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独家资料:金马大事记

新浪娱乐

关注

一九五九年

·行政院颁布“国语影片奖励办法”,每年办理前一年度的电影奖励活动,奖项分剧情片、纪录片与个人技术三部分;奖额不限,每项均有多名获奖,兼可得实质(奖金、奖品、外片配额)补助与荣誉(奖状、奖徽)奖励;一连办三届,已粗具影展雏形。

一九六二年

·五月,新闻局公布施行“五十一年国语影片奖励办法”,正式创设金马奖,采分项定额评审,共设十八奖项,个人技术部份另给奖金。此后即维持规模,金马奖遂成每年十月庆典之一。

·「金马”二字取金门、马祖的头一个字组合而成。

·第一、二届金马奖采先公布得奖名单,后于十月三十一日举行颁奖典礼,为蒋中正总统祝寿。

·首届最佳影片《星星月亮太阳》,描写抗战大时代下的多角爱情。

·林黛以《不了情》获第九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四度蝉联后座。

一九六三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卖座,连续放映达一百八十六天;凌波来台领奖,台北几乎举市望风披靡,港报谑称为“狂人城”。而凌波反串男角在最佳男、女主角间游移不定,仅获“最佳演技特别奖”,开颁特别奖之先例。

·杜娟表示将婉拒今年新闻局主办之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因认为自己在《巫山春回》一片中并非配角。

·九月,内政部电影检查处成立“电影辅导会议”,首开电影官员、学者专家、从业人员言论挽救电影危机之先河。

·香港电懋公司计划于台湾设立制片机构。

·李翰祥导演在台湾创立国联影业公司,直属新加坡国泰机构。

·由于台湾与日本关系恶化,前后两年间禁止日片输入。

一九六四年

·金马奖停办一届,新闻局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1.亚太影展刚在台北举行,同年内再办影展,无迫切需要。

