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视前沿

《东归英雄传》:东归途中的悲观长歌(附图)

新浪新闻

关注

自2005年圣诞节在圣彼得堡杀青距离今天的央视首播,《东归英雄传》度过了漫长的2年半时间。再度回忆起三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拍摄经历,主创人员无不唏嘘感叹。而前不久因为心脏病而住院的导演麦丽丝更是在采访中几度陷入深深的回忆中,时而激动时而低落,时而语速飞快又时而若有所思。剧中人和剧外人之间的伤痛和豪情,竟在不经意间通过时光流转,无声地凋落成历史的隐痛。

永不褪色的民族情结

熟悉电影的人,都不会对蒙古族夫妻导演塞夫和麦丽丝的名字感到陌生,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东归英雄传》《骑士风云》《悲情布鲁克》《蒙古往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都是他们响当当的代表作,不仅在国内外电影节上频频获奖,而且在海内外都取得了不菲的票房成绩,其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更是当年唯一一部代表中国出征奥斯卡外语片的电影。

有人说,塞夫和麦丽丝是真正把草原题材电影推向全国,推出国门的人,他们带着蒙古民族特有的质朴与宽厚,为世人塑造了众多民族英雄的不朽形象,同时也向世界影坛展示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他们的电影中,既有史诗般宏大的战争场面,也有马背上细腻婉转的铁骨柔肠。

“我热爱我的民族。民族的气势是这个剧中最难得的东西。”麦丽丝说,如今,虽然只剩下她孤军奋战,但她仍然坚持着,走在并没有结束的长征路上。骨子里流淌着的属于蒙古民族的血液,在时刻激励并鼓舞着她前进。而这永不褪色的民族情结反映在剧中涵盖了爱国情结、和平情结、故土情结……

“非常看好这个题材。作为一家运作了这么多年、具备了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不单要拍盈利的影视作品,另一方面也有义务为国家的空白事业填补空缺。”金英马老总滕站这样表示,这已经是他们继《康定情歌》后的第二部民族题材作品。

曾经有过电影,也有过话剧,但是,“我和塞夫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要把当年的电影《东归英雄传》拍成一部长篇的电视连续剧。电影节奏更快,台词也没电视剧那么多。但是电视剧叙述的手法就更多元化一些,人物塑造就好像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区别。”为了完成这个心愿,他们花了十多年的时间。1997年,他们到莫斯科电影节开幕式影展时,就被俄罗斯的“海上皇宫”圣彼得堡折服。之后,考核历史资料、构思剧本到完成创作又跨越了12年。2005年冬天,在俄罗斯官方非常严格的审核下,《东归英雄传》剧组花巨资租用了圣彼得堡,一天从早上11点到晚上4点在那里拍摄了整整25天。

“电影《东归英雄传》表现的其实只是整个土尔扈特部的一只小分队,历史上真正的东归,但是电视剧可以把当时的土尔扈特部汗王渥巴锡遵循着爷爷辈、父辈的遗愿、率领着整个部族大约24万人举部东归、一直到他回到国内次年33岁便去世的一个历史事件完整地表现出来,是最有说服力的。”在导演麦丽丝看来,今天30集的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的容量足以弥补当初电影篇幅太短的缺憾。

爱国情结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渥巴锡汗的儿子从小就被作为人质留在俄罗斯,接受西方教育,在宗教信仰上跟随俄罗斯人。而等他回到故土,他蔑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鄙夷民族信仰,甚至成为沙俄利益的代言人。麦丽丝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把她送到英国读书,“一直以来,直到现在,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错误。她把我们这个民族优秀的东西,统统丢失了。现在许多父母都把子女送到国外,他们与故乡的文化是会有一个断层的,因此我们要用这样的例子来教育下一代,告诉他们要如何去爱自己的国家。”

