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可德》:西班牙骑士的中国之旅
3D魔幻武侠电影《唐吉可德》即将于2010年10月15日公映,《大众电影》杂志采写制作相关专题,深入解读影片内容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片方供稿。新浪编者注
文/本刊记者 高桥
《唐吉可德列传》:唐吉,字可德,饱读武侠小说,一心打抱不平,只身踏入江湖。在桑家村他打败了恶霸令狐,但梦中情人翠花却被坏人抢走。于是唐吉收村民桑丘为仆,踏上寻救情人的旅途。途中,唐吉先后打胜了恶霸西门,又与风车怪兽大战,最终到达了恶势力的总部长安。在长安,黑暗势力用尽计策,将唐吉的幻想打彻底打碎,回到现实的唐吉却依然决心通过努力扫除邪恶。最终,唐吉的精神打动了众多归隐的高手,大家联手将邪恶势力消灭。唐吉赢回翠花,两个人再次踏上征途。
上篇:骑士东征,武侠西征
从愁容骑士到唐朝侠客
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是阿甘读童年看到的第一本世界名著。拍完《高兴》以后,阿甘把童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堂吉诃德》到《唐吉可德》,故事从伊比利亚半岛转场到中土大唐,愁容骑士变身东方侠客。“唐吉可德”并不只是简单音译,每个字都有其含义所在。首先,大侠姓“唐”,经研究,改编故事最合适的发生时间在唐朝,“唐”与“堂”字谐音;第二,大侠姓唐,名字叫“吉”,取这个字一方面是为电影讨个好彩头,另一方面也是剧情要求,片中唐吉可德家族有“富贵吉祥”四兄弟,唐吉排行老三;第三,大侠姓唐名吉字可德,“可德”是改编的精髓所在,《管子—内业篇》中有一句:“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意思是用自己的精神、道德来说服他人,这也恰好是《堂吉诃德》原著精神的体现。
从末世到盛世,从西方到东方,从骑士到武侠,名著《堂吉诃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中式改造,而其中公路片、英雄救美和搞笑等元素却被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堂吉诃德》本来就是一部讽刺小说,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o台o拉o曼》,作者在序言中就明说了: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而《唐吉可德》将这七百多个人物精简成27个,把《堂吉诃德》松散的冒险结构被写成了结构完整的动作喜剧。
郭涛扮演的唐吉可德延续了刘高兴的“一根筋”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堂吉诃德幻想中杜尔西内亚小姐,在《唐吉可德》也变成了真实存在的人物,在剧中,她被起了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名字——翠花。阿甘一直想拿武侠小说“开涮”。他不是武侠小说迷,对小说和影视作品中那些大侠能飞檐走壁,总觉得很匪夷所思。《堂吉诃德》给了他一个“开涮”的切入点。因为“堂吉诃德”是梦幻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想成为“堂吉诃德”,但事实上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实现自己的幻想。而“桑丘”,注重生活中的鸡零狗碎。这样的题材特别适合拍成有幽默感的电影。
从1956年苏联版本的电影算起,《堂吉诃德》在历史上前后经历过七次不同门类的改编,每一次的改编也会相应增加国别的色彩,苏联演员契尔卡索夫的出色表演将堂吉诃德这一人物迂腐却执拗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意大利的动画片则加重了堂吉诃德与梦中情人杜尔西内亚的爱情桥段。而在几乎与动画片同一时间出炉的电影《唐吉可德》,主人公唐可德被置于唐朝一个没落的武侠世家中,每日沉迷于武侠秘籍中无法自拔。
太平盛世需不需要大侠?