2.近来台北社会趋于浮靡,耽于逸豫,就社会观点,也无举办之必要。

3.香港电影大亨电懋老板陆运涛空难事件,电影界元气大伤,恐无足够影片可参展。

一九六五年

·第三届起金马奖改在十月三十日为总统暖寿,香港与国内影人循例必组团参加。

·金马奖增设最佳美术设计彩色、黑白各一奖项,最佳音乐区分为歌舞片及非歌舞片两类。

·三月,行政院恢复奖励国语影片。

·此一时期金马给奖偏重“主题意识之正确”,中央电影公司倡导的“健康写实主义”俨然成为主流。

·台湾省制片协会发表五十四年度国产影片总数一百五十八部。

·日本片再度解禁,国产电影事业从业人员向立法院请愿,呼吁针对日片进口,速拟维护国片之措施。

一九六六年

·台语影片制作量达到最高峰,上半年产量达五十七部。

·电影检查处表示对台语片的检查依循规定,并希望制片慎选题材,避免低级趣味。

·电视日渐普及,影业受到威胁,嘉义以南地区尤为严重。

·五十五年度奖励国语影片办法由行政院核定公布,鼓励创作优良剧本,奖金由二万元提高到四万元。

·中央电影公司与邵氏合作拍片,首部影片是《理想夫人》。

·《婉君表妹》三月于旧金山上映,是国语影片在美国商业戏院的首次映演。

·国内影业机构纷纷搭建厂棚,三家工程已分别发包,另有数家正筹划搭建。

·台湾邵氏公司宣布将大量摄制快动作的武侠片。

一九六七年

·五月,行政院通过电影检查法施行细则及相关修正。

·二十八家台语片公司为加强团结,成立产销小组,实施联合发行。

·制片协会提出建议,国片外销检查应求迅速简便。

·七月,中央电影公司位于士林的新摄影棚正式启用,为远东最大规模。

·十一月,教育部文化局成立,电影的检查与辅导工作移由该局执掌。局长对今后本国影业发展方向提出十大意见,包括继续执行减少外片进口配额,建立国片信誉拓展海外市场。

·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观众人数达两百万人以上。

一九六八年

·金马奖增设最佳新闻片、最佳新闻片编导、最佳新闻片摄影三奖项。

·中央电影公司开拓拍片路线,从今年起摄制各类型影片。

·国语片海外市场遭遇困难,香港星马卖座不佳,提高制片水准为当务之急。

·邵氏计划在国内兴建四座摄影棚,每年拍四至六部影片,以提供就业机会、训练人才。

·五月,国内正同时拍摄三十一部影片,演员、技术人员、设备均供不应求。

·文化局于六月宣布六项有关武打片修剪处理原则,将实施严格审查。

·教育部长吁请摄制影片时兼顾社教意义,并将积极辅导电影事业。

一九六九年

·金马奖增设最佳卡通片、最佳卡通片编导两项奖。

·国片制作路线转变方向,武侠片已走下坡,将偏重于喜剧片与神怪片。

·红牌女星乐蒂突然逝世,国泰公司的两部新片主角出缺。

·国片近几年大量生产,东南亚市场呈现过度壅塞,片商协会决定于集会检讨解决办法。

·第七届角逐金马奖影片共计四十八部片参加,剧情片三十一部、新闻片八部、卡通片一部。

·香港观众喜欢古装片,凌波拍时装片票房不理想。而国片十个月来独霸香港市场,令美国片及欧洲片均拜下风。

·神怪片题材成为大热门,取材范围太狭窄导致双胞、多胞风波层出不穷。

·监察院教委会建议促请文化局考虑,国片脚本事先审查。

一九七○年

·金马奖取消颁发个人奖金,改颁小型金马奖,原因在于影业景气蓬勃,影人收入较丰,改为侧重荣誉的颁发奖座。

·中央电影公司宣布五十九年度制片计画,今年至少拍摄十部影片,首部开拍者为《缇萦》。

·教育部文化局决定制定电影事业法。

·六月,影剧界及片商向当局陈情,盼能调降娱乐税率。

·彩色影片终于可在国内自行冲印,港联彩艺公司正式开始作业。

·第一部彩色卡通片《龟兔赛跑》于九月杀青,为儿童促进健康娱乐。

一九七一年

·电影界酝酿订定自救公约,约束电影演员参加电视的演出,称为“影视人员划分公约”。

·香港国泰公司开始精兵政策,旗下导演演员相继解约。

·文化局举行会议决议订定办法鼓励国片参加国际影展,降低电影器材税率,减低娱乐税。

·文化局表示草拟中的电影事业法将改名为电影法,对艺术、文化、教育功能将有明确规定。

·台湾电影制片协会表示,今年国片产量锐减五至十分之一,戏院将面临断炊的困境。

·导演张彻表示国片前途黯淡,挽救之道在于任大家自由发挥,不要受限太多。

·文化局拟定“外国影片输入配额办法”,今后外片进口将统一处理。

·武侠片在港卖座奇差,国产武侠片日趋没落。

一九七二年

·文化局决定改革僵化的颁奖仪式,先于十月十四日评审决定得奖榜单,但秘而不宣,待三十日颁奖时再宣布;但得奖榜单却于十四日当天即被评审泄密而于媒体曝光。

·大众公司由中央电影公司离职后学员胡成鼎、李行、白景瑞等合组,出品严谨,颇受金马奖重视。

·北市警局将从严取缔有伤风化的电影广告。文化局亦决加强电影映演场所的检查工作。

·文化局对打斗及色情片宣判死刑,电影界考虑改变制片路线,文艺片预料再度抬头。

·国片外销创新纪录,总数超过一百五十部,外销地区超过五十三国,收入超过新台币四亿元。

·文化局宣布,电视播映电影长片有限制,不得播放缺乏社教意义之影片。

·继新加坡、泰国、印尼之后,香港电检处严格限制武打镜头,国语武侠片海外发行陷入困境,引发恐慌。

·李小龙为邵氏拍片,身价港币两百五十万,创演员新纪录

一九七三年

·文化局宣布从今年元月起,所有打斗、色情片均禁拍禁映,同时加强电影检查工作实施要点,违规者将予严厉处罚。

·最佳剧情片《忍》为武侠片首获金马奖青睐,一般以为与该片政治性主题有关。

·联邦电影公司发行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票房超过八百七十余万元,打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纪录

