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标》第四期-深度曝光:5510大电影计划
《新航标》第四期:影坛大亨向华胜 内地再续港片传奇
出品:新浪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萧牧
主编:魏君子
本期责编:竹聿名
香港影人北望神州多年,但蜂拥而至的代价是港味渐失。
“其实内地观众爱看的还是我们原汁原味的港片啊!”——说这话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港片制造家向华胜,他一手创立的“永盛”公司,主打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李连杰等巨星领衔的大制作,屡创港片神话,曾经六年内四登票房榜首,其制片模式和题材选择均有独到之处。
时隔多年,向华胜也选择了进军内地。他看好这个市场,但不认同迎合内地口味是唯一出路。《唐伯虎点秋香2》是他的一个尝试,“这次还有蟑螂小强,但制造的笑料效果绝对三倍以上”——原味港片猛加剂量,内地观众能否买账?向华胜信心十足,“5510大电影计划”也已正式启动,业内外则拭目以待,且看这位港片辉煌时代的最后霸主如何重出江湖?
“永盛”电影当年卖座无敌,向华胜有何制片秘诀?《唐伯虎点秋香2》蓄势待发,内地能否再续传奇?本期《新航标》独家对话向华胜,解读一代影坛大亨的业界风云……
文:魏君子
本期目录:
永盛风云:辉煌时代最后霸主
对话:魏君子
撰稿:阿蒙
向华胜:九十年代“永盛”在年度卖座影片中占了四分之一,一年10亿票房有2.5亿是我的,台湾的是三分之一,差不多一年最高的电影票房第一、二名都是我的。
向华胜虽为一代影坛大亨,但却甚少接受采访,相关介绍文字寥寥,因此外界都不晓得其性情。见面后才发现其豪人豪语,性格贪玩,显得格外年青活力。向华胜尤其爱笑,而且笑起来肆无忌惮,让人不禁怀疑力捧出来的周星驰其实一直模仿他。不信?话说当年,导演李力持和老板向华胜度剧本时候,就发现老板时不时爱拍打自己的腹部,原来是为了锻炼腹肌保持身材!李力持有感而发,遂在拍《国产凌凌漆》时将周星驰饰演的无厘头特工“凌凌漆”设计得爱美贪靓,十余年过去,观众知道《国产凌凌漆》是向华胜永盛公司的其中一部经典力作,但殊不知“凌凌漆”性格一部分就是西装革履打扮时尚的向华胜本人!
提及永盛,始终是香港电影界一个神话般的名字,这个由向华强、向华胜兄弟联手打造的港片公司,曾携手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李连杰四大天王巨星,制作出众多卖座惊人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其对电影市场的准确拿捏及形成以制作者为主的运作核心,更让他们能频以热门题材闯出生天,终于在九十年代初气势如虹、称霸一方。94、95年之后,港片开始没落,永盛名副其实成为香港电影辉煌时代的最后霸主:
1978:出师不利
向氏家族在港财大气粗势力非常。向华胜父亲向前是原国民党少将,育有十三位儿子,家族与演艺圈交道不浅,向华波、向华强都是娱乐圈中名人,但最先创立电影公司撑起大旗的却是最小的儿子向华胜。
向华胜自幼即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当年“华南影帝”吴楚帆和“妈打”邓碧云,都曾是向家的常客,耳濡目染,让向华胜渐渐熟悉了这门神奇的艺术,也成为他日后进入影圈奋斗的基石。“为什么要选择电影这一行?就像选择当厨师可能是因为喜欢吃东西。别的不懂,但是电影我是懂的,我4岁就开始看电影了,那些外国电影我常看,记忆力也不差,所以观众喜欢看什么题材我都有印象。另外,我常常和电影圈的人来往,跟他们是很熟的,他们以前是前辈嘛,我们现在也长大了,将来也一样,再过20年可能有更优秀的人才代替我们,这是一个过程。”
成年后,向华胜开始做不同类型的生意,“做生意是一个生存必须的过程,开始是卖珠宝,卖过钻石,一百万甚至一千万。”但兜兜转转,他却终于踏入了电影这一行业,追根溯源,这实质上是为了实现他的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多拍一些好的电影给观众欣赏,然后看到观众在戏院里笑着鼓掌或者是紧张地鼓掌,我就觉得很满意,这些都是用金钱买不回来的一种感觉,我做了很多生意,但还是比较喜欢电影。”此时,兄长向华强已是武打小生,向华胜灵机一动:不如组一个“兄弟班”伙同拍片!
1978年,向氏兄弟决定投资拍电影,随即创立了一家“永胜影业公司”,当时两人年纪尚轻、资历尚浅,对其作品寄托了“永远胜利”的野心,故在向华胜名中取一为“胜”,由此成为永盛电影公司的前身,正式拉开其电影生涯的帷幕。
“永胜”诞生时正值功夫喜剧大行其道,向氏兄弟遂先后制作了《扎马》及《梁山怪招》跟风,有趣的是,两部电影的主角皆由向华强亲自出马!对于“力捧兄长”之说,向华胜解释:“当时投资拍电影,找自己人是希望便宜一点,后来向华强不做,我才干脆去找又大又好的。”但遗憾的是“永胜”甫开业便出师不利,由于当时功夫喜剧早已泛滥成灾,向华强又非什么当红打星,观众对独立制片公司制作的跟风片更是望而生厌,《扎马》与《梁山怪招》票房都惨败收场,很快便不为人知,“永胜”无以为继,向氏兄弟遂暂停电影制作改行做其它生意,只有向华强偶尔在部分影片中客串一角……
1984--1988:重返战圈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影坛人杰地灵、空前蓬勃,嘉禾与新艺城已跻身市场翘楚,德宝等新晋公司又加入战圈,整个行业运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此时淡出影坛数年的向氏兄弟看准市道,索性重挂招牌再战江湖,但唯一不同的是,昔日的“永胜”已易名“永盛”,“那个时候刚创业是年轻,就希望永远胜利,到27、28岁的时候就知道人不可能永远胜利,就改成茂盛的盛,希望‘永远茂盛’就好了。”
永盛成立之初兵微将寡,自然不愿“轻举妄动”,而是逐步探索市场走向,循序渐进地向主流题材靠拢,因此其创业作《大小不良》以岑建勋搭配张艾嘉、曾志伟的阵容成本明显不高,兼且多属“外援合作”,对此向华胜认为“当年自己经验不够,所以找一些比较有知名度的编剧幕后来帮忙。”不出所料,导演曾志伟、编剧黄炳耀、以及一众主角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大小不良》上映后票房超过千万,总算为“永盛”赢得迈步前行的机会;
但若欲闯出生天,仅靠“外援”绝非明智之举,向华胜遂在圈中招贤纳士。最终永盛签下的首位导演王晶,正是向华胜当时颇为赏识的人材,“过去王晶在邵氏拍了几部片,像《青蛙王子》等等,我就感觉到他有才华,其实我找导演或演员都是要先看过他前面的作品的,不是在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就让他乱拍,这样还不如把钱拿到澳门去赌两把。”王晶加盟永盛后果然不负所望,拉来刘德华、莫少聪、小彬彬、罗芙洛等人合作了《魔翡翠》,更远赴希腊取景,借此作为永盛打入日本市场的头炮,虽则事与愿违,《魔翡翠》在本地却再获千万票房,卖座自属必然,而永盛的江湖地位也随之稳固起来……
然而,此时的永盛而未如德宝那般形成较为完整的行政制作架构,因此《魔翡翠》仍与台湾的龙祥影业公司合作,1986年《英雄本色》在全港掀起英雄片潮流,永盛又与麦当雄电影公司联手了两部跟风片《江湖情》及《英雄好汉》。虽言“合作”,但当时并非共同出资拍片,而是向华胜打出的一张“诚意牌”,“ 其实钱百分之百是我出的,由于始终要找人才,自身还没这么好的条件嘛,所以就用了一种合作的模式,可是如果光用金钱而没有足够的诚意的话,你还是请不到最好的导演的,比如说现在国内最好的导演像冯小刚、张艺谋这一类,我是愿意拿钱出来给他们拍戏的,只是怕他们不愿意而已,这就是我一个很简单的目标:拍最好的电影!”