英雄最怕和谐社会,大唐盛世,刀枪入库,当和平成为时代主旋律,于是人们不再需要大侠,大家争先恐后地买车买房,但是每天打开网络,观众的身边依旧有很多无法解决的不公平。这时候,总有人站出来为老百姓呼喊,这就是所谓的“堂吉诃德精神”。正如《堂吉诃德》原著中的名句所说:“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地下和海地所埋葬的一切财富都比不上。自由和体面一样值得拿性命去拼。不得自由而受奴役是最苦的事。”阿甘希望用电影将出把传达出老百姓的呐喊之声。
编剧的过程好像怀胎十月一样痛苦。阿甘这么分析,《堂吉诃德》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永远无解,但是如果改编成剧本,就得直面这个千古谜题。《唐吉可德》的初稿在经过连续三天的讨论之后被完全废弃。为此,导演阿甘与制片人王海峰一起,邀请著名网络写手、编剧俞白眉团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很快拿出电影《唐吉可德》的第二稿。俞白眉给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反武侠:“用熟悉的语言体系,去打败一个群体社会共有的价值观,那种以一敌百的快感,以及在坚持自我之后的热泪盈眶。”
经历两年的时间,电影《唐吉可德》的剧本定稿终于在位于北三环的一间宾馆里完成。俞白眉在纸上画完最后一个句点的瞬间,才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写《唐吉可德》剧本不同于翻译名家们,他们千里迢迢将世界名著引入中国,让欧洲大陆以外的人们看到这部神作。电影《唐吉可德》只希望通过影像的呐喊,重新燃起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同为编剧的阿甘还希望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在字幕消失灯光亮起的时刻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曾有过或正在享有梦想的唐吉可德。
新手打遍江湖
江湖水深,作为一个蹩脚的大侠,唐吉可德的对手都是“传说级”的高手。郭涛平生第一次挑战打戏。担任《唐吉可德》动作指导的是以“鬼脚七”一角闻名江湖的熊欣欣,片中他延续了自己彪悍、实在的动作风格。熊欣欣以“魔鬼”著称,前一阵在他做导演的电影《七小罗汉》发布会上,主演不约而同地“控诉”熊欣欣的标准太高,让他们多次崩溃大哭。
这对第一次拍摄动作戏的郭涛来讲,不能不说是一次挑战。熊欣欣把郭涛比作动作片的“老年新人”,没功底,只能靠刻苦。好在郭涛平时踢足球,运动底子很好,接受每个动作都很快。电影刚开拍的时候,熊欣欣每天头痛,郭涛什么都不会,还总使蛮劲儿。好在郭涛演的唐吉可德本来就不是什么武功高手,但再往下拍的时候,郭涛慢慢有感觉了,最后真的有了大侠的感觉。
这段痛苦的过程,在郭涛的描述中则完全是另一版本,他第一次拍大戏,觉得什么都挺好玩。熊欣欣看郭涛上道很快,给他加了好多镜头。令许多武术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威亚,郭涛也抢着去吊。《唐吉可德》的武打的高潮出现在一个集市,与唐吉可德对峙的,都是江湖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家伙,唐吉可德根本看不懂他们打得是什么套路。每个高手用的武器都和他们的职业有关,有裁缝用的剪刀,卖肉的用的砍肉刀……因为前几场打戏都是唐吉可德与西门、令狐都是单打独斗,这场戏是群架,所以很难设计。因为《唐吉可德》是立体电影,跟过去的武打动作不同,在戏里唐吉可德要被不同的阵型包围,每个人和每个动作都要想到这是第几层次的戏,比如说扫抢这个动作,在别的电影就是简单一扫,但在《唐吉可德》里,就要做出让观众有扎进眼珠的错觉。对于此次武打表演,郭涛甚为满意,自己完成了“魔鬼”熊欣欣的所有设计。
在《唐吉可德》剧组中,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不止郭涛一个,桑丘骑得那头瘦驴,也是第一次拍电影。这头驴子的来历也不一般,据说是当地个头最小但是最结实的一头驴子,因为剧本要求,这头驴子必须特别矮小,这样才能与唐吉可德骑的大马形成鲜明对比,拍戏辛苦,驴子的身子骨还要足够结实,所以才千挑万选,把它给找来。据说这头驴有四分之一的外国血统,在当地算是“明星驴”了。王刚骑着驴拍的第一场戏,这头驴的蹄子就在上石头一滑,连人带驴全摔倒了,王刚站了几下没起来,他发现整头驴正重重地压在自己腿上。上来吃了 “下驴威”,后来王刚学聪明了,开始哄孩子似的哄它:“宝贝,你表现很好,就是这样!”后来,这只驴每次都特别配合。以至于戏份不太多的那威开始抱怨:“那驴的戏份都比我多!”