·电影检查委员会将成立,延请法律与文学各界对电影有研究的人士组成复审小组,如有遭取缔影片不服,可申请再审。

·国片外销欧美,因片中配乐使用外国歌曲,引发版权纠纷。

·七月二十日,李小龙突然去世,举世震惊。

·旧金山报纸报导,我国武侠片横扫欧洲与美国市场。

·教育部文化局经国民党中央常会通过撤销,人称“金马奖搞垮了文化局”,于是行政院新闻局再成立电影事业处接管电影。

一九七四年

·六月,第二十届亚太影展在台北举行,主办单位于失控中滥发奖项,台湾共得二十一项奖,创造了空前的世界纪录。

·官方以人力、财力不足及重复举办等为借口,第二次停办金马奖。

一九七五年

·胡金铨导演的《侠女》参加坎城影展,获高等技术奖,为中国影片首次在西方国际影展获奖。

·二月九日,“中国电影文化城”开幕,严家淦副总统前往参观。

·司法院致函新闻局,指示国语影片对白应避免使用黑话。

·优良教育影片审定办法修正,送审影片必须以国片为准,影片《吾土吾民》为第一部优良教育片。

·新闻局决请经济部将制片业列为奖励投资对象。

·四月,北市十四家戏院,试办预售入场券,但戏票黄牛又形猖獗,于四个月后停止试办。

一九七六年

·影剧团体向有关单位要求免征外片权利金所得税,以维护电影业之生存。

·中央电影公司起用水底摄影游泳池,对外开放。

·时代杂志指出,去年台湾吸引了两亿三千五百万名的观众,每人平均看了十五部电影。

·电影戏剧协会举办“影视演员生活自律公约”座谈,九月公约修订通过,对违反公约者予以制裁。

·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为鼓励优良影片,决定对金马奖获奖的影片与个人发给奖金。

·琼瑶与平鑫涛合组“巨星公司”,开拍《我是一片云》。

一九七七年

·国税局实施高片酬影星依照片酬抽税。

·优良电影剧本征选办法修正,首奖十万元。

·二月,第三次电影座谈,新闻局决将引进国外名片供观摩,协调器材、底片减税,放宽中外合作制片。

·北市国片票价调整遭经济部否决,维持国片四十元,外片七十元之上限价格。

·嘉禾欲尝试拍西片,以拓展国际市场。

·中央电影公司今后拍片将采现场录音,并已购置同步录音器材。

·由于泰国政府屈服于中共压力,我国决定不参加本届亚太影展。

一九七八年

·颁奖方式做重大改变,由评审委员先审片评出入围名单,于颁奖当天入闱选出得奖名单予以密封,再交颁奖人于典礼拆封颁奖。

·为彻底消弭演员逃税,禁止不签约、不签收据、假合约及税额少报。

·制片工业同业公会和中央电影公司联合筹设电影技术人员训练中心。

·三月,中国电影图书馆在台北市落成。

·北市新增多家戏院,业者面临更加激烈竞争。

·《汪洋中的一条船》以五十人大型乐队配乐,首开先例。

·《无情荒地有情天》在美国采用同步录音拍摄,是国语影坛二十五年来首例。

一九七九年

·宋楚瑜正式任新闻局长,提出“风格”、“创新”、“研究精神”与“专业化”、“艺术化”、“国际化”的目标。大幅增加评审的专业名额,参赛影片由各公司自行报名,两阶段评审,并将颁奖典礼扩大为晚会,邀请国际著名影星如伊莉莎白泰勒等为颁奖人,使金马奖声望急遽提升。

·最佳编剧奖区分成原著剧本与改编剧本两项。

·除了国片竞赛外,金马奖增加国际影片观摩,同时举行专业座谈、讨论会。

·「电影事业暨演艺人员辅导管理规则”公布实施。

·电影处宣布,自五月一日起,电影演员必须具备演员证才可参加电影演出,阿B钟镇涛是第一位领证之香港艺人。

·年度外片配额,自美商经营美片配额中转移十五部,供辅导国片使用。

·中澳首度合拍《Z字特攻队》,主要演员有澳洲籍的梅尔吉勃逊。

一九八○年

·新闻局放宽电检规则,唯电影中有关中共领导人及标志仍予保留。

·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明骥宣布拍片五原则:贯彻制片手册制度、拟定周密计划、严格控制题材、培养年轻人才、协助民间拍片事宜。

