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插队江浦经历浮出水面

扬子晚报
著名油画家陈丹青30年前的一组素描稿将于本月23日在南京上拍。据悉这是陈丹青在南京江浦插队下乡时为身边人所写,而他当年在南京的一段落魄经历也随之浮出水面。
上世纪70年代末,陈丹青以《西藏组画》等入藏作品轰动美术界,一举成名。然而此前,这位画家却历经坎坷,生活之路一直并不顺畅。1975年3月,一身落寞的陈丹青来到南京,当时他的油画和素描功底已经相当扎实,其作品在南京艺坛引发了不小的震撼。可是由于是右派的子女,他却生活在“没有出头之日”的无望中。唯一的亮光是他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南京艺术学院教师黄素宁。在她的帮助下,他好不容易下放到江浦石桥公社的农村插队。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他的“活儿”就是蹲在村办的骨灰盒厂为木盒周边画图画,心情极其压抑的他经常跟厂里的老木匠就着咸菜喝闷酒。在那段时间里,他一有空就给身边的人画素描,选取了一些生活场景。在此次上拍的这组7幅素描作品中,就有一幅画于1975年12月5日的素描,场景是一帮老同事在吃饭。1976年2月27日的一张人物素描也是在这期间创作的,另外有几幅素描虽然没有日期,但应该大多创作于这前后。还有一幅素描画的是南京著名画家高马得的外孙吴滌。当时这孩子只有两三岁,陈丹青诙谐地写下“等吴滌长大后再看这张像,就会大笑了。一九七七年五月九日丹青写。”快3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孩已长大成人,而这组素描也由当年的不名一文升值为如今的起拍价20万元。 冯秋红
![]() |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