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视前沿

《那年花开》:原创与大女主的突围 玛丽苏有槽点?

新浪娱乐

关注
摘要: 《那年花开》制作精进,剧本几经打磨实现了突围。作为大女主戏,在格局上实现提升。演员们集体在线,构筑了遇强则强的群戏。

新浪娱乐讯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那年花开月正圆》播完了。周莹最终独自坚守一生,庚子国难的历史风云变动下,她成为慈禧太后的干女儿,也借此报了吴家的血海深仇。这部基于历史真实人物改编的“女性励志传奇剧”,也终于与那一段民族的历史,以及周莹个人重要的人生大节点合龙。

无论是女主角孙俪[微博]还是《那年花开》,都曾囿于“大女主戏”的标签。作为IP时代的一部原创作品,《那年花开》回归传统、专业的制作品质,剧本几经打磨将历史与原创情节糅合得抓人而不失厚重,被称为“原创的胜利”。不过,剧本时间线混乱,到中后期个别戏剧转折经不起推敲,以及女主感情的玛丽苏式套路,也被观众诟病。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角可圈可点,演员们演技集体在线,构筑出了遇强则强的精彩的群戏。

彼时《那年花开》开播,不少观众为开篇的第一个镜头点赞。在广阔的航拍镜头下,一条人流如织、烟火气十足的清末商业街呈现在眼前,为剧中人物们搭建起故事的平台。随后镜头再拉近,是更细致的街景,有贩夫走卒,有卖艺观客,还有街道上一家家的小吃在热火朝天地烹煮贩卖,都通过女主角周莹的视角显现眼前。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很多古装剧开篇的第一个大远景,多是用特效来完成,即使恢弘却显质感不足。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孙俪和陈晓[微博]在阁楼上的一场谈判戏,斜穿过树荫的阳光,斑驳地打在两个人的脸上,自然而唯美。这景一衬,沈星移对周莹之情动更显的白玉冰心。

此前新浪娱乐对话孙俪、陈晓、何润东[微博]等主创,他们对导演丁黑[微博]的评价不约而同都是“细腻”。这种细腻的体现之一就在于美术置景、道具等前后期制作方面舍得下本钱。

总制片人赵毅透露,《那年花开》投资4个多亿,演员片酬占35%,制作费用占55%,他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比例。较为充足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那年花开》辗转无锡、横店、上海、陕西、山西五地拍摄,搭建了五万多平米的内外景,光吴家大院就搭了八、九千平米。赵毅透露,香港美术大师叶锦添[微博]设计的所有服饰、头套等都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女性角色的点翠首饰有的价值几千块,绝不是淘宝货,单单为孙俪设计的服装就有大几百套。除了服装考究,剧中家具都是红木制作。

拍摄期间邓超[微博]来探班孙俪,看到整个吴家大院的置景,曾不敢置信地说:“拍电视剧没你们这么干的”。《那年花开》在很多地方透着讲究,就连剧名“那年花开月正圆”,也是邀请陕西文化的代表、作家贾平凹来题字。

《那年花开》的一些创作方法也让媒体和观众津津乐道:编剧经过了多番采风考证,才开始动笔创作;剧本成型之后又经过了多次地推翻、重建;在选择演员层面,以“与角色合适与否”为最高标准,而不是寻找所谓的“流量”担当;拍摄前,所有的主要演员都要提前进组,提前一周和导演、同组演员进行剧本围读;拍摄期间绝不允许串戏,在剧组期间,无论拍戏不拍戏,一律以剧中角色名称相称;请了中戏专门的台词课老师现场把关,实行现场收音……

在如今"热门IP+大制作+人气演员"组合作品,也就是快消式IP剧屡屡扑街的当下,《那年花开》所坚守的这些被导演丁黑称为“常识”的传统手工式制作方法,更显得难能可贵。

不过,历时四年、八易其稿的原创剧本,在中后期也遭受了不少吐槽。比如时间线混乱(例如吴漪的成婚年纪),逻辑不通(例如吴家独苗吴聘七窍流血横死,吴家居然没报官而是快速下葬;周老四一身武艺却死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家闺秀胡咏梅之手),还有莫名巧妙的剧情设置(周莹父女学迪化人的口音,怪腔怪调秒变小品画风)……

虽然,凭借优良的制作水准,《那你花开》被称为“原创的胜利”。但不可偏倚的史实与原创的戏剧部分如何平衡,以及原创剧本打磨的完善,始终是个难题。

继《甄嬛传》火了之后,《芈月传》《花千骨》《锦绣未央》《大唐荣耀》《醉玲珑》……大女主戏层出不穷,接下来还有《如懿传》《赢天下》等几十部大女主戏待播。从立项以来,《那年花开》也被贴上了“大女主”的标签,一度遭受质疑。现在看来,在这些扎堆的大女主戏中,《那年花开》应该说是画风有异的一部。

总制片人赵毅曾说,《那年花开》要做的是把宅门打开,让周莹走出去,看她所带领的吴家在经商、为人处事方面,是如何与陕西以及周遭,甚至与朝廷发生联系的。

剧中有清末被破开国门的历史大背景,也有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或隐或现的历史人物。吴家、沈家、胡家等陕西商户之间的商战与恩怨情仇,背后其实是朝廷里的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角力与牵制,以及清朝朝廷愈见腐朽,终于被破开国门的历史大节点。