·新闻局拟三原则处理地下录像带:贩卖公司应依法规定登记、影带需送审核、若公开播映应向当地警察机构缴交证明。

·金马奖海报被检举抄袭。

·新闻局与教育部核发的演员证,将互相通用。

·制作成本高,发行业不振,中央电影公司财务陷入困境。

·十一月,金马影展举办香港新锐导演座谈,代表团包括徐克、谭家明、许鞍华、严浩、梁普智等来台与影界交流。

一九八一年

·电视录像带盗录情形打击国片业者甚钜。

·新闻局草拟“电影法”,与外片配额法一齐修正,并减少美片十部配额,辅导国片。

·十月,工商时报影视版针对中央电影公司的政策片《辛亥双十》提出批评,引起轩然大波,媒体之间的论战激烈。

·最后的台语片《陈三五娘》,正式宣告台语影片时代结束。

·新闻局发函各电影制片团体,国片若邀请外籍演员演出,剧本须先送审通过。

·草拟之电影法中将严格规定场次间隔时间,彻底清除脏乱,维护戏院卫生。

·为奖励优秀电影幕后人员,金马奖奖金将提高为二十万元。

·金马奖入围影片《我的爷爷》被发现出品日期不合规定,后经新闻局审查证明文件,决维持其提名资格。

一九八二年

·取消优等剧情片、纪录片奖项,以入围影片取代;取消纪录片最佳策划、最佳摄影。

·最佳配乐分为原作音乐、改编音乐两项;增设最佳服装设计奖项。

·国际影片观摩展扩大举办,共展出十五国共六十部影片。

·新闻局取消事先审剧本限制,改为直接审查影片,并遴邀社会人士参加检查。

·金马奖最佳影片选出《辛亥双十》,舆论哗然。民间单位举办会外赛,结果大相径庭。中国时报选出港片《边缘人》,联合报则选出侯孝贤的《在那河畔青草青》为最佳影片。

·新闻局表示,有版权、内容纯净的录像带将准予进口发行,但须在电影院播映完毕三至六个月后,始可发行。

一九八三年

·新闻局邀请十个电影民间团体参与金马奖工作,形成官民合办性质。

·一月,电影分级制开始实施。

·中央电影公司实验电影同步录音效果成功,计画将实行于新片中。

·台北市开始登记电影票电话预售。

·电影团体接纳制片贷款办法,由交通银行拨款两亿,每家公司限贷千万。

·电影粗劣导致不景气,至少每个月有三十二家戏院关门。

·国际影展展出十四国共五十三部影片,另举行“六○年代国片名导名作选”,进行本土电影研究。

·港片赢得金马奖最佳编导、演技及多项技术奖项,得奖人致词一片粤语声,令台湾影业大感挫折。

一九八四年

·金马奖业务转由民间电影社团执行,决定出售今年颁奖典礼入场券。

·新闻局决定不邀外籍明星参加金马奖活动,往后侧重邀请编导观礼。

·最佳剧情片《小毕的故事》,创“台湾新电影”首获金马奖肯定先例。

·金马特别奖范围缩小,只列童星与武术指导,童星奖年龄规定为六至十二岁。

·六月,中央电影公司成立三十周年,明骥自中央电影公司退休,林登飞继任总经理。

·八月,有“电影界的朋友”之称的新闻局长宋楚瑜,奉调接掌国民党文工会主任。

·长达十年的日本电影禁止输入终于解禁,但仍受到限制。

·北市国片票价依工会决定全面降价。

一九八五年

·国片缺片严重,片商寻找可拍题材,导演与编剧抢手,导演费已叫价一百万元。

·据戏院工会统计,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全省四百余家戏院有五十家停业,景气持续低迷。

·金马奖取消最佳童星奖,增设最佳纪录片导演奖。

·金马评审取消主题意识评分,纳入编导创作力计算。评审过程全部公开,是为创举。纪录片奖项全部从缺,评审建议将纪录片与公教片厘清定义,引发强烈反弹。

·大部分“新电影”作品长期以来票房失利,引发金马奖评审对《童年往事》等“新电影”作品产生正反两方的激烈争议,而有“拥侯派”、“倒侯派”之说,使原先就存在的新旧影评之争更加剧烈。