事实证明向华胜的策略是成功的,《英雄好汉》挟《英雄本色》之热卖座鼎盛,其后仅以二十余日赶工完成的前传《江湖情》同样赚钱,片中两位主角——周润发与刘德华的票房号召力更让向华胜欲罢不能,遂为两人各开一部喜剧片,即后来的《精装追女仔》与《最佳损友》。让巨星演喜剧题材,向华胜其实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果叫他俩拼命搞笑那很容易就变成小丑了,所以要找别人去‘保护’他们的英俊小生形象,结果我就在他们旁边塞一大堆像冯淬帆、曾志伟这些人物,让他们尽情搞笑去,当然主角也要搞笑,不过不用那么多,一两个点到为止就够了。”
《精装追女仔》与《最佳损友》上映后票房都超过2000万,其后又分别拍摄了几部续集,成为80年代后期最受欢迎的喜剧系列之一,永盛主攻喜剧的类型创作终令其人气急升,在市场上已凌驾德宝,开始与嘉禾、新艺城等分庭抗礼。向华胜为永盛指出的这一条卖座之路,其实必须归结于他对类型题材的热爱,“不管怎样,毕竟我还是喜欢喜剧,因为喜剧电影可以在一个半小时给大家带来很多开心,因为生活本身有压力,就像拍拖一样,表面看起来很开心,但是两个人也会吵架,所以观众对喜剧会比较捧场。”
1989--1990:开创潮流
80年代后期,永盛已成为影坛独树一帜的票房保证,其以大片为既定格局,兼由一线巨星上阵作为商业保证的制作模式屡战屡胜,观众亦对其作品照单全收,用向华胜的话说就是:“我们‘永盛’20多年前的电影《火舞风云》,连男主角都没有,就张敏和钟楚红,票房都过千万了。”
虽说地位已固,但此时永盛的电影题材仍以跟风热门路线为主,并无真正的特色之作,于是向华胜索性将眼光置于“赌片“这一被人忽略多时的类型当中,继而开拍《至尊无上》——电影由向华胜与王晶合导,兼且合编,作为当时永盛在制作及创作领域的两大核心,此番却非“强强联手”,而是彼此“取长补短”, 向华胜回忆道:“后来我拍《至尊无上》的时候,王晶跟我说:老板我不会拍,这种戏我从来不写。那怎么办?我也没有能力找更好的导演,所以就说:你不会拍就让给我,我来拍。结果那部戏是我和他两个导演,有一半是我拍的,像有些开枪的动作场面全出自我手,王晶是拍喜剧比较多,所以以前他从来没有写过这方面的剧本,我就把他不拍的部分全拿过来拍。”事实上向华胜对这部导演“处女作”可谓不遗余力,当年甚至找外国演员拍了一部“国际版”与香港版前后脚上映,至于后来杜琪峰执导的续集《永霸天下》,他更直言不讳地称:“他那部戏拍得很失败。”足见一斑。
《至尊无上》上映后成功杀入2000万票房大关,更由此开创了港产赌片的类型风潮,甚至顺利卖入外埠——
三年前,《魔翡翠》东渡失败,三年后,《至尊无上》竟然闯出了另一个亚洲市场!提及往事,向华胜仍是记忆犹新,“《至尊无上》作为第一部赌片卖得非常好,那阵子刘德华打开了韩国市场,最初韩国片商给我开价2万美金,我觉得不值钱,不肯卖,然后就送了两张票给片商让他们到戏院里面看,看完了以后我就到台湾去安排台湾的事。结果第二天他们马上飞过来给我开20万美金,整整涨了10倍,过了半年以后,刘德华再卖韩国,就100万美金了。”
《至尊无上》除赢得商业认可,同年王晶再为永盛编导以本片剧情为蓝本的《赌神》更受欢迎,以近3700万港元的收入高踞全年冠军,令永盛成为继邵氏、嘉禾、新艺城后第四家折桂票房榜首的电影公司!1990年,永盛又趁热打铁地制作了《赌侠》及《至尊计状元才》,其中《赌侠》非但动用向氏兄弟名下的“东方公主”号赌轮拍摄,更与跟风《赌神》的《赌圣》一同刷新全港票房纪录,甚至成就赌片包揽全年票房冠亚军的影坛奇观,六年摸索探寻,永盛终于旗开得胜,一执香港影坛牛耳!
虽然推动了赌片传奇的诞生,但向华胜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他看来,赌片并非以“赌”为中心:“观众虽然喜欢看赌片,但是不等于他们喜欢赌钱,单纯拍赌钱的话票房没有那么高,好看的是人性,就算你从香港飞过来北京就为拍一个扑克牌也没用,这只是一点点特技,但是赌桌上有人性。人生如赌博,赢了是大亨,输了上吊死的也不少,所以这个总是带了一点寓意,我本人是不喜欢赌钱的,但是通过赌片可以带出很多人性。”
1991--1992:一统天下
1、横扫千军
九十年代初永盛一触即发,《赌侠》后再以《逃学威龙》蝉联港产片票房纪录,1991年出产的八部电影平均票房高达2600万港元,是永盛首次高踞全年电影公司票房之冠,而1992年出产七部电影,单片平均收入则超过2000万港元,共累积了1亿5000万港元的总票房,成功蝉联业内冠军!自此,向华胜在圈中赢得了“潮流狙击手”的赞誉,也曾被曾志伟称为“快狠准的电影人”,在《唐伯虎点秋香》中与之首次合作的李力持也评价道:“向哥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监制,在聊故事的时候能给导演一个很好的方向,而且演员配合得怎么样他也很清楚,比如他会让你给他说这个剧情怎么样,然后听分场、听故事,但有些老板是不听的,因为他不懂嘛。向哥为什么听呢?因为他知道观众的兴奋点在哪里,如果剧情不够紧张他会先提意见然后才开拍,但开拍之后他又会给导演绝对的自由去拍,不会拍了一两天之后就过来看看你,又说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因为他不是做一部、两部电影的,而是几年下来卖太多胶片了,所以这么厉害的制片人还是不多的。”
这一时期的永盛,几乎可谓“横扫千军”,令不少同行避之不及,因若与永盛影片硬撼多以败北收场,故当年永盛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很凶险的仗。向华胜笑称:“我常常给同行骂,他们说我是“计算型”的,比如80年代最红的是周润发,他给我拍片,其实已经在是赢定的了。后来周润发去给金公主拍,我就上刘德华的电影跟他们打,结果票房还是我赢,所以有段时间真是让其他同行都害怕。“
谈及如此骄人的成就,向华胜始终将之归因于事在人为,“当年永盛在年度卖座影片中占了四分之一,一年10亿票房有2.5亿是我的,台湾的是三分之一,差不多一年最高的电影票房第一、二名都是我的,以前我们国片都输给外国电影,没赢过一次,我说过两年后你看看,结果把他们打到第三、第五名!”
1991年的《逃学威龙》是永盛二度刷新票房纪录的杰作,曾以4300万港元的成绩打败了成龙的《飞鹰计划》及周润发的《纵横四海》,但观众殊不知该片原来是“刀仔锯大树”,向华胜对此更是引以为傲:“《逃学威龙》破了亚洲纪录,票房成绩我是非常满意的,而且拍得很便宜,整个连周星驰的片酬才690万!”
2、《五亿探长雷洛传》
除了《逃学威龙》,1991年永盛出品的最负盛名之作则当属《五亿探长雷洛传》,事缘当时麦当雄制作的《跛豪》大受欢迎,人物传记片一时间风靡香江,跟风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向来细心洞察市场的永盛自然不愿放过机会,决定另择题材紧随其后,最终向华胜选择了与毒枭相对的警察,“《跛豪》是香港最有名的毒贩,也是一个反面教材,人家拍了我就不可能重拍,所以就去拍警察了。当时的警察和现在不一样,仍处英国管辖之下,那可是香港有历史以来最大的贪污时代,简直可谓‘无官不贪’,也后来由于这个情况才出现了廉政公署,所以我拍的就是反映历史的情况。”
“《雷洛传》其实比较特别,我们绝对不是劝人家学里面的内容去贪污,而是讲‘雷洛’本来不想的,他很纯洁的一个青年,问他为什么考警察,他说为了吃饭,结果考取了。但是到后面因为一块钱,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最后还做了最成功最有权力的警察,我就想借此表达一种无奈,一个时代的无奈。”
不过“雷洛”的原型吕乐可并不乐意被搬上银幕,《雷洛传》的开拍顿时一波三折起来,为说服“五亿探长”,向华胜花费了不少心思。“起初我因为要拍这部片而被吕乐本人写信过来骂,所以我在拍之前就飞过去请他吃顿饭,席间他对我说:‘现在我还没被正式判决为罪犯,你在电影里怎么就把我写成罪犯啦?’我就说:‘这个是电影,放开一点,起码我会把你拍得很好,如果拍得不好你再骂我,而且刘德华把你演得有情有义,你在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好说歹说,老人家终于点头答应。
《雷洛传》的拍摄周期是叹为观止的,在《跛豪》下片三个月后即告公映,何况全片长达七、八小时!《雷洛传》上集《雷老虎》公映后第二天,下集《父子情仇》便冲进戏院,“双剑合璧”后票房累计高达5300万,在芸芸跟风片中可谓尝到最大甜头!但话说回来,《雷洛传》的一分为二,却并非向华胜本意,“《雷洛传》其实本来是一起的,但是刘国昌导演越拍越兴奋,结果拍了七个多小时还没完,有的人就跑来给我告密,我就去看,然后问他:还没有完啊?什么时候完?他说:不知道。我就说服刘导演:电影院不可能上八个小时的电影,只有把它分开制作才行的。”
分开当然要补钱,而且要另行剪片,但刘国昌向来有导演脾气,个人作品不得随便删改。于是——“现在说起来真是笑话,拍完以后他不肯剪片,结果是我自己跑去剪的,不过他没话讲,要是别的导演和编剧去剪,他会翻脸的。”
两部《雷洛传》都赚得盘满钵满,永盛又在翌年以500万港元片酬邀张国荣演出另一部跟风片《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非但继续卖座,更让十余年后首任主角的向华强获金像奖影帝提名,此时的永盛,堪称多面开花!
