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张艾嘉如何接河南地气

新浪娱乐 2017年11月03日
张艾嘉及其幕后团队的经历亦值得电影从业者借鉴和分享——如果每部电影都能有打磨四年剧本、考察一年取景地的耐心,相信我们的大银幕上会诞生出越来越多“走心”的好电影。

  拍了一辈子家长里短的小津安二郎说:“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者炸猪排,怎么会好吃呢?”

  比起制造山呼海啸天崩地裂,有的导演更钟情于描绘细水长流的家庭生活,而拍摄这些并不比拍爆米花大片省力气。在一个高度发达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里,每一个细分工种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人才,但拍家庭片不一样,它源自个体生命体验,没有哪所学校、哪本编剧教材可以传授;它同时又要具备普世情感,能直抵每名观众的内心。人生如戏,但倘若要导一部和人生一样真实的戏,这件事并不简单。

  看完张艾嘉的新片《相爱相亲》,有观众直呼:“她太像我妈妈了”,“那位老人让我想起我奶奶”,“这是大银幕上看过的最好的夫妻对话”,每个人都从中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影片还展现了我们周围真实的生存环境:城市高速发展,儿时玩耍的街道已经被拆得找不着;办证流程漫长繁冗,一纸证明透着社会制度的荒诞和非人性化;人到中年时期,婚姻关系须努力才能维护;眼球经济时代,媒体毫无底线地炮制噱头……华语电影里,已经很久没出现如此温情又残酷、丰富而细腻的文本了。

  我们惊讶于一位台湾女导演,竟能在河南的城乡之间,拍出一部这样“接地气”的电影。张艾嘉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我们找到了《相爱相亲》的导演兼编剧张艾嘉,编剧游晓颖,主演田壮壮、吴彦姝,美术指导文念中等台前幕后主创,请他们向我们揭秘了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这个故事最初只是一名大三学生的编剧课作业,后来她和张艾嘉一起把剧本整整打磨了四年;香港金牌美术指导文念中前后考察了拍摄地一年,所有道具、衣服都是从当地人家里淘来的;“姥姥”吴彦姝光试装就试了40套衣服,为熟悉环境主动住在了农舍里……所有我们以为的自然而然、本就存在的图景,原来都是主创们悉心打造的成果。

  《相爱相亲》获得了金马奖7项提名,包揽了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主角等重要奖项,是今年最大的夺奖热门之一。让我们走近影片的幕后大咖们,看一看一部高分文艺片是如何诞生的。

一名大学生的“海投”剧本

《相爱相亲》海报

《相爱相亲》海报

  游晓颖没有想过,她在学生时代写的一个剧本,竟会被张艾嘉从浩瀚如海的投稿中打捞起。她们一起将这个剧本妥切地保护起来,用了四年时间细细抛光打磨,最终在今年将之呈现在了大银幕上。

  游晓颖是成都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相爱相亲》的剧本最早是她大三时候的一个课堂作业,拿过大学生电影节的剧本类奖项。进入华谊工作半年后,游晓颖决定把这个剧本拿出来重新投投看,她认为女导演执导这个题材比较合适,于是想到了陈冲、张艾嘉等人。她像毕业生投简历一样,顺着张艾嘉的公司网站找到一个邮箱地址,然后郑重起把作品发送过去。

  不久后,游晓颖竟真的收到了回复。她赶紧从正在跟组改剧本的一个抗战剧剧组告假,飞回北京和张艾嘉本人见了面。张艾嘉和她谈了想把这个剧本做成一个什么样感觉的电影,她强调了“家”的概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可能跟她内心的一些东西比较契合吧”,在谈到为何张艾嘉会看中这个剧本时游晓颖说,“新旧的转换,三代女人的矛盾和沟通等等,她也做母亲,也做妻子,也是别人的女儿,这些打动了她。”

  张艾嘉回忆起最初这个剧本触动她的原因是,“这部戏里大家几乎都是在争吵、争执,三代人对爱情有不同看法,为自己的一些想法执着,没有顾虑到别人,这个其实挺现代的。我当时看剧本的时候,觉得就是从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件,你可以看到现代三代人,不管女人也好,男人也好,怎么看待爱情跟婚姻,我很喜欢这种简单的感觉。”

导演张艾嘉

导演张艾嘉

  游晓颖和张艾嘉一起着手修改剧本,没想到一改就是近四年。她们是这样搭档的:张艾嘉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游晓颖讨论;如果游晓颖也认同就回去修改;改完三稿后张艾嘉再接过去改,然后再询问游晓颖有什么意见,如此接替和反复。等待对方大改剧本的时候,张艾嘉拍了《华丽上班族》和《念念》,游晓颖也为了维持生计继续接一些零散的编剧工作。