郭涛:我的《堂吉诃德》年
在郭涛漫长的二十年从艺经历中,2008年过得颇为神奇。因为这一年,郭涛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孟京辉的话剧《堂吉诃德》,另外一个是阿甘导演的电影《唐吉可德》。在各种版本的图书插话和连环画中,堂吉诃德均为古道西风瘦马的苗条形象。话剧排练之前,郭涛下了狠心,连着一个月只吃开水白菜,成功减肥20斤。为了演好《堂吉诃德》,郭涛不但读了多遍原著,还远赴西班牙,追随堂吉诃德的足迹进行采风。话剧成功上演后,郭涛拍了电影《唐吉可德》,之前为话剧做的功课一点没糟蹋,正好全使上了。
两个堂吉诃德的双份准备
大众电影:您认为话剧《堂吉诃德》和电影版《唐吉可德》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郭涛:大概是前年的时候,两个不同类型的导演找我演堂吉诃德,一个是电影,一个是话剧,当时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堂吉诃德》是文学巨制,堂吉诃德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经典人物。这个经典人物对我当时的挑战是双重的,我当时的戏路和形象,跟堂吉诃德差的非常远。因为在中国范围里面,还没有人尝试诠释过这个经典人物。在我看来,这两版《堂吉诃德》没有什么不同,反而对于我来说,它们是互为作用的。为什么呢?两个不同的导演同时让我把一个经典人物诠释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做的功课是双份的,双份的准备,让我更深入地理解《堂吉诃德》。
大众电影:这个双份准备具体是指什么呢?
郭涛:演完了话剧的《堂吉诃德》,我马上去拍了电影《唐吉可德》。在话剧排练之前,我就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看小说,看不同版本的小说。这个《堂吉诃德》翻译成中文之后,有很多的版本,每个版本加入了一些改编过来的翻译的一些看法、风格,其中最好的是我们现在用的董燕生这版,我们觉得是最好的。
大众电影:听说您还为此特地去了西班牙采访,当地人对《堂吉诃德》怎么看呢?
郭涛:其实西班牙的普通老百姓,真的完整看完《堂吉诃德》的人也不多,这个是实话。西班牙人对待《堂吉诃德》就像我们中国人对待《红楼梦》一样,真正能够熟读几遍《红楼梦》的人在现在已经很少了。但是这样的一个文学作品在当地的知名度是家喻户晓的。我们参观的路线,据说是堂吉诃德云游的那一段路,在那段路上,总会有一些当地居民扮演堂诃德。
大众电影:那么你对堂吉诃德怎么看?
郭涛:中国人可能在连环画和老电影里面看到的堂吉诃德,是一个骑士,骑着一匹瘦马,拿着一杆枪到处跟人打,还时不时地被别人爆打一顿,最后还神经兮兮的去挑战风车,说风车是一个怪物。我在读了许多遍之后,发现塞万提斯创造这个人物的时候,里面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思想。骑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骑士给我们现代留下的是什么?堂吉诃德是个不合时宜的,同时又是卓尔不群的人,所有人都嘲笑他滑稽可笑。现代人不能成为堂吉诃德,因为现代人都太聪明了。我们有了更多巧妙去化解困难和矛盾,但人们是向往堂吉诃德不与现实妥协的精神的。这个小说上对于这个人物的最后命运,有一个非常通彻的分析,堂吉诃德后悔了,他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傻事。这是作者对理想主义和骑士精神的反思。我觉得这些理解让我演的更顺手,两种形式并没给我太多困扰,毕竟演的是同一个人嘛,
塞万提斯让我减肥
大众电影:听说您也是为了这两个堂吉诃德减肥了20多斤,你这么多年都没太刻意减肥,这次是导演要求,还是自主行为?
