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九探《决战刹马镇》 本土原创喜剧大解构

新浪娱乐

关注

   近日,由李蔚然导演,孙红雷林志玲主演的喜剧《决战刹马镇》大热银幕,票房一路飘红,据片方称,上周票房达到了2500万元。

有鉴于此片出现了诸多“不正常”现象,众多电影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决战刹马镇》台前、背后,对这部本土原创喜剧引发的现象进行一次深度解构:

一探表演得失:“雷玲”联手是否有突破?

《决战刹马镇》杀青后,导演李蔚然即率先对孙红雷与林志玲的表演赞不绝口:“红雷让我对表演有了新的认识。林志玲演的‘春娘’是个巨大的意外惊喜。”事实上,无论是傻傻兮兮、唯唯诺诺的村长唐高鹏抑或是脾气刚直、大大咧咧的春娘,都堪谓两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演出,令人目瞪口呆!

过往孙红雷曾在《窈窕绅士》中奉献出他第的喜剧“处女秀”,遗憾效果仅属高不成低不就,如今在《决战刹马镇》中却一反木讷生硬的硬滑稽,摇身一变为表面懵懂呆滞内心却精明狡猾的大老粗,即便是一个脱鞋砸人的动作都让人忍俊不禁;林志玲在处女作《刺陵》后一度因零演技、嗲对白和装乖样而备受诟病,此番却以土头灰脸、齐耳短发、走形身材夹带一口唐山话登场,甚至喝酒行令兼持刀追斩孙红雷,近乎脱胎换骨,继而更让观众对其在新角色领域中的表演方式更多一番研究与关注。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尹鸿说:“从表演上来讲,这些演员也都挺卖劲的,包括林志玲,努力想把人物的爆发力,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当然,孙红雷我最后也没有搞明白究竟是很狡猾还是很傻。这个人物比较怪。”

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王人殷则认为:“影片立的住跟孙红雷这个人物有关系。在一部娱乐性的喜剧影片里,如果把几个人物写的那么活灵活现,文化水准就会有所提高。”

二探风格类型:混搭喜剧还是山寨喜剧?

《决战刹马镇》或许是一部很奇怪的喜剧,观看之初,总不免让一班观众丈二金刚,皆因它混搭了太多神彩各异的喜剧元素:论背景,本片虽发生在现代的塞北农村,整个格局却十足美国西部片中的荒野小镇(连片名也山寨了《决战犹马镇》),非但如此,农村里还住着一班满口唐山话的村民、兼有中式的胡栓子话剧表演杂糅西式的“迪士尼乐园”和“希尔顿大客栈”,村长又身着加勒比海盗的服饰向外来游客兜揽旅游,甚至卡碟的CD机和二十年前的旧生活用品现身....。.似是山寨、似是穿越,总之就是一片错乱;论剧情,寻找国宝的故事令人想起太多过往的夺宝大片,由好莱坞的《夺宝奇兵》、《国家宝藏》到华语影坛的《飞鹰计划》、《刺陵》,再有宁浩也曾有过一部题材类似的《疯狂的石头》,但《决战刹马镇》却剔除了以上各影片的动作核心,反将疯狂笑料移入其中,终造就成一部荒诞绝伦的夺宝闹剧;论表演,孙红雷与林志玲皆毫无例外地在片中搞笑起来,但观众似乎更倾向于欣赏他们的“装疯卖傻”,毕竟孙红雷尽管有《窈窕绅士》在先,一身破旧军装配上阿迪达斯球鞋的古怪造型却将喜感展露得更加明显,兼有林志玲换上一身村姑造型土头灰脸地卖弄豪爽和另一群形态各异的滑稽配角助阵,光是简单的举手投足已俨然一出嬉笑闹剧,与周星驰的夸张无厘头、许冠文或葛优的冷面低调相比,却更感“丰富多彩”;论类型,本片同样混搭了不同风格的喜剧色彩,从头到尾充斥着各色幽默插曲,当中更少不了影射现实的神来之笔,或许过程中笑得并不统一,但《决战刹马镇》即是如此:多种喜剧杂糅在一起,总有一个适合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绍阳认为:“我愿意把这种喜剧命名为混搭喜剧。这种混搭喜剧就是把各种不同因素搭配在一起造成新奇的效果,有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把不同类型的电影搭配在一起。第二个特征,就是把不同风格搭配在一起,第三个就是把不同的时空搭配在一起,第四是不同的流动文化搭配在一起。”