“如果说成吉思汗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走出去,渥巴锡汗就真正为蒙古军团的征战划上了一个句号,他们回来后,再没有了战争。” 公元1771年1月5日,是土尔扈特历史上最光辉的纪念日。这天,渥巴锡带领着24万人在前有哥萨克骑兵拦截,后有俄军尾追的紧急情势下,带领部族人民强渡乌拉尔河,穿越哈萨克草原,浴血通过奥琴峡谷,又在土尔阶河击退了拦截部队,跨过依逊草原,终于踏上了祖国的领土。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这个部队只剩下7万人。因为,他们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再重复父辈们的路,再成为俄罗斯的雇佣军,为满足沙女皇叶卡捷琳娜扩张领土的野心而四处征战。渥巴锡汗是民族的英雄,更是和平的使者,尽管他英年早逝,但是他临终嘱咐自己的人民:“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

今天,盛产石油的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就是归来的土尔扈特部落生存的地方。

和平情结

“我们所表达的是一种真正的民族主义,和平安逸,不像现在搞西藏独立的达赖,只不过打着民族主义的招牌,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为什么藏独、疆独势力不得人心?因为他们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是错误的。”在导演麦丽丝看来,蒙古族人民向往自由,向往故土的精神就是东归精神,漂泊在外的他们怀念故土,他们为寻找自己的根付出沉重的代价,踏着别人死亡的尸体归来,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迁徙。剧中,还有当时的乾隆皇帝写给叶卡捷琳娜女皇的一封信,“尔等从长相从容颜,都是属于大清的子民,他们向往自己的国土,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是没有错的。大清会敞开自己的怀抱欢迎他们。你怎么能说他们是让大清给驱逐出去的呢?!”

回归情结

剧组刚开始在网络上公布汗王人选的时候,立刻遭到了网友的反对:“麦丽丝导演你怎么可以让马景涛来演一个少数民族的汗?!”马景涛在琼瑶剧中扭捏造作的表演风格早深入人心,他和人们心目中骁勇善战的民族英雄自然是大相径庭。这样的担忧,在当时的塞夫和麦丽丝导演也存在着。尽管开机当天,马景涛深情地说:“非常感激上天给我的这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而这一次机会,完全是马景涛争取来的。当时,蒙古族的男演员已经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为了该剧的票房效果,导演联系了刘烨胡军以及一些国内一线男星,而只有马景涛通过越洋电话主动联络。当时他人在美国,在网络上发现了这个剧本,便爱不释手。“直到看到了马景涛的外观气质,他那种宽阔的长相是很英俊骨子里有很硬派的感觉,个子很高而且会骑马。”

而让导演真正下定决心选择马景涛,却是一眼看穿的他内心遗留的孤寂感,他被一种本能的愿望驱使想演出这样一个同样漂泊在外的汗王,他们之间心灵的动荡眼神中间的一丝忧郁很像。也许,这是生活在本土的人心目中本能不会有的,很难产生共鸣和撞击的。

为此,马景涛付出了十二分的虔诚。每次拍戏前,他都会按照蒙古族的习惯去祭敖包,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蒙古族的人。拍完后,马景涛说:“我脱胎换骨地换了一个人。这是所有电视剧里面我演得最累的一个角色,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

因为马晋涛所以自然想到了宁静《孝庄秘史》、《魔界》和《皇太子秘史》中他们演过三次情侣。而来自投资方、发行方、播出平台的多方面评估觉得这样的组合是有一定收视保证的。宁静又是一个少数民族出身,她的美丽和个性就是一个高贵的汗后。

观众对斯琴高娃留下过刻板印象,可是她的可塑能力很强,她的得天独厚的戏神一样的表演,在这部戏里化身为被俄罗斯异化的反面角色。导演麦丽丝说:“我对斯琴高娃从来没有过任何担忧。”和金英马公司有过《国家公诉》《康定情歌》等五次合作的斯琴高娃也已然是他们的好朋友。

《青花》后,和斯琴高娃二度合作的孙铁,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蒙古人,他演的是渥巴锡汗的兄弟,虽然他的演技不是很深,但是他演出了这个人物敦实的木感、笨拙,和渥巴锡汗形成很大的差距,同样是个很棒的人物。