·北部片商公会为避免电影市场流失观众,主张停办国际影片观摩,引起文化商业两面激辩。

·北市电影午夜场准许放映,按规定不得超过凌晨一时。

一九八六年

·八月,新闻局宣布废除已实施三十一年的外片配额制度,也暂停“国片辅导金征收办法”。行政院同时核拨一千万元作为电影处辅导国片之财源。

中央电影公司恢复基本演员制度,杨惠姗与柯俊雄签约加盟。

·电影界要求此后金马奖由新闻局收回办理,张京育局长认为需从长计议。

·广电基金首度用于培训人才,在大专院校设立奖助学金。

·鼓励香港人士回国拍片,国税局同意减征所得税。

·七百三十八家发行公司在最近一年内没有发行影片,新闻局依法撤销许可证。

·金马奖国际影片检查,将只做分级而不修剪。

·《英雄本色》引发影坛跟风,新闻局对一连串赶拍黑社会写实影片表示十分关切。

一九八七年

·国内首家艺术电影院一月二十三日在台北开幕。

·春节整体票房较去年同期成长二至三成,刺激业者投资意愿。

·电影不景气,演员拍戏成副业,不少人转业开出租车。

·中央电影公司颁奖给杨德昌及柯一正导演,并决定鼓励新锐导演拍片。

·新闻局召开“电影分级及检查咨询听证会”,将增列辅导级。

·辅导国片企业化经营,电影基金会筹设电影发展信息中心。

·电检十二月采新制度,初检由官方负责,复检由社会人士担任。

·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童年往事》排名第一,《结婚》第八。

一九八八年

·电影三级制一月一日开始实施,情况混乱,戏院标示不清楚。

·台湾电影年产量只有三十部左右,为香港片五分之一。

·新闻局征选优良剧本乏人问津,决召开会议与制片人、院线负责人沟通。

·保持十八年国片票房最高纪录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定三月八日四度公演。

·国内片商联合请愿,促请政府开放赴大陆拍片。

·中共施压,坎城影展将我国国旗除下两次,我对此表示抗议,影展主席后对降旗事件致歉。

·金马奖召开成立会议,白景瑞任秘书长,同时成立国际组负责市场推展及外宾接待。

·十二月,侯孝贤《悲情城市》开拍,使用新器材同步录音,并邀得艺文界友人詹宏志、吴念真、张大春及谢材俊等人客串演出。

一九八九年

·第二十六届金马奖变成“一九八九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民间电影团体主办仅留其名,实由官方办理。除国片竞赛外,兼办国际影片竞赛,向世界级影展邀请得奖影片再予评审发给奖金,并邀请外籍人士参加评审。后因评审不公遭到国际杯葛,就此停办。

·五月,行政院宣布废止动员戡乱时期国片处理办法。

·九月,《悲情城市》得到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是八○年代“新电影”的最高成就。挟着国际影展的光环与碰触禁忌话题的效应,在台湾缔造高票房。

·国片赴大陆拍摄,新闻局研议从宽处理,规定在有条件限制下允许前往。

·获辅导金之两部国片企划大更动,暴露新闻局审核缺失。

·新闻局表示将从严没收盗版录像带,拆除违建的营业所及吊销业者执照,来洗刷海盗王国之名。

·电影长期不景气,已有一百九十九家戏院倒闭。

一九九○年

·金马奖主办单位又由官方回到民间,并于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成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为常设机构,由导演李行出任首任主席。执委会大事改革,一方面加强文献资料的充实,再者于决选时特许媒体入闱透过闭路电视观看全部过程,以昭公信。

·金马奖奖项更动:取消最佳纪录片导演、最佳卡通片、最佳服装设计;改设最佳动画片、最佳剧情片造型设计。最佳原著剧本改为最佳剧情片原作剧本,最佳原作音乐、改编音乐合并为最佳剧情片电影音乐。

·戏院工会确定电影票价调涨二十元,涨幅逾百分之二十。

·新闻局电影处决议新年度将拨发四千万元辅导十一部国片拍摄。

·电影界不满大陆政策开放尺度过于保守,决至立法院陈情,为两岸影片交流政策催生。

·金马奖新走向取消国际竞赛,将影展定义为突显国片特色。今年预算一千八百万,比新闻局所提经费少六百余万元。

·《滚滚红尘》的金马奖参赛资格,因大陆演员问题而遭到质疑,汤臣公司紧急提出该片大陆演员的“非职业性”证明。

一九九一年

·新闻局研拟增设金马奖特别奖,颁给大陆影片影人;执委会预定邀请大陆导演担任评审,并极力促成大陆影人来台参加影展,最后均因两岸政策的影响而无法达成。

·九月三十日金马报名截止,共有二十七部剧情片、十部非剧情片及一部动画片报名,创下剧情片报名历史新低纪录。

·金马奖评审方式改为剧情片与非剧情片分开评审(含纪实报导与动画片),并邀请文化界人士担任评审。

·澳籍摄影师杜可风抗议金马奖排斥非华裔人士参选作品。

·金马奖奖项浮滥引起诟病,李行坦承缺失,明年改进。

·新闻局提出总预算达十六亿元的振兴国片方案,已被并入筹备中的六年国家建设计画,此为历年来政府对我电影事业最大和最具实质性的辅导政策。

一九九二年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自本届开始删除“国际”二字而恢复“金马奖”原名。

·金马奖增设武术指导奖项。为扩大观众参与,增设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导演、男女主配角等活动。

·角逐国片辅导金缔造新猷,今年总金额为五千万元。

·外片全面解禁订出时间表,我国一旦加入关贸总协,现有外片设限规定将一律取消。

·张曼玉以《阮玲玉》一片获柏林影展影后殊荣。

·卫星节目的开放将对台湾电影及电视界造成重大威胁。

·新闻局宣示,政府计画在半年内放宽大陆演员的限制,使大陆演员成为片商抢手货。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确定今年大陆电影专题名单,等政府政策公布,立即进片观摩放映。