1993:挥师北上
1992年尾,永盛在影坛的“常胜将军”地位已无可撼动,但向华胜此时已不满足于本港市场,遂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合拍了他进军内地的第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永盛跟内地合拍的第一部片应该是《唐伯虎点秋香》,我记得这部片是在上海拍的,当时我去了一天。”而该片也是导演李力持从影以来的第一部“大片”:“ 我在拍《唐伯虎点秋香》时认识向华胜,这也是我第一次跟他合作拍片。其实我之前的电影像《情圣》、《龙的传人》、《黄飞鸿对黄飞鸿》等等这些投资都不是太大,甚至比较小,但是《唐伯虎点秋香》不但第一次搭起布景,还让周星驰跟巩俐对戏,当时她演了《秋菊打官司》是大明星,加上还有这么多打戏,更要到上海拍摄,其实那时心里挺紧张的:真是一部大片!”
向华胜自称:“我基本上是拍了一辈子的电影都没有赔过一部,也没有赔过一毛钱,真的没输过一次。”当然首次北上亦不例外,《唐伯虎点秋香》上映后以4000万港元再次登顶冠军,非但让永盛梅开三度,也形成了隔年折桂票房榜的有趣现象;其后《唐伯虎点秋香》又在内地多家电视台多次重播,成为观众心目中公认的港片经典,如此强烈的反响令永盛加快了与内地合作的步伐,分别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合作《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作《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与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合作《九品芝麻官》……
其后,向华胜更将永盛的国内业务拓展到其它领域,如在深圳建立了电影制片厂,又与王晶、萧若元等人投资上亿资金成立了向内地市场发行录影带的“永盛音像公司”,甚至以两亿港元与大连国际商务学院合办“永盛艺术学院”,并自任校董,以培养电影新人。1993年市场“成绩表”出炉时,永盛制作的六部影片又赢得1亿3900万港元的总票房,平均收入亦有2300万港元,非但成就“三连冠”,更成为港片“极盛”年代的最后赢家!
1994后:暂离江湖
94年是那个时代永盛的最后辉煌,周润发的《赌神2》、周星驰的《国产零零漆》、《九品芝麻官》叫好叫座,三部电影加起来票房过亿,让其他电影公司望而兴叹,也成为日后影迷百看不厌论之不尽的佳片,其中《赌神2》更是有史以来首部票房超过5000万的港产片,永盛从而三度刷新历史!
但此时香港电影已开始陷入衰落的尴尬境地当中,而永盛去年成绩尚属骄人,但面对如此不济的形势,亦渐渐无心恋战。1994年,向华强夫妇另成立“永盛娱乐”,向华胜则留守“永盛电影”,但也担任了“永盛娱乐”的股东。
不过,“正牌”永盛出产的电影已越来越少,区区几部《95追女仔之绮梦》或《赌神3少年赌神》票房反应也大不如前,令人不解:莫非向华胜已收山引退?对此向华胜不无感叹地说:“后来我不是退出,而是根本就没有拍,因为我病了两年,躺在床上。”个人原因自然阻滞了永盛的前进,但待身体痊愈后,向华胜却不得不面临更大的打击——“刚好97股灾,又有盗版出来,三节棍我是三节全中!”眼见满街盗版,市道不兴,周遭朋友拍片又赚不到钱,虽然自己始终信心十足,“但是赚得也不多了,就干脆去做点别的生意,去搞上市公司、搞金融、做电视台、甚至还有别的。”
十年后,向华胜觉得“现在差不多了,大环境出来,是时候做一些好的电影了”,于是重整旗鼓,在北京宣布重出江湖,计划叫做:5510……
《新航标》第四期:向华胜制片宝典攻略
对话:魏君子
撰稿:阿蒙
向华胜:我的梦想是希望将来有机会破全球的电影纪录,和外国电影比一下,这是一辈子的心愿。光是破香港和亚洲的纪录我都习惯了,已经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
永盛电影向来卖座,90年代初期常年排列香港票房前列,像《赌神》、《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赌神2》都是历年票房冠军。当年,影迷只要在银幕上看到“向华胜、向华强”兄弟名字,就信心倍增。
对于票房卖座,向华胜说他有八大秘诀,令人惊奇的是“电影好看”竟然排在最后一位。甚至有一回,《叶问》导演叶伟信在纽约碰到向华胜,向华胜对他说起他这几大秘诀,叶导听得聚精会神,还拿纸笔做起了笔记。向华胜说,叶伟信其实只学了五个秘诀,但已经很厉害了。
向华胜纵横江湖几十年,影片如此卖座,自然有他独到绝技。其实分解起来无非普通八大要素:片名吸引力、题材选择、卡士配搭、同期对手、院线分析、宣传声势、档期优势、影片质素,但向华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是几个因素加起来的总和”,得综合考虑,而且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不得随意。大家把明星作用看得极重,向华胜却有他的独到见解:“发仔演技好而且戏重,所以重要性无可置疑,但台北同时上映的又是发仔主演的《吉星拱照》却只收二千万,证明发仔因素并不是主要的,而是整部电影各方面的配合。”到底向氏制片有何秘技可言?下面我们不妨从他的几张王牌中一探究竟:
第一王牌:片名吸引——《赌神》和《赌鬼》的区别
向华胜说:“像《赌神》就算不是我拍,你也一定要找周润发,而不要找陈百祥就好,不过如果你拍的是《赌鬼》的话可以找他,这样票房起码有一千万。”向华胜一席话道出了永盛的首个制片秘籍——电影能否吸引观众,片名必将掷地有声!
20多年前,港产赌片正是印证了向华胜的妙语:同属王晶出品,1986年邀陈百祥担正的《烂赌英雄》虽与其喜剧形象不谋而合,但上映后票房平平,3年后永盛重振赌片,以周润发化“鬼”为“神”,票房即翻六倍之多(全年冠军,3630万港元),足见向华胜早已知悉,不同风格演绎同一题材,观众的接受度必将大异,而演员能否胜任这个角色,仅凭片名即可窥知一二!不出其所料,翌年挂上“赌”名的影片已跃升影坛主流,当时观众几乎一见该字即心甘情愿地入场观看,因此永盛自产的《赌侠》及他人跟风的《赌圣》同时大卖,《赌神》之名可谓影响深远。
永盛的片名时常能与剧情产生巧妙的化学作用,往往令观众观映前即对题材翘首以待,如“赌圣”并非首创,索性在前添起“上海滩”另辟蹊径;“整蛊”不属无厘头专利,但若是“专家”便可自成一派;“逃学”尚属顽劣,加入“威龙”即成反斗英雄……而永盛即使制作古装题材,片名也很直白地沿用了经典武侠小说(《鹿鼎记》/《绝代双骄》)或民间传奇(《武状元苏乞儿》/《唐伯虎点秋香》),对于已是家传户晓的故事而言,无疑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大量观众的眼球。诚然,永盛90年代出产的多部影片都有巨星压阵,对票房的推动无可置疑,但向华胜真正聪明之处却在于如何“先发制人”,以各有特色的片名为观众建立起好奇心:究竟周星驰、刘德华将怎样在片中演绎这个经典/新奇的故事?由此更期待演员在片中的表现,而影片也得以在众人眼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此,今日无数港片影迷谈论经典时总能随口说出几部永盛作品,与一系列精雕细琢的片名不无关系。
第二王牌:题材选择——如何制造《逃学威龙》
石琪在分析永盛的成功之道时曾如此评论:“永盛多走现成热门路线。”纵观永盛历年制作,大可发现卖座鼎盛乃至刷新票房纪录的作品近乎清一色以喜剧片、赌片及英雄片组成,而这三大类型分支也恰好引导了8、90年代港片市场的商业潮流,正如向华胜本人所言:“我们做电影是在跟群众斗智,要吸引他们进戏院,我拍喜剧就是要求一定要非常好笑,观众看到的三、五个主角起码有两、三个受欢迎吧,这样就算人家说是烂片也绝对赚钱,要是五个主角都受欢迎那就更不得了了,所以这一点是不能碰巧的,其它从设计到开分场再到看片,拍得好不好无所谓,主要是一定要很了解观众更需要什么。”
永盛创业作《大小不良》映于1984年,当时全年票房榜前二十名排行中仅得《省港旗兵》等寥寥几部属非喜剧题材,故本片也因“顺应潮流”成功杀入第十四位(票房11,777,353.00港元),打败了徐克“电影工作室”的《上海之夜》及新艺城的《上天救命》;1986年《英雄本色》轰动全港,永盛则紧密锣鼓地炮制了《英雄好汉》及前传《江湖情》,各于1987年2月及5月上映,并成为“英雄片”热潮中的票房代表——《英雄好汉》先以“再续余热”之势累积了近1900万港元的票房,短短两月后《江湖情》更升至2100万,前后收入已超过去年的《英雄本色》;1991年麦当雄制作的《跛豪》为传记片创下3800万的惊人纪录,永盛则再次如法炮制,以有限的制作周期紧扣热门题材走势打造出《五亿探长雷洛传》,结果依旧傲视群雄,非但创出上下集隔日公映的新现象,《雷老虎》(3000万)与《父子情仇》(2300万)的票房总计已凌驾冠军《逃学威龙》千万港元!事实上,这正是向华胜一贯坚持的拍片哲学——“我们的信息很快很准,这是有名的。看到别人拍的题材受欢迎,就知道它现在肯定赚钱,所以不等他们下档,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幕后班底召集过来开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它。当时我拍一部电影绝对不能超过半年,因为观众的口味是会变的,超过半年就有危险了。”
与此同时,永盛非但是追随热门题材的佼佼者,亦数次将其他题材演变为主流,如《至尊无上》及《赌神》推出前赌片始终徘徊在市场边缘,但通过向华胜与王晶的合作终令其扬眉吐气,港片更一度“逢赌必胜”;至于沉寂多时的校园狂想曲,也在向华胜对剧本的锐利眼光下破了卖座纪录,“黄炳耀给我设计周星驰的《逃学威龙》时跟我讲:老板我有几个题材给你选择,有一个是一个女孩生了一个小孩,隐形的,看不到。我说:小孩看不到,电影也看不到,就一个女人在演戏而已,不选这个。他就说:那选第二个,有一个娃娃脸的总督察去找一个失去的枪,这是小片来的,本来我想自己拍,但如果你有兴趣我就让给你拍。我说这个题材好,第二天我就通知他,我决定由周星驰来演,因为我还是不想拍小片,而且这个剧本又这么好,总不能叫些阿猫阿狗去演吧,所以干脆就把电影给拍大去!”可以说,永盛对电影题材的把握是兼收并蓄的,一方面既时刻追随市场导向,另一方面又能“解放思想”以不同的形式建立市场潮流,故在香港影坛多番大浪淘沙后始终能“适者生存”,成为商业领域不折不扣的“免疫者”。
第三王牌:卡士配搭——捧红吴孟达的本事
永盛创业之初并无巨星卡士,《大小不良》仅凭岑建勋、张艾嘉及曾志伟即卖出千万票房已属“刀仔锯大树”,待地位渐固后,向来擅长审势度势的向华胜即为永盛重塑幕前核心,因其熟知若有一个如日方中的巨星加盟,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即有提升,而能否罗致强劲的卡士,对一个新生代电影公司更是突出重围的制胜法宝!
