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演艺术家庞学勤去世
10月12日清晨,著名表演艺术家庞学勤在珠海与世长辞,享年86岁。庞学勤是原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也是我国几代电影观众熟悉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其代表作品包括《甲午风云》《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园街五号》等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
抗日烽火中锤炼表演
庞学勤是在战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今年获得国家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
1929年5月4日,庞学勤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童年时,他亲眼目睹在日本人铁蹄蹂躏下的家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今年8月,庞学勤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当年他经常看见老百姓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悲惨景象,这一幕至今仍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庞学勤九岁起就参加了儿童团,武工队、提架队、文工团,在各种战争环境中摸爬滚打茁壮成长。贴标语、喊口号、打快板、搞宣传,时不时还跑到敌占领区去瓦解伪军。敌人追来了,就划着小船,钻进水网河汊纵横的芦苇丛里。
东坎镇有许多青年手工业者,庞学勤把他们组合起来,成立了东坎镇青工剧团,年仅15岁的他担任了剧团的副团长。《白毛女》传到苏北解放区时,他又自任导演,配合当时土改工作,首演淮剧《白毛女》。后来盐阜九县文工团整编合并成新四军苏北文工团。庞学勤表示,当时苏北文工团在敌后到处宣传抗日,有时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芦滩的黄海边行军,有时在敌伪据点间穿插。他们每到一地,提着兑水的锅烟灰,在土墙上刷着大字标语,宣传抗日,宣传减租减息。当时庞学勤还是合唱队员,也在幕间表演集体舞。
1947年10月,庞学勤参加解放军,第二年入党,先后在第三野战军十二纵队文工团、安徽军区文工团担任文化教员、文工团员、指导员、创研组长等职,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组织参与了《刘胡兰》《前线》《血泪仇》《王秀鸾》等名剧的演出,足迹遍及苏皖解放区。
“硬派小生”位列“22大影星”
1951年,21岁的庞学勤被部队保送到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即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学习。1955年,他调到了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一干就是32年,历任演员、剧团团长、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等职并当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
1956年,庞学勤首次登上银幕,在林农导演的《边寨烽火》中扮演我军的一名指导员,从此一发不可收,先后在20多部影片中担任角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庞学勤电影表演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先后在影片《古刹钟声》中饰深入虎穴的我军侦察科王科长,在《朝霞》中饰小学校长林征,在《炉火正红》《船厂追踪》《东风》等影片中分别饰演党委书记、车间主任、工程师等角色。令观众最难忘的是庞学勤与王苏娅共同主演的电影《战火中的青春》。
1960年,庞学勤与李默然等一起参加了影片《甲午风云》的拍摄,塑造了北洋水师中一名充满爱国激情、反对投降、主张抗战的英雄神炮手王国成的形象。1964年,为拓展戏路,庞学勤第一次扮演反派人物——《独立大队》中的刁飞虎,遭到观众的一片反对声,从此,再未涉及反面角色。
同年,参加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和关怀的影片《兵临城下》的拍摄,饰地下党负责人李忠民,他细腻、深刻的表演,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1965年,庞学勤与赵丹、于蓝等电影表演艺术家们一起参加了影片《烈火中永生》的拍摄,饰江姐的丈夫彭松涛。
庞学勤塑造的一系列生动、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绘入了中国电影的画廊,成为英俊、潇洒的“硬派小生”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他曾于1962年入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2005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4年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