一九九三年

·欣逢金马奖三十周年及电影年,除邀请大陆影人代表团,又设大陆人士特别奖,由李连杰获得,并发给三十二位资深影人金马三十纪念奖。

·三月,《霸王别姬》因片中大陆演员超过二分之一,不符合现行规定,二度送检仍遭禁演。后来五月于坎城影展获首奖,引发立法院多位立委质询行政院,要求修订不合时宜的行政命令。

·新闻局公布“八十三年国片辅导金办法”,新办法中开放曾获“优良电影剧本奖”之大陆编剧可参加甄选。

·台北市工务局对十家安检不合格之戏院进行断水断电处分,北市电影团体发表声明要求停办金马奖并退出电影年活动。

·中央电影公司缴回《喜宴》所获之辅导金,成为首次全额归还辅导金的作品。

一九九四年

·金马影展执委会主席李行卸职转任顾问,主席一职由电影基金会董事长江奉琪暂代。

·《喜宴》、《霸王别姬》双双入围第六十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美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在台北成立“华纳亚洲”部门,并以《独立时代》为其第一部代理发行的国片,同时并允诺与国立艺专进行建教合作。

·「新电影分级制”开始实施,共分为普遍级、保护级、辅导级、限制级四级。

·陆委会表示,依目前“港澳关系条例”的初步架构,一九九七之后香港虽归还中国,但我仍将港片视为“香港特区电影”,不视为大陆片。

·北市片商公会决议请新闻局全面开放西片进口拷贝及映演戏院数。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年度第二次会议决定,不符合“大陆演员不得超过影片所有演员的二分之一”规定的影片,即使得到第一类国际影展竞赛单元奖项,取得准演执照,仍不能参加金马奖,因此《霸王别姬》与《活着》都无缘参加竞赛。

·蔡明亮《爱情万岁》于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影展获最佳影片金狮奖。

一九九五年

·金马奖评审制度改为两段式,第一阶段初选评审由四十三位执行委员共同评选,第二阶段决选由电影界有关团体会员代表与学者专家共同评选。

·金马奖爆发初选阶段评审委员竟可派人代看竞赛片,至最后参加初选会议的评审中仅一人看过全部参赛影片,因而影界议论纷纷。

·四○年代国片红星林翠二月廿二日因气喘猝逝。

·行政院审核通过国片辅导金增为一亿元。

·邮政总局为配合电影一百年庆祝活动,发行纪念邮票。

·影评人焦雄屏自筹五百万经费,成立电影文教推广基金会,对外自称“Taiwan Film Center”。于九月推出萧芳芳传记,并举办其个人回顾展。年底则开设动画训练班,推展电影向下扎根的工作。

·据片商粗估,国片本年度至八月止已亏损达四亿元。

一九九六年

·时代周刊以“中国电影来势汹汹”为内文标题,对两岸三地的中国电影做了八页的详细介绍。

·李安、杨德昌的新片《理性与感性》、《麻将》分别荣获第四十六届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奖及评审团特别推荐奖的殊荣。

·新闻局召集戏院、片商等电影团体及获得八十五年辅导金的公司举行座谈会,针对各片筹拍的状况进行沟通。为了充份运用辅导金,作成扩大候补名单的决议。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宣布,今年金马奖将针对六十分钟内的三十五厘米、十六厘米剧情影片,增设“最佳创作短片奖”。

·第三十三届金马奖九月截止报名,报名影片数目之高创历年纪录,共有九十部台、港、大陆影片参赛,包括六十五部剧情片、五部纪实片、三部动画片及二十七部创作短片。

·新闻局长苏起在纽约颁发“国际传播奖章”予导演李安,以表彰他对提升台湾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及国家形象的表现。

·十二月十七日,名导李翰祥于拍摄《火烧阿房宫》时因心脏病发病逝于北京。

一九九七年

·新闻局公布“大陆地区影片进入台湾地区映演实施要点”,依规定分两梯次办理;而参加金马奖之大陆电影获最佳影片者,得在十部配额内不需经过登记程序即可进入台湾地区映演。

·一月十四日,第一位在坎城影展获奖的中国大师级导演胡金铨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六十六岁。

·第四十七届柏林影展得奖名单揭晓,蔡明亮导演的《河流》获评审团大奖暨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为因应香港主权回归大陆,新闻局公布港片进口台湾新办法,使港片不因九七的变化而被视为大陆片,但宣扬中共政权或大陆统战影片仍明文规定,不得来台上映。

