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这些书为您展现新空间

北京晨报

关注

这些书为您展现新空间

自然教给人类这么多东西

亿万年来,大自然中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经过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态和功能,这些多样性中包含了大量可以帮助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于是,懂得观察的工程师、建筑师和科学家就向慷慨的大自然学习那些简单而有效的想法,进而发展出了仿生学……

《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玛特·富尼耶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精彩案例讲述植物和动物如何启发了发明家、工程师、建筑师、科学家,也讲述了仿生学如何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有前景的学科之一。在每一个对页里,左页介绍一种植物或动物启发一种或多种仿生发明的故事,另有多个小模块,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植物或动物的物种信息、奇特策略以及由它们引发的“想象出的发明”;右页则是该植物或动物的标本照片以及由插画师蒂特瓦内绘制的发明原理图。

日新月异的科技可能已经将书中所称的“我们或许能够发明”和“正在研究”变成了现实,而“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或许已经过时。但无论如何,这些仿生发明的故事依然充满趣味。

展现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众多杰出的科技发明创造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构成了先民智慧的历史回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卡丹就认为中国人的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整个古代无法与之相比的三大发明”,其后这一说法又因培根和马克思的强调而影响巨大。加上造纸术之后,“四大发明”的提法在20世纪被广为传播。 

然而,“四大发明”远不能全面概括我国古代先民的伟大科技创造。随着学界对世界文明史认识的不断深化,也随着国人对“创新”的热望,人们正在对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新的考量。科技史学者总是希望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视野下,总结国内外科技史、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古代发明创造做出审慎的学术判断,回应弘扬创造精神的社会需求。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展现出的88项科技发明创造,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并对世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发明成果。本书是2016中国好书获奖图书。

一份难得的历史记录

《我眼中的末代皇帝》(唐石霞口述、惠伊深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口述历史佳作。

口述者唐石霞女士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的原配夫人,是著名的珍妃及瑾妃的亲侄女,是末代皇后婉容和末代皇妃文绣的亲密朋友。她是清皇朝寿终正寝之时最后一批离开紫禁城皇宫的皇族成员。

这部口述历史详述了唐石霞和珍、瑾二妃的他塔拉氏家族的兴衰历史,介绍了清宫内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特别揭示了日本军政上层在操办建立伪满洲国之际,迫使溥杰与她离婚并续娶日本贵族后裔嵯峨浩的阴谋,是为了将来在没有子嗣的溥仪下台后,伪满洲国的下任皇帝有日本血统,从而全面掌控中国。

爱情能否重来

《再爱一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79岁高龄时推出的作品,直面少有作家触及的老年性无能这一人们忌讳的话题,引发了新的热议,也开辟了渡边文学的新纪元。

该书描写了主人公——73岁的整形外科医生国分隆一郎,在遭遇性能力衰退后的心路历程与再次获得爱的力量的真实体验。妻子过世几年后,隆一郎正渴望开始自己的第二春之际,却陷入了无法治愈的老年性勃起障碍,仿佛一下子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此时,在绝望孤独的主人公面前,出现了一位酷似亡妻的优雅的女律师。经过对这一生理变化不相信、不甘心的痛苦挣扎之后,隆一郎逐渐能够坦然接受,并重新振作起来,且还发明了“气乐堂方式”,获得了新的爱情。

“巴黎先生”使人着魔

克洛德·库埃尼凭借《巴黎刽子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成功地创作了一部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它包含了大量的细节,涉及政治、社会以及刽子手阶层,却没有显出啰嗦累赘。“巴黎先生”使人着魔,人们马上对他产生了好感,全然不顾他的职业,并且可以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内心矛盾。

作者写道:“桑松家族是高贵的,他们接受国王的亲自任命,被赋予至高无上的特权;桑松家族是猥琐的,众人时刻提醒他们:‘你是贱民’;桑松家族是神秘的,他们建立了坚不可摧的庞大的血缘体系;桑松家族是善良的,压缩死亡的恐惧是他们唯一的道义……我祖父是夏尔-亨利·桑松,法国大革命时期伟大的刽子手。人们毕恭毕敬地尊称他为‘巴黎先生’。他跟我说过所有的一切。我父亲几乎对此毫无兴趣。历史将他遗忘。可我的祖父,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希特勒不仅想靠武力统治世界,他还以“哲学家领袖”自居,企图统治精神世界,居然得到了同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拥护。一方面,有哲学家因受迫害而流亡、自杀,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哲学家为他辩护、背书,甚至充当帮凶。本书探索了希特勒与哲学家的关系,揭开了在哲学的象牙塔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残忍、野心、暴力和背叛。

《希特勒的哲学家》(谢拉特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根据可靠材料,从合作与反抗两个角度详细叙述了若干德国哲学家在纳粹统治时期与希特勒政权的交涉,并追踪了这两类哲学家此后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哲学家们在强权下的选择以及他们后来不同的学术命运同样引人深思。

本书被赞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讲述了纳粹德国时期政治与思想毁灭性的交集。”陈辉/文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