郭涛:是塞万提斯提出的要求!我们看到的所有艺术作品里头,不管是电视、动画还是电影里头的,他就是一个瘦子,是一个弱不禁风,不堪重击的,很孤零零的一个老人消瘦的老人。我觉得这个你如果进入这个人物,你必须得形象上像这个人物。我过去确实比较丰满一些,该胖的地方确实挺胖的,该丰满的也真有。我想现在都是以瘦为美的时代啊,可能大家看了比较丰满的郭涛的形象,将来是不是习惯了现在这种更加健康,更有朝气的感觉。
大众电影:听说这个戏拍摄的时候,这个因为是立体电影嘛,等待的时间特别的漫长,是其他的戏的两三倍。在等待的过程中,您有哪些灵感迸发出来呢?
郭涛:在等戏间隙,我给唐吉可德设计了两个动作,一个是挑眉毛,一个是抖脖子。挑眉毛这个动作,我是在化妆间里头有镜子,无意中我到想的,虽然我演的是一个中国打扮的堂吉诃德,但我一直想表现出这个人的“梗”劲儿,抖脖子,扭个头,再挑眉毛,这跟那个书上的堂吉诃德特别的像。还有,我是第一次拍打戏,等戏没事儿,我可以跟师傅们多学很多东西。
青年导演的福星
大众电影:《疯狂的石头》以来,您几乎成为中小成本喜剧片的代名词,您为什么一直青睐这种样式的喜剧?
郭涛:我是年轻导演的福星啊。这个是开玩笑的说法!我是一个主动型的演员,喜欢和一些有想法的导演去合作,我觉得那些青年导演可能会给我一些创造方面的新鲜灵感,合作的时候,我有时候会把我的东西去与他们融会贯通,出来的效果,之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从《疯狂的石头》跟宁浩导演合作,到现在和许多青年导演合作,这次阿甘继《大电影2》《高兴》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可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这个模式我还会继续的走下去,至于每部戏能够出来是不是都像《疯狂的石头》一样经典呢,还得看运气啦。
大众电影:阿甘是一个好合作的导演吗?
郭涛:当然是,阿甘很和气,甚至送盒饭的都敢跟他说话。有一场戏是唐吉以为一个叫花子给他打开了任督二脉,自此得了盖世神功,疯疯癫癫的在山头吟诗,武刀弄剑。导演本来想要一个中景的长镜头,但是我觉得那个不过瘾,后来我说,你既然是用大炮,一开始给我这个近景,我先念一段诗,然后打一趟拳,趁打拳的当口儿,你再往后拉成一个大全景,最后再镜头甩出去,崇山峻岭,高山流水,他试了之后觉得非常好。因为那场戏是在棚里拍的,我还嫌不过瘾,我让他们支了一台大电扇,脱光了膀子,外面套了件褂子。大风一吹,唐吉的放荡不羁全出来了。
大众电影:您一直参演这样中小成本的喜剧电影,您作为主演肯定也会有很多跟剧组一起克服难关的过程,您能具体举几个例子吗?
郭涛:你的意思,这个无非是钱和时间,这两样差不多就行了。要说中小成本,我不认为《唐吉可德》是中小成本。我觉得按照这个气度、架势和观念来做的电影,毫无疑问是一部高水准的制作的电影。我花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沉浸在两个《堂吉诃德》里。作为一个演员,能够漂亮滴呈现出一个经典剧目,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是必须的。现在的商业体制相比较毛躁,我希望能够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演出两个想堂吉诃德一样准备充分的作品。
中篇:3D是票房灵药,还是毒药?