·八十七年度国片辅导金办法公布,奖金增为一亿两千万元,并开放个人申请。

·第三十四届金马奖评审及报名相关规定出炉,除增设评审团大奖及评审团特别奖,奖励台湾电影与电影工作者外,去年实施的两阶段评审作业,则改为十五人一组的单一评审团负责。

·曾以《寂寞十七岁》与《新娘与我》连得两座金马奖的白景瑞导演,十二月十二日因突发性心脏病病逝国泰医院。

一九九八年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议题有:团结两岸三地华语电影工作者;研商金马、亚太、台北电影节等影展的定位及区隔问题;考虑开放金马奖电视转播权;及早让金马奖新主席上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规划年度活动或寻求赞助。

·为鼓励台湾片商积极进军国际影展,新闻局编列一千万元的预算,提供台湾片商前往参展,设摊卖片。

·因国片景气不佳,唯一可获利的是录像带版权,片商公会遂以“国片影带市场失序”为由,决议半年内不过问国片录像带发片时间,此举引发各界强烈反弹。

·为使电影检查尺度更加公正客观,新闻局停止“会审制度”,改由邀集教育工作者、社会及心理学者参与,并将邀请社区妈妈等妇女团体代表参与影片初审。

·新闻局电影处决定将以一年一千五百万元补助戏院放映国片,以实行辅导国片政策。

·八月十三日,国宝级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病逝台北县三芝乡家中,享年九十岁。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表示对退出参赛的导演蔡明亮、及退出评审的吴乙峰、平路作出决议,未来三年内不得报名参赛,且不再聘任。

一九九九年

·陈国富《征婚启事》、林正盛《天马茶房》及张作骥《黑暗之光》分别入选第五十二届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及“导演双周”单元。

·台湾艺术大学学生沈可尚执导的《与山》入选坎城影展“电影根基”学生竞赛单元,是第一位获选参赛的台湾学生。

·金马奖评审人数由原先的十七位大幅缩减至九位,而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与基金会的董监事皆不得出任评审。

·新年度辅导金咨询会议通过,未来必须持有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的申请人,才得以申请辅导金,以落实奖励国片的本意。

·中央电影公司于九月一日宣告正式迈入第四十五年,并假西门町徒步区举行嘉年华会。

·受到九二一大地震的影响,位于雾峰乡的台湾电影文化公司毁损严重,幸而片库大楼内的珍贵史料影片已进行抢救,并将其暂存于电影资料馆的树林片库。

二○○○年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于一月召开年度第一次会议,决议待今年各项活动具体规划完成后,由各执委依照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认养”,以实际参与金马奖筹备工作。

·新闻局五千万产业辅导金正式激活,除部份用于影片底片和发行补助外,亦将拨款二千五百万元补助电影后制作中心。

·第五十三届坎城影展闭幕,杨德昌以《一一》勇夺最佳导演奖,港星梁朝伟及《花样年华》的幕后技术人员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亦分获最佳男演员及CTS技术大奖的肯定。

·为鼓励全民参与数字影像创作,本届金马影展特举办“全民DV看见2000”活动,将选出二十部入围作品放映。

·中央电影公司计画将中影文化城改建为大型娱乐中心,此案若确定将使台湾大片厂完全走入历史。

·九月底金马奖报名截止,出现多部跨国资金与影人共同创作的作品。

·十一月,中央电影公司公开招标被视为“国片最后一个堡垒”的中国戏院,引发员工疑虑。

·金马奖增设“最佳新演员奖”,鼓励华语影坛培养具潜力之新演员。

二○○一年

·新闻局公布九十年度辅导金办理要点,采“先拍后审”制,分为初选与决选两阶段,总奖额为八千一百万元。

·第五十一届柏林影展公布得奖名单,林正盛以《爱你爱我》获最佳导演奖、女主角李心洁获最佳新人奖。

·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组织章程于二月修订:主席两年一任,不得干涉开支与人事,秘书长与各组工作人员一年一聘,取消原有之副秘书长及咨询委员,执行委员将由十三至十五人减为九至十一人。

·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摄影、艺术指导、电影配乐四项大奖。

·五月,国内录音大师杜笃之以《千禧曼波》与《你那边几点》获坎城影展最佳技术奖项。

·拥有六十五年历史的中国戏院于六月二十三日正式结束营业。

·成立于日据时代的红楼剧场改建为影像博物馆的规划案,拖延经年后确定停摆,拟于次年委外经营。

二○○二年

·一九八二到八六年的台湾新电影潮流,至今届满二十年,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宣布十月将展开“台湾新电影二十年”专题影展巡回,放映新电影计二十八部;导演王童、陈坤厚以及演员杨贵媚、杨洁玫、文英、游安顺都到场站台。