有类似看法的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尹鸿:“《决战刹马镇》是一个元素特别混杂的电影,可能受带黑色幽默的题材影响,又有一点动作性,又有一种悬念性故事框架的引导和影响。设置得很充分,有足够的商业点。”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迅则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我赞成山寨电影,至少赞成山寨电影的影响和它的贡献,就在于真正好的制片人是能够在发展之后利用这种东西做出更好,更强。所以对于《决战刹马镇》来说,整体很混杂。”

三探原创:《决战刹马镇》是否本土化新篇章?

《决战刹马镇》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即是以地方方言(唐山话)及发音不准的普通话(李立群)为笑料(例如当观众听见孙红雷大讲“娘了个腿儿”时总不禁捧腹),又有典型的北方农村与生活习俗,旨意表现出编导对影片本土化色彩的定位。

纵观过往由青年导演或大师执导的几部喜剧作品中,方言依旧是奠定其风格的关键要素:如宁浩拍《疯狂的石头》即在一班主角讲起各地方言,如重庆话、山东话、青岛话甚至粤语等,而又以川语为主,继而再有《十全九美》、《熊猫大侠》让阿朵等一众主角大讲四川话及湘西话;到了张艺谋执导《三枪》,又将本土化置于东北,片中小沈阳、阎妮等同样满口方言,不亦乐乎;如今到了《决战刹马镇》,李蔚然则转为以西北村庄搭配唐山方言为主,故以近年同类影片票房成绩而言,以方言强调本土化依旧是灵丹妙药。

非但如此,作为以寻宝为题材的影片,《决战刹马镇》在叙事风格等方面若稍有不慎,必将沦为《国家宝藏》和《刺陵》的跟风之作,重蹈寻宝片陈套覆辙更是在所难免。而此时李蔚然的聪明之处无疑在于抛出了“本土化”的妙计,虽有大漠却已将背景改为偏远农村,从而令影片的风格气息更贴近乡土情怀,这也是《决战刹马镇》得以在观众群中引发共鸣的原因。

此外,作为以本土化为重要创作要素的影片,《决战刹马镇》与《疯狂的石头》之间颇有“雷同”之处,除对地域与方言的定位(《疯》置身重庆,《决》置身西北),多线叙事的剧情、集体演出的阵容而至寻找宝藏的题材等,皆作为本土化喜剧的经典套路被沿用至今,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旭光觉得:“和《疯狂的石头》相比,《决战刹马镇》入戏的节奏好象是放慢了。《决战刹马镇》是慢慢入戏,而不是采取疯狂系列非常密集的,几分钟就加进去新线索的路子。如果把疯狂系列看作英国的,还有香港的打闹喜剧电影进入中国第一个阶段的话,《决战刹马镇》也许会代表这一类系列电影本土化的第二种,就是更本土化,更符合大众人观赏心理。”

四探意义:喜剧电影的现实主义将从何体现?

观毕《决战刹马镇》的观众大可发现,全篇虽则不乏疯狂笑点,却更少不免一针见血的影射之意,稍加思考,甚感触目惊心——无论是几乎“三不管”兼一切生活用品皆旧的刹马镇、进城打工村民的悲惨遭遇、上级压死人的“种植西红柿”之令、“建立全国第一旅游大镇”下不伦不类的村中场景、村民为利益卖地赚钱、村里人争相根胡栓子扯上“干系”、一班打扮得怪模怪样的村民向游客极力宣传“体验经济、互动旅游”的滑稽相、“国际知名的张导演指导《印象刹马镇》”...。.无一不让观众将之与当前中国种种啼笑皆非的现实矛盾对号入座。

