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解密《闪闪的红星》:那个年代最红的儿童片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

专访刘江:我演的胡汉三凶狠毒 演反派要招人恨

在过去,红色题材电影里,与儿童相关的并不多,但有两部电影令人印象深刻:《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虽然这两部电影拍摄时间和反映的时代背景都不同,但主角都是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故事也基本反映了他们在战争时期遭受的伤痛与成长。但《小兵张嘎》是躁动而有激情的,《闪闪的红星》却充满了一股浓浓的感伤。多少年过去,不能忘怀的是儿童团员潘冬子的眼神,小小年纪竹排上凝视红星,饱含对理想的向往与热情。而在大土豪胡汉三的家里,准备烧死胡汉三时,潘冬子眼睛里的火焰,不仅仅是仇恨的火焰,更是大义凛然的火焰。

闪闪的红星

出品时间:1974年

制作方:八一电影制片厂

导演:李昂、李俊

原创音乐:傅庚辰

独唱:邓玉华、李双江

主演:

刘继忠-椿伢子

祝新运-潘冬子

张桂兰-潘冬子(配音)

薄贯君-吴修竹

赵汝平-潘行义

刘 江-胡汉三

故事梗概

影片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母亲的死,让潘冬子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台前幕后

【定剧本】

响应号召:给孩子们拍电影

1972年10月,中央文化组在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来自八一、长影、北影、上影、新影等制片厂的样板戏摄制组主创人员和负责人,汇聚开会。会上江青突然想起刚刚看过的南斯拉夫儿童片《铁道儿童》,兴之所至,说了一句:“你们要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服务。我向你们呼吁,给孩子们拍些电影吧!”

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彭波回到八一厂后,即刻召集创作人员,琢磨创作事宜。大家一致认为拍故事片可以从儿童片入手,因为这样既可以响应号召,又容易出新。大家精神一定,分头寻找创作题材。曾因拍摄《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而出名的摄影张冬凉,背负着八一厂主创人员的担子,四处寻找创作素材。有一次,他回到家中,心里正琢磨着儿童故事片的事情。无意间,广播评书的声音在耳际飘过。他发现孩子们正在专注地听广播,就顺便问了一句:“广播的是什么?那么吸引你们。”孩子们扭了一下头:“中央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闪闪的红星》,说的是儿童团员潘冬子的故事,可好听了。”张冬凉眼睛不觉一亮:“儿童团员潘冬子!”他也俯下身子听起了小说连播,果然很吸引人。张冬凉马上找来小说仔细看了一遍,觉得很有改编电影的基础,便向彭波作了汇报,建议拍成电影。

【选演员】

祝新运面试朗诵了一首儿歌

当时,选演员最费功夫的是寻找扮演冬子和椿伢子的演员。李俊导演在精心构思剧本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少年演员的筛选工作。为了能够选到满意的少年演员,李俊把选拔和培训冬子演员的任务交给演员出身的副导演师伟去做。师伟为了寻找两个小演员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她每天拿着公共汽车月票在北京每个区的小学里转悠。1973年的初夏,天已经变得出奇的热,很多人都窝在家里避暑,但是师伟没有打退堂鼓,依然顶着毒太阳到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师伟他们很快找到了椿伢子的扮演者。那是一个13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名字叫刘继忠,马上就上初中了,孩子长得活泼可爱,憨厚朴实,非常符合椿伢子的气质。李俊导演看后非常满意,当即定下来。

扮演椿伢子的小演员定下来,潘冬子的演员却依然没有着落。师伟已经前后看了近百位孩子的照片和录像资料,但是都不满意。对于冬子演员的选择,摄制组极为苛刻,因为全片所有情节都要围绕潘冬子展开。

“六一”儿童节马上来到,师伟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到处观看孩子们的节目演出。最后,师伟把目光锁定在三四个孩子身上,其中两个孩子师伟印象最深刻。一个是三年级小学生祝新运,长得浓眉大眼,机灵可爱;一个是二年级的洪剑涛,乖巧好动,招人喜欢。毕竟年龄有些小,洪剑涛见人有点胆小,怯生生的样子。有的同事就开玩笑说:“洪剑涛这么胆小,见了胡汉三就吓得没法表演了,还是祝新运更好。”师伟仍然有些拿不定主意,觉得洪剑涛这个孩子也很有天赋,将来有机会可以起用。