一部《阿凡达》让国内电影人看到了3D技术的威力。在此之前,动辄国产影片抛出3D的噱头。《苏乞儿》《乐火男孩》的票房基本惨败,反观一些没有打出3D的影片,如《唐山大地震》《盗梦空间》都取得了不俗票房。如果说一勺奶油的价格是几毛钱,但加了一勺的奶油咖啡的价格则普通咖啡的一倍,那么3D是不是可以比作咖啡上的那勺奶油?3D技术究竟是票房的灵药,还是毒药?3D与投资之间的函数关系到底怎样?号称“亚洲首部全片3D电影”的《唐吉可德》,在技术上遇到了哪些难关?在票房上,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全片3D的真实成本
2007年9月,内地仅不到一百家的3D立体影院,放映了引自好莱坞的首部3D真人立体电影《地心历险记》,前后拿下近8000万的骄人票房。这一现象让通讯技术专业出身的导演阿甘形成了将电影《唐吉可德》拍摄成立体电影的初步想法。2008年阿甘拍《唐吉可德》的时候,没有预料到《阿凡达》会成功。现在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都已经采用3D技术了,阿甘相信内地在3年之内,主流商业电影也会用3D拍摄。3D银幕电影厅的建设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市场规模已经构成了供给和需求。大部分电影人已经相信在最近几年中,3D将会是一个潮流。一部电影有条件有规模了,必然要推3D版,否则会给市场传达一个负面信号:这部电影水准不够。与此同时,3D与2D并没有冲突,一部电影可以同时有3D和2D版。对此问题,阿甘不相信一个有经验的投资人会轻易放弃3D这块大的领域。
《唐吉可德》电影总投入7500万人民币,仅置景就花了2000万,比同规模的2D电影多花了1/3的成本和时间。如果说拍电影本来就是一场冒险,除了故事,阿甘也希望自己的作品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有明显的差异。2008年9月,电影《唐吉可德》在北京涿州正式拍摄,随组开工的还有一支来自德国的3D技术专家团,他们负责为电影即将用到的摄影器材“虹”的中国使用者进行培训,专家团队一行30人,每人每天的费用在1万美金左右。专家团共在剧组停留20天,直到顺利完成拍摄培训任务才返程。
灯光指导王军喜告诉记者,由于3D立体电影的拍摄对光线要求非常苛刻,大部分戏份也需要在夜间完成,为此电影《唐吉可德》引进了四架“太阳灯”设备,稳定的光源将整个夜晚变成白天。要把晚上打的和白天一样亮,费力费时,费钱就更不用说了,灯光这块的花费可能是平常的一倍半还多。拍百年老店的那场戏的时候,正常来说,最快的拍摄速度也就耗上一、两个小时就可以了,可是因为3D设备复杂,灯光要求又高,只好又多加了一辆发电车,最后拍了三个多小时才完。这场戏原来预算大约100万,后来还是超支了。
制片人王海峰告诉记者,以前的电影重点在主要演员身上,但这部片子连群众演员都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在整个的立体空间里,两维或者三维空间里看到的每一个物都很清楚,存在前后关系,不存在虚实关系,人物就算站在后面,个个都非常清晰。化妆师**说,这次的底色都是法国进口的电影专用的底色,主演和群众演员,都是同样待遇,这样的化妆规模,相当于一个电影有了上百个主演,用的胶水、头套都大大多于平常,她不但要准备一百多款头套,还要准几百个小的发件,细小的饰品更是不计其数。
