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解放后最早登上天安门的人

北京晨报

关注

解放后最早登上天安门的人

郭老刻的长城币的照片。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介绍国徽诞生时,曾提到已故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效儒先生。这位郭效儒老先生曾经是天安门城楼国徽的制作者之一,是解放后最早登上天安门的人。尤其令人崇敬的是,郭老一向低调,他做的许多事都默默无闻,几乎没有人还能想到这个人就是当年国徽的制作者。

我和郭效儒老先生相识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我刚从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出来,到京西办厂。那时天安门城楼和八达岭长城开始对外开放,我们有幸和管理者签订了一项制作旅游纪念币的协议。为使产品更加出色,经人介绍,我们找到了当年国徽的制作者之一,著名的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郭效儒先生,希望他能为我们雕刻模具。在我们想象中,郭老在行业中赫赫有名,一定不太好接近,然而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老人非常随和。

当时,郭老见我们风尘仆仆地从门头沟赶来,非常感慨,他说:“知识分子到外面搞开发很不容易,参与设计制作天安门、长城纪念币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放心吧,我会全力支持你们的。”最后,由郭老提供模具,我们用超塑合金制成的天安门和八达岭长城旅游纪念币,因古朴典雅,画面层次感强,受到旅游者的普遍欢迎。尤其是天安门城楼纪念币,经常供不应求。

郭老生活非常俭朴。我每次去他那里,总见到他穿件蓝色工作外衣,有时还沾着不少石膏粉,一个人默默地忙里忙外地刻模、翻模。有时像个普通工匠,有时又像个高雅艺术的学者。当时他的工作室就在大佛寺附近的一间普通平房里。因为工作关系,紧张工作后,郭老中午就吃点自制的炸酱面,他还乐呵呵地邀请我和他一起共进午餐,他说:“你别小看我这个炸酱面,很有味道,我这还真不是跟你吹,像王树森这样有名的玉雕大师级人物,还有很多市领导都来我这儿吃过呢!”

这位慈祥的老人和我挺有缘分。在中国工艺美术展览馆刚对外开放时,他便拿着请柬带上我去参观。工作之余还爱和我聊天,我得知他是国立艺专(中央工艺美院前身)雕塑科出身,而后又读了3年研究生,最后留校任教。后来,郭老为“毛泽东号”机车创作了金属毛泽东浮雕像。之后还受中央军委委托,创作过黄继光烈士胸像、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胸像、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铜像等。

我们闲谈时郭老对我说:“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1月31日),当时我在北京市文化工作队(简称文管会)曾和其他同事,加上军管会(军事工作管理委员会)成员一起,登上了天安门,这也是解放后的第一次。我们用钥匙打开城楼的锁,打扫了里面的卫生,记得光鸽子粪就推出20多车……”1949年10月1日,当郭老见到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检阅了队伍并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郭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后来的接触中,郭老还向我讲述了对于共和国之徽的诞生过程。那是1951年的秋天,雕塑家高庄用最短的时间制成了国徽的泥样。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当时的模具却怎么也打不开了,于是曾多次到郭老的“美术供应社”找他,郭老当时是北平国立艺专雕塑科出身,他将高庄制作的石膏全部立体部分的凸起角度改为75度角……最终成为共和国之徽的定稿。小样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

郭效儒老先生一生默默地奉献着,2003年6月27日他老人家走完了83岁的人生旅程,离我们而去。郭老生前曾亲口对我说:“有时间你过来咱们聊一下,我有很多事情要跟你讲。”但由于前些年疲于奔波,连他临终时都没有赶过去为老人家送行。深怀一种愧疚之情,写篇文章,追忆一下这位老人以缅怀。

孙家汇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