不久,有个朋友也给师伟推荐说,她在北京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看到一个孩子,特别精神可爱,让人过目不忘。师伟赶忙找到那个孩子,巧得很,这个孩子就是师伟已经重点圈定的祝新运。祝新运是北京市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为他1962年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召开,就取名新运。师伟把祝新运带到李俊面前,请导演最后拍板。

祝新运到了八一厂,摄制组领导让他表演一个节目。祝新运开口便朗诵了一首儿歌,题目叫《小蜡笔》。“小蜡笔,手中拿;小弟弟,会画画;红的画太阳,黄的画葵花;棕的画土地,绿的画庄稼;画出未来的新农民,建设我们的大中华!”祝新运边朗诵,边表演,惹得大家掌声不断。李俊导演看后,觉得这个孩子正是他心目中的冬子形象,便当场敲定下来。

潘冬子是当年的童星“腕儿”

这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上世纪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共产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人物原型

潘冬子是多个红军将领后代的综合

“潘冬子”身上既有许光,也有鲍声苏,还有千千万万与他们有相同经历的红军子女的身影。原著作者李心田曾在部队速成中学当教员,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都曾跟他上学。他俩都是长征前留在家乡、全国解放后找到父亲的。还有一个故事,江西根据地有一个红军的儿子,父亲出发长征时,他只有三岁,当他长到六岁时,母亲被白匪杀害了。母亲被杀害前,曾交给他一顶红军的军帽,帽子里有他父亲的名字。解放后,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这顶帽子找到了父亲。

这些人和事吸引了作者,正是了解了这些革命后代特有的经历,才有了《闪闪的红星》。可以说潘冬子的原型不止一个人,而是取自许光、鲍声苏等一批有类似经历的红军将领后代。

主角类比

不同版本的潘冬子

电影《闪闪的红星》,1974年出品。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一角,出色地刻画了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山娃子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经历,12岁的祝新运因该片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童星。影片拍完他就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团里最小的演员。他相继参加拍摄了《萨里玛珂》、《赣水苍茫》、《十天》等影片,饰演了一个个真实自然、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形象。

动画片《闪闪的红星》,2007年10月1日上映,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潘冬子的配音人员为超女许飞,原版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在动画片中给冬子的爸爸配音,冬子妈妈则由蒋雯丽配音。原版胡汉三扮演者刘江为动画版胡汉三配音。“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也再现银幕。

电视剧《闪闪的红星》,2007年发行。为了挑选“潘冬子”的扮演者,制作方煞费苦心,千挑百选,一次制片人偶然看到电视里重放《激情燃烧的岁月》,扮演童年石海的小演员令他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小孩再大几岁正符合他心中“潘冬子”的形象,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当年小石海的扮演者陈星旭。那时刚刚十岁的北京小学生陈星旭几年来已经拍摄了多部影视剧,很有表演经验,形象也符合制作对“潘冬子”的要求,于是他幸运地成为新版“潘冬子”的扮演者,剧中其他三位小主角椿伢子、胖仔、细妹子也都是由三位“童星”来扮演。

经典阐释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一提起胡汉三,人们就想起他那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人们了解认识胡汉三,是从《闪闪的红星》开始的。胡汉三是《闪闪的红星》里面的地主恶霸、还乡团头子,有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当时,农民激烈反对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沦落,但“坏人活得长”,他总是一再恢复地位。胡汉三最初被农民运动给镇压了,仓皇出逃。但是在农民运动走入低谷时,胡汉三当上了还乡团团长,镇压农民运动。在回来的时候,得意地叫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后来由于看这部电影的人多,“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话便流行了起来。大家用它形容某人又恢复了从前的地位或重出江湖了,多含贬义。

-新快报记者 贺雅佳 文/图

“小小竹排江中游”,“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管是主题歌还是经典对白,1974年拍摄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都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影片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的儿童片,它表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江西,一个叫柳溪的山村里,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的几十户贫苦人家里头所发生的故事。以一位年仅八岁的孩子——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