近年,众多以新导演为主创的国产喜剧已纷纷选择脱离毫无营养的疯狂嬉闹,反而激励贴近现实,以为人熟知的社会新闻为笑料大兴讽刺、影射,继而令观众在娱乐之余仍会有所思考,从《疯狂的石头》影射国内房地产业畸形现象直至《决战刹马镇》讽喻各地旅游业的荒诞情景,现实主义喜剧已逐步晋升为新导演从事电影创作的风向标之一。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王人殷:“这部影片就好在它是有意义,而这个意义是有一个现实生活的依托。一方面它虽然是假定性的,但又有一个最基础的东西,就是农村的开发旅游和毛总来挖宝,这种贪婪和贪欲,在现在的生活当中这两个现象都存在,为了富起来常常会出现进行旅游开发。在这个片子里,我们看到这个旅游开发是特别滑稽的,特别荒唐的,所以它是有讽刺意味的。所以才觉得有意思,有亲近感。所以我觉得这部影片这一点抓的非常好,把现实和假定性的结合结合的非常好、很有意义。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旭光:“跟当下很多搞笑、打闹的青年喜剧电影相比,它有自己的特色,一个很主要的是现实感很强,当下有很多小成本喜剧电影就是打闹,换句话就是说“一闹遮百丑”,单一夸张以后就把生活的体验和对剧情发展的自然合理性等要求都给降低了,虽然观众会比较宽容这些电影,但这肯定会代表未来电影很重要的发展。”

五探营销:《决战刹马镇》将如何进行产业营销?

与过往由新导演主创的中小成本影片相比,《决战刹马镇》在拍摄资金与产业营销的模式上已为同类作品走出另一条新路,即以2000万元左右的投资成本提升影片在演员阵容、拍摄周期、后期制作而至宣传发行等领域的空间,在市场上则往往将票房收益定位于6000万的盈利档次,以此既可有效减少新导演对高额成本运作失控的市场尴尬,又能打开新导演因成本有限而出现的创作掣肘。

事实证明,《决战刹马镇》在产业营销上是煞费苦心的,投资方乐视非但未影片投入大批制作素材,更给予剧组充分的后期制作时间,故影片的拍摄周期虽区区两月有余,但一系列后续的制作流程却是有条不紊,精益求精;而本片在宣传上较其他中低成本影片而言亦更为卖力,由南方的广州、成都、上海至北方的哈尔滨等地,兼有孙红雷、林志玲等人的“暧昧秀”云云,无形中亦为影片的宣传力度推波助澜,故电影公映后票房得以一鸣惊人,也有赖于投资方成功的宣传策略。

乐视老总卓顺国:“虽然公司也没有太多明确的理念,我们必须做年轻导演如何如何。我们不光投制作,而且整个宣传、发行、营销也要扎扎实实的专业化去运作,这样会使得一些年轻导演能够比较快的成长起来。这其实是所谓的“共同创作”,共同“创造”出一个导演后将之共同分享,我觉得一个公司投资一个年轻导演的作品,实际也是在创造自己未来的盈利空间,所以前期所有的付出,或者是所有付出带来的亏损都是值得的。”

六探规模:当今青年电影的制作应居何档次?

近年新导演的处女作往往成本不高,但票房回报率却堪称惊人——正如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成本只有区区数百万港元(注:当时刘德华在“亚洲新星导”计划第一期中投入2500万分予六位导演,起初宁浩提出600万资金,但刘德华最终答应300万),但公映后票房却高居全年内地华语电影第九位,有2300万元人民币的中等收入;2009年,当宁浩再次开拍《疯狂的赛车》,此番虽有中影华纳影视公司出资,成本却依旧有限(勉强属中等成本影片),岂料公映后票房较《石头》翻起多倍,总收入高达上亿元人民币,不得不令人惊叹这位新导演对商业与艺术的成功把握!

