能帮助您更燃起今后的创作的一种激情?
韩杰:反而会起到一种相反的作用,得了奖我总担心怕被别人定义。说这哥们年轻然后得到好几个奖了,看他爹是干嘛的?我会有一种被定义的危机感,我不希望被定义,也不希望被戴高帽子,我希望平平常常的有机会去拍好的东西,拍自己想拍的,然后跟观众去分享感动快乐。这是最大的收获吧。在中国这语境里头,我觉得一个人得奖很容易被打上标签,这个人成功了,但实际上成不成功每个人自己心里明白,就这个意思。
【主演王宝强】:我活着就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1】树先生是30来岁将近40岁的农村剩男
新浪娱乐:最初您接到《Hello!树先生》剧本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评价?
王宝强:刚开始我看完这个剧本之后,有种心里热潮澎湃的感觉,觉得考验我演技的时候到来了,证明我的实力的时候到了。我心想看你如何去挑战这么一个反差这么大而且又有魅力的角色。我觉得这个“树先生”有很吸引人的一些地方,这个人挺冷幽默的,而且也很绅士挺儒雅,比较成熟,但是人格不稳定,容易游离。而且挺好玩的,也挺真实的。这跟我以往扮演的角色不同,我之前演的那些都是比较年轻少壮的,精力旺盛,活蹦乱跳。但是“树先生”可能就没有之前那种看上去像小伙子的感觉,有点30来岁将近40岁的这种村里的剩男。
新浪娱乐:我们注意到影片中树先生家门口有一棵大树,他与这棵树会有一些独特的交流?
王宝强:他经常会上树上玩,也会靠着那棵树,可以说“树先生”和这树是合为一体的,这树其实本身就是有灵性,长着长着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我觉得它有可能就是和天在交流。然后“树先生”有可能就是这大树上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走路的时候手会不由自主的跟树杈似的,甚至我觉得树先生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他已经不是他本人,就是心已经不在这个现实,所以到后面就是超现实了,全是一种幻觉,这个人可能已经是在火星上或者在跟天在交流,不是在和正常人交流。
新浪娱乐:树先生变身预言家之后,他与剪彩的老板后来的一段对话很有趣,比如“我们去月球开发资源”,也具备讽刺意味,当时的场景反映的是树先生什么样的状态?
王宝强:我个人觉得这就是“树先生”的内心压抑,他想看到这个国家强大起来,又想看到这个村庄富裕起来,想看到大家都有事情做,要看到每一个家庭美好的东西,他是奔着这个方向,其实“树先生”看的可能比别人看的更远。我就说了,这个人不是跟人在交流,是跟天在交流。反正我个人觉得演过这么多戏,“树先生”是唯一的我不想跳出来的,最不想跳出来活到我自己。那一段时间我一直活在“树先生”的时空和他的世界里。
新浪娱乐:那么在整部电影中您最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什么?
王宝强:可能有时候一场戏入戏有点深,有时候往那一坐呢,脑子里面想象的东西都是“树先生”,这个人真的挺让人心酸的,尤其在结婚那场戏。外边唱着二人转,然后几个人从屋里硬扯着“树先生”,让他去结婚去娶晓梅。但是树的这个魂,他的思想上已经不在这个时空了,不知道跑哪去了。就是在树先生被拖着下去的那一刻,我心里也不知道想到哪儿了,有点胡思乱想,心里就全是心酸,要掉眼泪。但是这个时刻是不能表现的。这也是《Hello!树先生》这个电影的类型风格,就是永远不可能让你意识一直那么顺畅,就是不断的拧巴着走。
新浪娱乐:如果要让您来推荐《Hello!树先生》给普通观众,您觉得有哪些卖点?
王宝强:首先这部电影是我王宝强演的,这就是一个看点;而且“树先生”这个角色类型变化又那么大,这个电影风格也是比较独特,比较新异的东西,大家没有看到过的;现实和超现实,带着一些魔幻色彩,让大家看完之后耐人寻味;里边有轻松、幽默、爱情,确确实实有很多让你看的挺搞笑的挺开心的,而且“树先生”跟晓梅谈情说爱就比较另类,不走寻常路。而且这个戏也拿大奖了,其实大家对这个戏也并不陌生。
【2】小人物跟观众没有距离感
新浪娱乐:您接演的角色更多是小人物,比如许三多、《最爱》里的大喇叭、树先生等等,是否会一直朝着这个路子走下去?