由此,自次作《魔翡翠》始,日渐目不暇接的明星聚汇已令永盛在观众心目中建立起不折不扣的“大片格局”,尤以《英雄好汉》及《江湖情》为例,一时间罗致了周润发、刘德华、万梓良、李修贤四大“当红炸子鸡”,兼以刘嘉玲、王小凤、杨群等人陪衬,后者甚至在20多天的拍摄中仍加入一个谭咏麟助阵,堪称1987年阵容最强劲的港产片!与此同时,周润发与刘德华亦各自独立为永盛的商业保证,催生出《精装追女仔》及《最佳损友》两部喜剧系列,前者首次让永盛打入全年票房榜前十名(排第九位,票房2172万港元),后者则于翌年再占该席(同排第九位,票房2182万港元),成为永盛扛起卖座大旗的重要功臣,1989年两人再度联手的《赌神》更是登顶全年卖座冠军,足见向华胜亲手打造的“永盛卡士”已跻身影坛常胜将军之列!
1990年周润发减产,向华胜又寻觅新搭档与刘德华再展“双雄会”,终于将另一个香江神话招入麾下,他,就是周星驰!“周星驰刚和我签合约的时候,一签签三部,因为一部对我不公平,我就说我拍的都会红,就70万吧,结果三年后他片酬变成1700万!”“华星”会晤后,永盛即马不停蹄地制作了《赌侠》,从90年圣诞映至91年贺岁,终与周星驰独挑大梁的《赌圣》一同刷新全港票房纪录(居全年亚军,票房4034万港元);1991年,向华胜继续实施旗下巨星“各自为战”的策略,周星驰的《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刘德华的《雷洛传》上下集、《与龙共舞》及《至尊无上2永霸天下》再加上两人合演的一部《整蛊专家》“片如轮转”地公映,其中五部作品进入全年十大卖座电影,令永盛一度“高处不胜寒”;1992年,向华胜转以周星驰冲锋陷阵,一口气推出了《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2神龙教》及《逃学威龙2》四部作品,岂料前三部居然排列式地打入全年票房季军(4086万)、殿军(3742万)及第五位(3658万),反应稍逊的《逃2》也排在第11位(3164万),成就“周星驰年”的同时,也让永盛的总收入高踞电影公司之冠!到了1993年,李连杰亦签约永盛,向华胜的旗下巨星也转为“三足鼎立”,周星驰有《唐伯虎点秋香》及《龙过鸡年》、李连杰有《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刘德华则有《偷天换日》,毫无疑问,如此阵势又再次将永盛送上电影公司票房之首。
“很多朋友都有点说我捧红了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我是坚决否认,因为他们本身条件太好,就算不拍我永盛的电影还是会红的,只是我眼光高一点,早点请他们来拍戏,便宜点,我也多赚点小钱,而且像吴君如、吴孟达的条件没有他们三位好,但还是在我手下红了,这就是我的本事!”重温巅峰时代,向华胜不无自豪地称:“那期间永盛都没有遇上什么很凶险的仗。我常常给同行骂,他们说我是“计算型”的,比如80年代最红的是周润发,他给我拍片,其实已经在是赢定的了。后来周润发去给金公主拍,我就上刘德华的电影跟他们打,结果票房还是我赢,所以有段时间真是让其他同行都害怕。”
“其实后面我很少参与电影内容的创作了,不过我拍电影票房还是全亚洲第一,我如果评估这部电影的票房是一千万它就绝对不会是九百万,就是一千万!每次我都跟别人打赌说如果没这数字我输你一万块,有你就输我一千块,但最后我都赢了不少。”追根溯源,强劲的巨星卡士,精巧的阵容配搭,实乃永盛神话的缔造者!
第四王牌:院线分析——票房冠军的选择
90年代初,永盛已足与嘉禾分庭抗礼,在新艺城与德宝先后停产的环境下,一度成为香港影坛的霸主。但虽说1990~1993年永盛近乎一支独秀,却始终不如昔日德宝租赁“邵氏院线”、黄百鸣先后成立“永高院线”及“东方院线”那般发展电影业务,逞论看齐“嘉禾”或“金公主”?事实上永盛多年来一直倚靠其他院线排片公映,这对一个如日中天的电影王国而言,似乃奇闻。
永盛没有自己的院线,选择哪一条院线上片就成了重中之重,因为分帐、推广力度和对手都因为选择而不一样。那些年在永盛在向华胜的精心排片下,或“嘉禾”或“新宝”,取得了重大胜利,《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赌神2》都成为当年的香港票房冠军,至于“金公主”,向华胜也曾将《赌神》排于其院线公映,结果同样登顶,从此令永盛在圈中声势大增。
不过,对向华胜而言,永盛不成立自己的院线是为求循序渐进,“当时“永盛”没有做自己的影院,因为‘没有一就没有二’,我总要先有‘一’,但‘一’太小了,只有每次赚到钱就拍大一点,然后再大一点才能买院线。”虽然当年永盛尚未实现这一梦想即碰上香港电影市道衰落,但向华胜的雄心壮志仍未曾淡忘,“现在在国内我就准备收购院线,但同样会把电影拍好来配合,否则我根本不够资格和他们讲什么院线,他们都是比我年轻了20多岁,但已经是很大很大的老板了。”
然而,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的没落却证实了向华胜的远见:当时整个港产片院线达五条之多,结果往往导致影片产量供过于求,跟风滥拍急速填充市场,最终导致港产片走向畸形发展,继而产生院线结业的恶果,因此若永盛在巅峰时期为寻求扩张而大肆收购院线,必将加剧港片市道的混乱,而向华胜向来自称:“我是小片从来不肯拍!”但一旦自组院线则必须维持供片,由此往往会出现因追逐片源而削减制作规模等情形,非但分薄票房利润,更影响永盛一贯重视的电影质素,这无疑是这位电影大亨所避忌的。因此,当时的向华胜正是不卑不亢,不急于建立院线,反在洞察港片不济之时在此计划中抽身而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市场萎缩的破坏力,直至多年后华语电影步入蓬勃期,方才在市场赋予的极大空间中再将收购院线提上日程,对于蛰伏多年的影人而言,此举无疑一举两得。
第五王牌:档期优势——农历新年上《赌神》
港产片向来有几大“抢钱”档期,分别是贺岁档、复活节、暑期档及圣诞档。而在向华胜的运筹帷幄之下,80年代后期始永盛即以各大映期推波助澜,加之其出品题材往往迎合市场主流兼有巨星演出,几番大赚实不足为奇。
正如两部《赌神》,分别于1989、1994年圣诞档前后推出,“《赌神》选农历旧年在台北上映亦是占了一个档期的优势,因为很多一年只看一两部电影的人通常都会选过年过节去电影院娱乐,农历新年该是最好的时间了。所以《赌神》在台北卖座并不是爆冷,可以说是热门胜出。”而台北的票房也是香港、星加坡、韩国第四个《赌神》票房破记录的地方。而《赌神2》在12月15日公映后直至月底票房已高达3800万,再映过新年(1995年1月15日),已以5200多万的票房刷新了历史纪录,与当年同期公映成就票房冠军的首集相比,可谓永盛后期最精彩的战役;至于1990年永盛开始与周星驰合作后,星爷的多部电影都曾排上旺期,首当其冲者《赌侠》(12月13日)截至12月30日票房已冲破3400万港元,拉起贺岁档头马,1991年的贺岁档又轮到《整蛊专家》(2月2日),同年暑期档则是《逃学威龙》(7月18日)及后期的《上海滩赌圣》(8月22日),如此有条不紊地以新片攻占各大档期,使得永盛成为全年的大赢家,也是对向华胜另一“秘籍”的最佳阐释;1992年,永盛再以星爷助阵,《逃学威龙2》、《鹿鼎记》及《武状元苏乞儿》分别成为复活节、暑期档及圣诞档票房冠军,翌年(1993年)又借《龙过鸡年》(1月14日)及《唐伯虎点秋香》(7月1日)大赚贺岁及学生钞票,令“周星驰神话”演足一年;与此同时,永盛又以李连杰出马抢市,于复活档(4月1日)及圣诞档(12月18日)分别推出《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及《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正是“你唱罢我方登场”,屡战屡胜。
第六王牌:电影质素——观众无法猜到结局
向华胜曾经说过:“我做人很谨慎,大量生产的结果是质素未必可以保持,例如我有六部电影同时进行,我可以请到六个好导演和六个好编剧的机会微乎其微。所以我不想像别人交足片量给院线,流水作业般生产很大压力……”
全盛时期的永盛并非“贵精不贵多”,有时甚至为迎合市场日夜赶工,故往往有作品神速出炉。事实上,这类近乎“只争朝夕”的制作方式很易让电影沦为粗制滥造的流水作业,但永盛正是让同行观众都大跌眼镜,为何能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推出了如此多的经典作品?