  “让你反反复复改了这么久的时间,你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吗?不担心最终不了了之,拍不成电影吗?”我们不禁问游晓颖。

  游晓颖却说,她并没考虑太多得失,她喜欢和张艾嘉一起创作的过程,把它视为一段学习经历,从中收获颇多。

  游晓颖自知《相爱相亲》原剧本有诸多问题:“因为是我上学时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现在看有很多毛病,一个是笔法比较稚嫩,另一个是语言比较偏文学化,对视听呈现的可行性考虑不够多。”比如说,“阿达在原剧本里是画家,电影里改成了歌手,因为视觉上的互动感会更强一些。”

  整体上,张艾嘉完整保留了“迁坟”那条故事线,而在张艾嘉和田壮壮饰演的夫妻的对手戏里加入了很多她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片中每段台词都是张艾嘉和游晓颖反复推敲的结果。张艾嘉说,我们都会几乎经历这样的过程,吵完以后心里会不痛快,还会后悔:我为什么要和妈妈这样说话?妈妈也会后悔:为什么不能够好好的和女儿讲话,为什么我就不能和女儿做朋友?“我觉得大家都经历过,就是因为自己太在意,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也是个过来人,我也是女儿,我也有小孩,所以和编剧小游在写这些东西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很顺地就出现了。”

  片尾田壮壮开着刚买的一辆新车去学校接张艾嘉下班那场戏是片中最大的泪点之一,在原剧本中这场夫妻对话发生在家里,张艾嘉觉得力度不够,应该在一个象征着两人关系迈入新阶段的事件发生时上演,于是让教人开车一辈子的父亲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张艾嘉写了一句催泪台词:“我做了一个梦,梦里看不清那个人的样子,醒来以后才发现,那是你年轻时候的脸。”而游晓颖则提出这段要配上崔健的《花房姑娘》,那是属于父辈们的浪漫曲调。拍摄这场戏时,摄影师李屏宾采用了最化繁为简的纪录方式,就拍夫妻俩的后脑勺和侧脸,下午的夕阳斜斜照进车内,随着车行驶方向的变化时左时右,仿佛夫妻俩摇曳起伏的心情,一切浑然天成。

私人情感体验,不需要七嘴八舌

朗月婷和宋宁峰剧照

朗月婷和宋宁峰剧照

  有的商业片编剧团队近乎流水作业,不同专长领域的编剧们各司其职,将各自创作组装在一起,再一稿一稿修改下去,最终或许已经背离原稿初衷十万八千里。张艾嘉不是这样,她没有找其他编剧加入进来出谋划策,所有故事都是游晓颖的原创加上张艾嘉的修缮,保证了故事情感气质的统一。

  游晓颖坦言,“无论是名气还是资历,我比张姐都差很远很远,但她对这个剧本很爱惜,每一处修改她都会找我讨论很久,然后亲力亲为。这个剧本并不适合太多编剧加入进来,因为它本身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故事,是非常个人的情感体验。”

  片中故事很多都来自游晓颖的家人和朋友的亲身经历。晓颖出生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后来她上大学期间,有一次无意间听家人提到“大奶奶”,才惊讶地了解到,原来爷爷逃荒到成都之前曾在乡下结过婚。奶奶去世后,爷爷的坟被从乡下迁出来和奶奶合葬,而此时“大奶奶”也已经去世了,没有办法再询问她的意见。“我觉得很难受,我不知道大奶奶改嫁过吗,有小孩吗,她是不是就这么等了爷爷一辈子?爷爷迁坟的时候在乡下有没有遭遇什么?那个年代的农村婚姻没有凭据,很多人也觉得包办婚姻算不上什么,那个年代的女人不就这样吗?但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就这么结束,所以决定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田壮壮饰演的父亲是一名驾校教练,而现实生活中游晓颖的父亲也是驾校教练,这个角色在性格上也是典型的成都男人,用四川方言形容就是“耙耳朵”,怕老婆的意思。在早期剧本中,父亲的职业是小公务员,后来张姐提出说能不能换一个更接地气的职业,游晓颖就提到了驾校教练,刚好也跟母亲的教师角色有一点不匹配的感觉。

  张艾嘉饰演的母亲的原型来自游晓颖大学室友的妈妈,室友和妈妈每天都会在电话里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吵完又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继续有说有笑地聊天,游晓颖觉得这样的母女关系很有趣——无论发生什么矛盾,亲人间血脉相连的东西都是无法切断的。

  《相爱相亲》里有段情节是张艾嘉为了给逝去的母亲办关系证明,在街道和民政局之间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相信有过办证经历的观众看到这里都会感同身受。这些办证的细节流程也是游晓颖通过民政局和派出所的朋友学习到的,写完剧本她俨然已经成了半个办证专家。

  在游晓颖看来,片中一切“反映社会现实”的情节皆只是客观呈现,而非要去批判什么:“开头那场外婆在医院去世的戏原本有很多医院环境的呈现,在中国,三甲医院是没有那么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的,医疗资源非常紧张,整个走廊上都躺满了人。但后来因为篇幅等原因还是把这些都删掉了。”在她看来,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服务于故事,故事足够真实、扎实,自然就会显得“接地气”。

为什么选择了河南?

