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电影宝库

《失恋33天》票房破三亿 小清新成为生产力

新浪娱乐

关注

自电影《失恋33天》上映后,凭借清新的风格、生活化的叙述方式,接连击败“重口味”好莱坞大片,如今电影票房已过三亿,进入全国票房排行榜前二十位,创造了国产小成本电影的新神话。不论是机器人、猩猩还是3D效果,都不敌“小清新”对内心最柔软部分的一击即中来得有效,影片的“小清新”元素成为电影制胜的原因之一。

《失恋33天》为啥是“小清新”?

为什么说《失恋33天》是一部“小清新”的电影呢?下面我们细数一下影片本身的小清新元素。

起源很“小清新”:《失恋33天》是从豆瓣生长出来的“小清新”作品,当它是一个直播帖的时候,名字还叫还叫《小说,或是指南》。豆瓣社区是一个文艺青年聚集的SNS网站,其网站的页面设计与“影音书”为主体的内容形成了其“文艺”和“小清新”的风格,在豆瓣上受到追捧的帖子必然也是其用户群体——“小清新”人群的最爱。

主题很“小清新”:从片名就能看出,电影讲的是关于失恋的故事,首先“失恋”本身就是一件挺矫情的事,还拿出来大说特说33天的矫情,所以整部电影基调就非常“小清新”。倒不是说小清新们矫情,只是小清新们喜欢将一种情绪蔓延开,而“失恋”是一种大多数人都有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让人难以自拔的感受。

影片外部设置很“小清新”:看过电影的朋友肯定发现,电影中的独白非常多,在黄小仙嘚啵嘚啵说了一堆京味十足的贫段子后,内心总有另一种感伤在作祟,独白的形式非常文艺,适合“小清新”的喜好。另外影片插曲《情歌》是陈珊妮04年的老歌,陈珊妮也是小清新的忠实追随对象,她自己创作自己演唱,不商业不浮夸,忧郁淡然的调调是永远的主题。

价值观很“小清新”:电影女主角黄小仙是一种爱情至上的人,失恋了,把自己折磨的不成样,连大老王都看不过去了:“好好一个适龄女孩,别弄得跟外贸尾单似的”。剧中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拜金女李可,这也反映出她相信爱情高过物质、与现实对立、与大众不合拍,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小清新们所喜爱和向往的。

营销宣传很“小清新”:问去电影院看片的观众怎么知道这部电影的?十个有八个会说:“微博啊”、“人人网啊”。《失恋33天》的硬广投入非常少,营销宣传上是以新媒体(SNS、微博、视频网站等等)为前导,以传统媒体(卫视、主流平媒及门户网站)为辅助完成的。拍摄《失恋物语》历时三个多月跑遍了全国的重要城市,以一种类似旅行的形式去搜集“失恋故事”,这本身就非常浪漫和文艺,之后的视频在微博等SNS网站转发分享数量非常大,也肯定了其营销方式的成功。

“小清新”如何打败“重口味”?

电影在上映之前,业内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失恋33天》,并且业内著名ID@圈内电影人吐槽马甲还发了一篇唱衰票房的稿子。首先11月档期太凶险,从10月底到11月陆续上映了4部好莱坞大片,《猩球崛起》、《铁甲钢拳》、《惊天战神》、《丁丁历险记》部部都是料足的“重口味”,要么是口碑好,要么是3D效果,要么是经典作品改编,反正不管从片子数量还是片子质量来看,这都是一件挺让中国电影人崩溃的一个月,而恰恰很多国产小片瞄准了这个按常理来说是淡季的11月来上映,自然是措手不及,同期上映的《星空》、《转山》、《hello树先生》结果都比较惨烈,即使打口碑牌都无法逆转这三部电影的命运,所以当时的中国电影人都很悲观绝望,《失恋33天》电影片方和宣传方也都处于比较焦虑紧张的状态中。但是电影从上映第一天就开始创造奇迹,大批年轻观众涌入电影院,打破了影院经理当天的排片计划,几乎当天全国所有的电影院都为《失恋33天》临时加场,第一天票房近两千万,跌破一杆业内人士的眼镜。之后该片一路票房走高,在光棍节当天创造了四千多万的神话,16天时间票房破3亿……“世界已经无法阻止《失恋33天》了”,该片已然有点“孤独求败”的忧伤了。《失恋33天》如何以“小清新”之姿一一击败了“重口味”的好莱坞大片?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百年一遇的“圣-光棍节”,这是一个让所有都市男女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的爆发点,很多观众去电影院不想看3D特效,也许只想在黑暗中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电影关键是内容制胜,光棍节是营销借助的时间点。这也凸显出一个现象——如今去电影院的观众并不都是奔着大场面去的,电影类型化也在逐步成熟中。

“小清新”为何拥有“大市场”?

小清新的说法来自英国音乐派别Indie Pop(直译即小众流行乐),曲风随意清爽。而百度百科“小清新”词条里写着“98%是女生,75%上豆瓣”,还有一堆调侃说法,“65%曾经喜欢或者正在痴迷安妮宝贝,剩下35%则以杜拉斯,村上春树为代表的作家为品味标志;莉莉周是信仰,陈绮贞是活佛;把旅游叫流浪;独立音乐大众化之后,就会撅着嘴说歌手:‘他变了,变商业了,不再是以前的他了。’”电影学博士图宾根木匠解释大陆小清新现象道:“1990年代,‘小资’是文学和大众文化研究中的热门概念,代表着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现在,‘小清新’成为重要符号,延续了“小资”中的生活情趣追求,但比较低龄化,且文艺气息浓厚,呈现出某种波西米亚与布尔乔亚的调和态势,此态势在美国主要体现为‘布波族’,在大陆则通过‘小清新’表现出来。”“小清新”一直给人感觉是小众,但是豆瓣上显示其拥有644个城市的5532万用户,很多网友都会在网络世界中展现自己不同的一面,也许更注重内心的感受、情绪的表达,脱离物质社会思维内心都比较理想化,面对压力巨大的都市生活,除了“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外,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文艺”、“小清新”的一面,不过很多人并不表现出来。在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大火后,将国内小清新市场的潜力全面激发出来,文化消费倾向也是最能表现个人理想主义的一面,无独有偶,台湾、香港大热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在上演着“小清新经济”带来的市场神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