这其中最费劲的要数王双宝满脸脓疮的造型,化装师从下午3点一直到晚上的7、8点钟。在剧本里他是满脸的脓疮,但如果真化得太血腥,会影响观众的观影心情,所以就临时把脓疮改成水泡。演员和导演都对这个改动挺满意。如果说脓疮是化装师的熟练工作,那么水泡则属于新鲜课题。水泡是用特殊的假皮肤材料,柔软度很难控制,稍不留神就弄破了,最后化装师解决方法是把水泡粘上去再注水,终于弄出了满意的效果。
令人心疼的巨额学费
第一次大规模拍摄立体电影,《唐吉可德》交了不少学费。在影片正式开拍前一个月左右,刚刚建立的剧组就到河北涿州影视基地进行了一次试拍。当时请到了德国的几名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同时也把剧组最贵的“虹”摄影机请了来。这一机器是当时国际最先进的3D拍摄设备,但是拍摄3D电影不仅仅是使用摄影机这么简单,从置景到布光到走位都非常讲究。在几位外国工作人员指导离开以后,阿甘就信心满满的开拍3D,因为自然光线变化太大,《唐吉可德》许多戏都必须在晚上拍,然后用灯光打出白天的效果,这样一来,每天要花费十多万的灯光费用。
第一次试拍,是在火山口拍的前导预告片,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这台难以控制的3D摄影机,拍一个镜头就要调整两个小时左右,耗时耗力,此外火山口的景规模太小,达不到要求,本打算要拍出一款先导预告片,无奈只能作罢。火山口这一场戏引进的太阳灯设备费用,就已经超过了100万,这场戏的总花费达前前后后花了300万。想要解决这件困扰大家的事情只有一个办法:忘掉试拍花费的300万。随后导演阿甘连夜同置景、美术、道具、服装四大部门开会修改设计方案,最终将原来火山口拆了重建,又把群众演员的数量增加了增多倍,加上背景环境效果的渲染,这才达到了最后群魔乱舞的震撼场面。虽然是“学费”,阿甘对这300万心疼无比:“这是我做过的最浪费的一件事!”
亦真亦幻的3D世界
对于3D电影而言,掌握拍摄技术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凭空创造出一个世界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影片场景设计、搭建及布置的工作成为重金聘请的后期特效制作团队的首要任务。后期特效工作并非一般人所想只需在影片拍摄完成时开始,对于3D电影而言,后期制作的工作贯穿整个拍摄工作始终,导演阿甘每天的必修课除了在收工时不断看当天的回放,还需要与美术执导傅鸫、摄影指导陈楚强一起将当天的镜头做一个资料总结,并传至英国、美国两地的后期工作室,以便让大洋彼岸的后期人员参与到影片整体的氛围中,亦更好为电影打磨立体效果。
为此,导演阿甘的耳朵也光荣负伤。为什么做导演耳朵会受伤呢?剧组使用了最先进的虹摄影设备,在拍摄的同时就可以在监视器中直接看到3D效果,而要看3D效果就必须戴着那副沉重的3D眼镜,而且整理素材的时候也不能摘下来。那段时间阿甘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他每天要戴3D眼镜20小时,这样的话耳朵当然很容易被磨伤。有一阵子阿甘的耳朵被磨到红肿脱皮,只能用手扶着眼镜观看效果,剧组的工作人员也为此想了不少的办法,医生在导演的耳朵后面贴上了一层医用胶带,道具人员则将眼镜的腿拆掉,换成了宽皮筋。关于3D眼镜剧组还有一个笑话:说李菁为什么从来不看3D电影?答案是他的脸太小,挂不住3D眼镜。