对此,向华胜仅用一句话便以浓缩个中精华——“有时候我想起来,还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向慧眼识英雄的他,稳定影片质素的最佳渠道就是甘词厚币,以真正的诚意打动同行加盟合作,正如当年的《英雄好汉》与《江湖情》,永盛尚不足以独揽大制作,麦当雄、萧若元、文隽等人的协力正是向华胜秘籍的成功典范,“这个其实钱百分之百是我出的,由于当时要找人才,自身还没这么好的条件嘛,所以就用了一种合作的模式,可是如果光用金钱而没有足够的诚意的话,你还是请不到最好的导演的,比如说现在国内最好的导演像冯小刚、张艺谋这一类,我是愿意拿钱出来给他们拍戏的,只是怕他们不愿意而已。这是很简单的一个目标,拍最好的电影,其他的我都不考虑。”
其后,向华胜深知若真正让“电影好看”,不单依靠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幕后班底更需要百花齐放,因此他始终贯彻“找导演或演员都要先看过他前面的作品”之原则,兼与其他电影公司合作,进行一系列“优化组合”:初出茅庐的《大小不良》联合嘉禾、新艺城及德宝的几位大将便拍出不俗水准,多年后拍《至尊无上2永霸天下》找杜琪峰执导,又与他跟程小东合组的“百嘉峰电影公司”共同出品,至于后来加入的陈嘉上、黄炳耀、刘国昌、柯受良等人,以及后期向华胜“没有去管创作的事,给他们多一点创作空间”的作用下,90年代初永盛的电影创作已提升至新阶段,这也是为何向华胜始终对幕后功臣的离世扼腕叹息、耿耿于怀的原因:“很不幸,在香港这么多年,黄炳耀差不多是最优秀的一个编剧,但在德国中风英年早逝,没办法了,失去了一个人才。”
但更重要的是,永盛电影质素的保证也与向华胜本身的创作理念关系紧密。“我们是真正的专业,每一种手法都研究过,比如开拍一部黑社会片,首先把其他同类型电影列出来,60部、80部,像《教父》、《疤面煞星》、《旺角卡门》这些,然后找出这一类片它的票房怎么样、电影手法怎么样,这样才能拍的,不是盲目跟风乱拍。你看就连喜剧也是分很多种的,很多元素也是分开的,像鬼片可以加恐怖,可以加笑料,可以加爱情,还可以加打斗,元素不断增加。”
“我还有一个理念,就是开场的时候不可以让它进入“散场”的时候,如果电影一放就知道结局的话就会很吃亏。你可以想想我以前的戏,可以说都没人知道结局是怎么样,《至尊无上》你知道结局怎么样吗?还有《赌神》也是,你能提前猜到结局吗?所以我现在可以说,你保证不知道《唐伯虎点秋香2》和《龙凤店》它们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就算到时候你看到一大半也还是不知道!”
《新航标》第四期-深度曝光:5510大电影计划
对话:魏君子、竹聿名
撰稿:阿蒙
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影人以合作结构推行电影制作的模式无疑日趋紧密娴熟,那厢保利博纳与“我们制作电影工作室”合力打造“人人电影公司”之时,这厢久违多年的港片大亨、永盛电影公司老板向华胜又与“21世纪威克影业”总裁肖凯一同启动了“5510大电影计划”。
这一计划的诞生,则源于肖凯与向华胜的数番会面,当时肖凯在广州成立了一家音像制品销售公司,“我在广州的时候就跟向华胜先生有见面,但没有太深的交往,直至大约三年前才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进行沟通。当时向华胜先生觉得我的电影观和对电影的认知度跟他非常相似,大家有了共同点后,在日后的交往中就开始经常聊商业上的东西,慢慢就等于形成了师徒的关系,从而在越来越紧密的交往、相处中进行更多的电影交流。”此时,华语电影市场日趋蓬勃,两岸三地电影工作者的交流更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肖凯遂拉拢向华胜重返影圈,“5510”终水到渠成。
顾名思义,“5510”即是在五年时间内,以五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拍出十部大电影,而此番联手推出的传媒影业更有五家之多,牵头的则是香港永盛集团、北京二十一世纪威克。与此同时,“5510大电影计划”也不愿做雷声大雨点小的行业“过场秀”,作为核心人物之一,向华胜眼中早已形成一个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运作周期,“《唐伯虎点秋香2》一完,三月份马上就开拍《龙凤殿》,然后第三部马上又轮到《疯狂大征婚》,从年头到年尾一整年的计划全部安排好了!”而作为率先为“5510”冲锋陷阵的《唐伯虎点秋香2》,更是毫不吝啬地汇集了大批顶尖的影圈人才,以求在新老交替的阵容中与昔日周星驰的经典一较高下,而一众内地红星如黄晓明、张静初、李冰冰、周立波等人更会先后投入计划当中,“5510”蓄势待发、一鸣惊人的电影野心一触即发!
然而,“5510”亦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创作方向,即以喜剧题材作为抢占电影市场的杀手锏,实质上,这也是当年向华胜令“永盛”异军突起、气势如虹的制胜法宝——“拍电影能有一个选对的题材就更好,因为我们做电影是在跟群众斗智,要吸引他们进戏院,我拍喜剧就是要求一定要非常好笑,观众看到的三、五个主角起码有两、三个受欢迎吧,这样就算人家说是烂片也绝对赚钱,要是五个主角都受欢迎那就更不得了了,所以这一点是不能碰巧的,其它从设计到开分场再到看片,拍得好不好无所谓,主要是一定要很了解观众更需要什么。”因此,“5510”大可称之为港片模式在内地的一轮试水;
“5510”虽已雄心壮志地杀入内地影坛,但它亟需的却依旧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十字路口”——若几部大片先后大杀四方,数年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庞大的电影帝国,中国的“20世纪福克斯”对众人而言也不再是一厢情愿的梦想;若计算失误难以迎合内地市场的口味,几部大片对其而言又无疑是惨烈的“滑铁卢”,而“5510”的大电影制作模式一旦失败,亦必将导致整个计划的全盘消失,沦为昙花一现的命运,因此“5510”的未来是喜是悲,仍需经由市场的检验方得以定论。
无论如何,随着12月1日《唐伯虎点秋香2》的开机,“5510大电影计划”已公诸于世。
那么,这一计划究竟以何架构运作?五亿资金如何投资?在电影团队上将形成怎样的趋势?影片将如何盈利?……且待向华胜与肖凯一一解密:
1,架构:中国的“二十世纪福克斯”?
肖凯:我们把所有参与的公司都进行了整合,现在“5510大电影计划”的真正核心就是21世纪威克影业和香港永盛这两家公司来做,你们当时看到的五家,有些已经整合到21世纪威克了,然后我们又成立了21世纪威克股份公司。
公司是今年上半年成立的。我们的标志——其实是一扇金光闪闪的门,而且是胶片门。为什么会这样?两方面,我们“21世纪威克”为导演、演员、投资、主创这些人打开一扇“理想之门”,只要你够努力,你就可以站在21世纪威克的平台上,和大家一起去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21世纪威克”拍的电影实际上是给所有观众打开一扇门,即“梦想之门”,然后跟着电影去寻梦、去开心,所以我们的标志就是两道“门”。至于“21世纪威克”之名是因为好莱坞有一个“20世纪福克斯”,我们也希望中国有一个东方的福克斯,这是我跟向华胜先生一起探讨出来的,甚至希望有一天“永盛”能与“21世纪威克”合并,组成更大的娱乐集团,将电影作为未来产业的其中一块。
2,分工:内地香港合璧强强联手?