此外,周老四以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行走江湖,最终却被养女羁绊住脚步乃至牺牲自己;吴蔚文人格清白却死于冤屈,最终却精神不灭惠及周莹;沈四海上孝下慈夫妻恩爱,无奈是非不分随波逐流;杜明礼原本心中明火尚存,却自己掐灭终于万劫不复;胡咏梅为爱勇敢刚烈,却不懂放手心思狠毒,至死执迷不悟……都不是脸谱似的人物,都有人情的厚度与立体,也有人性的复杂。

《那年花开》以讲述女主角之成长为主线,但并不是大女主戏常见的宫廷、架空玄幻题材,而是不拘泥于大女主戏套路化的宅斗和多角恋,在历史关联与商战元素、世俗人情上都有探索,还有小人物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的无力与突破。这些都足见《那年花开》的格局。

当然了,还是免不了套路的。大概是从迪化部分开始,除了吴聘、沈星移这两大大官配,周莹强势收割呆萌县令赵白石、忠犬仆人王世均以及热情浪漫的外族人图尔丹。于是除了吴咏梅,又多了一个对周莹恨之入骨的情敌吴漪——好闺蜜为男人反目成仇,“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女人都恨我”的玛丽苏套路熟悉不熟悉?

编剧苏晓苑曾对“玛丽苏套路”的质疑表示委屈,“周莹是靠着自己一步一步往下走。我觉得在剧中有多少男生喜欢这个女生,有多少女生喜欢这个男生,不是最重要的,人物魅力比爱恨更重要。人物魅力摆在那里,那么爱自然也就来了,恨自然就产生了。”

其实,并非是不能让那么多男人爱上女主角,优秀的女性自然会吸引男性追逐,面对感情的态度也是塑造主角的人性的一部分。不过,男性人物们对女主角动情的理由过于草率如图尔丹,对女主角的花式爱慕如赵白石、王世均,并不应该过于着重、煽情性描写,否则就流于琼瑶式偶像言情剧了。

《那年花开》作为大女主戏的自我突破,不得不说其精彩的群戏。而这离不开演员选择的合适,与他们集体在线的演技。

孙俪主演的《甄嬛传》《芈月传》可谓大女主戏的开山之作,观众因而对《那年花开》寄予厚望:娘娘出品必属精品!但也掺杂着小小的怀疑:已扮演过甄嬛、芈月的孙俪这次能实现自我超越吗?

虽然是“熟悉的味道”,但孙俪的确十分适合演这样有反骨的女性角色。年少时的男孩子般的顽劣,体现在她的肢体动作上,大开大合不拘小节。青年时的坚毅与勇敢,在一场演讲戏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她站在酒桌上,向吴家的所有掌柜伙计们敬酒,“所有掌柜伙计都是我的兄弟,你们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对于兄弟,我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这一段让很多人想起了《芈月传》里芈月面对秦军的那场演讲。

同样是打鸡血般的演讲戏,《那年花开》这段的分寸把握得恰当,少了夸张却不失气魄。而随后她远离人群,坐在吴聘牌位前的哭戏,是独属于周莹的孤独与寂寥,也更加令人动容。剧中孙俪的几场哭戏,包括吴聘下葬、梦见吴聘后醒来等,都很能感染人。

当然,也有观众觉得孙俪的表演痕迹过重,尤其是在表现周莹的江湖痞气的一面时。

陈晓与何润东自不必说。何润东虽然戏份少,但精神贯穿全剧,他演出了吴聘的温润如玉。偶像剧出身的陈晓也hold住了沈星移这个人物,让观众在吴聘死后被他圈粉。印象最深的还是阁楼上那场戏。他期待周莹吻他,满眼都是面对心上人的小鹿乱撞,如无知少年般掩藏不得,发现被戏弄后,又是懊恼又是羞愤,却又忍不住欣赏她的机智与调皮,层次感分明。

最惊喜的还有俞灏明[微博]。在长廊里边唱戏边分析战情,心思阴鸷的他面对胡咏梅却小鹿乱撞……这位曾经的偶像明星卸下了包袱,打开了戏路,效果很好。

另外,扮演老戏骨谢君豪[微博]、张晨光[微博]、刘佩琦,以及突破自己以往角色套路的胡杏儿[微博]、任重[微博]等,乃至吴家的三位叔叔及婶婶,也个个都是角色傍身。

在IP横行的时代里,原创作品《那年花开》在制作上精进,剧本几经打磨,实现了突围。作为大女主戏,在格局上实现提升。演员们演技集体在线,构筑了遇强则强的群戏。虽然有瑕疵,但创作者的用心难能可贵。不过,正如导演丁黑所说,《那年花开》所遵循的,都是最通识的影视艺术创作规律,是“常识”。而外界盛赞的背后,是整个影视行业的乱象与不专业。“我们试图做得专业一点,但搞影视你不专业还能搞吗?只不过现在这个行当里充斥着大量的不专业,很多该有的培训、指标、标准都没有了。”这都值得后进者们思考。(叶子/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