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阅读是有门槛的

北京晨报
岳南,阅读是有门槛的

近日,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正式启动。据悉,从启动一直到十月末,将会举行上百场文学活动。
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快速膨胀,但另一方面,各种调查都在不断显示,人们的日常阅读中,经典作品的阅读量一直在下降。长期以来,一直有人呼吁重视经典阅读,但究竟如何让人们重回经典?著名作家岳南表示:“经典就在那里,人人都可以读,但要真的读懂,也是有门槛的,只有跨过了这个门槛,才能真正进入经典的世界。”
读经典也需要氛围
《朱子语类》中说“小儿子教他做诗对,大来便习举子业”,自古以来,经典阅读和应试阅读之间的关系就错综复杂,在今天,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同样影响着无数学子阅读的方向和取舍。岳南说:“最近读王阳明的书,也发现了一些阅读的问题,古人读书入仕,读的是和科举相关的一系列书籍,这个就叫举子业。但在明代中期,王阳明生活的时代,科举的氛围还是比较宽松的,人们虽然同样追求举子业,但读书人也还有一点儿想东想西的空间,也就有了王阳明他们这么一波非常优秀的知识分子。”
学生时代,是阅读经典最好的时代,岳南说:“现在考试、就业的竞争压力很大,从幼儿园开始,学生的课业就很多,一路过来,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上都很忙,也就初中稍有一点儿读经典的时间,这时候的孩子,好奇心强烈,在课堂上接触了一些经典的片段,很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去寻找经典的原本来读。但大多数是零碎的,真正能坚持阅读的不是没有,但并不多。等到了高中,学业紧张,家长、老师敦促之下,几乎很难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经典了。”
小学和大学最重要
读经典需要时间,对此岳南说:“一部《复活》,没有一个月,怎么可能读完。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在最适合阅读经典的时候,恰恰没有这么多的时间。”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阅读经典,岳南认为越早越好,他说:“经典并不都是艰深晦涩的,上学之前,读一点儿经典的诗词、优美的散文,也不用追求阅读的数量,但总要接触一点儿。上学之后,课文中其实有很多选自经典作品中的篇章,但很多时候,老师仅仅是解释课文,而对经典本身讲解很少,或者干脆忽略。但如果能够稍微在课文之外扩充一下,至少介绍一下原著的主要内容,完全可以做到,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有好处。”
许多调查显示,不仅中小学生经典阅读量不足,大学生的经典阅读也在下降。岳南说:“大学其实是经典阅读最好的时候,现在大学生可读的东西很多,互联网、移动网络上各种信息,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网络文学可供阅读。但经典一定要读一点儿,哪怕只有三本五本,也一定是有好处的。这方面我觉得老师可以多做一点儿事情,现在一些大学老师不太关注学生的阅读,只要学生考试及格就行了,这显然值得担忧。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开一些书单,提示、敦促学生多读一点儿经典作品。”
如何跨过阅读门槛
互联网时代,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艰深的大部头往往不受欢迎,曾有大学生表示,连金庸武侠这种通俗小说都很难读进去了,更不用说那些文学经典了。
岳南表示:“经典人人可以读,但真要读进去,确实是有门槛的,而且经典有时候确实不那么好看、有趣。经典往往是漫长的时间中筛选出来的,它的语言、所表现的时代生活,和当代毕竟是有差异的。”他接着说:“就好像鲁迅的作品,把《阿Q正传》拿出来,和网上那些神怪盗墓的小说相比,《阿Q正传》自然是很难读的,没有人家有趣、也缺乏那种刺激感官的效果。但慢慢读书多了,还是鲁迅的作品更好。”
如何跨过经典阅读的门槛,真正进入经典之中?岳南认为,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他说:“不能一下子就去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肖霍洛夫,这些大部门的经典,反而可能会让读者失去兴趣。可以由浅入深、由中到外地读。先读中国,从一些优美的诗词散文开始,然后可以读点儿有趣的志怪传奇小说,再读读四大名著,最后开始扩充,自然会越来越有兴趣。想读国外的经典,也并不一定从长篇开始,可以先读点儿中短篇,比如杰克·伦敦作品。慢慢了解、适应文学的趣味,自然就能读进去了。当然,读国外经典,如果读的是译本,最好选择经典的译本,有些译本翻译的不好,读起来非常无味,很容易伤害阅读的兴趣。”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举报成功