故土情结

《东归英雄传》的拍摄,也成为了内蒙古和新疆两大省政府和地方区政府的“政治任务”。当导演提出要在著名的九曲十八弯——天鹅湖自然保护区拍摄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而这个保护区,是对游客都不允许开放的。不仅如此,拍摄时渥巴锡王的那匹坐骑雪花马,英俊潇洒,颇通人性,这是巴州政府在全州的马匹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独一无二。在拍摄大场面的马群戏时,巴州政府调来了附近的4个马队,共计1万多匹马来协助拍摄。这些马队距离剧组的路程最快的也要三天。大批的牧人们无条件地加入,跟着剧组“迁徙”,他们演的就是自己的历史。

麦丽丝和塞夫有一支御用的特技马队,这支马队曾与陈凯歌张艺谋都有过合作,后来冯小刚《集结号》也借用了这只马队。为了讨好自己的坐骑雪花马,马景涛可没少跟他交流感情,一有空闲就带着它去散步,在它耳边喃喃低语。在一场戏中,马景涛扮演的渥巴锡卸下了雪青马的马鞍,将它放走,那马走了一段,忽然深情地一回头,麦导连忙叫摄影师抓住了这个颇有灵性的镜头,这个镜头后来也被收进片头曲中。后来,这马还真的失踪了一回,这可把全剧组都急坏了。正在焦头烂额之际,那马第二天又自己回来了。老马懂得识途,导演对此神情地说:“这是在东归路上死难烈士的英魂在注视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剧中的“死亡沼泽”名副其实,一不小心陷进去,甚至来不及呼救便会人间蒸发。附近一所小学得知东归剧组要拍沼泽戏时,全校放假,800多名学生穿上传统服装就来到了沼泽,小孩体重轻,又从小在这里摸打滚爬着长大,对沼泽毫无畏惧,如履平地。原本计划着要拍几天的戏,一上午便完成了所有镜头。

服饰情结

除此之外,剧组吃住在草原上,400多的人马,伙食费用也不少。剧组平均每天都要吃掉2只羊,原因是在新疆,居然蔬菜比肉还贵!据统计,该剧所用的刀只算损耗的就达到100多把,而拍摄战争场面的黑烟也用了10多箱,这似乎也创造了同类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上的最高记录。

“我剧中的服饰,全都是真金白银,一套衣服做出来得花掉好几万。”共计几百万的服装购置,设计全部出自金鸡奖得主茹美琪,她也是导演麦丽丝一直的合作对象,她们合作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片中宁静那套鲜红的蒙族服装惊艳四座,据说仅仅是制作这套服装的一个头饰就花掉了三万。马景涛和其他将士们身上的铠甲完全用真皮手工缝制。让人意外的是,戏中俄方演员发现中方服装师的设计甚至胜过他们自己的服装,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中方设计。片中饰演波兰公主娜塔莎的俄罗斯演员甚至提出不要加班费,只想要一套汗后的少数民族服装留作纪念。

商业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电影评论家陈宝光曾经说过,“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的影片有着商业或娱乐的外部形态,但这些影片同时具备了很深的思想内涵,有着历史情结、自由情结、故土情结和生命意识、祖国意识,弘扬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作为投资方的金英马公司和麦丽丝公司都无比自信地宣称:“我们从来没有做赔过一部作品!”总投资3000万的《东归英雄传》的收入虽然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但成功打入央视8套黄金档,似乎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雨过天晴的彩虹、掠过平镜般湖面大大小小的天鹅、成群结队划破蓝色穹庐的雁鸥、潆洄如带的湖水、巍然耸立的冰岭雪峰、牧草如茵的河谷、树木葱茏的林区、星星点点的蒙古包……除了还原200年前的巴音布鲁克的原始美,导演的真正用意是“用散文诗的叙事方式,把剧情用外部渲染,让观众在美丽的包装下得到残酷的画面间的轻松感”。

“我和别的导演不一样,他们可能会为艺术去艺术,但我还是比较会考虑投资方的感受,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拍过一部亏钱的电影。本来投资就要讲回报,你让人家亏了,以后还怎么合作呢?”同时是北京麦丽丝公司的负责人,导演显得非常地善解人意。

