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君:愿中国好声音别成为收视牺牲品

北国网-辽沈晚报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从上世纪90年代初萌芽、鼎盛,到选秀时的衰落,如今在选秀潮流过后,逐渐开始一个新的轮回。无论是老歌盛行的怀旧节目,还是如今火爆的《中国好声音》,虽然同音乐创作并无关系,但也让人们对流行乐坛的复苏有了期待的理由。昨日,著名音乐人、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总监晓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满怀期待。
选秀偶像 远不如94一代
选秀潮流喧嚣过后,也为歌坛留下了一些优秀歌手。其中晓君最看好的就是张靓颖(微博)。“张靓颖无论是唱功、舞台表现力,都具备了优秀歌手的必要素质,唱片公司围绕着她进行的音乐创作和商业包装也非常成功。她堪称最成功的选秀歌手,也是当下80后歌手中的佼佼者。 ”
张靓颖、李宇春、周笔畅(微博)等一批选秀歌手的出现,以及围绕在她们身上的商业推广和包装,也为流行乐坛带来了多元化、风格迥异的繁荣景象。
但是晓君认为,这时的繁荣同当年94新生代井喷式的一代人、一代金曲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
他表示:这一批歌手用成功的商业化包装吸引了众多歌迷,但他们无论是粉丝的年龄范围还是歌曲的传唱度都相当有限,歌手和代表作的数量更远远不及“94新生代”。
虽以商业包装取胜,代价是冷落了歌坛的创作。他们吸引了年轻一代的眼球,但缺少了音乐的旋律和美感,这不能不说是选秀潮流的现实悲哀。
愿“好声音” 别成为收视率的牺牲品
如今荧屏最最火爆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当属《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让音乐成为热点,它能否带动内地原创流行音乐走向复苏呢?
晓君说:“节目中对声音的凸显、评委互斗和选手背后故事的发掘,都让节目更为好听好看,但这些都不属于音乐创作范畴,只是为了电视节目生产和节目收视率的提升。 ”“如果要和音乐搭上关系,那么我们只能期待导师能对选手们细心教导,培养他们成为一代新星。但导师们都是一线明星,多数都忙于各类演出和走穴,如果导师们真能放弃演出和各种赚钱的机会培养选手们,这无疑会为流行乐坛做出贡献;如果做不到,这些选手也很容易像几年前的选手们一样,成为收视率的牺牲品。 ” 记者 王琳娜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