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贾樟柯马可谈《无用》-所有艺术都殊途同归(图)

新浪新闻

关注

新浪娱乐讯 今年二月的巴黎时装周,中国服装设计师马可举行了个人品牌“无用(Wu Yong)”的发布会。同时,以一部《三峡好人》获得威尼斯金狮奖、近年来蜚声国际的中国导演贾樟柯在巴黎开始了纪录片《无用》的拍摄,主角就是马可和她的衣服。我们在广州的拍摄现场采访了他们。

在导演贾樟柯的眼里,马可的头衔绝对应该是“现代艺术家”而非“服装设计师”那么简单。时隔将近一年,他仍然非常兴奋地谈起在巴黎拍摄马可“无用”发布会时的情景。“她所做的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服装展示的范畴,她的整个秀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反潮流的装置艺术或者说行为艺术。在秀场里其实原本有很多权力的东西,哪个座位是谁的,谁和谁打招呼而不理会谁等等。但当音乐响起来,现场安静下来,大幕被放下来的那一刻,所有的东西都被消解了——你必须走下去看每一件衣服,这种展览方式的改变就很震撼人心。她时常有些特别天才的创意,比如发布会结束后,马可在巴黎Joyce的画廊布置‘无用’服装的展览,因为她的展厅里地上都是放着土的,衣服都拖到土里,她居然就跑到附近的花卉市场买了很多种子,在开幕时撒到了土里。十几天后我再去拍摄时,小草已经长出来了。”

“无论是电影还是时装,所有艺术的最终意义是殊途同归的。”

贾樟柯一直有计划拍摄三部记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纪录片,第一部关于画家刘小东的《东》已经完成,服装设计师马可是进入他镜头的第二位艺术家。他对于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非常赞同:“拍摄《无用》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世界被打开了,我以前并不太了解所谓时尚或者时装设计,以我的成长的时代和教育背景来说,我对时尚完全没有认识,知道几个名字而已,全然不成系统,甚至可能还会觉得时尚是浅薄的,和我没关系。但是,《无用》让我开始去了解时尚,去尊重那些拥有独特思想的设计师。我认为跨界的合作应该更多一些,每个人的教育、出身、专业都有自身的局限,留恋于那个局限是不对的,不应该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跨界合作,吸收其他的东西和艺术家的坚持没有关系,现在有一种艺术家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觉得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最好的,排斥其他的东西。”

在贾樟柯看来,无论是电影还是时装抑或其它艺术,都有相通之处。“其实,法国新浪潮反叛人物的造型和当时在欧洲盛行的美国作派、美国商品文化有直接的联系,艺术和时尚产品很多时候都传播着当代的生活观念和态度。以前觉得时尚没有思想内涵,就是些好看的衣服。其实,衣服里面有每个设计师对生活的态度,比如马可的设计里面就有很多女权主义的观念在里面。女性是什么,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些是她做设计的一个背景观念。她设计的衣服不是穿来取悦别人的,是穿给自己的。就好像我在电影里表现的那些女性形象,有一种‘我不需要用女性的姿态来让你们喜欢我,我就是我’的精神。在这里,突然电影和时尚就通到一起了,只是通过服装的形式来表达这种观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无用》拍到最后,我发现其实我和马可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只不过运用的媒介不同而已。每门艺术都有对这门艺术本体的一些理解,比如做电影要理解影像和声音,马可对于服装就有她自己很长时间以来建立起来的独特理解,她的表述能力特别强,她的设计理念非常清晰,她想要通过服装传达出的对人、对社会、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在现实意义里面,她是一个做设计、做艺术都不是为了追逐金钱和名利的典型,她超越了这些东西。世俗需要的成功,她的商业品牌‘例外’都给到了她,但是她没有满足。我打心眼里认为她的身份绝不局限于是一个服装设计师。”

“衣服是情感的传递和表达,时尚是不重要的。”

马可的“无用”系列在巴黎时装周发布后,早就引发了不少关于是艺术展还是时装秀的争论,而“无用”系列的设计也与一般意义上的华丽、性感这类字眼毫无关系,她启用了大量业余模特,甚至蓬皮杜艺术馆前广场上的流浪艺人,他们脸上的化妆也不是眼影口红或者亮片,而是如泥土般涂抹开的、充满土地气息的特殊材料。

马可并不介意外界对她的设计的种种评价,她说:“设计从深层次来讲直接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当然前提是这个创作人是在很真实地呈现自己的想法。其实,从2000年以后我就一直有想法要做类似‘无用’这种概念的东西,来表达我对自然,人类和时间的关系的思考。比如中国以前有一种说法叫‘手艺人’,他们用手去劳作、创作、把心里的想法用手工的方式表现出来。又比如‘慈母手中线,儿女身上衣’,通过‘手工’传递的情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是被忽略的,‘时间’的价值也是被忽略的,我们在拼命地抛弃一路走过来的痕迹,城市里什么都是崭新的。我认为,衣服就是皮肤之外,跟皮肤最亲近的一层东西,它的价值在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流行、时尚都是不重要的。”

贾樟柯对马可在“无用”系列中强调的“手工”、“时间”和“情感”非常认同。“马可讲,消费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你可以扔,你不知道生产者是谁,只要有钱或者厌倦了就可以把一件东西扔掉。她的这些思考,都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这些想法逐渐帮助我形成了影片的结构。”

纪录片《无用》的结构有三个部分:山西,巴黎,广东。“马可一直强调手工,强调衣服传递感情的作用,除了在巴黎时装周期间的拍摄,我还到山西矿区残留的小裁缝作坊里拍摄,后来又到例外公司在广州的工厂流水加工车间进行了拍摄。其实,她的‘无用’是主张反消费的。”

那么这种反消费的态度是否和马可所担任的“例外”这个商业品牌设计总监的身份不符呢?她的回答很坦率也很像一个艺术家:“我的确不鼓励人们买太多衣服,哪怕是‘例外’,生活里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东西。”

那么真正的艺术在马可的眼里是什么呢?“我认为艺术的判断没有行业区分,并不是在博物馆里、双年展上展示的才叫艺术。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懂得欣赏的人眼前,它无处不在。太多东西是我们视而不见,而不是不存在。在我心目中绝大多数的艺术家甚至没有名字,他们不是那些伟大的艺术巨匠。当我在乡间旅行时,我经常看见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一大片田野里,有一些农民在劳作,他们的人影是那么的小,但是我觉得他们就是田野的艺术家,是非常高尚的人。他们唯一依赖的是自己的双手,生活得非常诚实也非常真实。在西藏,我曾经看见农民们在大树边垛柴堆,把砍下来的柴火一捆捆地码起来,可以和任何一件前卫的装置艺术媲美。”《美容与服饰》 肖卉 九月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