肖凯:我喜欢用内地的演员,就像《画皮》,起初他们他们劝了我很多,也提供了内地以外非常优秀的演员,最后我还是选择用国内的,因为我觉得内地市场在成长,以前的电影常考虑海外市场,哪怕中国内地通不过,在海外也一定能通过,但现在反观香港和台湾地区,可能连内地一个省的票房都不够,而且这些演员的曝光度及引起的观众共鸣我也认为比内地以外的演员更亲切一点。
至于选择香港为主的幕后团队,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商业敏锐性和做事的态度比较欣赏,因为他们一直在拍商业电影,所以我的《画皮》用的几乎都是香港的团队,然后《唐伯虎点秋香2》也几乎都是香港的主创,不但是专业精神,而且他们往往能很好地贯彻我们投资人、制片人的想法。当然内地也有非常多的人才,但是他们基本上也是被内地的公司给瓜分了,你又不敢冒险去找一些不成熟的、没有影响力的、没有大片经验的人去做,如果一部电影只是去尝试而欠缺把握,万一失败了,对他们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还是考虑行业中最顶尖的人才。因为现在都是“大中国”概念,内地与港台没什么区别,而且我也跟他们沟通,说会慢慢把我欣赏的年轻人放到你们身边去学习,多培养一些人才,为中国电影做些贡献,有什么不好?就算有一天自己老了拍不动了,还能在影坛后继有人,有什么不好?
3,计划:五亿资金下的新电影王国?
向华胜:从1997年~1998年,香港电影受到盗版攻击最厉害,很多朋友拍电影受到一定打击,被盗版以后收益小了,海外原来是200多部,现在只有几十部。我一直在留意内地电影的发展,这几年已经成熟了,从以前一千万、两千万、三千万变成了现在的一亿、两亿、三亿,我做了一辈子电影,就有一个想法,希望拍一些有分量的电影,能够为电影圈做出贡献。如果能够破纪录当然最好,破不了也希望差不多,主要是能够出一定的成绩吧。
所以,如果只拍一部人家会问:“到底是哪一部?”我就想:干脆拍十部!因为自己一辈子都不拍小片的,一拍就拍大片,因为我就喜欢大一点的,这也将是一个比原来更大的电影计划。所以在三月份的时候,我提出了五年之内以不小于五亿(成本)拍十部电影,到现在过了半年,有五、六个剧本已经写出来了,正在送审批的过程中,也通过了几部,大概第一年就超过两亿了,至于五亿可能不需要五年,两年就超过了。
这个计划基本上我是牵头人,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参与,所以这不是整体的股份分配,而是每一部的股东可能都不一样。如果他们不做,我也会自己全都拿过来做,以此表现我对电影的信心,因为我基本上是拍了一辈子的电影都没有赔过一部,也没有赔过一毛钱,真的没输过一次,所以希望在中国市场这么好的气氛之下,能够延续我这一做法。
肖凯:我们去年开始探讨“5510”计划,我也极力跟向华胜先生说:师傅,我觉得内地市场真的很好,以你们成功的经验和对电影上的理解,现在真的很需要像你们这样的人才!商业电影,我们经常称为产业,产业如果没有靠商业电影去赚钱何谓产业?大家拍片子全部赔光、跑光了,谁来拍电影?所以应该是良性的循环,大家相互沟通,当时他也说:其实我们在内地来做,那不是只拍一部电影?如果拍一部电影就太无聊了,如果这样的话,要形成产业式的结构,我们不如做我们探讨,拿出一个电影的计划。
5510当时提出做通气会,我们告诉大家准备启动这样的计划,多长时间投资。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拍呢?是因为内地确确实实有一个审查制度。每部电影没有通过审查或者拍摄许可都不能随便去拍,不像以前向先生的《赌神》能在香港拍,而且那个时候的市场像台湾和东南亚这些都很好,哪怕不要内地市场都可以。现在“5510”10部电影的计划,肯定立足于国内,绝对是每部电影都是通过国家电影主管部门审查才拍的电影,这是我们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半年时间的准备和剧本的创作期,我可以说现在最少已经储备完善了六个剧本,所以我们从《唐伯虎点秋香2》一开拍以后,明年至少有4部电影的开拍,作为电影公司来说,4部大片已经是不少的数量了。
4,运作:第一个五年计划?
肖凯:当然,我们一开头也没有说5510,在探讨这个计划过程中,到底投多少钱、拍多少部电影?我们就把第一个五年作为目标和一个阶段,那个时候华谊还没有上市,我们在想用五年的时间,最迟五年,其实我们当时自己设定的是三年内去实现,把这个计划完成以后争取上市,因为股民买股票是买一个未来,未来他看到你这个公司,你这个团队做事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很有计划性的,他才对你公司的价值感兴趣。所以后来就正式推出“5510”,五年最低投资不少于5亿,拍10部大电影。
但如果讲十部大电影每部都像《赤壁》一样,可能两部等于不止五部了,那么“大电影”在中国怎么理解呢?我也认为之前观众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其实是有一点偏差了,就是往往认为只有投资大了才叫“大电影”,我认为不对,其实像好莱坞的《教父》、《沉默的羔羊》和其他很多类似于这样的片子,你认为它不是大片吗?但它绝对不是用钱砸出来的大片,而是靠大的情节和很优秀的演员,这种就是观众去买票的看的“物有所值”的片子,也是我的观点里的大片,因为这些影片可以让你百看不厌,就像《唐伯虎点秋香》,其实在当时的年代而言,很多演员都没有达到周星驰的高度,这就是大片了。
5,投资
肖凯:我觉得五个亿当然是我们的起点目标,向华胜先生也说了,我们可能随着内地电影的发展,你投多少钱进去以后,在市场上能拿回多少钱。如果今天投5个亿进去,能在市场上拿回50个亿,我怎么不投?如果说我是像华谊兄弟那样的上市公司,投5个亿,能拿回6亿甚至5.5亿,只要不赔钱,我照样敢投,而不是说追求就是大片和投资,都算不到这些钱从哪里回报。我觉得《画皮》,《投名状》就是一个例子,《投名状》三个巨星,高额投资,结果因为他拿明星的时候已算好海外要卖多少,但是却卖不到,最后算下来总体是赔钱的,喘不过气了;《画皮》你说这不是大片吗?绝对是魔幻动作爱情大片,但是因为投资比很高,已经在中国市场把所有的投资都赚回来了,所以我没有压力。今天做电影的人一定要明白,我们的题材真得不要奢望在国际上能卖多少钱,毕竟你不是好莱坞的片子,语言等方面是有差异的,我们做电影的未来还是立足于本土,我觉得海外可能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样每部片子在计算成本,计算投资的时候,才有优势。
向华胜:目前国内票房一亿只是一个净值的数量,至少能有几个亿,现在这现象普通得不得了,就说我们国家多可爱,当年目标还是把中国文化传出去,可是不能一步登天,本地市场还没有牢靠怎么打?现在我已经准备打两年,用自己的资金全投进去,投越得大越不会输,因为有保险还有预售片花这些,你看像汤姆克鲁斯这类巨星全球都先给定金的,赔也赔不了多少,不像我们拍部《赌神》,成本五千万就是五千万,真金白银地拿出来,所以当年越拍大片越赔,赚大钱的几率越小。所以现在最怕就是中型制作,在国内也是,你成本就三五百万,最后一千多万,拍完了你也没钱宣传,所以拍就拍五千万的、一个亿的,这一个亿其实是包装,跟好不好看无关,你说你拍部电影用了几个亿,那观众不管这部片质量怎样都总会来看看的,当然赚不到钱就再说了。
6,新人:循序渐进注新血?
肖凯:我们暂时还不具备选择新人签约的条件,不过觉得中国电影的机会和拍电影的人越来越多,而现在真正能在电影领域一直拍下去的也只有那么几个,如果大家都来找这些所谓的“大明星”演的话,他们没办法分身,而且现在不像当年香港整个制作相对比较粗糙,一个演员一天可以拍几组戏,因为弹丸之地坐车用不了几个小时,但在国内不可能,北京、横店、广州都有人在拍,光交通路途都要耽误很长时间,而且中国演员也不太适应。所以作为我们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是真的希望能慢慢地发现更多的人才,也可以给他们一些机会,像前段时间发现有个中戏表导班毕业的,在武术上有一定能力,我们就叫她去横店跟着《唐伯虎点秋香2》的动作指导拍戏,让她从剧组开始,让最优秀的老师来培训你,虽然这个角色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通过磨合之后,可能下一部戏会给你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我们都有计划性、目标性地去培养新人。
7,类型:喜剧冲锋闯新途?
