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

投资片酬屡创新高 电影产业化亟需引进激励机制

解放日报

关注

本报讯(记者 洪伟成 见习记者 施晨露)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日前通过数字统计,把好莱坞大牌演员的片酬对比实际票房量化成一个“回报率”———计算出片商每付给演员1美元的片酬,最终能带来多少美元的收益。而我国近年来的影视剧制作,演员片酬也日益成为投资大头。业内人士指出,有必要为国内明星大腕的性价比算一笔账。

现在,许多制片人和导演抱怨电影越来越难拍,不是观众口味难以捉摸,而是成本越来越高:一些明星开口要价足以让人大吸一口冷气。问题是,明星大腕动辄上百万、上千万元的片酬,相比较电影公映后的票房成绩,他们究竟值不值这么多钱呢?

投资,屡屡创记录

自2002年张艺谋《英雄》打开国产大片之路后,内地2.5亿元、全球1.77亿美元的票房“神话”,令投资人尝到了甜头。此后,《十面埋伏》《无极》(blog)《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夜宴》……华语大片的产出速度从一年一部升至一年数部。今年,大片的密集度更是创下历年新高。

与此同时,国产大片的投资成本也迭创新高,屡屡突破观众对中国电影投资规模的认知。这边厢,《赤壁》刚以5600万美元刷新华语片投资纪录;那边厢,据称将在下半年开机的《水浒传》三部曲又曝出“平均每部6亿元、总计18亿元人民币”的惊人计划。

片酬,水涨船更高

在巨额投资的背后,演员片酬的水涨船高无疑占了大头。此前,《投名状》(blog)演员片酬曝光,称这部耗资过3亿的电影,近一半资金用在了演员片酬上:李连杰( blog)、刘德华( 听歌)、金城武( 听歌)、徐静蕾( 听歌 blog)分别拿走了1亿、1600万、1200万和200万元。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明星片酬拿得多没有错,关键在于要以市场回报来证明自己“物有所值”。据说,汤姆·汉克斯是好莱坞收入最高的男星之一,但他经常放弃片酬,直接参与票房提成。这是对投资负责和对自己自信的表现。然而,很多国内大牌,演技离好莱坞明星差一大截,但在赚钱方面却不让分毫。结果,制片商花了大笔明星片酬,无奈明星“摇钱”能力却十分低下,成为“薪非所值”的大牌。如果不健忘的话,前些年的中国电影圈是诞生过几位著名的“票房毒药”的。制片商在他(她)身上的投入与产出是成反比的。

期待,引激励机制

今年贺岁档,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赢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集结号》投资8000万元,而演员全部片酬之和仅在100万元左右。如今,《集结号》在国内票房已达2. 44亿元。即使不算已经售出的1500多万元海外版权,制片方在演员身上每投入1元,得到的市场回报竟高达244元。

业内人士指出,一部电影使用的明星越多,投资越高,并不意味着电影的质量也越高。在被明星大腕瓜分了总投资的大部分后,用于制作的部分就只能“缩水”,而作为“一剧之本”的编剧稿费也往往较低。为什么当下的影视剧市场缺少好剧本?如果制作方能把更多的投资额从明星片酬上移至剧本环节,相信今天影视界会是另一番局面。从此意义说,《集结号》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指向。略为遗憾的是,制片方没能让那几位片酬低微、表现出色的主要演员参与市场分红,从而形成中国电影产业化亟需引进的激励机制。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