●主创访谈

《闪闪的红星》成功塑造了潘冬子,也让观众深深记住了胡汉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一句经典的对白流传了几十年,至今仍常被提起。胡汉三的扮演者刘江老先生现已86岁高龄了,身患多种疾病,但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谈起当年拍摄《闪闪的红星》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

【曾听闻凶残土豪用人心泡酒】

新快报:一说起《闪闪的红星》,大家除了想到潘冬子就是您扮演的胡汉三了,这个角色太坏了,让观众刻骨铭心地恨。

刘江:《闪闪的红星》是1974年拍摄的,那时候“文革”还没有结束,这是整个“文革”期间拍摄的唯一一部故事片,当时我们八一厂和所有的演员都铆足了劲,都想争口气把这部电影拍好。其实找我演胡汉三这个角色一开始是有争议的,是没确定的,有天上面叫我去西山拍外景试戏,说要送审,等我演完,领导才最后确定,这个角色就是我了。

新快报:胡汉三那么坏,你是怎么去把握这个人物的呢?

刘江:我对胡汉三的理解就是凶、狠、毒。在演这个角色之前我确实是下了很多苦功的,看了很多的资料,研究了那段历史。我是1946年5月参军的,其实胡汉三这个角色离我并不遥远,我参加过打土豪分田地,是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的。那时候在广西,有一次我们去一个土豪家,他家里有很多的财产,在清点财产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坛酒。当地人问我知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我说不知道,是不是猪肝啊?对方小声在我耳边说:“人心,人的心,童男童女的心。”我当时吓了一大跳,你想想,那是多残忍啊。

后来地主反扑,还乡团疯狂报复土改的农民,那是非常残酷的。当时不是说农民翻身得解放吗,地主就说我让你翻身,怎么翻呢?拿个刺刀去插妇女的下半身,枪杀、活埋农民,现代人是体会不到那种残酷的。总而言之就是疯狂、残忍地报复,不掌握好这个主脉就掌握不好这个角色,在塑造胡汉三时我一直就是这样去理解和揣摩角色的。

【经典对白: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新快报:现在大家一提起《闪闪的红星》还是会提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对白,当年这句对白是怎样诞生的呢?

刘江:其实这句话是剧本里本来就有的,我只是在语气上加以创作了,投入了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告诉大家天下还是我胡汉三的。其实通过胡汉三的对白,你就可以想象他这个人有多坏。“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的还也就还吧,吃了的怎么吐呢?他就是一个非常狠的人。

新快报:现在您还记得当年拍摄的情景吗?

刘江:记得,最记得就是米店吃饭那一段。其实胡汉三内心是矛盾的,也是恐惧的,他看到小冬子,是愣了一下的,觉得这个小孩在哪见过,但是孩子嘛,长大了,有变化了。当人家问他手上的牙印时,胡汉三说是狼仔子咬的,他说这话时是看了一眼小冬子有什么反应的,家贼难防啊,他总想把小冬子挖出来,但是见这个孩子很镇定,一点反应也没有,他就以为自己认错人了。我演这部戏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第一,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性;第二,一定要形象、生动,如果塑造的角色不丰富不生动,观众是根本不爱看的。

【送审心情忐忑怕变黑典型】

新快报:在演胡汉三这个角色时,有想过会如此成功吗?

刘江:没有,那时候只是大家都憋了一口气,想把电影拍好。没想到大家会那么喜欢潘冬子,喜欢胡汉三,反而没人记住潘冬子的母亲。其实当时电影是给潘冬子的母亲很大篇幅的,给她安排了很多很重的戏。

新快报:《闪闪的红星》刚上映时是什么情景?您像现在的明星一样有了走红的感觉吗?