而作为投资方之一的金英马公司,因为拍摄周期的延长也一度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但是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是基于麦丽丝导演和我们的相互信任。”滕站这样表示,两个公司之前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合作关系,由金英马旗下艺人陶红主演的《跆拳道》就是出自麦丽丝导演之手。分工明确也成为两个公司合作的方式:导演掌控题材的能力非常优秀,制作这一块就全靠她。而金英马公司负责发行和后期宣传。“这已经是一种非常默契的合作了。”滕站说,尽管2003年开始策划的时候,就已经明显感觉到这个题材不好做,受很多很多的限制,但他们仍然挖空了心思去做。付出总归没有白费,今天的播出似乎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藏独分子在境外的猖獗,让我们更期待“民族回归”的主旋律奏起,渥巴锡王带领族人东归的壮举足以感染世人。

纯实景拍摄

1993年的电影《东归英雄传》就以雄浑有力的画面感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感官,并获得当年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而今天的同名电视剧,导演信誓旦旦地表示,“电视是很唯美的。这部剧中自然美的表现是很浓郁的,包括策马奔腾的战争场面都是实打实的,它甚至强过了过去拍的电影。我们就是在用电影的手法在拍电视剧!”

麦丽丝坦言自己对画面会非常挑剔,比如有一次拍摄,为了找到那个霞光刺透乌云的背景,她会让剧组等上几个小时。大家抱怨说不一定非得等着,可以做后期嘛。但是她坚决不肯,她会说,“那不是一种欺骗吗?!”

“我们的拍摄在视觉上有感染力!在中国还没有兴起大片的时候,《成吉思汗》应该算得上是那时的大片了。”一直以来,塞夫和麦丽丝导演都在强调着这点。“史诗”,这是麦丽丝导演对《东归英雄传》的定义,“它不仅仅是历史剧,照搬历史,而是气势磅礴、宏大的史诗剧,有很多诗情画意的东西。” 甚至,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版的《亚瑟王》

剧中,几乎所有的景别都是在自然环境下完成的,虽然渥巴锡的宫殿,并没有实景可拍,剧组就别具匠心地建造了一座马鞍型的宫殿,与游牧民族生活在马背上的传统十分贴切。后来为了不破坏原始风光,这座宫殿被拆掉,当地政府觉得很可惜,于是在保护区之外又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宫殿,作为博物馆。那里现在保存着许多《东归英雄》剧组使用过的道具和服饰。现在,塞夫和麦丽丝拍的好多空镜头都被电影学院和一些电影资料馆拿去放进素材库。

《东归英雄》的拍摄也影响了国外电影人。当时,俄国导演谢尔盖·波德洛夫执导的《蒙古王》同时也在承德一个影视基地拍摄,在展现宏大场面时,影视基地的景总难让波德洛夫满意。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波德洛夫看到了《东归英雄》的片花,立刻为那“此景只应天上有”的美景所折服,当即决定等到《东归英雄》拍完草原上的场景后,马上率领剧组到那里继续拍摄。该片最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纯天然的表演

三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即便是富有经验的资深演员也不知道导演最后选择的是哪个角度。这也一度让马景涛和宁静无所适从,索性放开去演。

当马景涛在表演中习惯于一些宫廷戏的影子时,麦丽丝想到了一个办法“整”马景涛,让镜头一直跟着他,走一段长长的路,走着走着,马景涛走累了,放松下来,宫廷戏的影子没了,麦丽丝就让马景涛找这样的感觉,然后再演汗王,果然奏效。刚开始,马晋涛不理解,“导演你这么拍我对吗?”导演说:“你来看看!”看完镜头后,他很吃惊,竟然还有这样的画面!在表演中,就是有很多即兴的东西,很难事先设计。