电影的取景地在河南

电影的取景地在河南

  游晓颖剧本里的故事发生地是她的家乡四川成都,但到了张艾嘉手里变成了河南,在洛阳和郑州取景。这对生活在香港的台湾人张艾嘉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什么是河南?为什么选择了很少出现在大银幕上城市?张艾嘉解释道:“我想找一个看不出是北方还是南方、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我一想那不就是中原地带吗?刚好我有个台商朋友在河南,我跟他很熟,他说要不你来我们这看看。去了一看,我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就是我不一定要去拍这是哪里,而是我要的素材都在这。”

  美术指导文念中指出,河南的好处还在于那份陌生感:“我觉得其中一个考虑是想要一个市区和乡下都比较有朴实风味的一个城市,不要有太大的辨识度,不要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北京,或者这是上海,他们的主要考虑是,不希望观众看出这是哪里,所以选了河南。

  片中“迁坟”那条故事线要求一家人要往返于城乡之间,而洛阳刚好有这样的条件:乘坐公共汽车四五个小时可以到达一个村子,这个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在人与人之间造成了一定阻隔。拍摄的时候,游晓颖也会在剧组,一些需要根据当地条件作出剧本调整的地方,张艾嘉都会找她商量。

  据游晓颖透露,起初她们也考虑过片中要不要讲方言,后来张艾嘉认为还是应该用普通话,因为是一个普世情感故事,希望能打动到所有华语地区的观众,因而她们有意模糊了地域元素。她还讲到修改剧本期间的一个细节:张艾嘉会要求游晓颖帮忙注意一下,看她加的台词里有没有港台腔,如果有就都改成普通话的说话方式。在这部电影里,包括张艾嘉在内的所有角色都是大陆人。

布景的任务是还原生活原貌

“姥姥”吴彦姝的造型

“姥姥”吴彦姝的造型

  《相爱相亲》的美术指导是文念中,曾多次获金像奖、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造型设计奖项及提名,代表作有《黄金时代》《窃听风云3》《听风者》《伊莎贝拉》《心动》等;摄影指导是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李屏宾,代表作《长江图》《刺客聂隐娘》《最好的时光》《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花样年华》等。制片主任是张艾嘉在参演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后,贾樟柯介绍给张艾嘉的得力帮手。这些优秀的幕后主创共同帮助张艾嘉打造出这个大陆背景的故事,还原出原汁原味的河南城乡生活。

  据文念中透露,张艾嘉在电影开拍一年前的时候,就开始频繁去河南看景,其间也考虑过很多其他城市,但最终还是选择在河南。村里已经没有可以拍的贞节牌坊,剧组就在一条不影响村民出行的小路上按原样搭了一个。姥姥在洛阳的那个小村子,文念中进行了两个礼拜左右的选景,不停地看到底是哪一个屋子比较适合。最终选定的那间农舍原本几乎是空的,杂草丛生,里外的布景都出自文念中的妙手。

  “基本上我们没有买过一件新的家具,全都是在那条村里淘回来的,比如说我们看景的时候,觉得这一家人的这个木椅好好看,那一家那个桌子好好看,或者是他的毯子,他的靠垫,那个挂历,这家有个冰箱,那家有一个挂钟,所有东西都是从村里每家每户淘回来的。”文念中透露。片中姥姥在家里放了个给自己准备的棺材,这个细节也是张艾嘉在河南看景的时候,看到真的有老人这么做。

  “衣服我们也淘回来很多,可是现在村里人家穿的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那么朴实,而柜子里的衣服要不是发霉,要不就是长虫子,要不就是破,根本不能穿。”文念中和张艾嘉先后为“姥姥”吴彦姝找来约40套衣服请她一件一件试,直到感觉完全对为止。“姥姥”吴彦姝也主动要求在剧组布置的这个空间里生活了几天,熟悉了屋内外的各种物件,老人家笑道:“导演没喊停的时候,你得能在屋里自己找到活干啊。”