刘江: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是没有想过影片会这么成功的。电影一拍完就拿去送审,结果一个星期都没有消息,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领导是什么态度,因为那时还在“文革”,除了样板戏,基本上没别的娱乐,也没有故事片。我们私下聊天,我就说这送审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呢,是首长们很满意,想仔细多看两遍,提一提修改意见,另一个呢,就是这片子不行,不能放。当时他们都说我说废话,是,确实是废话,但你从这样的对话里就能感觉得到,我们都是很紧张的。你可能不知道,那时是“文革”啊,我演的是胡汉三啊,一个大坏蛋,如果被定性为黑反攻,我就完了,害怕这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啊。突然有一天,八一厂里车水马龙,媒体记者全来了,大家都说《闪闪的红星》这好那好,各地放映的情况都非常好,观众反应很强烈。就这样片子红了,成功了。

新快报:那您那时自己会有走红的感觉吗?也会像现在的明星那样不敢出门吗?

刘江:哈哈哈,我想我应该算是因这部电影得利的人吧,电影放映后,我就不敢上街了,一下子红起来了,走在街上也会有人认识、叫我的名字了,还有人要签名。我们大院里还有人跟我开玩笑,“你那么坏,你老婆晚上敢跟你睡吗?”哈哈哈,这部电影风光了好几十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闪闪的红星》依旧在放。

【加入“侃协”乐观应对病魔】

新快报:《闪闪的红星》前段时间翻拍了,您看了吗?

刘江:我知道翻拍,但我没看,好像口碑也不太好,要是真的很好电视里肯定不停在播。120分钟的影片,非要扩大就没有意义了,精华都没了,而且老的《闪闪的红星》演员都已经家喻户晓了,现在再翻拍,其实是有压力的。以前我们一年演一部电影,已经叫高产的了,现在的演员一年十几部片子,他们怎么可能很好地体会角色,怎么能演好呢?

新快报:近年来已经很少见您演戏了。

刘江:我已经86岁了,有胃癌、前列腺癌、冠心病、糖尿病,说得好听点是满汉全席,说得难听点是五毒俱全。我现在这样的年纪,要正经拍戏已经力不从心了,拉人家后腿不好。这些年我常跟人说,我的目标就是活到90岁,过了90岁,每多活一天都是赚了的。我是想通了,人反正是要走的,我得胃癌也十几年了,现在也活得挺好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新快报:您的心态真好,现在偶尔客串电影是不是都当好玩?

刘江:朱时茂的《戒烟不戒酒》前段时间不刚上映吗,我演他爹。我问他我这角色有啥对白,他说没什么,你就坐那装痴呆,这个好,我就往那一坐,演痴呆,他还得叫我爹。朱时茂知道我腿有骨刺,走路不行,他就给我买了个全自动的轮椅。之前冯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天打电话给我,说:“老爷子,想不想吃驴肉啊?”他知道我喜欢吃,我说好好好,然后他就一车把我拉去了保定,就几个镜头,完了送我不少驴肉,我一个礼拜都没吃完。

新快报:您现在平时有什么爱好吗?

刘江:我喜欢在家看碟,听歌,我加入了我们大院的“侃协”,什么都侃,随便侃。我喜欢听歌,流行的、摇滚的、爵士的,什么我都听,我没有偏见,不反感,只是觉得现在的歌词好像写得比较粗糙。

背后故事

反派演得太传神,上街都要戴墨镜

刘江是影坛著名的“反派专业户”。刘江常说,假如演出的反面人物观众不买账、恨不起来,那就说明是自己的失败。几十年反派演下来,刘江外出时常被观众喊作“汤司令”、“胡汉三”,最终刘江只好戴上墨镜再上街。《地道战》中“汤司令”这个角色活灵活现,“高,实在是高”这句台词成了刘江的经典,跟随了他一辈子,做个广告也是这句。

刘江1925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出身贫寒,13岁就辍学到社会上做童工谋生。尽管生活艰难,仍难压抑他对进步文艺的向往。16岁时,他参加“北平业余实验剧团”,开始了最初的文艺实践。抗战胜利后,他参了军,在松江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团员,参加演出了《白毛女》、《军民互助》等话剧和《土地还家》、《妯娌争光》等歌剧、秧歌剧,塑造了农民、战士、地主等各类艺术形象,受到部队和群众的欢迎。