另一厢,田蒙执导的《倔强的萝卜》也以低成本赢得2500万的收入,以数百万资金扶植新导演遂成为影圈热谈,不少片商纷纷为新导演提高拍摄成本,并投入更多的硬件支持制作,一方面既可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新导演的才华,另一方面也能借助对成本的有效控制赚取更多的商业利润,尤其对新兴起的电影公司而言,扶植新导演的风险远低于盲目滥拍大片。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传播学院表导系教授赵宁宇表示:“这部电影是比较典型中等成本的影片,一般大片概念每年都是十几部,接下来低成本这个概念逐步会被淘汰掉,这样一个中等成本的,有类型的、有明星的影片是下面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全年四五百部的电影当中这样的影片可能有几十部近百部的数量。”

七探市场:青年导演的创作方向与市场动向前景在何?

自2002年的《英雄》后,一班第五代导演大师一度争相抢拍古装大片,在制作规模、演员卡士、武打特效等方面皆大幅加料,直至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内市场掳得3亿人民币,“第五代+古装大片”的烧钱热潮遂告一段落。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大片导演在创作上趋向低调——张艺谋拍回《秋菊打官司》时代的《千里走单骑》,陈凯歌捣鼓《梅兰芳》,冯小刚拍毕《集结号》也在《非诚勿扰》中发挥其喜剧本色....。.另一班资格后辈的生力军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2006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在商业与艺术上爆出大冷门后,青年导演的地位更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继而不同风格的导演纷纷投身大银幕,以风格独特、创意新颖的处女作赢得市场关注,最终合力影响华语电影市场的运作动向。

青年导演虽言资历尚浅,但往往不会为寻求市场回报而选择拍摄一些纯粹的商业电影,故纵观如《疯狂的石头》、《倔强的萝卜》、《气喘吁吁》而至今日的《决战刹马镇》等片,虽则口碑有得有失(甚至被骂为大烂片),但大可发现,这班新锐影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感悟、思想甚至自嘲——至少能够相信,新导演并非不能接受商业化,但他们皆力求在影片中打上自己的标签,这对日新月异的华语影坛而言,亦是一举两得的可取之举。

在创作与市场的矛盾影响下,新导演也往往有“折中”之举:如郑重执导《气喘吁吁》虽一非大牌导演二玩风格过火,但因有葛优、林熙蕾、陈柏霖等票房大鳄或青春偶像担正,故影片口碑虽是板砖齐飞,票房却能赢得中等收入;与之相似者尚有执导《天堂口》的陈奕利,虽是初出茅庐,却拥有幕前吴彦祖、刘烨、舒淇、张震和幕后吴宇森这一令其它同行望尘莫及的组合,而以资深影人担任监制的合作方式后亦延伸至田蒙的《倔强的萝卜》(监制文隽)及李巨源的《窈窕绅士》(监制吴宇森)等;如今《决战刹马镇》也同属此类,虽则制作公司与导演皆属后起之秀,幕前却有孙红雷及林志玲搭配领衔,由此可见,以新锐导演联手当红明星的合作模式对当前华语电影市场而言可谓一项有效的规避票房风险之举,相比起用非职业演员拍摄冷门题材,也无疑更能让市场接受影片及导演。

《电影艺术》杂志主编吴冠平:“中国青年电影虽然没有大家非常热烈研究的电影,但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创作人员,除了香港的导演之外,青年电影已经被称之为中国电影的第二势力的创作力量。一个数据是过去过亿的有四部都是青年创作,上院线青年40部,过千万青年导演作品12部,07、08年分别只有3到4部,而且青年电影创作的票房09年大概8个亿,占62亿总收入的12%,所以我把去年称为青年电影创作的一个元年,可能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蜕变期,更多青年导演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主力军。”

八探价值观:喜剧电影已丧失价值观?

