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公开遗书 因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落泪
歌手,一直是一个最具时代感的符号。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歌坛更新换代的速度是如此的快,靠脸“唱歌”似乎成了现今的潮流。
可偏偏有这样一位歌手,年轻时“其貌不扬”,手拄双拐杖,却在耀眼的台湾歌坛红透了半边天。
郑智化
如今裹挟着多年风霜,立于舞台之上,翩翩声起时,依旧能让人为之落泪动容。
他就是郑智化。
前段时间,郑智化在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潸然泪下,只因听到了自己当年写的那首《别哭,我最爱的人》。
郑智化潸然泪下
一首看似写给恋人、劝慰别人的歌,怎么就唱哭了自己?
因为这是他这辈子最重要、最爱的一首歌;
因为这是一首写歌生命结束时候的歌;
因为这是他17岁时的遗书。
《别哭,我最爱的人》歌词:
我是属于那种哭两次的人
一次是在呱呱落地时
一次在对生命彻底绝望时
……
是否记得我骄傲的说
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不要告诉我永恒是什么
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
歌词很简单,编曲也不华丽,创于生命行将枯萎之时,却意外地让所有人都听到了乐观与豁达。
这样的歌,只属于郑智化。
郑智化这个名字对于稍有些年纪的人来说,就好比一个符号,一面旗帜,以一种孤傲的姿态闪耀在九十年代的歌坛。
那时,郑智化凭借着《水手》一炮而红,那坚韧的声音,萦绕在大街小巷,穿透悲伤的人群,犹如一束阳光照亮灵魂。
《水手》歌词:
他说风雨中
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
不要怕
至少我们还有梦
人生如歌,郑智化像极了歌曲的主角——从小受尽磨难,但又是那么的充满力量。
三岁时,上天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小儿麻痹症使曾经活蹦乱跳的小孩双腿突然使不上劲儿,只能爬行,7岁时,才能勉强借助拐杖直立行走。
郑智化患小儿麻痹症
因为腿部的残疾,郑智化的生活注定不那么一帆风水,母亲的哭泣,父亲的责骂,周围人的嘲讽......让他比同龄人更能感悟到世间冷暖。
从台北工专毕业的郑智化,在一个工程公司找到了工作,如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从简单的学校到复杂社会的转变,让他无所适从。
郑智化
于是,23岁的他辞职进了广告公司,谁也没想到这个大学专业和广告八竿子打不着的门外汉,竟然能够升职加薪获国际大奖。
按照大部分人的思维,一个双腿残疾的人能够做出这样的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好好工作才是,可郑智化偏不。
因为26岁时做的第一首歌《给开心女孩》被点将唱片的老板阿桂赏识,随后就出了第一张专辑《老幺的故事》,第二年便正式离开了广告界,做起了歌手。
郑智化27岁做歌手
风风雨雨的十年唱歌生涯,郑智化创造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正当人们被这个“励志歌手”震撼的时候,他却在1999年,在事业巅峰期,选择退出歌坛。
有人说他是为了家庭,有人说他是因为《大国民》中的词讽刺了台湾政局而坐了牢......但事实上,他只是转投了IT行业。
直到2007年,他才正式复出,慢慢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1999年郑智化退出歌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一批“人文主义歌手”出现在台湾歌坛,他们批判现实、他们关怀民生,他们对自己和这个时代有着深刻的反思,郑智化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歌一直被评价为"听得到生命、故事、画面的声音"。
“当时我只想玩一玩,既然是这种心态,所以一定要写一些我想写的题材,不管市场如何”。
于是郑智化的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故事里是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人生。
《老幺的故事》歌词:
黑色的煤渣 白色的雾
阿爸在坑里不断的挖
养活我们这一家
骄纵的老么 倔强的我
命运是什麼我不懂
都市才有我的梦
这是以1984年海山煤矿矿难为背景写的歌,那时郑智化踏着漫天尘土先后两次造访九份。
“凭着一股狂热,我来到的九份,访问了当地的一些在地人,企图发掘更多矿变发生后对他们造成伤害的事实。
出乎我意料的,他们对问题的反应不是激动或悲绝,而是沈淀过的冷静,一种近乎认命的淡然。亲人的死去,固然令人伤痛,但是对矿工而言那是一种宿命;而不是都市人用来大肆渲染的社会问题。”
郑智化是“人文主义歌手”
“第二次造访九份,是个飘着微雨的下午,整座基隆山被白色的迷雾笼罩着……我想起一个阿婆跟我说过的一句话:挖土碳啊!不是死在坑里,就是死在床上,有什么好可怜的?命哦……”
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在台北永远也感受不到的人情味和安全感,在那里,深感自己没有资格站在主观的立场,以高姿态来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看法,甚至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愧疚。