·金马奖颁奖典礼婉拒政治人物上台致词、颁奖,引发自我矮化争议。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前后任主席李行、王晓祥均呼吁,外界不要泛政治化联想,金马奖颁奖典礼并没有不让政治人物出席,而是婉拒上台颁奖或致词,让电影回归电影。

·易智言导演的《蓝色大门》以评审不公等理由拒绝报名金马奖,使这部备受注目的影片无缘参与金马奖竞赛。

·整合影视数字化被政府列入国家重大建设,新闻局相关的电影、电视和出版处提出整合政策,为推动影视出版数字化,编列了八亿预算,于明年度正式推行。

·台湾导演在威尼斯影展中大放光芒,郑文堂的《梦幻部落》获“国际影评人周”最佳影片奖,入围“新领域”单元的林泰州《狂舞忧郁》则获得“首部长片奖”,而张作骥《美丽时光》是唯一入围正式竞赛的华语片。

·金马奖原“评审团影片特别奖”与“评审团个人特别奖”更名为“年度最佳台湾电影”与“年度最佳台湾电影工作者”。

二○○三年

·大陆官方九月一日起严格限制,两岸合拍影片不得参加金马奖,金马四十面临空前的“内忧外患”局势:台湾电影产量不足,香港与大陆合拍影片不敢参加。

·第四十届金马奖共有二十八部剧情片、十一部创作短片、五部纪录片、三部动画片报名参赛。参赛剧情片数量创下四十年来倒数第二,台湾电影只有八部,创下历年新低。

·百岁人瑞导演袁丛美获颁“第四十届金马奖终身成就特别奖”。

·金马奖奖座从1993年起即维持同一造型,没有更动。金马四十奖座除了换穿 金装之外,还将重量从2.7公斤减为1.8公斤。

·金马四十首度邀请第三十九届影后李心洁担任代言人,推广电影。

·金马四十广邀历届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参加,江青、卢燕、上官灵凤、丁善玺、秦沛、金燕玲、李安等均自海外返台参加。

·为庆祝金马四十,金马奖特别举办“金马四十专题影展”,放映历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并举办“记忆张国荣”回顾专题影展,首度与“Lesile Cheung影歌迷天地会”合作,展出影迷收藏的张国荣珍贵文物。

·以《飞越情海》入围金马奖“最佳新演员”的林依晨,因曾经主演过《空手道少女组》,不符新演员资格,遭金马奖撤销“最佳新演员”入围资格。

·第四十届金马奖颁奖典礼首度在台南市立艺术中心举行,而向来在室内举行的“入围暨欢迎酒会”也破天荒创下首例在台南市文化古迹亿载金城举办。

·新加坡影片《跑吧!孩子》首度入围金马奖,该片新演员郑智允亦为首位获得金马奖的新加坡电影人。

二○○四年

·第四十一届金马奖颁奖典礼首度在台中市中山堂举办。为响应金马奖,台湾国立美术馆举办“台湾电影文物展”,展出珍贵的35厘米摄影机、台语片拷贝、海报等电影文物,台中市长胡志强、金马执委会主席王童与导演李行出席剪彩,共襄盛举。

·台中国际观摩影展奔腾套票销售破一千套,创下历年来金马影展在外县市举办首周套票销量最高数字。

·第四十一届金马奖影片报名数量创历届之最,56部剧情片、15部创作短片、3部纪录片、2部动画片、共76部。

·金马国际影展规划“楚原、古龙电影特辑”,让老影迷回味精典武侠电影。

·金马四十最佳女配角、新演员林嘉欣担任本届金马大使。

·法国名导奥里维耶.阿萨亚斯、吴宇森导演、李安导演、侯孝贤导演齐聚台中担任第四十一届金马奖颁奖嘉宾。

·第四十一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主持人,首度邀请名嘴蔡康永与名模林志玲搭档主持,创下9.14收视新高。

·演员阿匹婆荣获第四十一届金马奖终身成就特别奖。

二○○五年

·四十届之后的金马奖座统一为金色马身、青铜底座,并为去年得奖者提供镀金服务。

·影后杨贵媚出任本届金马大使。

·第四十二届金马奖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举办,呼应海洋城市,首度采用蓝色星光大道。

·基隆市政府开放金马奖颁奖典礼250个座位,邀请基隆市民一同观礼。

·金马执委会遭歹徒恐吓勒索五百万元,警方顺利逮捕罗姓嫌犯一名。

·演员葛香亭荣获第四十二届金马奖终身成就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