向华胜:好片不能自己说好,要群众说好才是好的。有些人喜欢看惊悚片,有些人喜欢看喜剧,有些人喜欢看爱情片,角度是不同的,所以希望有不同的电影给他们多一些选择。我我发现这两三年国内喜剧好像少了点,反而是历史大型片比较多,这类片子不是说他们拍得不好,其实是拍得更好了,但是第一,女性观众可能不喜欢;第二,重看率小了。国内很多导演制作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看国内电影市场现在还不到“打仗”的时候,一年大片四到六部就挺多了,他们拍他们的,我拍我的,先拍一些喜剧,其实不是喜剧我也会拍,像以前我拍的《赌神》就不是喜剧,而是先走喜剧,不要和他们急着对仗,起码在两年内各显神通。
肖凯:为什么前面的基部作品主要以喜剧为主?因为现在大家的生活压力很大,所以我们希望能在电影院里给他们非常开心的语言和动作,而观众也会非常期待去看的。当然我们还有动作片、伦理侦探片和其他的一些电影,后面还储备很多,十部大电影不用担心,其实早在计划的时候十个创意都出来了,但有些题材怕透露以后牵涉到审查的问题,因为现在制度和演员都不像当年的香港,比如向华胜先生说:如果没有周润发的“神”,我怎么去创作《赌神》这部电影?周润发他有赌神的气质嘛,今天叫陈百祥去演的话,那充其量就是赌鬼,叫周星驰演的话,那他就是赌圣,都不是赌神,“神”就是要有与它神似的东西。而且中国现在的演员不管怎么样,都要先看到非常完整的剧本才去跟你谈演还是不严,很难说比如今天黄晓明你信得过我,我们签好约再为你“量身定做”一个剧本,保证让你神采飞扬,现在国内演员很难接受这样的创作方式。
8,票房:5-7亿梦想成真?
向华胜:当时我去上海看拍《唐伯虎点秋香》时,看到国内电影院还是不多,条件也没有现在好,但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有两到三家新戏院落成,也就是说一年大概有750部新电影上映。而且前两年“中奖率”只是30%多,今年升到40%多了,如果以复息的算法,两年就可能上涨一倍,换句话说,现在电影票房成绩很好的话就是3~4亿,不过如果运气好,加上努力(拍戏)的话,过两年能够卖到5个亿或者8个亿,一点都不稀奇!
肖凯:我们制作最早看重片子,比如之前对《画皮》票房2亿3千万的期待,说句心里话,我没想得这么高,但是我们觉得一个多亿是肯定的,两个亿就是我们目标。到后来包括音乐全部做完以后,在广州搞了一个全国院线看片会观赏成片,当时跟我们一起合作的上海东方电影公司的发行老总葛总聊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葛总,我知道我们自己在用什么力气、花多大的成本在做宣传工作,这是别人不清楚但我们自己清楚的,现在这个势已经造出来了,而且片子也拍得不错,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去努力还没有达到2个亿,我就不是肖凯!后来今年的国庆档《建国大业》和《风声》都超过两个多亿,《建国大业》甚至有四个多亿,因它比较特殊,有团体票,但《风声》在《建国大业》挤压下票房也达到两个多亿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更多像《画皮》《风声》还有其它很多优秀的片子一样,把中国的观影欲望提高起来和观影成为大家的生活习惯,我觉得真得用上向华胜之前在“5510”电影发布会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我看离7个亿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观众如果都形成这种习惯,我也认为票房5个亿、7个亿的日子不是太远的事情。
9,理想:娱乐刷新全球记录?
向华胜:其实电影还是以提供娱乐为主。你看外国电影这么多年,他们拍《铁血将军巴顿》很受欢迎,但不等于群众看了后马上去当兵;还有《教父》也拍得非常好,但也不见得群众看了后马上都参加黑手党,毕竟现在观众对不同的题材是会选择、分辨的,他们知道这些拍来就是为了娱乐。
当然我们现在也应该拍一些投资多一点的大片。之前我看到美国电影已经影响了电影圈很长时间,包括把他们的电影往东方推,现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也应该把中国的文化产业通过电影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不强调输赢,希望是一种交流,不能一面倒过来。
现在观众的口味比原来享受多了,今天我拍电影怎么敢拍690万呢?肯定给观众骂死,所以我要准备1亿6900万来拍,而不是幻想能用几百万赢美国、欧洲那些投资5亿、8亿的电影,但起码自己用便宜点的成本也能赚到1、2亿。我的梦想是希望将来有机会破全球的电影纪录,和外国电影比一下,这是一辈子的心愿,光是破香港和亚洲的纪录我都习惯了,已经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
再造港式喜剧 探秘《唐伯虎点秋香2》
对话:竹聿名
文字:河马
近些年,众多影迷都哀叹港片无港味,看得不是滋味。拿香港导演内地的开路先锋陈可辛来说,从《如果o爱》到《投名状》到最近的《十月围城》,质量尽管上乘,但已经无甚本土特色可言;喜剧之王周星驰本是影迷的一大期望,但三部电影《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也只是特技越做越牛,并未复当年神采。
采访完影坛大亨向华胜后,大家坐下来闲聊天,向华胜便和我们聊了几段《唐伯虎点秋香2》的剧情,结果让我们笑得合不拢嘴,感觉良好,因感觉极有当年港产喜剧的风采。事实上,向华胜一贯喜欢拍摄喜剧,而且始终不愿放弃那些曾经通行无阻的港式绝技——当年那些拿手好戏他都想重新搬出来,“比如说第一集比较经典的场面,有只叫‘小强’的蟑螂,我们找了6个编剧,然后叫他们一定要再写出来,而且还要比第一集拍得更好。我一直是非常尊重群众的,我自己喜欢的电影不一定拍,我拍的都是拍给观众看的。”精益求精,只为力求将《唐伯虎点秋香2》再造成港产喜剧经典,这也是向华胜多年后重返影圈的诚意所在。
十六年前,永盛出品周星驰挂帅的《唐伯虎点秋香》大受欢迎,其充满超凡想像力的剧情表演令人百看不厌,堪称电视台的重播率最高港片喜剧。如今向华胜重出江湖,首当其冲者竟是续写经典的《唐伯虎点秋香2》,那么,雄心壮志的他将会如何打造这部全新的港式喜剧呢?此次制片人向华胜、肖凯,导演李力持三大幕后独家对话新浪娱乐,为大家解开《唐伯虎点秋香2》种种谜团:
2009年11月30日,电影《唐伯虎点秋香2》在北京举行开机典礼,出品方二十一世纪威克影业将这部影片定位为1993年周星驰和巩俐版《唐伯虎点秋香》的续集。《唐伯虎点秋香》的出品人向华胜和导演李力持再度出山分别担纲新片的监制和导演。
新浪娱乐:为什么拍《唐伯虎点秋香》第二集?怕不怕别人拿周星驰出来比较?
肖凯:通过我们观察,觉得《唐伯虎点秋香》在中国的电视台重播率是最高的,到现在还未放完,我也会听别人反映,为什么你对当年的情节还是百看不厌?就连我自己也看了很多遍,甚至还听到有些人看了四十、五十、六十遍呢!所以我就想这个题材的魅力性所在,为什么不继续打造下去呢?所以我们有计划把这部片继续进行,而且好莱坞很多电影都拍了很多集,而且我们更觉得《唐伯虎点秋香》的威力已远远超过了《画皮》。
向华胜:我们的新片严格意义是应该叫《唐伯虎点秋香2》,故事是讲“四大才子”各显神通的。我拍过很多片子都有第二、三集的,所以我也明白观众在看第二、第三集的时候对很多方面都有一个要求,结果这些要求也都变成很难两全其美。当然《唐伯虎点秋香》里周星驰确实演得非常好,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我们总不能老拿他出来比,而是需要给观众一个新意。
故事:根本就是再创作
《唐伯虎点秋香》中满是超凡的创意,至今仍被观者津津乐道,而《唐伯虎点秋香2》又是一个怎样难以想象的故事,会有什么大胆奇特的创意出炉呢?
新浪娱乐:《唐伯虎点秋香2》故事怎么做到创新?