“文化大革命”后,他又参加了多部影片的演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闪闪的红星》,他扮演的胡汉三,表演达到入木三分的质感和炉火纯青的境界,受到电影界内外的广泛赞誉,因此,他落下个“胡汉三”的别名。1974年,八一厂拍《闪闪的红星》,胡汉三一角原准备在几个人中进行筛选。结果,刘江一试镜,那几个人都退了下去。导演见了刘江,高兴地对他说:“老刘江,你给我好好用功。”刘江对胡汉三的设计是:面容和善,内藏杀机,甚至睡觉也在想怎么演。“胡汉三”在茂源米店喝酒那场戏,最见刘江的功夫。他特地从家里拿来一瓶酒,坐在凳子上一杯一杯地喝了起来。导演说:“别喝多了。”他说:“放心,胡汉三不是酒鬼。”这场戏拍到饭局结束语时,胡汉三对沈老板感叹道:“家贼难防啊!”结果,这句台词竟成了《闪闪的红星》中的名句。时至今日,老观众们见了他,在说完“高,实在是高”之后,一定要说一句“家贼难防啊”!

相关链接

33年后再“演”胡汉三

“你,你给我顶住。”2007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录音车间里,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老艺术家刘江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动画版《闪闪的红星》配音,而他的角色不是别的,仍然是大坏蛋胡汉三,而刘江上次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扮演胡汉三已经是33年前了。

当时的刘江,已然白发苍苍,在著名配音导演王蕙君女士的指导下进行录音合成。自己给自己曾经演过的角色配音,还用得着指导?那不手到擒来的事儿吗?刘江摇摇头说:“不那么容易,因为做出来主要是给孩子们看,所以配出声音来不能像以前那样太真实,一定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夸张和放大。”为这部动画片担任配音执导的王蕙君此前曾为《大话西游》《十面埋伏》等影片做指导。为了启发老人的情绪,王蕙君有时候甚至站起来做着各种动作和声音,很有激情,同时极大地感染了刘江的情绪。“给这个角色配音,虽说很累但是很开心,好像又回到了从前,自己也觉得年轻了一样。”老人开心地说。

动画版本的《闪闪的红星》与电影《闪闪的红星》有所不同,故事将会以潘冬子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开。该片导演由香港金像奖导演林超贤担任,分为普通话和广东话两个版本,其中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大腕明星也参与进来。

雅佳视点

“那个中气十足的胡汉三”

刘江爷爷是这次采访中,我最熟悉的一个采访对象。他的形象,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记得,他总是演坏人,但每次又都让我想笑。辗转要到他的电话前,我已经知道他的身体很不好,对于采访我没有太大的把握,事实上,在这次的采访中遇到了太多采访对象因为身体缘故不能接受采访,每次除了理解和体谅就是担心,这批老艺术家们年纪都很大了。

打电话给刘江,他没接,随后打了过来。“喂,我是刘江,你哪位?”中气十足,气场强大。待我说明采访的情况后,电话那头说:“八一厂你知道不?十点钟,迟到了我不等啊。”丝毫不给你犹豫的时间,然后就挂了电话。

采访那天,人生路不熟的我早早出门,9点20分就已经到了八一厂门口。打电话给刘江爷爷,他的态度和第一次相比,和蔼了很多,“你到干休所门口来,我到那去接你。”一个身穿黑色长外套的陌生女子,背着巨大的包包,站在干休所的门口,是一件很异样的事情,来来往往的人总会盯着我看两眼,饭堂买菜的骑着三轮车的回头看,花园里带孩子的小保姆偷偷看,进进出出的老爷爷、老奶奶上下打量我。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我站在门口是非常好认的。十来分钟后,耳后又传来那中气十足的声音,“你是不是广州来的?”刘江爷爷,拄着拐杖慢慢向我走来,我下意识地想上前去扶,他说:“不用。”

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刘江爷爷侃侃而谈,那些过去的事情,那些生活的琐碎,无所不可谈。这时候,我才真的觉得他是刘江,而不是荧幕上的那个胡汉三。当听到他说他身上有多种疾病,但却乐观积极地生活时,真的是由衷地佩服,面对疾病面对挫折,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有老爷子的这种心态呢?

走的时候,刘江爷爷送我,我说不用了,真的不用了。回头看他,拄着拐杖站在路中间,朝我挥挥手,心是温暖的。愿老爷子健康,长寿。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