  即便是张艾嘉这样的现代城市人角色,文念中也在造型上花了很多功夫:“张艾嘉试的衣服更多,可能有姥姥的三倍。我们跑去问了一些朋友的妈妈,朋友的妻子,朋友的阿姨,问从事这份职业(教师)的人,问她们愿不愿意给我们提供一些衣服,或者是问她们去哪里买衣服,我们就去那些店买。张姐这个角色,你也不能太土,现在的老师一点都不土,但是要把张姐优雅的气质减去,让她投入这个角色里面。” 片中张艾嘉和田壮壮的家、宋宁峰饰演的歌手阿达的家也是剧组布置的,他们真的去考察从事这些职业的普通百姓家里是什么样子。

  游晓颖后来回忆说:“张姐有问过我很多次,问我你希望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我说真的是成都,因为我是按照成都的背景写的。后来在洛阳拍的时候,我一走进那个院子,当时我就惊呆了,因为就是我脑海中的那个村子,一模一样!”

拍家人,就要有一家人的感觉

田壮壮和张艾嘉剧照

田壮壮和张艾嘉剧照

  田壮壮凭借《相爱相亲》中并不多的戏份获得了今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在此之前,大众只知道他是一个不错的导演,没想到他也这样会演。

  田壮壮说张艾嘉选演员的标准是:“第一她希望不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面孔;第二她希望能把生活的状态表现得更精准,而不是要靠演技做什么;第三是她跟我接触的时候,觉得我跟她写的这个角色有一些气质相近的地方……可能是我是教电影的,他是教开车的吧”,田壮壮调侃道。“我们俩平时见面就叨叨,有时候戏拍着拍着就忘了,就像平常居家过日子一样。”除了田壮壮之外,吴彦姝、耿乐、谭维维等主演也都不是电影演员出身,张艾嘉找到他们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看起来就像是片中那个人,不需要刻意去演。

  张艾嘉也承认,她在父亲这个角色上思考过很多人选,唯独田壮壮的形象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觉得电影里的父亲就应该是田壮壮这个样子的。她开玩笑说,她一直想找一个能让她“有感觉”的人,毕竟是演夫妻,怎么也得是她能爱上的人嘛。十年前,张艾嘉参演过田壮壮执导的《吴清源》,两人开始变得熟悉,十年后田壮壮成了演员,张艾嘉来做导演,在剧组会互相帮忙,有时的相处正如同老夫老妻一样默契。《相爱相亲》里有一场电视台的戏是田壮壮帮忙导的,“那场戏群演很多,张艾嘉因为自己还要演,跑上跑下的,我就主动说我帮你盯着吧”。而张艾嘉则借此鼓励田壮壮重新做导演,他不导戏已经很多年了。

  文念中讲了一件事:张艾嘉曾跟他开玩笑说,“你的美术组其实是‘美食组’”,要负责好美食。片中父母住的房子是剧组好不容易才征得原住户的同意租来改造的,原本的厨房并不能用,剧组就买来锅碗瓢盆和调料,把它真的变成了一个可以做饭的厨房,比原来的住户更像在过日子。

  “后来我就开始在那个厨房里做菜和煲汤,一开始是我们美术组和服装组会吃我做的饭,后来其他组闻到香味都会过来要,每天大家一来就会问‘今天喝什么汤?有什么好吃的?’,好像真的像一家人一样。”文念中说。

  《相爱相亲》最早的片名叫《陌上花开》,后来张艾嘉想到“相亲相爱”这个词,觉得是对片中一家人关系最精准的概括——尽管电影多数情节描绘的都是鸡毛蒜皮吵架拌嘴,其背后的情感纽带耐人寻味。

  登记片名的时候,张艾嘉失望地发现“相亲相爱”已经被抢注过,又想了很多名字,都觉得不如这四个字好。忽然有一天,她决定试试“相爱相亲”,终于如愿。而英文片名也是张艾嘉认为再合适不过的“Love Education(爱的教育)”。

  《相爱相亲》是一部讲述“家”和“爱”的电影。张艾嘉通过长达四年的剧本打磨和实地考察,在实力幕后团队的支持下,创作出一个真实得如同我们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它抹除了港台和大陆的界线,具有普世情感价值,因而获得了金马奖7项提名的认可,也成为今年点映阶段口碑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或许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在当前狂热争抢IP资源和鲜肉档期、追求影片产量和票房数字的市场环境下,或许可以时不时停下脚步,回望一下被忽视已久的生活本身,通过电影重新发现爱的力量。关注人性,关注情感的文艺片理应获得与商业片一样的地位和尊重。

  张艾嘉及其幕后团队的经历亦值得电影从业者借鉴和分享——如果每部电影都能有打磨四年剧本、考察一年取景地的耐心,相信我们的大银幕上会诞生出越来越多“走心”的好电影。(何小沁/文)

查看更多策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