《唐吉可德》的背景设置在唐朝,无论置景还是道具和服装,一一按照历料还原,此外还还原了原著中最知名的“风车大战”,火山口、桑家村以及长安城的设计,则通过唐吉可德的几场梦境分别赋予不同的魔幻色彩。美术指导傅鸫为了突出《唐吉可德》的唐朝特色,所以许多地方没有完全写实,而是凸显古意,许多场景都是按照古画上的人物造型、色彩来的设计。大块的色彩方面,唐家走朴素、田园路线,看上去很温馨,给观众感觉唐吉其实没有去冒险的必要,在家待着挺好的。对比出这种感觉,桑家村更加的田园牧歌式的恬静和美妙,就连花草树木的形状,也是按照国画的路数走的。但是在唐吉的幻想世界中,加入了西方电影比如《断头谷》和《指环王》的魔幻风格,所有稀松平常的事物都会在瞬间幻化为妖魔鬼怪,所以火山口的部分,傅鸫给所有鬼怪都罩上了奇怪的面具,加上后期制作还渲染出阴云密布的效果,最终呈现出亦真亦幻的梦境。
说起大战风车的经典桥段,傅鸫原来想沿用战国的风车造型,战国时期风车的叶片是立着的,转法也与荷兰的风车不一样。但经过讨论,大家最终决定还是沿用荷兰风车的样式。因为首先要传达一个明显的信号,《唐吉可德》是《堂吉诃德》的中国版,荷兰式的风车造型已经在读者脑海里了。只是可能不像原著里那样被风车挑起来,又掉在地上,而是撞碎风车叶片从而达到喜剧效果。
火山口那场戏,因为这本身是一个梦境,也不能去实景拍,大部队的人拉过去费用太高。傅鸫设计一套概念套图,然后做了一个1:20的石膏模型。因为火山的景并不是太大,所以要考虑尺度和演员站在画面中的透视关系,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让石膏火山的质感上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火山,围绕这个难题,傅鸫带领团队做了很多测试,最终花费两个星期完成搭建任务。
拍陀螺岛的戏时,阿甘在影视基地发现一个瓮城,虽然瓮城的尺度不太理想,但可以当做京都来拍摄。当时《唐吉可德》整个影片色彩偏暗,就想这块的颜色相对饱和一点,傅鸫不怕颜色太冒险,因为最后是可以后期调色,再往回收一点,可是老天跟剧组开玩笑,临拍的一天,下了一场特大的雪,城池竟然变成了废墟一样的效果。
下篇:仗剑江湖为红颜
林嘉欣:初涉江湖就退出江湖
林嘉欣是《唐吉可德》中的烫手人物。戏里,林嘉欣扮演的翠花被恶霸抢走,唐吉可德醋海生波,一番误打误闯,反而成为一代大侠。戏外,这位曾被22岁即凭处女座《男人四十》中胡蓝彩夺得金马最佳女配角奖的林嘉欣,因与经纪人的合同纠纷,被封杀了11年之久之后。2001年,林嘉欣强劲复出,出演了《异度空间》《恋之风景》《亲密》等影片,多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林嘉欣是一个奇迹,同时也是众多电影导演期盼合作的女神。在《唐吉可德》上映前一个月,林嘉欣宣布再次退出演艺圈。《唐吉可德》见证了林嘉欣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演古装片,第一次演喜剧片,第一次演动作片……这些许多的第一次,也许都是珍贵的最后一次。
林嘉欣饰演的翠花,来自一个很平凡的家庭,心里一直埋藏着少女莫名的叛逆和反抗,直到她遇到一个跟她一样傻的可爱的英雄唐吉可德。港星很少自称演技派,林嘉欣也自谦拍《唐吉可德》对她充满挑战。《唐吉可德》对林嘉欣的第一重挑战在于其拧巴,《唐吉可德》是一部喜剧电影,但翠花却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姑娘,林嘉欣从头到尾基本上愁眉紧锁、双目含泪,只有最后同唐吉可德一起浪迹天涯时才焕发朝气。《唐吉可德》对于林嘉欣的第二重挑战是造型特多。林嘉欣第一次演古装戏,戏中就有六七个扮相:乡野清纯造型、宫廷华丽造型、出逃时男装造型……她从没有在任何一部电影中,尝试过如此多变的造型,但因为林嘉欣的服装基本上都只是薄薄一两层,而拍戏又恰逢冬季,为此她吃了不少的苦头。其中结婚的一场戏,林嘉欣光是做头发,就做了两个多小时。那个头型高有一尺,做完之后,林嘉欣只能坐在马车上,一动也不敢不动。