俄国政府对这段历史非常坦诚,俄方著名的话剧演员在饰演叶卡捷琳娜女皇、波将金时自然而然演出了两人的暧昧关系。其中,还有不少演员写了很多东归英雄的文章,发到剧组要求来参演。在中国的拍摄经历也让他们非常难忘,辽阔的草原和冉冉升起的太阳让他们大大呼过瘾。演娜塔莎公主的那位女演员一听要拍裸戏,没有任何拘束,很自然地就脱了衣服,一丝不挂到海里去游泳了。剧组从新疆撤回了国内,制片主任没给俄罗斯演员买到机票,只能让他们坐火车回去,谁知他们一听说坐火车都觉得特别兴奋,因为可以看看沿路的风景和中国的变化,于是无怨无悔地坐了三天火车回到俄罗斯。

冥冥中的雪景

似乎是冥冥中知道导演需要一场雪,8月份,还是夏天的内蒙古草原上竟下了一场大雪,银妆素裹。

对即兴场景的渴望,是麦丽丝导演时不时流露出来的。

“当时的一场雪,小鸟都飞不动了,就在雪地上走着。于是我就对马景涛说:你上去看看能不能和那只小鸟来个镜头。马景涛走过去,那只小鸟不但没有躲,反而凑近了一点,这时马景涛伸出手,小鸟就自然而然地爬了上去。这个镜头特别有意义。后来我们拍另一个镜头,渥巴锡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儿子的东归事业,独自走向白茫茫的草原深处。只一会,雪就把她盖住了,就好像一个雪人一样。这时,又有一只小鸟飞来,停在雪人身上。然后渥巴锡的母亲倒下,牺牲了,这只小鸟飞走。这两个镜头都很有灵性,就仿佛一种生命的涅槃和轮回,会让人有一种内心的触动。”

原汁原味的音乐

15年前因电影《东归英雄传》获得金鸡奖最佳音乐奖的曹·道尔基再度操刀制作《东归英雄》的音乐,原汁原味地表现蒙古族的音乐也是电视剧《东归英雄》的重中之重。那悠扬舒缓的旋律,配以深沉悲壮的歌声,轻柔而不失力量。麦丽丝导演说:“好多人看完片子给我打来电话说:你们的音乐实在太好听了,主题曲《鸿雁》是在是太美了。”

命运造就此生永远的遗憾

“很多人看完《东归英雄传》后对我说:太悲壮,太惨烈,太强悍了。而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女导演,尤其塞夫走了之后,我更多地偏重于表现一些母性的东西,所以男性的东西丢失了很多。这是我终身的遗憾。”

当提到这个遗憾时,麦丽丝的口气中特别加重了几分“命运”,天意弄人,让《东归英雄传》平添了几分悲壮,而这份悲壮是我们局外人无法体会的,尽管如此,我在电话那头还是被麦丽丝低到谷底的声音感染。

在这部戏开拍前,编剧赵玉衡早已得知自己患上了癌症。当他坚持完成了剧本,最后一次和导演讨论如何修改后的8小时,他离开了人世;开拍后,塞夫导演被检查出肺癌,他没能看到剧组杀青的那天。

“如果编剧和塞夫导演能够坚持完成,肯定会在作品中增加很多男性的优秀的东西,但是命运就是这样让你划上了一个句号。我的左臂右臂都失去在东归的路上,花尽了我们呕心沥血的精神上的东西。看完这部戏后,人们不会轻易地把它忘却,最后那一霎那我觉得他们的灵魂还在跟着这个戏走。这是个信念,就像渥巴锡族一样,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没有回来。”

说起塞夫这个名字,还有一段轶事:塞夫原名叫云大建,中文系毕业,经常写一些文章。云大建与麦丽丝恋爱后,两人一同回到内蒙工作。麦丽丝经常读一些云大建写的文章,对其中一篇名为《塞夫》的短篇小说爱不释手,后来她问云大建为什么不把这篇文章投出去发表,云大建说这只是大一时随手写的东西,幼稚的很,肯定发表不了。几天后,麦丽丝悄悄把这篇短文投到了内蒙的一家出版社。不久,这篇小说被发表,尔后一路获奖,最后甚至拿到了当时代表着文学领域最高成就的鲁迅文学奖。云大建颇感意外,后来干脆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塞夫。/本刊记者赵卫薇、徐静悦   字数/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