王宝强:我个人觉得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特点,他跟观众能产生共鸣,没有距离感。很多人问我,演过很多小人物有没有想过演黑社会去证明一下自己的演技,其实我觉得你有没有演技,没必要非得要去拍黑社会的片子证明自己的实力,主要是看戏。你每一部戏,你演完之后大家是不是喜欢认可,大家对你的认可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所以我觉得每部戏都能让观众记住你的名字,能做到的演员没几个,但是我王宝强做到了。
《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还有顺溜、《人在囧途》里的牛耿、《Hello!树先生》、板凳……我觉得这个路子走的挺好的,也挺稳当,也挺脚踏实地的,所以我说任何东西我不能给自己局限,一定要是怎么样怎么样。我这人也是挺能豁出去的,就包括接演《Hello!树先生》的时候也有很多商业大片过来找我,也有很多动作戏啊之类的。但是为什么这部戏吸引了我,正是因为这个《Hello!树先生》确实让我看到我有演的欲望,我作为一个演员像这样一个电影如果说因为片酬之类的原因不去演,那么作为一个演员就太没有意义了,我活着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新浪娱乐:电视剧《我的父亲是板凳》里面您有打戏?据说还有爱情戏,但因为您已经结婚了所以要求删掉?
王宝强:板凳的打戏还不少,很多的,所以说(除了许三多、傻根等之外)我就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那就是板凳。至于说删掉爱情戏部分,我不知道,也没听说过,我没记得设计有爱情戏。拍爱情戏或者激情戏,我觉得首先戏里面要需要,比如说《Hello!树先生》里边就有床上的激情戏,因为我觉得它需要,作为一个演员有需要你就应该付出,没必要的话去做反而挺尴尬。
【3】想想以前,再想想现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新浪娱乐:那有没有人说宝强这两年越来越伶牙俐齿,越来越会面对媒体?
王宝强:没有没有,怎么叫越来越会呢!我这个人比较真诚,(媒体)想要的东西都能达到他的目的,我这个人比较直爽都是有求必应,问的都说了,然后他自己也高兴嘛。其实挺好的,就是相互尊重的事情。
至于底线,我觉得任何一件事不能老说,一直说一直说这个事我觉得真的挺没有意义的,所以说我也尊重媒体,媒体也要尊重对方是吧,也不要动不动拿(私人)话题就来问,我说还是不说呢?我不说吧拒绝你挺不好的,但是这个事大家都知道了你就别再问了,你问来问去老是一套其实挺没意思的,就问一些有意思的新异的东西,我这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我就特别喜欢聊工作聊戏聊人物,边边角角那些问题尽量少问,大家还是喜欢看到王宝强更多的作品,你如何把一个角色演的活灵活现。
新浪娱乐:您也经常出席一些公益性的活动?
王宝强:对,在不拍戏的过程当中有时间的话,我一定会去做公益。因为我觉得慈善对一个人来说是美德,是在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今天你能成为一个大家瞩目的人,但是你出来之后要有这种心这种意识,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帮助一些贫苦的人。
新浪娱乐:您的事业很成功,也出了一本自传,在外界看来是非常励志的一个奋斗过程,现在回顾起以往的奋斗经历有何感触,对于初入演艺圈的新人有怎样的建议?
王宝强:偶尔有时候自己可能会想起来(以往的经历),想想以前,再想想现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是吧。自己真的觉得已经非常非常幸福知足快乐了,该有的都有了,别人没有的自己也拥有了,所以说我觉得就是自己让自己首先心里是健康的是阳光的,做事的时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肯定能做好。我就希望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都能够实现,实现过程当中还是希望他一如既往能够脚踏实地四平八稳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其实人在回归到最底层的时候,你去看自己,心里是最真实的。平时我自己不拍戏的时候,真的是和大家一样很普通,有时候也会经常去那些菜市场,周围环境也不是像大家想象会特别好。我觉得这种感觉让我心里知道,我是在生活,我没有漂泊。(薇可)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