《疯狂的石头》轰动影圈后,“黑色喜剧”也一度成为华语电影的主流之一:充满荒谬感的人性与社会讽刺,来自客观世界的残酷压迫,生活于现实而至超现实空间下的人惟有无可奈何地逆来顺受,继而在失衡与不协调之间展露出荒诞滑稽的人间百态,虽则极尽与现实脱离,却能够在玩世不恭下为观众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直至今日的《决战刹马镇》,现代版的“西式夺宝”故事仍不难让人发现其与《疯狂的石头》一脉相承的风格。

但《决战刹马镇》却丧失了价值观,皆因黑色电影虽无英雄,却有以智慧为自己赢得生存机会的权利,但直至影片完场,无论称之英雄抑或平民,都无法将真正的信仰建立在片中任何一个人身上,回想装疯卖傻的村长、大姐头般的春娘、手忙脚乱的大笨贼、披着光鲜外衣的大反派....。.究竟谁才能浓缩现实世界中真正的人性价值观,至少李蔚然由始至终都未曾给过我们答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道新觉得:“孙红雷和林志玲两个人和黑帮大头类似于同归于尽,在我来看也是价值观的丧失。无论是对于一部独立电影,还是作为一部要走商业化的市场元素,孙红雷是不能如此被打击的,当然他不一定是黑色,因为黑色电影没有英雄,但是即便不是英雄,也要通过他的智慧,通过他的某种技术来获取生存,获取好好活着的价值,这样才能疏解我们普通观众内心的具结。”

著名影评人赛人:“我们宁愿要一个信仰的缺失,也不要信一个胡乱的信仰,宁可信没有好人,也不要信只有这一个好人,所以信仰的缺失不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我觉得这是时代的产物,包括从《疯狂的石头》到《决战刹马镇》都是时代的产物,就是两个字“赚钱”,所以不管农民是大智若愚,还是那些土匪是大于弱智都是一个目的。”

九探新领域:广告导演适不适合执导大电影?

近年,越来越多的新锐导演前赴后继地杀入影圈,并纷纷以创意及胆识为华语电影注入全新活力。然而在这批新浪潮干将当中,除毕业于电影专业的“学院派”,亦有半路出家的业余鬼才,更少不了一批出身广告领域的同辈者,这批人才当中虽不乏出身电影学院,但在影视界中成名往往依靠广告,继借助胶片广告积累创意、拍摄、剪辑、制作等方面的经验,方逐步跳入(重返)电影、电影行列,以广告片的手法及风格融入大银幕中,又因有广告拍摄模式在先,他们的处女作及其他早期作品也往往较学院派或业余派更趋娴熟自然,这亦是广告导演处女作在剧情、节奏、剪辑等方面广货称赞的关键原因。

除今年李蔚然打造出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决战刹马镇》,广告导演专拍大银幕最成功之典范当属宁浩: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的他虽有《香火》、《绿草地》等屡获艺术殊荣的佳作面世,但他真正的电影经验却来源于早年担任广告设计师及平面摄影师的时期,2006年经由刘德华的“亚洲新星导”计划扶植,宁浩遂以300万元的成本拍出一部轰动华语影坛的《疯狂的石头》,成为2006年商业与艺术领域上一匹最大的黑马,自此方告功成名就!如今,宁浩已凭借两部“疯狂”喜剧(《石头》、《赛车》)奠定地位,新作《无人区》虽波折不断,但影圈内外对其才华及创意的认同早已让他摆脱了“广告导演”的掣肘;

宁浩与黄渤的搭档为《疯狂的赛车》赢得上亿元的票房收入,堪称影圈奇迹。但殊不知,另一位与宁浩出身相似的新锐导演也在同年创下了不甘人后的佳绩——同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田蒙也曾走上与宁浩如出一辙的道路,数年来执导制作了多部广告片,包括北京奥运中国印及上海世博等伟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时至今日累计广告多达200多条。2009年,田蒙得文隽赏识,并获邀执导处女作《倔强的萝卜》,继而赢得2500多万人民币的票房,成为全年小成本电影票房冠军;

今年,曾作为唯一一位获得广告界最高荣誉“ONE SHOW”的中国人,李蔚然也踏上与宁浩、田蒙不遑多让的电影之路,昔日饱览广告片的岁月终化成一部《决战刹马镇》,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这个片子我之前看了李蔚然一个广告,其实还是有一些期待,因为李蔚然作为比较重要的广告导演,很有影响力的,在视觉风格上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而且这几年广告导演进入电影已经成为青年导演很重要的途径。过去我们看到的广告导演过来做片子,往往在视觉风格上有比较明显的特色,相对来说人们提的质疑就比较多一点。”(阿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