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唐国强:70岁我也要演毛泽东(图)
文/李函乔
新浪娱乐讯 刷新票房记录三天半过亿的《建国大业》在香港于9月20日首映。首映礼当天新浪在香港独家专访毛泽东的扮演者唐国强。
自96年起毛泽东“专业户”唐国强就在接近20部的影视作品中扮演毛主席。他扮演的毛泽东形象深入民心。但是他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是特型演员,而只是一个好演员。他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自己也做导演,却认定自己的本职就是一名演员。他赋予了主席很多人性化的细节和表现,因为他觉得表演就是要将最复杂的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
想演更多的角色是演员的天性,但是对于毛泽东,唐国强说他也还是要继续演下去。他最希望的就是在他70岁的时候,可以有机会重现尼克松访华,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让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留在观众心目中。
新浪娱乐:您是第一次带电影来香港宣传吗?
唐国强:不是,1986年我带着《高山下的花环》,当时香港叫《卫国军魂》来过香港。当时我住在亚洲酒店。我在地铁我看见我的一张海报,大的剧照,我拿着枪对着自己好象要自杀的感觉。我当时觉得这个画面国内不常见。
新浪娱乐:您从1996年就看是演毛泽东。
唐国强:1996年那是电影《长征》。我演了好多毛泽东,但是我不是专业户,也不是特型演员。我从来不承认我是特型演员,我就是个演员。这只是个机会,因为主席也是角色,也是得按照艺术创作去做。
新浪娱乐:听说您脸上点的痣和毛泽东本人是相反的。
唐国强:是,为了迁就我,我这个主席有特点,有两个痣。一大一小,一边儿一个。
新浪娱乐:还说普通话。
唐国强:说普通话是必然的。当初我拍第一部的时候就确定一个原则要说普通话。地方话在早期会有一些观众。但是普通话符合一般创作规律。你想我是52年生的,我都多大了,我对主席只有一次见面,就是作为红小兵,在天安门远远的看见主席招了一下手,仅此而已。我今年都57岁了,你想下边这些人基本上是没有见过主席,也仅仅是从电影上一知半解。没有必要再恢复到说家乡话上。比如以前有部电影《毛泽东和他的乡亲们》,乡亲们肯定韶山人,结果乡亲们全部说普通话,就毛主席说湖南话。你说怪不怪?
新浪娱乐:演了这么多还有新鲜感和挑战吗?
唐国强:还是有挑战,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挑战。要这么多了,你还能不能有新的诠释。应该讲我对这次《建国大业》主席的形象我还是比较满意。虽然不是很多,电影不像我搞的电视剧《解放》可以50集娓娓道来,但是每一场戏都能有一点味道,有一些想法,一些处理不太常见。
新浪娱乐:我发现电影里面有很多想细节,是你琢磨的,还是剧本?怎么拿捏那个度呢?
唐国强:剧本写不了那么多,就是大的事件,人物关系的交代,其它部分倒是给演员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其实毛主席本身是不拘小节的这么一个人物。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做梦容易写梦难。” 电影经过导演的处理,我们做演员的不要去妄谈表演我是怎么处理的。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演员是最灵活的,最有主动性的创作因素而已。电影表演要从最复杂的里面选取最简单的在现场发挥出来,没有反过来的,那没有办法演了。
新浪娱乐:那这是不是您现在开始导戏的原因?
唐国强:也不是。只是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比我的同龄人在这方面研究的多一些,有些资料掌握的全一些,觉得能够把它做得更好一些我才做导演。我的本职工作还是演员。
新浪娱乐:您说自己不是特型演员,但是毛泽东还会继续演吗?演过毛泽东会不会是一条不归路,再演别的可能就不容易被接受了?
唐国强:说不定随着发展我70岁的时候还能演上文革时候的毛泽东,这是我的希望。有些东西解密了,有些东西证实了,像尼克松访华这一段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写的。当然我是演员不是特型演员,非毛泽东不演,但是这确实是很难逾越的东西。我发现当我选择一个可以创作的角色的时候,肯定是一片哗然,反对意见居多。从诸葛亮到雍正到主席都是这样。
我觉得是剧本导演帮助了我克服这个困难才有了一个高度。但有了一个高度之后又带来了困难。这个要自己挑战自己,我想到这个年纪也无所谓了。跟自己挑战也好,跟别人挑战也好,总而言之希望能有一个系列形象。当然演员都是希望多演一些角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