《唐吉可德》的化装指导王燕告诉:“林嘉欣的造型是典型的唐朝风格,她从少女发型到贵妇发型,以及结婚时的大发型,都是严格按照唐朝来的,那时候的头型梳得又大又高又蓬松,一个演员通常要准备三、四款造型当做备选,然后试给导演看。林嘉欣在剧中有6个造型,设计的时候,王燕准备了11个造型。通常设计一个发型就需要两三天,每个造型还要特别敲制一些手工饰品,她专门了挑真金白银来制作饰品,这样看起来质感更好。
最后一场戏是翠花和唐吉可德浪迹天涯的戏,那场戏的服装是林嘉欣和造型师共同完成的。平日里,林嘉欣也喜欢拿刺绣、剪裁的当日常休闲,所以在片场,她情不自禁跟着道具师一起做。后来,林嘉欣把自己绣过的套服装拿给阿甘看,说是自己做的,阿甘看后连连赞叹,当即拍板实拍时就用这套服装。穿自己绣的戏服,这恐怕是林嘉欣又一个“第一次”。
苗圃:金镶铜的女人味
苗圃所有的喜剧电影,竟然都是跟阿甘合作。在《高兴》里,她演破烂王,造型师让每个人都穿垃圾袋,苗圃用天蓝色的垃圾袋,给自己设计了一套抹胸晚礼服,穿着它边歌边舞。在《唐吉可德》里,苗圃扮演金镶铜,是个杀人魔头,试图勾引王刚扮演的桑丘。开拍之前,阿甘试探地问她,说如果给你涂上红脸蛋行吗?苗圃当即说:太行了,特别好!阿甘问她会不会觉得难看?苗圃却说,这样挺好看。化装师给苗圃画了两坨巨大红脸蛋,她还嫌不过瘾,在嘴角边给自己点上了一颗硕大的痦子,苗圃调皮地管这颗大痦子叫“超级美人痣”,还在上面插上一根汗毛。对于《高兴》和《唐吉可德》中的夸张造型,苗圃觉得她们一点都不丑,她在电影《樱桃》里的智障姑娘,才是真正的丑。
在戏中,苗圃最火辣的激情戏莫过于金镶铜勾引桑丘。为了表现金镶铜的彪悍,导演设计她从二楼从天而降,准备将桑丘一把拿下,却因为黑灯瞎火,直接从二楼掉下来,摔在桑丘的床上。说起与王刚的合作,苗圃第一次与王刚演戏还是刚毕业时演电视剧《五月槐花香》,在那部戏中,俩人除了解放后的一场群戏,其实没什么对手戏,这次拍《唐吉可德》能跟王刚面对面的“真情碰撞”,苗圃心里还多少有点紧张。在戏中,金镶铜落地之后,以饿虎扑食的姿态去勾引桑丘,苗圃说自己演惯了正剧,这么夸张自己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导演阿甘却说自己一点都没看出来苗圃有什么羞涩。
在采访中,几乎每位主创人员都会跟记者说,3D的的意思就是等等等。拍《唐吉可德》的时候,苗圃第一次见到拍摄3D的摄影机,特别兴奋,可是3D复杂技术的让等待时间比其他电影长好多倍。林嘉欣说等3D简直让她找回了拍艺术片的节奏。刘桦甚至带了个小火锅去现场,而苗圃对此却十分习惯。等戏期间,苗圃背台词、看书,还 跟英文助理练口语,反而忙的不亦乐乎。
失踪的美女:莫小棋和邓家佳
每寸胶片都是钱,在《唐吉可德》的江湖中,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女性角色。比如“田桂花”方青卓,“大陆肥肥”董立范。其中,两位美女的命运特别多舛,莫小棋、邓家佳的戏份最后因为篇幅所限,被剪得一个镜头不剩。阿甘表示非常不舍,他将来会剪一个导演版,让这些风情美人们在片中重聚,毕竟美女促进江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