最后,他写了这首歌,由社会问题上升到了人性问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家乡的人被矿坑淹没,失去了生命;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没,却失去了灵魂。城市不是人的天堂,只是欲望的天堂。
《中产阶级》歌词:
我的包袱很重 我的肩膀很痛
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我的眼光很高 我的力量很小
我的欲望很多 我的薪水很少
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
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中产阶级,这个含糊的称谓,就经济学家们也无法严格说清楚。
但郑智化用淡淡的歌词,切合了中产阶级及边缘中产阶级人群的状态:物质上或许会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是一片空虚,让许多在黑暗中前行的人潸然泪下。
《蜗牛的家》歌词: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
找不到我的家
在人来人往的拥挤街道
浪迹天涯
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
努力往上爬
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给我一个小小的家
蜗牛的家
这首歌太过直白,直白到让人无话可说。
仅仅看着歌词,就会明白这首歌的大概内容:看着高昂的房价,别说工人,就连白领想要一个温暖的家,都太难太难。
倒不如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累了缩在壳里休息一下,想象自己在一个温暖的家里。
《补习街》歌词:
课本里教的和现实里所学的
成了一种彼此矛盾的对立
矛盾的对立
读书是为了父母面子的问题
成绩能证明老师猜题的能力
你在压力和期许苟延残喘的样子
仿佛这样的你永远没有抗议的权利
一首25年前的《补习街》将思考的对象指向了教育,写出了对教育的反思,写尽了学生为了挤进象牙塔出人头地奔走在补习街的疲惫、无助、挣扎和抗议。
“学历是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郑智化在整个歌曲中,用最高音唱出了这句歌词,是他从心底,向当局,向学校,向社会发出的深情呐喊。
《达奇达奇嘟》歌词:
达奇达奇嘟,达奇达奇嘟
达奇从来不说话,就是喜欢哭
达奇达奇嘟,达奇达奇嘟
达奇已经七岁了,还不能说声嘟
达奇达奇达奇达奇嘟
达奇达奇达奇不要哭
达奇达奇虽然你听不见
鼓起勇气再试,再试着说声嘟
《达奇达奇嘟》是献给达奇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听觉障碍的小男生。
父亲是企管硕士,母亲是电脑程序设计师,为了达奇,他的母亲放弃了电脑公司高薪的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这个独子。
“这是根据一个孩子的故事改编的,那时候我参加社工,帮助弱势群体,包括达奇这个小孩,他语言学习特别吃力,对我们来讲学习“嘟”这个单音很简单,他要花上一个礼拜。这首歌就是在关心这样的弱势群体。”
达奇很不幸,但是也很幸运,他的家境很好,可以保证他衣食无忧,可这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达奇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帮助。
郑智化的音乐直指人心
郑智化的歌当然不止这几首,但经典永存,哪怕放到现在都是传奇的代表。
可谁又能想到,直面现实黑暗写下歌曲的郑智化是不懂五线谱的,每次都是用录音机录了他哼的小样去唱片公司开会。
有时候,好的音乐,就是这么直指人心,不需要炫技,也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要用心去唱,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聆听。
从“郑智化时代”到现在,几乎没有歌手敢冠上“人文”二字了,因为在歌坛洪流中剩下的,都是那些主流的、华丽无比的歌手了。
如今的郑智化,已是56岁知天命的年纪,还是会因为听到《别哭,我最爱的人》而泣不成声。
“我真的很不愿意面对这些,你们不要再问了。”
原来那些他不愿提及的往事,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不过庆幸的是,不管薄情的命运曾经伤他有多深,郑智化依旧是那个言辞犀利,心怀国家,从不会因为世俗而限制自己想法的人。
曾经有人问他,如何看待“励志歌手”这样的标签。
“腿都这个样子了,能不励志吗?”
“谁会希望听一个瘸子唱情歌呢!”
可尽管这样说,他曾经还是在《私房歌》随笔写道:写这些歌,因为不愿被这个世界改变,却又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人家听了私房歌,就像分享了我的私房钱一样……快乐。
年轻时许多人喜欢听郑智化,因为他的歌能够带给人力量,后来上了年纪再听郑智化,只感慨他能道尽万千事态。
如今他已退出一线了,又有多少人知道郑智化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