向华胜:就新意而言,《唐伯虎点秋香2》只会加强不会减少,所以我们就把其他三个才子在片中的戏份和喜剧感都增加,我敢保证在喜剧感方面绝对不会输给《唐伯虎点秋香》。为了这部片,我把《功夫》的编剧、《雷洛传》的编剧还有《唐伯虎点秋香》的编剧,全叫到家里开了一个半月的会,每天开到晚上四点钟,然后马上去写剧本,还有找了《蜘蛛侠》的武术指导林迪安,其他的像摄影师那些幕后人员也都用了最强的,就是为了避免观众去跟《唐伯虎点秋香1》的周星驰比较演技。
李力持:《唐伯虎点秋香》是为了爱情,《国产凌凌漆》则是为国家做一些事情,题材还是很主流的。所以我们拍《唐伯虎点秋香四大才子》也都没有颠覆题材,肯定是非常传统、非常主流的。作为创作人,作为电影导演来说,还是想拍新的。当时《少林足球》我跟周星驰准备了一两年,他们就说谁拍过叫《少林足球》的东西?没有人拍过。那么就去拍《唐伯虎点秋香》、《食神》、《喜剧之王》这些,没办法。好的题材都要等两年,不要以为我们很容易去做一个新剧情,真的是很困难的,虽然老板看多也就不喜欢看了,但是你说拍,拍多又会死掉,也无可奈何。不过《唐伯虎点秋香2》旧里面有新,新是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定不会是重拍,不会是唐伯虎再进华府,秋香再怎么样,根本就是再创作。
主创:他们能很好地贯彻我们的想法
《唐伯虎点秋香2》中,黄晓明扮演唐伯虎,陈百祥演祝枝山,任贤齐扮演徐祯卿,周立波扮演文征明,秋香姐则花落张静初。经典港片操刀手曾谨昌打造该片剧本;动作指导林迪安、摄影指导潘恒生、造型设计陈顾方等也集体加盟。
新浪娱乐:《唐伯虎点秋香2》主角为什么选择内地演员,幕后则启用香港团队?
肖凯:我喜欢用内地的演员,就像《画皮》,起初他们他们劝了我很多,也提供了内地以外非常优秀的演员,最后我还是选择用国内的,因为我觉得内地市场在成长,以前的电影常考虑海外市场,哪怕中国内地通不过,在海外也一定能通过,但现在反观香港和台湾地区,可能连中国一个省的票房都不够,而且这些演员的曝光度及引起的观众共鸣我也认为比内地以外的演员更亲切一点,
至于选择香港为主的幕后团队,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商业敏锐性和做事的态度比较欣赏,因为他们一直在拍商业电影,所以我的《画皮》用的几乎都是香港的团队,然后《唐伯虎点秋香2》也几乎都是香港的主创,不但是专业精神,而且他们往往能很好地贯彻我们投资人、制片人的想法。当然内地也有非常多的人才,但是他们基本上也是被内地的公司给瓜分了,你又不敢冒险去找一些不成熟的、没有影响力的、没有大片经验的人去做,如果一部电影只是去尝试而欠缺把握,万一失败了,对他们的打击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还是考虑行业中最顶尖的人才。因为现在都是“大中国”概念,内地与港台没什么区别,而且我也跟他们沟通,说会慢慢把我欣赏的年轻人放到你们身边去学习,多培养一些人才,为中国电影做些贡献,有什么不好?就算有一天自己老了拍不动了,还能在影坛后继有人,有什么不好?
李力持:两集团队上有一些区别。当年拍《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我的武术指导是电视台的潘健君,在油塘一个工业区搭景就拍了,在上海拍了一个多礼拜,也不久。但现在我们是整个在横店拍了,武术指导变成了林迪安,摄影师则是潘恒生,都是第一流的制作。跟第一集制作的条件超前了,电影跟之前差别最大的就是剧作,希望跟看美国大片一样有很伟大的剧情,而且动作场面也不像一般电视里看到的那样,而是比较电影化,林迪安曾拍过《蜘蛛侠》,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找他的原因了。无法偷鸡了。电影的编剧是曾谨昌,你说以前李力持又编又导,压力很大,现在我就跟曾谨昌一起聊,然后他来写剧本。但是不是他写了以后我就这样拍了?我还是会自行创作的,当然曾谨昌也会有他的贡献,但最后拍出来会是怎样,观众看电影就知道了。
向华胜:喜剧风格有两种,一种是周星驰那样靠演技的,另一种就是外国电影里的“白头神探”,那他们的分别在哪里呢?周星驰演的很多都是捉弄人的丑戏,但他知道自己是被逼的,而白头神探演的丑戏他自己是不知道,所以可以很严肃地去演。我就因为这个跟其他人开了几天的会,就是为了躲开周星驰的演技相撞,试着去用一些没有用过的,来发挥旁边的人的特色,比如我以前拍周润发的《精装追女仔》和刘德华的《最佳损友》,如果叫他俩拼命搞笑那就变成小丑了,所以就要找别人去“保护”他们的英俊小生形象,那我就在他们旁边塞一大堆像冯淬帆、曾志伟这些人物,让他们尽情搞笑去,当然主角也要搞笑,不过不用那么多,一两个点到为止就够了。
目标:团队奋斗再创奇迹
《唐伯虎点秋香》之所以成为经典,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了周星驰的演出,让后来者很难超越,《唐伯虎点秋香2》自然面临同样考验,主演黄晓明有信心塑造一个更有意思的唐伯虎,出品方则以超越前作的幕后不足为整个团队奋斗的目标。
新浪娱乐:《唐伯虎点秋香2》这个题材有没有风险?能否超越第一集的成绩?
肖凯:这个题材不像《画皮》那样没有任何的风险,它有风险性。为什么?因为周星驰演得太出彩、太经典了,而且现在在市场上还行的几个演员又有谁能超越周星驰?所以我当时就讲,要以超越《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为《唐伯虎点秋香2》整个团队奋斗的目标。我没说在《唐伯虎点秋香2》中演唐伯虎的人演技一定超过周星驰,但是《唐伯虎点秋香》很多其他方面是可以超越的,就像当时他们拍的时候工期紧、制作经费有限,而且唐伯虎在画东西的时候上面的威亚都还没有去掉,因为那个时候技术有限,但现在不同,因为我的制作班都是强有力的保障,也正因为有这些最优秀的人才,才对我去超越《唐伯虎点秋香》起了很好的基石作用。同时我们也调整了影片的剧情,因为全新的故事可以有很多想象空间,比如增加《唐伯虎点秋香》里另外三人的戏份,还请了任贤齐、周立波、陈百祥来演,连第一集里大家都熟悉的像郑佩佩、周咪咪、苑琼丹、梁荣忠这些也会出现在影片中,甚至还会加入现代的电脑特效、动作武打和魔幻元素,所以我们一定会贡献一部不会让大家失望的电影!而且我也想在《画皮》后再创一个奇迹,毕竟它是有基础的,只要我们在拍摄、制作、宣传上做得好,相信这个奇迹应该是容易去实现的,如果我们再有能力把看过《唐伯虎点秋香》的人都叫到电影院去看我们的电影,你说这个票房是多少?
计划:《龙凤殿》、《疯狂大征婚》跟上
新浪娱乐:《唐伯虎2》大概几时上?还有什么计划?
李力持:《唐伯虎2》11月底开机,农历年前关机。想上明年暑假档。我们不是只做一个剧本,《非诚勿扰》之后资金到位,我们是搞了2个古装,3个时装,我们搞了5个剧本。
向华胜:现在我们几部新片都提上日程了,12月1号《唐伯虎点秋香2》开机,一拍完三月份马上就开《龙凤殿》,就是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故事。其实这个题材已经老掉牙了,当然这回是有“绝招”我才肯拍的,所以有信心不会输给《唐伯虎点秋香2》,然后第三部就是《疯狂大征婚》,从年头到年尾的计划全部安排好了。
永盛年度电影票房及排名1984-1995
年份 片名 票房 排名
1984
《大小不良》 1178万 第14名
1986
《魔翡翠》 1138万 第18名
1987
《精装追女仔》 2172万 第9名
《江湖情》 2101万 第11名
《英雄好汉》 1894万 第14名
1988
《最佳损友》 2182万 第9名
《精装追女仔之2》 1709万 第14名
《最佳损友闯情关》 1688万 第15名
《火舞风云》 1044万 第40名
《黑心鬼》 913万 第44名
1989
《赌 神》 3600万 第1名
《至尊无上》 2300万 第5名
《最佳男朋友》 1158万 第20名
《专钓大鳄》 1088万 第25名
《精装追女仔之3狼之一族》 1039万 第28名
1990
《赌 侠》 4030万 第2名
《至尊计状元才》 1907万 第9名
《摩登如来神掌》 1116万 第27名
1991
《逃学威龙》 4382万 第1名
《整蛊专家》 3138万 第5名
《赌侠II上海滩赌圣》 3136万 第6名
《五亿探长雷洛传I雷老虎》 3069万 第7名
《与龙共舞》 2409万 第12名
《五亿探长雷洛传II父子情仇》 2314万 第13名
《至尊无上II永霸天下》 1689万 第16名
1992
《鹿鼎记》 4086万 第3名
《武状元苏乞儿》 3742万 第4名
《鹿鼎记II神龙教》 3658万 第5名
《逃学威龙2》 3164万 第11名
《绝代双骄》 1965万 第18名
《战龙在野》 611万 第63名
《蓝江传之反飞组风云》 1286万 第25名
1993
《唐伯虎点秋香》 4017万 第1名
《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 2577万 第8名
《黄飞鸿铁鸡斗蜈蚣》 1818万 第17名
《至尊三十六计之偷天换日》 1791万 第18名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1186万 第29名
1994
《赌神2》 5253万 第1名
《国产凌凌漆》 3752万 第3名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3018万 第7名
《锦绣前程》 1794万 第13名
《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652万 第44名
1995
《追女仔'95之绮梦》 1032万 第20名
《十兄弟》 1041万 第19名
《一千零一夜之梦中人》 311万 第6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